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打造“儿童友好智慧+”空间,成立首个“天检少年未保议事团”
近日,护航成长路,点亮多彩童年——关爱儿童成长“开学第一课”活动在广州购书中心顺利开展。本次活动通过联动多方资源、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学慰问和儿童保护双师课堂等丰富形式,让来自广州市天河区辖内的70名困境儿童、来穗儿童及家长感受到妇联、检察院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
为进一步推动落实各方力量参与儿童关爱工作,充分发挥各方专业优势,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检察院、广州市天河区妇女联合会、广州市巾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购书中心和广州市天河区来穗人员服务示范中心,五方签署党支部结对共建协议,由党建引领带动各方就儿童保护、儿童关爱、儿童议事、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开展长期合作交流,共同开辟“天检少年议事厅”及“儿童友好智慧+”空间,设置儿童友好成果展示平台。
同时,五方共同成立天检少年未保议事团,招募少年议事员,定期组织“天检少年议事员”通过“一米高度看城市”的视角,针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表达看法。五方还共同组织儿童在“儿童友好智慧+”空间体验不同职业,在培养儿童兴趣的同时,学习未成年人保护等相关法律知识,护航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检察院通过进一步打造“六出花”未成年人检察品牌创新,以党建引领、培基固本、数字赋能、提质增效“四大引擎”为驱动,推动天河区未成年人尤其是来穗儿童在司法、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六大保护”的完善,探索外来人员管理及犯罪预防前置的“天河样本”,力求实现天河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面面出彩、天天向上”。
临近开学之际,为鼓励困境儿童和来穗儿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妇联+检察院+社工”的组合再次亮相,本次活动特地为困境儿童和来穗儿童准备了“开学礼包”和“开学锦囊”。
活动当天,困境儿童和来穗儿童收到由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和广州市妇女儿童福利会支持的“开学礼包”。此外,本次活动发挥“检察官+N”双师制课堂的优势,一起为困境儿童和来穗儿童准备了两个实用的“开学锦囊”。在活动中,检察官通过知识普及和真实案例剖析,引导困境儿童和来穗儿童了解自我防护的法律知识和求助方法,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社工则通过心理辅导团体康健活动,向困境儿童和来穗儿童讲授合理表达自我等沟通技巧,带领他们学习如何加强人际互动,提升沟通能力,协助儿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并通过检察官的“静态普法”和社工的“动态辅导”相结合,让困境儿童和来穗儿童能够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基础上,以更加轻松愉悦的姿态迎接新学期、开启新生活。
2023年是广东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日前,在番禺区城区、农村巡查看到,以“百千万工程”为内容的宣传牌、宣传栏、电子显示屏随处可见,营造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激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动力。
走进大龙街旧水坑村,在旧村南路沿线的围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看到“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扎扎实实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 ”“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促进广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宣传画;在颍川路沿线的建筑外墙上,拉挂着有关“百千万工程”的宣传牌;在旧水坑森林公园的党建宣传栏,增添了“百千万工程”的宣传标语,公园斜坡绿地设置了一行“大力实施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 促进广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红色艺术字,气势磅礴,在绿色植物的映衬下更加耀眼。在大龙街新水坑村公园、沙涌学校门口等公共场所,也设立了“百千万工程”的宣传标语、宣传牌、电子显示屏。
从石碁镇中心的岐山路走过,“百千万工程”以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区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的宣传标语、宣传牌、电子显示屏,抬头可见;在石碁镇大刀沙村的南沙港快速路高架桥桥底,也设置了“百千万工程”的宣传牌。在东环街甘棠村,“百千万工程”的大型宣传牌挂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外墙上,美观、大方、醒目。在市桥街清河东路的番禺广场地铁站C、D出入口周边,宣传“百千万工程”的标语更多,“全力支持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的宣传标语也出现在醒目位置。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的战略举措,是惠民富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是整体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对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具有重要意义。番禺区认真落实省、市工作要求,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据了解,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到202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突出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到2027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批经济强县、经济强镇、和美乡村脱颖而出,城乡区域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在县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展望2035年,县域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省城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
广州实验室。李剑锋 摄
策划/黄蓉芳 张成
文/记者张成 实习生李一可
图/记者李剑锋
在核心电子元器件领域,填补射频微波陶瓷电容器和微波芯片电容器国内空白;在工业软件领域,电力大数据分析平台凭借领先的增强分析及智能决策技术、分析导图技术能力实现全国产化;在先进材料领域,实现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提纯技术提取的产品含量超过99.9%,达到全球最高水平……过去五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突破,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政府答卷
研发投入强度达6%先进水平
国家战略创新平台集聚成势
