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出省内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第一单
“买完东西,在商店就能办理退税手续并拿到现金,这个服务接轨国际,太便利了!”4月25日,在广州旅游的一位韩国游客安先生兴奋地说。他在天河城购买了1.2万元商品,当场办理退税款1080元,成为广东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试点体验的第一人。喝了头啖汤的他连连点赞称“速度快、服务好!”
据了解,广州目前共有10家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商店。境外旅客在试点商店购物后,在现场可以先行领取退税物品实退增值税款等额的人民币现金,享受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便利服务。“落袋为安”后,旅客也可以用这笔钱在商店“二次消费”,实现了商店和消费者的双赢。
据悉,第一批入选广州市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的10家商店,目前也纷纷针对境外顾客在广交会期间推出了丰富活动。
在广百北京路店、天河中怡店两大试点门店,即日起设置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专区,全场增配专项服务宣传,全程提速服务流程,为符合离境退税条件的外国旅客和港澳台同胞提供高效便捷的即时服务。
友谊商店则推出专人便捷服务,广交会客商在全门店全时段可体验一对一外语导购,办理离境退税也有专人在“绿色通道”服务。
在天河城百货,购买商品后可直接凭相关证件前往客服中心办理退款。4月15日~5月5日期间,凭133届广交会来宾证可享受会员日银卡级别优惠、免费包装服务、部分门店免费寄存服务。另外,4月28日~5月3日期间,有超级会员日活动,境外旅游客视同会员享受同等优惠。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拓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商店的规划布局,并持续推行“便捷支付”等便利措施,为境外旅客提供更便捷多元的退税方式,进一步提升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的便利化和满意度,助力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即买即退”,怎么买?怎么退?
1 购物后“即买即退”
境外旅客在试点商店购买可退税物品后,符合试点条件的,除向试点商店索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申请单》和销售发票外,可在提供本人所持信用卡并办理足额预授权担保后,先行领取相当于退税物品实退增值税款的等额人民币现金,并承诺自开具退税申请单后17日内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离境。
2 代理机构预授权扣款
至先行取得实退税款等额现金且办理预授权担保后的第18天,该旅客仍未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离境的,或其他原因需要进行预授权扣款的,由代理机构通过信用卡预授权担保扣回先行支付资金。
3 海关验核确认
境外旅客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离境口岸离境时,应当主动持退税物品、《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申请单》、退税物品销售发票向海关申报并接受海关监管。海关验核无误后,在《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申请单》上签章,并在离境退税系统中验放通过。如境外旅客从非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离境的,代理机构通过信用卡预授权操作担保扣回。
4 代理机构审核
待海关验核确认后,境外旅客按规定将材料提交至隔离区内退税代理机构退税专用场所。由退税代理机构对相关信息审核,并分情况做出如下处理:
该旅客自开具退税申请单后17天内离境的,如其申请资料无误,则代理机构直接操作解除预授权;如不符合退税条件的,代理机构则通过信用卡预授权操作扣缴先行已支付资金;
但该旅客自开具退税申请单17天以后离境且退税代理机构已实施扣款的,如其申请资料符合退税条件,则由退税代理机构按现行规定将退税款退给旅客。
退役军人事务部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成立5年来工作举措与成效。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国退役军人事务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成。
2018年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挂牌成立,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持续推进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过去5年,退役军人事务部通过组建老兵宣讲团、评选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等活动,培树先进典型,营造争做先锋氛围;积极发挥行政机关、服务体系、社会力量“三驾马车”作用,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信息化支撑的退役军人困难帮扶援助工作格局。目前,我国已建成从国家到村(社区)六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61.8万个,实现各级服务中心(站)“从无到有、从有向优”的转变。
着眼于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促进机制,退役军人事务部先后出台各类政策性文件27个,通过开展适应性培训、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等教育培训,构建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5年来,我们累计举办招聘会4万多场次,帮助260多万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3550个,持续拓宽就业渠道。”退役军人事务部就业创业司副司长盛保晨说。
退役军人事务部组建以来,持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通过评选发布“最美拥军人物”、常态化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走访慰问等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拥军,协调有关部门将优抚医院、光荣院建设纳入“十四五”时期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全面启动优待证申领发放,不断开创拥军优抚工作新局面。
退役军人事务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启用新版《烈士光荣证》,将英雄烈士保护纳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为做好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提供政策法规制度保障;推动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和提质改造,组织实施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着力加强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修缮维护,全面提升保护管理水平;连续5年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常态化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为6300余位烈士寻找到亲人。
