广东面向香港招商,外资来粤最高奖励1亿元
为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深化粤港合作,2月8日,广东省商务厅在香港举办广东省投资贸易政策宣讲会,深入宣传广东省最新投资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大湾区建设。香港中联办、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香港投资推广署、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五大商会,香港各企业及行业商协会代表,香港科研机构、在港中资企业机构等500多人出席此次宣讲会,现场反响氛围十分热烈。
会上,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以“走向大湾区 粤港合作有新机”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投资广东六个方面优势、两个招商重点和一套优惠政策,并提出深化粤港合作四个重点方向和办好一项重大活动。
广东具备六大优势便利港商发展
据张劲松介绍,广东在经济规模、人口市场、产业配套、交通设施、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六大方面都具备优势,非常适合外商来投资发展。
在经济规模方面,2022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12.9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是经济总量超万亿城市;外贸进出口8.3万亿元,连续37年居全国第一,实际利用外资279亿美元。
在人口市场方面,广东常住人口1.27亿人,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社消零总额4.5万亿元,占全国十分之一;市场主体总量1600万户,其中企业占45%,市场主体活跃度超过70%。
在产业配套方面,广东形成了“10+10”产业体系(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绿色石化、现代农业与食品、智能家电、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等八大产业达到了万亿元级规模;国家级及省级经开区54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5.8万家;80%生产能够在半小时运输圈内完成配套,剩下20%在1小时运输圈内完成配套。
在交通设施方面,广东有9个民用机场(广州、深圳、揭阳、珠海、湛江、惠州、佛山、梅州、韶关),广州机场年客运量超7000万人次,深圳机场超5000万人次;市市通高铁,高铁里程2367公里;高速公路超1.1万公里,其中粤东、粤西、粤北高速公路超6000公里,区位条件实现根本性改变;广州地铁16条线、里程621公里,深圳地铁12条线、里程431公里,再加上珠三角城际快轨,1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
在营商环境方面,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广东突出标志。在市场化方面,广东有大规模的产业配套,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最完善的区域之一;在法治化方面,广东政府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企业只需要做到遵纪守法;在国际化方面,广东和国际主要城市一日通达,特别是毗邻香港,更加便捷融入国际化。
在生态环境方面,广东PM2.5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达到欧盟空气质量标准(25微克);全国空气质量前20城市,广东占到5席(深圳、珠海、中山、惠州、肇庆)。
制造业和总部企业是招商重点方向
广东现在有两个招商重点方向,一是制造业招商,包括十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以及十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二是总部企业招商,广东正大力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希望招揽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来广东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和研发总部。
据介绍,目前提供给来粤港资企业的优惠主要是一套组合政策:“外资十条”和“制造业十条”。
投资奖励方面,对在广东设立的年实际外资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新项目(房地产业、金融业及类金融业项目除外),超过3000万美元的增资项目,按其当年实际外资金额不低于2%的比例予以奖励,最高奖励1亿元;对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年实际外资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按其当年实际外资入资金额的2%给予奖励,最高奖励1亿元;对省级财政年度贡献首次超过1亿元的,按其当年对省级财政贡献量的30%给予一次性奖励;对珠三角城市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粤东粤西粤北引进总投资5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按其新增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超过2%的比例进行奖励。
税收优惠方面,横琴、前海、南沙三个区域都可享受“双15%”税收优惠政策。第一个15%,指设立鼓励类产业企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二个15%,指企业高管、高精尖技术人员,按照国家给予大湾区的人才政策,个人所得税按15%缴纳。
希望与港澳一同面向世界招商
张劲松表示,粤港目前有四个重点合作方向:一是招商。建议粤港携手,建立长期化招商合作渠道,充分发挥香港的国际化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衔接全球资源,落户更多世界级的大企业、好企业。二是会展。广东将组织更多企业到香港参展办展,将更多的展会放在香港举办。也希望香港协同更多的全球客商到广东参展办展,特别是今年的广交会将全面恢复线下展,期盼广大香港企业、投资商、贸易商踊跃参会,洽谈合作、收获商机。三是贸易。过去三年,由于疫情原因,粤港贸易通道受阻。今年以来,粤港通关恢复。希望两地合作,使粤港贸易更加畅通,发挥香港作为全球自由港的独特优势,以及深圳、东莞等地运输、仓储优势,合力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的枢纽区域。四是金融。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具有资金足、成本低的优势。珠三角是世界工厂,对资金需求量大,两地经济互补性强。希望双方加强在金融领域合作,推动金融互融互通,更好地支持广东省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今年广东还希望办好一项重大活动: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计划10-11月在广州举办。广东希望与香港、澳门一起把大会办成世界级的品牌招商会,吸引全球更多优质资源集聚大湾区、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大湾区。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筑魂工程,三水作为全省乡村振兴区县级试点,积极盘活祠堂资源,深挖地方特色,提炼精神内涵,把基层文化融入祠堂,实现"一堂多用、一堂多能"。其中,白坭镇作为佛山市三水全区探索“祠堂+文化”项目的先行点,顺势而为提出了“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
