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起步区)正式挂牌运营
12月28日,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起步区)在天河区广物中心正式挂牌运营,拉开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序幕。据了解,该产业园是全国首个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区,位于天河区,其整体建设分为起步区和金融城园区两个阶段。
汇集优势资源,构建数字金融产业链和生态圈
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是以大湾区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地为核心,数字化产业、金融科技、数字金融为主导的全新金融生态圈,“金融、科技、产业”为三大核心定位,体现“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共生的引领性规划理念,承载产业数字化、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金融创新的核心功能,构建多元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
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整体建设分为起步区和金融城园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业园起步区落地在天河区广物中心。起步区重点引进与数字金融有关的加速器、行业协会和国家级、省级重要数字金融机构及其联合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等。起步区计划打造三大功能区:
一是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体验区,以湾谷公司联合中大湾谷风险管理技术实验室以及数字金融协会创新平台牵头入驻,后续引入在广州金交会中合作的六家战略合作单位和各大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部门,汇聚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数字金融研发机构最新技术应用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并提供体验,打造数字金融项目展示体验区。
二是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区,首批入驻广州市信贷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市普惠金融协会,为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集中服务、线上和线下结合服务、提供各类所需的资源支持。积极推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部门进驻园区并设立数字普惠金融示范点。
三是产业数字金融发展区,汇聚服务于产业金融的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金融机构从事产业金融的分支机构、大型企业的产业金融子公司、大型贸易平台及其供应链金融公司、服务于产业金融的各类期货公司和风险管理公司。
第二阶段,产业园区拟正式选址在天河国际金融城建设,计划2023年启动相关工作。产业园正式建设后,将培育和引进一批数字金融企业、产业金融企业、期货产业链企业、数字金融领域研发机构等,将形成完整的园区和丰富的业态,成为广东广州数字金融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域。
独具发展优势,着力打造数字金融产业集聚高地
广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大力发展数字金融等特色金融产业。建设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是广东数字金融创新发展的一项“重头戏”。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倪全宏表示,“广州湾谷数字管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始运营建设,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起步区)选址广物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是推动数字金融和地方金融协同发展的一个好的开端。产业园要加强基础金融服务和数字金融创新,坚持以“数字金融”为核心,通过数字技术将“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将数字金融企业、产业金融机构、期货及风险管理机构集聚,并大力引入数字科技领域的央企、科技集团、头部金融企业,以点带面提升广东金融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为广东建设金融科技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创建数字金融标杆城市的一张新名片。
建设全国首个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区也是广州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的又一重要抓手和重要载体。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秀彬表示,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广州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将打造数字金融标杆城市写进了广州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获批了国家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数字人民币、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等一批金融科技及数字金融创新试点。目前,广州已成为全国获得数字金融领域改革创新试点最多的城市之一,且工作成效位于试点城市前列。
当前,广州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任务部署,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广州金融系统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扎实推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金融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凸显,增速居各行业之首,对经济社会贡献度不断提升,为全市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目前,广州金融业总资产超过10万亿元,自2019年以来已成为广州市第四大支柱产业;2022年前三季度,广州金融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市金融业增加值2014.32亿元,同比增长8.5%,占GDP的9.72%,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9家,累计达到244家、融资超5800亿元。
