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 水清 地绿 绘就“绿美增城”生态画卷
天暖日长,春光旖旎。4月的增城,水清岸绿、绿树环绕、百花争艳、满目皆景,市民漫步其中,尽享绿色生态带来的舒心。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增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林长制工作,让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美从理想照进现实,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浸润美丽家园,绘就“绿美增城”画卷。
百花林水库
碧水:引来百鸟枝头闹
微风吹过,荔湖湿地公园的水面上泛起涟漪,白鹭、夜鹭、黑鸢等鸟儿以碧水蓝天为底色,在宽阔洁净的河面上浮游嬉戏,时而掠过水面迁飞游弋,时而站在枝头欢快歌唱,绘就了一幅“百鸟朝凤”的绝美画卷。
鸟类是水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增城以碧水保卫战为抓手,扎实推动国家、省考核断面水质提升稳定达标,严格落实水质监测考核机制,拓宽监测水体至195个、增加考核断面(点位)至229个,实现水质监测全覆盖,有效推动国考断面所在水体一级支流水质提升达标;深化流域共管共治,强化资源共享,利用水质卫星遥感监测精准客观分析东江北干流水质监测情况,并及时与东莞、惠州共享监测数据,形成监管合力。
湿地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着力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增城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先后建立了正果湖心岛等4个总面积152.2公顷的湿地公园,并建设了百花林水库等5个总面积673.5公顷湿地小区。同时,结合碧道工程全力打造增江河岸水鸟生态廊道建设,开展增江河流湿地修复和改造,对水鸟栖息地进行生境提升和优化,合理布置种植各类招鸟植物,为水鸟类繁衍生殖提供良好的庇护地和觅食场所。
蓝天:清风漫卷白云飘
频频光顾的蓝天白云,一览无余的通透视觉,清新舒畅的新鲜空气……对于增城市民来说,这已司空见惯。但对于初到增城的外地人来说,这里的天空常常会引起他们的赞叹。一组数据直观显示增城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成效:2022年,增城环境空气质量连续7年排名全市前列,优良天数比例为92.9%,综合指数为2.83,在全市排名第二。
蓝天白云,民之所盼。为让空气质量再提升,增城强化大气环境精准治理,重点应对污染天气、重点治理扬尘污染、精准管控空气污染物排放,有针对性地解决空气质量提升中遇到的难题,坚决走通“蓝天”保卫战“最后一公里”。据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增城全力推进VOCs重点企业分级管理,利用遥感监测精准管控用车大户和治理黑烟车,严格管控机动车移动污染源。组织开展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监督,督促落实“一机一牌一卡”。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现场督导帮扶行动,2022年累计督导帮扶企业1182家。
增城推进工业领域降耗减碳,促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淘汰改造高能耗工业锅炉,上马清洁能源项目。目前已正式投产的华电广州增城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项目采用目前世界上投入商业化运营的净效率最高、可靠性最优、动力最强劲的H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效率高达62.2%,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可达80.5%,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同容量燃煤电厂减少55%。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建成投入使用,年垃圾处理量达到57.77万吨,率先实现城镇生活垃圾100%焚烧处理。
绿景:打造高颜值城市
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近年来,增城在广东省率先开展林长制试点工作,在全国首推“产业林长”“林河联动”等多项创新举措,科学编制林业园林发展“十四五”规划,建立健全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持续开展森林抚育、重点公益林管护、天然林保护、森林防火等生态保护工作,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据统计,增城森林蓄积量达518.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0.09%。
鲜花扮靓城区大道、绿植环绕城市角落……增城城区道路两边、广场、公园的绿化景观常会吸引路人驻足欣赏,漫步品味。近年来,增城优化调整树种结构,优选优用乡土树种,美化沿线景观,培育系统稳定的景观廊道。立足绿化美化公共空间,通过抢救复壮古树名木、补植草皮地被、更换老树大树种植土、防治乔木病虫害等一系列的集中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区园林绿化景观。建成以增江画廊为重点的601公里绿道、以荔湖碧道为核心的146.8公里碧道,395公里的生态景观林带,基本形成贯通城乡、绿量充足、景观优美的绿色生态廊道网络。开展“义务植树+巡林巡河+林河众采”活动,2023年至今,全区共举办义务植树活动130余场次,种植高山榕、三角梅、香樟、玉兰、木荷等乡土树种24500余株,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不断增强。
增城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突出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颜值”,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低碳产业园区,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建设“口袋”公园,推广绿色建筑。近五年来,累计建成美丽乡村249个、特色精品村48个,285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增城人民基本形成了“生态自发”的生活方式,绿城品牌更加响亮。

民警在广州南站宣传反诈知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摄(资料图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专题询问会,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针对广州市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开展询问,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应询,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局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2022年日发预警3.5万条、日均见面劝阻2000人。
诈骗警情、案件连续两年双下降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董延军:公安机关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都采取了什么措施?成效如何?