佛山市三水区司法局白坭司法所结合乡村振兴工作,以三水祠堂之冠——陈氏大宗祠为试点,创建“乡贤调解工作室”,积极探索“祠堂+乡贤+调解”模式,将祠堂文化、乡贤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机融合,构建乡村法治建设新格局。
1
育“贤调”队伍
激发人民调解新活力
乡贤调解工作的核心是推选在当地有威望、热心调解、处事公道的退休回村的老干部、老党员、致富领头人等乡贤担任调解员。因此,白坭司法所积极引导老党员、老模范等能人参与人民调解工作,致力打造一支“接地气”的人民调解队伍,激发乡贤的活力,发挥他们在乡村建设、治理中的带头作用。这样既充实和补充了基层调解员的不足,又充分发挥了乡贤“地熟、人熟、事熟”以及威望高的优势,在法治的前提下,突出以“德、理、情”来化解矛盾,用老百姓的“法”处理老百姓的“事”,更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尤其是邻里纠纷。
2
树“贤调”标杆
助推人民调解质提升
随着白坭镇乡贤调解工作的稳步推进,乡贤调解员发现不稳定因素或纠纷苗头时,坚持“能控就控、能调则调、难调上报”的原则,在“早”字上下功夫、对于预防纠纷发生、防止矛盾激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2021年2月乡贤调解工作室设立以来,白坭镇富景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乡贤的助力下,开展矛盾纠纷排查98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7宗,预防矛盾纠纷27宗,调解矛盾纠纷36宗,调解成功率连续两年达100%。乡贤调解工作室成为协助村(居)化解纠纷的“好帮手”,为民解忧的“好平台”。同时,以陈氏大宗祠为中心,辐射周边村企的矛盾纠纷也呈现下降趋势,助力富景社区打造成为幸福和谐社区,建设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更有底气。
3
聚乡贤力量
促进法治宣传增实效
白坭司法所在充分发挥了乡贤调解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乡贤带头参加“八五”普法各项活动,以民俗聚集民心,通过乡贤调解员在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对广大群众进行渲染培养,通过示范、灌输、评价劝阻等教育方式,有效提升广大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难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同时,适时组织乡贤参加培训,提高乡贤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并以“乡贤调解工作室”为阵地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知晓率和影响力,提高村民的法律素养,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
接下来
佛山市三水区将积极壮大乡贤调解员队伍
借助“庭所共建”法治新模式
畅通司法机关与乡贤调解工作的合作对接
进一步擦亮白坭镇“祠堂+调解+乡贤”品牌
以点带面助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促进法治三水建设高质量发展
竞标争先开新局,佛山市三水区开启医疗服务提升“加速度”!近期,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将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帮扶合作协议,省级龙头带动区级龙头高质量发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以全方位资源响应帮扶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让三水区乃至周边市民在“家门口”享受省级医疗资源服务。
开年之初,佛山市三水区卫生健康局抢抓先机、提质扩容,动员区级医疗机构竞标争先、争分夺秒,加速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引入省、市级高端优质的医疗资源,积极与省级医疗机构深度合作,推动区内高水平医院建设,建设医疗服务高地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此次签约,是三水区首次与国家部属医院开展深入合作。以此为开端,三水区将在更高起点建设医疗卫生服务高地。未来,三水区卫生健康局还将统筹打造区内紧密型医联体,推动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化,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健康三水”构筑三水区特色城市竞争力。
合作开展多个首例手术,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作为全国首批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国首批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之一,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3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排名全国第4、华南地区第1。同时,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2019年至2021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三年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排名全国前10,2020年“患者、医务人员双满意”综合医院排名全国第3。
此次签约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通过学习交流、技术支持等重点强化三水区人民医院脑病科等专科建设,加强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自2020年以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经与三水区人民医院在一些重点领域有合作互动,帮助三水区人民医院在心血管内科、脑病科、骨科的专科建设上实现多个新的“突破”,并为众多疑难重症患者带来“生机”。
心脏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联动才能顺利完成,对医疗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去年7月23日,三水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团队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团队一同为一名心脏瓣膜受损的患者进行瓣膜修复。这是三水区人民医院成功开展的首例心脏外科手术,也是三水首次在“家门口”开展这一手术,实现区域医疗技术新突破。以往,这一类型的复杂四级手术都要转诊至省市级医院才能开展,目前全国县区级三甲综合医院能开展这类手术的非常少。同年8月,三水区人民医院又收治了一名60岁的病人,开展了第二例心脏换瓣手术。