不久前的世界地球日,广州海珠“林小青”志愿服务队在晓港公园184岁的大榕树下开展巡林护绿活动,广大青少年向市民群众开展古树养护宣传。晓港公园成为“古树公园”,光大花园成为“榕树小区”,龙潭社区成为“古树社区”……海珠区正推动形成古树名木保护“人人可为、人人有为”的良好社会风尚。为进一步做好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和管养,2022年海珠区制定出台《广州市海珠区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管养细则(试行)》(下称《细则》),通过实施“一个保护协作机制、一张专属身份证、一套安全管理系统、一张养护图表、一种人树融合新机制”,“五个一”机制,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健全保护协作机制
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常态化
据悉,海珠区建立了区住建局与区检察院关于古树名木和城市大树保护工作协作机制,由区住建局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区检察院派出员额检察官进驻区住建局办公,增强检察工作和行政执法的衔接与合力。
广州晓港公园的古榕树
同时,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区住建局与区公安分局的联合协作,在全市首创“一长一警两员”,即村(社区)级林长、村挂职(驻社区)民警、绿管员、护绿员末端管护机制,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常态化长效化。
2022年,海珠区全面开展古树名木摸查工作,经过普查、鉴定、定级、登记、审定,新增30株古树挂网公布并上报备案。据介绍,海珠区新增古树数量占全市新增古树约50%,全区挂牌古树名木共计70株(含1株名木)。
具体措施包括对登记在册古树名木的信息逐一采集、梳理、核对,录入“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图一表、一树一档”的可视化电子档案,并将生成的唯一身份编号及二维码制成铭牌进行加挂,主动向社会公开树龄、品种、树木介绍等内容,让群众因认识而增添热爱、倍加珍惜。
打造安全管理系统 建立养护图表台账
在海珠区龙涎里邓世昌纪念馆的花园里,有一株逾170年历史的苹婆树(又称“凤眼果树”),相传为邓世昌年少时亲手种植。海珠区为这株古树配备全天24小时监控的摄像头、树木振动倾斜传感器和土壤三合一采集器,连接到区古树名木智慧系统,并设有报警提醒功能,管理人员收到人为破坏古树警报后,可立刻查看系统上的监控画面,系统会自动储存录像作为依据。而土壤养分检测仪能全天检测土壤中的水分、肥力等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因素,并生成需求图表上传到智慧系统,为古树名木养护及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海珠区提升智能化科技监护手段守护古树,让它们留得住、长得好。为全区古树名木配备树木震动倾斜传感器、土壤三合一采集器等智能传感器,安装摄像头监控古树名木实时状况。
基于TPUNB物联感知打造了海珠区古树名木智慧安全管理系统。据介绍,该系统以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为技术支撑、以智能巡检为技术手段、以事件为纽带,通过连接多种感知终端和物联智慧化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云技术以及高精度传感等手段,提供动态监测、周边环境、事件抓拍等实时数据和AI分析,对古树名木实现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过程的智慧管护。该系统不仅安全,还很智慧,能够根据以往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模型,根据现实测出的数据做出预判,及时提醒管理单位提前进行预防性防虫、施肥等,有效做好管理。
依托智慧安全管理系统,电子地图可以精准定位海珠区70株古树名木分布情况,形成“一张图”,从图中可以点击单株古树名木查看树种、学名、地点、管理单位等详细信息,还可实时查看外观情况、土壤温湿度、土壤电导率等数据,分析古树名木生长态势。
海珠区要求各单位对70株古树名木逐一签订保护管理责任书,明确行政管理部门及属地、养护、巡查职责;通过人工巡查与无人机相结合方式对全区古树名木开展每月“体检”,形成古树名木生长养护台账,对发现问题迅速跟进、一跟到底,精细精准开展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作。
聚焦
多措并举推进“人与树融合”
助力古树名木保护人人有为
海珠区积极推进古树公园设立,在晓港公园挂牌“古树公园”,加强古树和竹类植物的宣传和保护;在光大花园挂牌“榕树小区”,以“大榕树下 健康人家”为特色,推动形成“人人参与 人人共享”古树长效保护机制;在龙潭社区挂牌“古树社区”,在充分保护古树的前提下,利用林下空间打造群众公共活动空间,满足纳凉休憩等需要。
同时,海珠区住建局联合团区委、区青协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林小青”志愿服务队巡绿活动,激发青少年参与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开展古树巡护活动,牵手更多家庭、学校、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古树名木安全、健康生长,让更多的市民群众认识古树、爱护古树、保护绿色美丽家园,推动形成城市古树名木保护“人人可为、人人有为”的良好社会风尚。
声音
为保护古树名木
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谭广文 教授级高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专家、广州地区绿化委员会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委员
古树名木是有生命力的“绿色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历史价值,还蕴藏着自然密码。为进一步做好古树名木保护,海珠区通过管理创新,印发实施《广州市海珠区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管养细则(试行)》,为全面深入抓好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海珠区在古树名木保护、实施林长制管理方面工作务实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林长制管理模式,包括首创“一长一警两员”制,大幅提升绿化保护的有效性;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构建起海珠区古树名木智慧安全管理系统,高效提升了古树名木实时生长监测水平,进而提高古树名木栽培管养的科学性。
做好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从长期来看,需要全社会的长期努力,让每个居民树立“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积极参与保护行动,学校设立古树名木保护课程,社会媒介广泛宣传保护理念,政府负起主体责任抓好保护,形成人人保护的良好局面。海珠区多措并举构建“人与树融合”的和谐画卷。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