市公安局副局长彭风华: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公安机关的指导统筹下,市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破一案不如防一案”的理念,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同时,秉承“防范为先”的原则,在全国率先推动建立“全民反诈”宣防治理体系,2022年,广州电信诈骗警情、案件连续两年“双下降”。一方面,强化宣传教育防范,在全社会广泛掀起共同反诈热潮,组织开展“守护钱袋子建功新时代”“儿童节反诈巴士涂鸦公益”等反诈宣传活动,利用注册数超2000万、全国最大城市级反诈平台“广州反诈服务号”和“穗安防诈”小程序,累计发布推文1000余条和视频640余条,预警提醒消息1100余篇,总阅读量达4753万次。向易受骗人群、警情高发社区群众精准推送警示信息689万人次,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持续提高宣传精准度,提升人民群众识骗防骗能力。另一方面,坚持大数据赋能,建立精准预警劝阻防范工作体系,形成“管住闸口、精准预警、分级分类、统一推送、上门劝阻,劝采宣三同步、核查反馈、督导奖惩、全警培训”精准预警劝阻防范闭环工作体系,对潜在受骗群众常态化开展劝阻宣防工作。2022年,全市日均推送处置预警数据3.5万条,同比上升72.3%;日均见面劝阻2000人,同比上升2.4倍。
2022年清理和拦截1277万条涉诈信息,处理主播1876名,关闭直播间1815个,向公安等部门移交线索708条。
针对诈骗信息进行全面深入清理整治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黄燕、常绍东、魏跃容:部分网民通过接收互联网平台有害信息而被犯罪分子利用实施诈骗,请问如何做好互联网平台有害信息的发现和处置?如何处理不是广州属地的互联网平台的诈骗信息?有无相应的机制和渠道?成效如何?
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陈小文: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协调联动,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举措,依法配合严厉打击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安定。近年来,我们压实属地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加强信息内容审核,针对诈骗信息进行全面深入清理整治。2022年以来,属地各重点网站平台共清理和拦截1277万条涉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有害信息,处置用户32万余名,处理主播1876名,关闭直播间1815个,向公安等主管部门移交线索708条。
对于不是广州属地的互联网平台的诈骗信息,积极对接国家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目前我市共有26家网站接入该中心,做到专人负责,对非属地的电诈信息第一时间转国家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作进一步处置。各重点网站、平台及时向国家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转交涉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举报信息,极大提高公民反诈参与度。
2022年全市共撤销虚假经营场所登记注册企业2.6万多户,撤销冒用他人身份骗取企业登记企业2715户。
有效防范虚假登记作诈骗用途的违法行为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宁、周慧:我们发现涉诈账户中大部分对公账户都是用虚假企业信息注册的,而且经常出现同一个地址虚假注册登记多个公司的现象。在当前“放管服”背景下,如何加强对公司企业注册登记审核把关?如何加强企业经营状况监管?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延晖:近年来,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市市场监管局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全力遏制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在加强注册登记审核方面,我们对接相关部门的数据接口,建立禁用地址库,对相关地址进行系统锁定,禁止列为登记住所(经营场所)使用,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有相关行为的人员限制其办理登记业务。
在加强企业自主申报登记的事中事后监管方面,贯彻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建立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体系,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为4类风险级别,加大高风险企业的抽查频次,2022年全市共撤销虚假经营场所登记注册企业2.6万户,撤销冒用他人身份骗取企业登记企业2715户,确保我们的监管更趋于精准化、更具靶向性,实现由政府监管向社会共治的转变,以监管方式创新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
开展校园“四个一”反诈专题宣传活动,即一节反诈课、一次主题宣传活动、一次法治宣讲、一次APP注册活动。
进一步提高“全民反诈”校园影响力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骆美全、罗玉忠、梁耀铭:青少年群体受到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请问在做好青少年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方面有什么举措?对预防在校学生售卖、租借银行卡和电话卡有什么具体举措?效果如何?
