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306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惠及群众近1300万人次
花城处处文明美景
去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学习实践大篷车”驶进建设者之家活动在海珠区琶洲“建设者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为琶洲的建筑工人们带来党史学习教育的“移动课堂”。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近年来,广州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要求,在巩固试点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063个,开展各类活动7万多场(次),惠及群众近1300万人次,构筑起“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花城处处展现精神文明美景。
思想引领,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广州充分利用各类实践阵地资源,秉持“群众在哪里,宣讲到哪里”的理念,创新开展理论宣传宣讲。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等重要会议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等重要著作精心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活动,把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传播科学理论的大讲台。
200多支由专家学者、思政教师、基层百姓、青年先锋组建的“四个100”宣讲队伍,发挥英雄人物、革命军人、道德模范等先进群体作用,每天穿街过巷,讲党史、讲新中国史、讲改革开放史、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展“我的入党故事”“光荣在党五十年”宣传活动,形成“乡村大喇叭”“大榕树下”“马院结对共建”等宣讲品牌。去年以来超过1.8万场次宣讲,让党的理论传遍基层社区、田间地头。
讲故事,要用听众爱听的形式。广州运用口袋书、短视频、云直播等“短平快”方式,传播科学理论,组织编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十讲》《学习金句》等文明实践系列读本40多种、216万余册,并运用AR、VR等科技手段打造红色革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展馆”。全市借助各类媒体平台,聚焦党的理论、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网上系列直播活动423场,累计在线观看8059万人次。
在海珠区阅江路碧道示范段的新时代驿站,智慧党建、便民服务、政务服务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放眼全市,500台文明实践学习机分布在各个文明实践阵地,推进线上线下学习实践有机结合。2021年4月,全国首辆结合党史学习和为民服务的主题专车——“学习实践大篷车”在广州上路,将“红色移动课堂”驶入各级文明实践阵地,一场场线下移动巡展和党员群众精彩互动持续开展中。
机制保障,思想政治的坚强阵地
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100%全覆盖,这是中央部署在广州的落地成果。
通过制定出台文明实践行动方案、分工方案、挂点联系制度等政策文件,推动形成带头抓、齐落实的工作态势。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效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市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确保常抓不懈、常态长效。以从化区成立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为例,配备10名专职人员,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定时、定制度,花都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和运营经费”,共筹资金近3000万元用于文明实践所(站)建设。
构建“一站多点”网络体系。广州出台《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基本标准(试行)》,明确区级、镇街、村居、特色文明实践阵地的软、硬件建设基本标准,按照“四个统一”(统一规格、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配置)要求分类建设。拓展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窗口单位、便民服务点等文明实践特色阵地建设,在广州火车站、白云国际机场等交通枢纽,白云山风景区、珠江碧道等景区景点,广州塔等地标性建筑物建立文明实践站点25个和志愿服务驿站112个,构建起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线上,依托“新花城”融媒体产品,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上线运作,与11个融媒体中心、新花城APP 、微社区e家通融通,建立电子地图,实时发布文明实践阵地开放、使用情况,指引市民群众就近就便参加文明实践活动;线下,实施微社区e家通项目,全市每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配备1名负责人、1名专业社工、1名微社区e家通工作人员,并发挥驻街(镇)记者优势,200多名记者常驻132个街镇,发表报道近4万篇,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难事5800多件,微社区e家通直接用户数超过280万。阵地、队伍、载体、项目的有机整合,推动网上网下同频共振。
成风化人,弘扬新风的精神家园
根据不同群体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求,广州推动文明实践活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是课堂、是家园、也是坚强堡垒,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文明风尚的大展台。
以“家门口的红色学堂”为重要抓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制定《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广州市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行动计划》,推进实践阵地与全市1628所中小学和红色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结对共建。实践阵地成为红色文化的课堂。
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宣传栏、显示屏、文明实践学习机和文明实践云平台,结合群众需求,设计融党味、鲜味、趣味于一体的党史知识问答、革命歌曲传唱等活动,让群众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党的百年历程变化;定期举办“百名艺术家进中心”、亲民学堂、科技进社区等富有特色的主题课堂,不断丰富传统民俗文化内涵和群众性文化生活。从化区作为全国婚俗改革试点,以新事新办、喜事简办方式倡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实践阵地成为涵育新风的家园。
