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如何护腰?这几种情况要注意
不少朋友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用腰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对腰部负担较大的动作进行劳动,日积月累的微小损伤最终将导致腰痛的发生。今天,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针灸科郑嘉明中医师将给读者们介绍正确的用腰方法。
首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在不同的姿势下,腰椎承担着不同的压力,其中仰卧位时腰椎承担的压力最小,侧卧位次之。这很好地解释了医生们会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急性期尽量卧床休息的原因,因为这样能减轻患者腰椎的负担。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人在弯腰时腰椎所承受的压力至少是直立状态时的1.5倍,随着弯腰角度以及负荷量的增大,腰椎承受的压力可以增加至2.2-2.7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想保护腰部,尽量少弯腰。
想要做到少弯腰,秘诀就是在做一些需要弯腰的动作时,要同时屈髋、屈膝,将部分在弯腰时腰椎需要承担的压力分给髋关节和膝关节。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动作分为三部分,腰部:挺直;髋部:屈髋;膝部:屈膝。
下面通过列举三个日常生活重经常使用的动作,加深各位对正确用腰方法的理解。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弯腰持重物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是直立的2.2倍,正确的搬抬重物方法是先蹲下,通过腿部、腹部、腰部肌肉共同发力完成搬抬动作,这样可以明显减轻腰部肌肉的负担。注意:有“腰伤”的患者应该完全避免搬抬重物,以免加重“腰伤”。
通过数据还可以知道,前倾坐位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是直立的1.8倍,正确的系鞋带方式是先蹲下,将鞋带系完以后再站起来。注意:有“膝伤”的患者可以短时间内坐在矮凳上快速系鞋带。
拖地时,应该使用“弓字步”达到屈髋、屈膝的目的,减少弯腰的幅度和时长,减轻腰部负担。
郑嘉明中医师建议有“腰伤”的患者,在疾病痊愈前可以通过佩戴护腰达到保护腰部的目的。在需要久坐、久站或者进行劳动时,戴上护腰可以给腰部增强支撑,减少腰痛再次发作的可能。在休息和正常活动时,摘下护腰,同时科学地进行核心肌肉的力量锻炼,强壮的肌肉就是天然的腰部保护器。
郑嘉明 医学硕士 中医师
师从广州中医药大学何新芳教授、罗树雄教授。使用针刺、电针、温针灸、火罐、放血疗法结合现代肌痛点理论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膝关节病等颈肩腰腿痛疾病,使用传统穴位理论结合麦粒灸引气归元、穴位埋线、耳穴压豆、穴位注射及伤寒论经方治疗失眠、焦虑、胃肠功能紊乱、中风后康复、面瘫疾病。
竞标争先开新局,佛山市三水区开启医疗服务提升“加速度”!近期,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将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帮扶合作协议,省级龙头带动区级龙头高质量发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以全方位资源响应帮扶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让三水区乃至周边市民在“家门口”享受省级医疗资源服务。
开年之初,佛山市三水区卫生健康局抢抓先机、提质扩容,动员区级医疗机构竞标争先、争分夺秒,加速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引入省、市级高端优质的医疗资源,积极与省级医疗机构深度合作,推动区内高水平医院建设,建设医疗服务高地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此次签约,是三水区首次与国家部属医院开展深入合作。以此为开端,三水区将在更高起点建设医疗卫生服务高地。未来,三水区卫生健康局还将统筹打造区内紧密型医联体,推动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化,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健康三水”构筑三水区特色城市竞争力。
合作开展多个首例手术,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作为全国首批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国首批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之一,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3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排名全国第4、华南地区第1。同时,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2019年至2021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三年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排名全国前10,2020年“患者、医务人员双满意”综合医院排名全国第3。
此次签约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通过学习交流、技术支持等重点强化三水区人民医院脑病科等专科建设,加强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自2020年以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经与三水区人民医院在一些重点领域有合作互动,帮助三水区人民医院在心血管内科、脑病科、骨科的专科建设上实现多个新的“突破”,并为众多疑难重症患者带来“生机”。
心脏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联动才能顺利完成,对医疗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去年7月23日,三水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团队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团队一同为一名心脏瓣膜受损的患者进行瓣膜修复。这是三水区人民医院成功开展的首例心脏外科手术,也是三水首次在“家门口”开展这一手术,实现区域医疗技术新突破。以往,这一类型的复杂四级手术都要转诊至省市级医院才能开展,目前全国县区级三甲综合医院能开展这类手术的非常少。同年8月,三水区人民医院又收治了一名60岁的病人,开展了第二例心脏换瓣手术。
三水一直努力提升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力争让更多患者在三水治好病。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是一种较少见的神经科急危重症,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0.5%—1%。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疏通静脉堵塞,患者极有可能因严重的颅高压、多部位脑出血、癫痫等导致昏迷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在过去,颅内静脉窦血栓需要转诊到省市大医院才能开展介入手术。正是得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指导,去年6月,三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成功为一名17岁的学生施行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取栓手术,3个小时取出了较多的暗红色血栓,开通了闭塞的静脉窦。这是三水区内完成的首例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取栓手术,标志着三水区人民医院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三水区人民医院已能成熟开展各种复杂心脏介入、脑血管介入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独立开展ECMO(体外膜肺氧合)、体外循环下心外科手术、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取栓术等高精尖手术,已成立覆盖全区乃至肇庆、清远、南海部分地区的区域胸痛联盟和卒中联盟,搭建好急危重症绿色通道区域协同救治网。
带教培训创优争先培育人才,携手省级专家团队救治疑难病患