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市教育局将反诈工作纳入本单位、本系统整体工作规划,要求各单位、各学校充分认识开展防范电信网络新型犯罪预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向师生和家长宣传普及反诈常识,利用开学季持续掀起强大宣传声势,不断增强师生的识骗防骗能力,切实遏制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向校园渗透趋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结合每学期开学安全第一课活动开展校园“四个一”反诈专题宣传活动(即一节反诈课、一次主题宣传活动、一次法治宣讲、一次APP注册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反诈”校园影响力。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陈敏:非法售卖、租借银行卡和电话卡行为是近年我市技工院校重点防范的安全问题。全市技工院校扎实开展防范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防范意识,组织21所技工院校师生注册广州反诈、国家反诈中心平台和反诈线上测试近12万人次。春季开学至今已组织“断卡行动,从我做起”等反诈宣传主题班会38场次,“诈骗无情、反诈我行”等主题的公检法进校园宣讲活动40场次,引导学生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犯罪为耻”的观念。通过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学生干部、宿舍长、志愿者,重点关注学生存在家庭经济困难、朋友圈出现重大变化、其他明显异常等情况,对出现高危苗头的学生及时给予关爱帮扶。
设立反诈专项行动举报专线,发动“银龄安康行动”驻村居服务员在社区每周开展面对面宣讲。
涉老反诈宣传进社区、进超市、进公园、进广场、进家庭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黎名准:近年来,老年人因缺乏对通信网络信息的正确认识,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问题较为突出,请问在开展老年人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工作有什么举措?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端华:我们高度重视老年人反诈工作,设立反诈专项行动举报专线,发动“银龄安康行动”驻村居服务员在社区每周开展面对面宣讲,开展涉老反诈宣传进社区、进超市、进公园、进广场、进家庭等“五进”行动。线上依托新媒体及传统媒体发布警示案例和小视频,2022年共制作播出9期电视节目、42期电台节目,在《老人报》刊登11期报道,制作公益小视频22个,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160条,覆盖人群超280万;线下举办活动938场次,1.8万余人次参与。对全市医养结合机构和养老机构进行全覆盖监督,2022年全市共出动监督检查人员4.7万人次,检查相关场所约3.2万间次,发现问题并责令整改7227间次,发出文书5860份,实施处罚538宗。
4月25日上午,由广东省林业局、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的2023年绿美广东竞风华大型主题活动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启动。增城区委书记、区第一林长赵国生作为全省县级林长代表,就奋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增城样板”作表态发言。增城区在区文化会议中心设置分会场,通过网络收听收看主会场活动。增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霍阳,区政协副主席、区林业和园林局局长邱发明,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镇街分管负责同志等收看直播。
赵国生代表增城区委区政府对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增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增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面积1616平方公里,山水林田园等生态资源丰富,北部800多平方公里不发展制造业,森林覆盖率52%,是大湾区林业资源禀赋最优、生态建设优势最好的地区之一。当前,增城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抓省委书记黄坤明带领省“四套班子”莅临增城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契机,聚焦“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统筹“各部门力量、各渠道资金、各方面政策”三大资源,构建“多彩森林网、蓝绿湿地群、美丽经济带”三大绿美格局,发挥“经济、社会、文化”三大效益,积极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增城路径。
赵国生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下一步,增城将以赛龙夺锦、竞标争先的精气神,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努力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图”,奋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增城样板”。一是强化示范引领,以“荔韵公园、荔湖”为核,构建15公里三道(绿道、碧道、古驿道)互联互通“示范环”,串珠成链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古树公园,高标准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引领绿美增城生态建设。二是大力推进绿化美化,积极参与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打造荔枝、丝苗米、乌榄、茶花等专类园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构建多彩森林网,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三是加快发展美丽经济,培育派潭美丽经济示范区、打造广东美丽“乌镇”,创建白水寨、南香山等生态旅游集群地,建设27条新乡村示范带,着力发展林下经济,壮大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
据悉,绿美广东竞风华大型主题活动旨在突出绿美广东引领,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主题活动推出2023年首届绿美广东竞风华大型电视主题综艺节目,节目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主题,通过全省21地市海选初赛、省台演播厅分片区总决赛、“十强”风华展演、表扬先进的方式, 赛龙夺锦、以赛促建,不断营造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的良好氛围。接下来,增城将围绕主题活动各项赛程,积极参与,挖掘典型、打造亮点,整合资源,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做好各项工作,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一股绿美增城生态建设新热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