2018年至今,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国家战略创新平台集聚成势,五年来,从无到有建立起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战略引领,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中心、慧眼大设施工程为核心,以高水平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的“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实验室和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区。
培育高质量科技创新主体——
从2018年的118亿元,到2022年的286亿元,过去五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研发投入经费翻番,全区研发投入强度从3%提升到6%,是全市唯一一个连续突破4%、5%、6%的区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发投入强度的屡创历史新高,根源在于我区突出的创新主体培育成绩。
五年里,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不断完善“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链条。加快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前沿产业,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核心的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我区引进和培育了超4000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43家;上市企业18家,占全市75%。2022年,新获批临床试验批件92张,占全市92%、全省36%。
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我区聚集和培育人工智能企业超过500家。其中工业机器人、智能金融等领域有8家企业入选省机器人骨干企业,15家企业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10家入选省战略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智能制造领域)。在智慧城市、智能安全、智能制造、智能汽车等方面已形成了从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到下游应用集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漫山遍野”,正是有了在各行各业源源不断开展技术研发的创新主体,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才有实力,五年来科技不断跃进,能够参与上天、入地、探海等重要科技进步的进程。
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高地——
2019年9月,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被发起成立。不到五年的时间,已经引入7个院士项目团队,孵化成立企业2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
这是近五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加大科技招商和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战略科学家、院士工作站、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业英才、港澳青年专项支持计划,吸纳全球科技人才,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高地的又一范例。
“我们建立了‘立体化、全方位、全链条’的科技人才政策体系,通过政策引才、平台聚才、服务育才、事业留才。”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区依托“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引入全球创新智力,五年实现了全区战略科技力量里程碑式跃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共认定领军人才、创业英才超416人,比2017年人才总数翻一番,全区集聚各级高层次人才共1423人,其中包括118名院士,高层次人才数量全市第一,位居全省前列,区内企业获评市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数量占全市七成、创业团队占全市六成。
“引入的这些高级人才是确确实实给我们带来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该负责人表示,“218名领军人才企业中共有11家企业成功上市,92家为规模以上企业,占比达42.2%,2022年营业收入(产值)合计超195亿元。其中,2家企业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2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扶持,5家企业入选2023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42家企业为瞪羚企业和瞪羚培育企业,为区域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的新引擎。”
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没有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再好的创新企业也活不下来,再出色的创新人才也难以成功。
洁特生物董事长袁建华感慨,若非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洁特生物很可能活不下来,更遑论发展壮大,解决我国生物实验室耗材产品缺失,并最终成功上市。
为支持科技创新主体轻装上阵,2019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积极向上级争取行工作权限下放,成功获得省政府批复,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审核、高技能人才引进入户审批等11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广州市黄埔区实施。此外,我区主动向上级争取并获得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权限,为区内外籍人才就近办理工作许可提供便利。我区外国高端人才1200余人,占广州市的40%左右,位居全市各区第一。
五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不断探索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体系,改革人才项目评价扶持方式,为科技创新赋予了新的动力。我区陆续出台了“人才10条”、“海外尖端人才8条”、“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港澳青创10条”、“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10条”等立体化、全方位、全链条的科技人才政策体系,扶持力度全国领先。
特别是我区对重点攻关项目实行“揭榜挂帅”,一改以往单纯依靠专家评审的项目评价机制,全国首创采用“资本市场认可、高端研发平台及机构推荐、专家评审”相结合的多元化模式遴选领军人才。赋予院士、领军人才等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专注于科研,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
百姓阅卷
黄埔材料院副院长王杰:
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落户黄埔选对了!