三水一直努力提升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力争让更多患者在三水治好病。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一种较少见的神经科急危重症,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0.5%—1%。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疏通静脉堵塞,患者极有可能因严重的颅高压、多部位脑出血、癫痫等导致昏迷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在过去,颅内静脉窦血栓需要转诊到省市大医院才能开展介入手术。正是得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指导,去年6月,三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成功为一名17岁的学生施行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取栓手术,3个小时取出了较多的暗红色血栓,开通了闭塞的静脉窦。这是三水区内完成的首例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取栓手术,标志着三水区人民医院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三水区人民医院已能成熟开展各种复杂心脏介入、脑血管介入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独立开展ECMO(体外膜肺氧合)、体外循环下心外科手术、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取栓术等高精尖手术,已成立覆盖全区乃至肇庆、清远、南海部分地区的区域胸痛联盟和卒中联盟,搭建好急危重症绿色通道区域协同救治网。
带教培训创优争先培育人才,携手省级专家团队救治疑难病患
引进专家团队,三水区医疗服务领域广泛创优争先,向国内、省内一流医院学习看齐。此前,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已经对接省内外一流学科,柔性引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等17名专家为特聘专家,“十三五”期间实现了省级重点专科、市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其中省级重点专科1个(脑病科),佛山市高水平重点专科1个(眼科),医学重点专科3个(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科、脊柱关节外科、心血管内科)。“十四五”期间获得市级高水平重点专科1个(脑病科),市级重点专科4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骨科、神经内科、儿科),市级重点培育专科2个(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市级中医特色专科1个(针灸科)。
在骨科专科建设上,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教授团队与三水区人民医院建立以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科为主的密切合作,共参与8例手术,同时开展高水平临床技术、手术技能指导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定期在三水区人民医院开展疑难病门诊,并实施远程带教、会诊、预约手术等,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医疗服务。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科一位教授表示,他们将密切关注三水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科的发展,指导科室临床技术、手术技能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把一线的专业技术留在三水。
除此之外,在推动其他学科建设上,也有不少的成功案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消化内镜教授在三水区人民医院成功开展ERCP(内镜下胰胆造影)技术,包括ERCP造影术、胆道结石取出术、内支架植入术、联合胆道子镜下胆总管探查、活检术等新技术,开展了肝胆疑难病例会诊,MDT(多学科会诊),扩展了医院业务范围,对三水区人民医院开展ERCP技术,提高操作技能和及时进行疑难病例MDT讨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去年,三水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已为9名90岁以上高龄患者开展ERCP术,为不少罹患胆道疾病患者解决了难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教授应邀定期来三水区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教学查房,参与多发性面骨骨折、舌下腺囊肿、切除舌(腮腺)肿物、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和颈深上神经鞘瘤等手术。去年以来,三水区人民医院开展颌面、口腔手术共39例,手术量大跨步迈上一个台阶。
通过专家团队带教,三水区人民医院一批医生得以快速成长起来。
推动区级医疗机构竞标争先,牵手省级龙头医院共建“健康三水”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和均衡化。近年来,三水区持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激发医疗卫生改革活力,推进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有力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
三水区人民医院作为区级龙头医院,在医疗救治能力尤其是急诊急救能力迅速提高,获得一张张亮眼成绩单。去年6月,三水区人民医院通过广东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目前,医院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PCCM科规范化达标单位、国家级心衰中心(标准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防治慢性病临床基地等众多“国字号”平台。
随着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将有效促进省级龙头医院专家技术力量下沉,为推进三水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借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强大医疗服务水平,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将以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为契机,全力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上消化道及呼吸道出血救治中心、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治中心、中毒救治中心“八大中心”。
拼搏奋进开新局。三水区卫生健康局也将以此为契机,激活医疗资源,重点提升三水医疗机构专科技术,造福群众健康。三水区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精神,继续锚定“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以“竞标争先、赛龙夺锦”的干劲推动医疗机构在高水平建设再上新台阶,通过积极与省、市级医疗机构深入合作,把优质医疗技术引入三水,为三水以及周边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建设“健康三水”提供坚实基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