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记者获悉,《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已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将于5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三十六条,重点从管理体制、开发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保障等方面,对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增城开发区”)建设改革发展作出明确法律规范,实施后将为推动增城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跳动新时代强劲脉搏 增城开发区正加速崛起
增城开发区位于广州东部,南与东莞隔江相望,西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新知识城,毗邻香港及深圳、东莞等珠三角东岸重要城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是广州重点打造的枢纽型网络城市骨干节点,也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
作为广州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增城开发区自1988年创建以来,从未停止改革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去年以来,增城开发区提出“一区多园,扩容提质”战略部署,将广州东部枢纽核心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平台纳入委托管理范围,由原来的99平方公里拓展至302平方公里,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承载力显著增强。
如今,随着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增城开发区正加速崛起,成为增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级。根据商务部2023年1月发布的最新综合评价结果,增城开发区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位列第66名,自2016年来排名跃升123位,已连续2年稳居全国中上游行列。
当前,增城正迎来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条例》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增城开发区充分衔接广州东部枢纽等重大发展规划,高标准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深联动发展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兴智造高地,在推动增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加大赋能赋权力度 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一直以来,体制机制的不健全,是制约增城开发区发展的关键因素。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理顺厘清增城开发区管理职责,提高行政效能,推动增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条例》重点对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作了授权性规定和相应制度设计。
《条例》明确规定,增城开发区管理机构——增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在增城开发区行使市人民政府交由行使的管理权限,相关市级经济、建设管理权限目录应当在条例施行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制定公布。《条例》还授权增城开发区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制度创新成果,行使广州市赋予其他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的市一级权限。该规定能够有效平衡广州市优质资源配置,促进各经济功能区联动发展和产业合作。
此外,在总结其他经济功能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条例》创新提出增城开发区一体化运作管理机制,该制度设计能够从根本上避免部门间推诿扯皮或流程反复等问题,大大提高审批效能,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目前,管委会已单独成立了5个部门,专职服务增城开发区做好政策研究、园区发展、投资促进、科技创新、企业服务等工作,同时,增城区内14个部门加挂增城开发区牌子,为增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专业保障。
强化政策要素支持 提升产业发展承载能力
承载着23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2万亿元的广州东部枢纽,已基本完成规划编制,并上升为全市重点发展平台;集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多式联运的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正加快推进土地征拆工作……近年来,在重点平台聚能牵动下,增城坚持制造业当家,先后引进了超视界、维信诺、广州增芯等重点产业项目超600个、总投资超4500亿元,“芯车显”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牛仔服装、食品饮料、智能家居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走向世界。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承载力,《条例》鼓励和支持增城开发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发展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完善广州东部枢纽、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广州科教城等重点发展平台。
《条例》还明确,市人民政府除了在土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增城开发区的重点发展平台建设给予支持,还将加大对增城开发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增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用地,推动省、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在增城开发区设立子基金,支持增城开发区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
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做强核心竞争“软实力”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做强增城开发区核心竞争“软实力”,《条例》还对人才保障、企业服务作了全面的制度安排。
人才保障方面,《条例》指出,要建立完善人才政策和服务保障体系,通过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制定人才奖励制度、建设人才公寓、培育人才培训机构、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等方式,为人才提供户口迁移、住房、培训交流、就医、子女义务教育等服务和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广州科教城、增城侨梦苑等重大平台优势,全面营造拴心留人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企业服务方面,《条例》在明确加大金融支持的同时,也提出在税收、通关、政务等服务上为企业提供优惠和便利,具体包括:支持金融机构在增城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建立政银担保风险共担机制,实施企业培育计划,通过政府采购、免租创业、贷款贴息、共享科研设备和仪器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充分利用中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金融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法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等。

4月20日上午,增城区召开2023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创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站现场会。副区长、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英智参加会议。
会上,荔城街有关负责人作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对“小青桔”项目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交流分享,并现场观看了微电影。随后,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对目前增城区创建未保示范站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
张英智表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监护、教育、安全、救助等多个方面,要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加强系统谋划,统筹各方力量,加快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强化问题导向、筑牢底线思维、夯实保护措施,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二要真抓实干,全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点任务。要规范工作机制,根据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运作规范要求,不断加强场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工作;要发挥联动作用,利用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利用、动员各职能部门、所属村居和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探索需求项目化,充分调研分析,根据未成年人的不同需求项目化管理,形成各自特色的服务项目;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上更多的人、企业和组织参与到未保工作中,营造全社会参与的氛围,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效。三要凝聚合力,确保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创建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站涉及多个部门、多方力量,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统筹各方资源,协同配合、合力推进,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落细落实、见行见效,携手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会前,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等20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各镇街分管同志和业务负责人等参观了荔城街未保工作站,现场详细了解荔城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情况。
4月19日上午,中国银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州增城分行(下称“增城中行”)举行揭牌仪式。增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霍阳,区政协副主席、区财政局局长陈一敏,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广州分行行长冯伯仲,增城中行行长罗怀韵参加活动。
作为首批落户增城的金融机构,增城中行成立41年以来,始终融入改革开放浪潮,为增城区内重大项目、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产业提供全方位融资融智支持。
冯伯仲在致辞中指出,增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穗莞深港黄金走廊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是广州东部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区位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中国银行将充分发挥中银集团全球一体化、多元化服务平台和专业外汇服务优势,积极融入增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区域协调发展、高科技自立自强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更好服务广州东部枢纽规划建设等重大项目实施,更好服务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建设再上新水平,为增城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坚实基础,积蓄“进”的澎湃动能。
霍阳代表增城区委区政府对增城中行顺利升格为二级分行表示祝贺。他表示,增城中行升格后,将获得更大的自主创新权,希望其能抢抓机遇,更好地发挥国有大行引领和带动作用,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上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聚焦增城推进东部枢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制造业当家等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增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增城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增城中行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在政策保障、信息传导、重点项目等方面加强对接与合作,推动政银、银企合作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发展。
罗怀韵表示,增城中行将以本次揭牌为契机,紧密围绕增城区委、区政府和上级行的工作部署,加大资源投入,完善产品服务,聚焦城乡融合,办好民生实事,全力支持增城区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