引进专家团队,三水区医疗服务领域广泛创优争先,向国内、省内一流医院学习看齐。此前,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已经对接省内外一流学科,柔性引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等17名专家为特聘专家,“十三五”期间实现了省级重点专科、市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其中省级重点专科1个(脑病科),佛山市高水平重点专科1个(眼科),医学重点专科3个(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科、脊柱关节外科、心血管内科)。“十四五”期间获得市级高水平重点专科1个(脑病科),市级重点专科4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骨科、神经内科、儿科),市级重点培育专科2个(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市级中医特色专科1个(针灸科)。
在骨科专科建设上,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教授团队与三水区人民医院建立以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科为主的密切合作,共参与8例手术,同时开展高水平临床技术、手术技能指导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定期在三水区人民医院开展疑难病门诊,并实施远程带教、会诊、预约手术等,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医疗服务。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科一位教授表示,他们将密切关注三水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科的发展,指导科室临床技术、手术技能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把一线的专业技术留在三水。
除此之外,在推动其他学科建设上,也有不少的成功案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消化内镜教授在三水区人民医院成功开展ERCP(内镜下胰胆造影)技术,包括ERCP造影术、胆道结石取出术、内支架植入术、联合胆道子镜下胆总管探查、活检术等新技术,开展了肝胆疑难病例会诊,MDT(多学科会诊),扩展了医院业务范围,对三水区人民医院开展ERCP技术,提高操作技能和及时进行疑难病例MDT讨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去年,三水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已为9名90岁以上高龄患者开展ERCP术,为不少罹患胆道疾病患者解决了难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教授应邀定期来三水区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教学查房,参与多发性面骨骨折、舌下腺囊肿、切除舌(腮腺)肿物、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和颈深上神经鞘瘤等手术。去年以来,三水区人民医院开展颌面、口腔手术共39例,手术量大跨步迈上一个台阶。
通过专家团队带教,三水区人民医院一批医生得以快速成长起来。
推动区级医疗机构竞标争先,牵手省级龙头医院共建“健康三水”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和均衡化。近年来,三水区持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激发医疗卫生改革活力,推进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有力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
三水区人民医院作为区级龙头医院,在医疗救治能力尤其是急诊急救能力迅速提高,获得一张张亮眼成绩单。去年6月,三水区人民医院通过广东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目前,医院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PCCM科规范化达标单位、国家级心衰中心(标准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防治慢性病临床基地等众多“国字号”平台。
随着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将有效促进省级龙头医院专家技术力量下沉,为推进三水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借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强大医疗服务水平,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将以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为契机,全力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上消化道及呼吸道出血救治中心、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治中心、中毒救治中心“八大中心”。
拼搏奋进开新局。三水区卫生健康局也将以此为契机,激活医疗资源,重点提升三水医疗机构专科技术,造福群众健康。三水区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精神,继续锚定“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以“竞标争先、赛龙夺锦”的干劲推动医疗机构在高水平建设再上新台阶,通过积极与省、市级医疗机构深入合作,把优质医疗技术引入三水,为三水以及周边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建设“健康三水”提供坚实基础。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活力支部建设走深走实,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的优势,2月8日下午,三水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绍华带领各党支部书记到大塘镇,与莘田村党委、永丰村党委下属5个对口帮扶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座谈交流,积极探索结对共建新思路
双方党支部书记以及镇、村相关干部首先在大塘镇莘田村委召开座谈交流会。会上,张绍华与镇、村干部亲切交流,详细了解莘田村和永丰村的经济发展、农业种养、村民收入、党组织设置等情况,认真收集对口帮扶村的各党支部书记和群众提出的关于村道硬底化、群众公交出行等方面意见建议,帮助村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促进乡村振兴。局机关各党支部书记分别与对口帮扶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进行结对交流,双方分别介绍了党组织班子构成和工作开展情况,就党建工作及下一步共建工作深入探讨,共同探索结对共建新思路、研究帮学带做工作计划,努力实现组织联建、党员互动、共促发展的党建生动格局。
党课联学,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张绍华结合自身学习体会,立足党的二十大报告主要内容,从“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全面系统的宣讲解读,为双方与会的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张绍华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切实做到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让村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才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
党课结束后,张绍华带领双方党员干部到莘田村委党群服务中心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通过看展板、听讲解、观实物,党员干部从党的奋斗历程中鼓舞了斗志、从党的光荣传统中坚定了信念、从党的实践创造中启迪了智慧。
实地调研,迅速响应村民群众所提诉求
双方党员干部迅速响应,围绕村民群众座谈交流时提出的一些村道需要实行硬底化或扩建诉求和桥下空间改造问题,奔赴隶属莘田村委的新屋村、Y474线和大塘镇油金大桥等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勘察,共同研究改造建设项目确立的可行性。期间,交通党员还开展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检查,了解公路沿线环境状况,确保为群众出行创造了“安、畅、舒、美”的通行环境。张绍华在现场谈到,双方党支部结对共建,不仅是机关党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体现,更是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合力的契机,希望双方党支部在“转变思想、加强党建、完善交通、惠及民生”方面下功夫,打造群众满意交通,实现共建发展。
下一步,区交通运输局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发挥党支部“帮学带做”的组织优势和党员“微服务”的先锋优势,继续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共建”活动,不断提升村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