中大湾谷风险管理技术实验室是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的核心研发引擎,该实验室也于当日揭牌。中山大学校长助理王帆表示,未来实验室将主要从两个方面推动产业园建设发展。一是推动“广州地方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的研发,依托国家金融科技重大项目,联合国内外顶尖高校开展研发公关和示范应用,以及联合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建设超算金融大数据系统,超算金融将通过平台开展服务,提升产业园的基础设施;二是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筹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推动产业园建成大湾区数字金融研发高地。同时,将培养更多高端的数字金融人才,并推动校友企业在园区设立研发机构,形成“科技+金融+产业+生态+人才”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支持,广东海丝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2海丝(南沙)国际论坛暨亚洲旅游产业年会于12月28日在广州南沙举行。论坛以“融合奋发:奔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主题,共同探讨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格局、新动能。
“‘2022海丝(南沙)国际论坛暨亚洲旅游产业年会’对于推动广州南沙、广东和大湾区文旅业提质升级、在更高水平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奕民表示,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结合文旅实际,制定推进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87条措施,在多方面发力。
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勇表示,近年来,南沙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人均GDP超24万元,正在打造广州乃至大湾区发展新引擎。
广州市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鲁辉介绍,为支持邮轮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南沙向旅游企业兑现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向邮轮企业兑现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
励丰文化副总经理、首席策划官、品牌主理人李文认为,近年来,国内目的地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目的地市场出现了去中心化的趋势;二是游客更享受自主沉浸的旅游模式;三是目的地开始打通线上线下的关系,建立起双向链接。
活动当天,2022海丝(南沙)国际论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南沙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沙举行。研讨会邀请了8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南沙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南沙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郭旭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杨云飞分别致辞。
鼓励医院多建车位
停车位的规划和建设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指标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定》)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进行公示。修订稿提出,对于住宅类项目,整体上适度提高配建停车泊位供给水平;同时大幅度提高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停车配建指标,鼓励医院多建车位,保障就诊人员车辆停放。
停车管理分区由两类分区细化为三类分区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指标规定的通知》于2018年印发实施(下称“2018版《规定》”)。《规定》修订版对2018版《规定》进行深化细化。
广州市停车配建指标管理分区图
首先,将此前两类管理分区细化为三类管理分区,结合广州市整体交通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差异化停车供给策略。
一类区,公共交通可达性高,地铁站点覆盖率高,以存量建设优化为主,属于绿色出行示范区,全面鼓励绿色、低碳出行,为停车供给严格控制区,面积约93平方公里,相比2018版《规定》管理A区范围缩小。该区范围内停车配建指标采用上下限管理,执行较低的指标,控制出行车位供给水平,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
二类区,公共交通可达性弱于一类区,增量和存量建设并存地区,优先引导公共交通出行,为停车供给适度发展区,将2018版《规定》管理A区的其余部分向外扩展,并结合外围各区区中心或重要组团,面积约760平方公里。该区范围内停车配建指标采用下限管理,指标略高于一类区,适度增加车位供给,在保障基本车位的同时,合理满足出行停车需求。
三类区,公共交通可达性较弱,大部分地区建设强度和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为停车供给宽松调节区,是除一类区、二类区以外的区域。该区范围内停车配建指标采用下限管理,指标高于二类区,在保障基本车位的同时,允许多建停车泊位,满足小汽车出行需求。
新建住宅配建停车泊位应当100%建设充电设施
其次,指标管理结合停车分区细化进行优化调整。
住宅类停车配建指标——商品房、自建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类:结合现行审批流程,继续采用“泊/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进行核算。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地区发展、人民需要及市场诉求等因素,一类区按照上下限管理,指标值参照原A区执行;二、三类区按照下限管理,指标值参照原B区下限执行,既能够衔接原有指标数值,又能够提高环城高速范围内(不含一类区)及外围区中的原A区指标,整体上适度提高配建停车泊位供给水平。
《规定》修订版还明确提出,新建住宅配建停车泊位应当100%建设充电设施或者预留建设安装条件,预留安装条件时需将管线和桥架等供电设施建设到车位,以满足直接装表接电需要;新建办公楼、商场、酒店等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停车泊位比例不低于30%。
对于非常考验停车技术的机械式停车泊位,《规定》修订版要求,住宅类建筑不宜设置机械式停车泊位,确实受建设条件限制必须设置机械式停车泊位的,应该严格控制设置比例并不宜大于10%;非住宅类建筑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的机械式停车泊位,设置比例不宜大于60%。
鼓励学校配建车位作为临时接送车位使用
医院类停车配建指标——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类:三个分区均大幅度提高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机动车指标,保障就诊人员车辆停放。指标不设上限,鼓励医院多建车位。
学校类停车配建指标——幼儿园、小学、中学类:衔接市教育局《广州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小学、中学类计算单位调整为“泊/班”,大幅提高配建指标,三个分区指标统一,不设上限。将幼儿园独立为一小类,并提高幼儿园类指标。明确鼓励配建车位作为临时接送车位使用,解决瞬时集中停放需求。
《规定》修订版明确,中学、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建筑物应当按照附表要求设置临时接送车位(出租车上落客泊位),少于5个的按照5个设置,并结合场地整体方案统筹布局,不得占用市政道路用地。学校类建筑鼓励在交通等专项论证、环境安全可行的前提下利用地势高差、采用全地下或者半地下方式在操场等室外活动场地下方建设停车场,并且相应设置学生接送场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