2020年1月,中国科学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先导专项(C类)“仿生合成橡胶”专项正式立项。虽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支持的4.7亿元资金,但对于一个涵盖从基础领域技术研究到产业化,建成后要实现人才聚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大项目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中国科学院希望我们在全国各地找到一个能够落地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并且后续能支持它发展的这样一个比较有优势城市。”黄埔材料院副院长王杰回忆说,当时长春应化所最初筛选的项目地址是在轮胎产业聚集较多的山东。
但这个项目立项初衷就是要快速破解困扰中国高端轮胎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原料问题,要求三年必须从无到有完成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建设,并在此基础同步开展科研攻关工作,核心指标通过评价测试。时间紧迫、要求严格,许多地方都难以满足。
广州开发区在获悉相关情况之后,用诚意和效率引进了这一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并最终赢得了长春应化所的信任。
这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当时,长春应化所所长杨小牛正带队在我区考察。天下着雨,杨小牛和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主要负责同志都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浆走到当时一片荒地、散落着几个鱼塘的地方勘察现场,被告知未来这就是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的选址地点。
“那是一片未经开发建设的原生态地块,我们也没有确定选址就在广州开发区。结果第二天我们回到长春,正在开会的杨所收到了广州开发区发来的照片——昨天的荒地已经在平整土地,虚位以待我们的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了!”王杰说,当时整个长春应化所选址团队都被这种决策效率震撼和感动了,相信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在这个地方会很快建成。最终协议在2020年的6月正式签约落地。
2020年6月23日签约,同年12月开工建设,2021年10月20日飞行起降动力学大装置主体建筑建设完成,第一台科研设备入场……如今,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完成航空轮胎国产化技术全链条贯通,实现仿生合成橡胶和数字轮胎工业软件两项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掌握41项核心技术,首个产业化项目签约落地广州开发区,首条轮胎正式下线。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顺利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建设、验收的第一步,开始发挥它在推动科技创新、聚集科创人才、提升产业质量、赋能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现在来看,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落户黄埔,真是选对了!”王杰讲述道,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地处大湾区,对人才有很好的吸引力。在飞行起降动力学大装置还在建设、设备还未进场的情况下,团队就从海内外招募了超过70名科研人员,如今黄埔材料院已聚拢各类人才424人,其中硕士及以上人员224人,占比53%;还有一大批具备产业背景和营销能力的专项人才。依托飞行起降动力学大装置,黄埔材料院成为长春应化所在大湾区进行技术成果发布、研发能力投射的平台和窗口。每年约有700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产业、科技考察团前来技术对接。
广州市一家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企业就是黄埔材料院落户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带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受益者。两年前,该企业的销售规模约为1亿元。依托黄埔材料院,企业建设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快速增强了企业研发能力,产品迭代加快,在市场上反响很好,三年不到,营业额就增长到20多亿元。
专家把脉
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促产学创金“四城融合”
——易卫华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吸引众多高科技头部企业,铸就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领跑全国的科创平台,建设广州交通大学、黄埔大学等高校院所,加快元宇宙等项目建设,海纳百川、广纳贤才,“科技兴城”活力迸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十足。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发展经验表明,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本链、人才链“五链共聚”,推动高校、实验室、研究院、企业研究院、研发联盟“五源并进”,实现改革和创新“双轮驱动”,是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实现产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
未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可更进一步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要素聚集的基础上,持续推动融合发展,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着力破解发展中面临的创新堵点、产业瓶颈、资金断点和人才卡点,推动产城、学城、创城、金城“四城融合”。
推动“四城融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可紧扣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和价值链,继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硬核科技原创力基础上,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面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前瞻布局发展未来产业, 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四城融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可依托高校、实验室、研究院、企业研究院、研发联盟“创新五路大军”,提升创新主体融合动力,认真做好区内创新的供需对接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链接平台和纽带,以“赛马制”“揭榜制”等方式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构建重大创新平台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对接技术和需求,推动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匹配,从而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推动“四城融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相关部门可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平台机构等,深入开展调研,更多地走访区内领军企业和中小科技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汇总整理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政策、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等措施,认真做好企业技术需求清单、高校科技成果清单、企业人才需求清单与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四大需求清单”,形成了服务各类创新主体的“服务包”,并建立重点服务企业台账,“一对一”地提供科技创新服务。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