以“主题月+实践日”活动模式,广泛开展“文明交通”“百名书法家送春联”“敬老孝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月活动,充分调动各区各线口更多优质资源向文明实践阵地集聚;同时,每月第一周的周末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日”,集中开展弘扬红色文化、文明引导、环境卫生等文明实践活动。实践阵地成为文明创建的坚强堡垒。
服务群众,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是志愿服务。广州精心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拓宽与群众联系渠道,把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为民服务的志愿大舞台。
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广州成立市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组建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联盟,设立区一级志愿服务总队,下辖配置“8+N”——“8”指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8类常备队伍;“N”指具有自身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两新”组织成立志愿服务队伍,探索实施“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让市民群众在亲身参与中优化完善实践中心建设。
如今,2300余名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每天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环境卫生整治、平安联防志愿服务。去年疫情期间,全市组织超20万人次志愿者深入街头巷尾开展应急志愿服务。
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广州举办“种志计划”——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开展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志愿服务现场交流培训,挖掘出“绿豆丁爱地球”“咫尺青绿”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志愿服务项目,并加以重点扶持和培育。目前已培育形成了“长者心声热线”“无障碍爱心地图”等一批可复制、能持续、见实效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在南沙区,有全国首个区级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吸引着大批港澳青年投身志愿服务。
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实事,是志愿服务初心和动力。广州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您的心愿、我的志愿”——党组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双微”行动,在全市共征集微心愿4万多个、微项目4600多个,实现群众心愿与党组织、党员资源有效对接。此外,全市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1.65万场次,以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
PM2.5是反映环境空气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近年来,广州市不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PM2.5浓度也随之明显下降。2021年广州市PM2.5年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相比2013年下降了54.7%,连续5年稳定达到国家标准,并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2015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每年组织开展PM2.5来源解析工作,动态更新PM2.5主要来源情况,为持续的精准治污提供科学依据,近日形成了2021年度PM2.5来源解析成果。
广州市PM2.5来源占比最大的仍是移动源
研究表明,2021年广州市PM2.5来源占比排前三的分别是移动源、工业源、面源,分别占29.8%、20.1%和18.5%。其中,移动源中的机动车源占PM2.5来源的16.0%、非道路移动源占13.8%;工业源中,燃煤源占12.9%、工业工艺源占7.2%;其余需关注的源类,如生物质燃烧源、自然源、扬尘源,分别占9.6%、9.6%和8.7%。
各区域PM2.5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不同源对广州市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机动车源、面源、扬尘源和工业工艺源对中心城区影响较大,燃煤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对北部区域影响较大,非道路移动源对南部区域影响较大。
近三年PM2.5主要污染源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对比2020和2019年情况,2021年PM2.5主要污染源总体呈下降趋势。与2020年相比,生物质燃烧源、移动源、面源分别下降22.4%、7.3%和10.1%;与2019年相比,面源、移动源、自然源、燃煤源、工业工艺源分别下降29.9%、20.0%、41.5%、28.2%和26.7%。
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广州市PM2.5平均浓度进一步下降至21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7%,2022年均浓度有望再创新低。下一步,广州市将继续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充分利用污染物来源解析等科研成果指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增强市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获得感。
业内人士预计兔年春节广州将成为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元旦假期期间,广州文旅消费活力正以加速度回归。2022年12月31日晚,广州文旅消费券首轮派发,1000元额度消费券秒光。伴随着广州文旅消费券的发放,以“广州欢迎您”为主题的各类文旅活动将陆续登场。记者了解到,元旦假期市内文旅景区准备了精彩的节日活动,助推文旅消费。业内人士乐观预计,兔年春节国内游将迎来一波出游高峰,广州将延续热度,再度成为假期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首轮千元额度文旅消费券“秒光”
“广州文旅消费券真是太抢手了!”2022年12月31日晚上八点半,第一轮广州文旅消费券正式发放,短时间内消费券就被领取一空。市民程女士表示,看到消费券的消息后,便第一时间上好了闹钟:“第一目标是抢最高额度1000元的优惠券,没想到刚进入活动页面就已经抢不到了,看来大家的手速都很快!”最终,程女士成功领取到100元和50元额度的消费券,适用于广州塔、长隆度假区、宝墨园等多个景区景点,也可以到指定旅行社报团使用。程女士表示自己会等孩子放寒假后带她去长隆看动物,计划用消费券抵扣购买门票。
据了解,持续三个月的“粤旅精彩惠聚羊城”广州文旅消费券活动,将陆续发放三轮共2000万元消费券,约30万张。此次活动整合了银联、商业银行、1700多家文旅企业商家等资源,多方联动为市民和来穗游客提供覆盖文旅全场景的消费优惠。
“重磅好戏”上演 创新夜游吸引游客回归
“太震撼了,当全体演员最后在台上谢幕的那一刻,我的眼眶都湿润了。”跨年夜和家人前往观赏长隆国际大马戏的郭女士激动地说。当晚是长隆国际大马戏重新恢复的首场演出,剧场内人气火热,这场在广州陪伴了游客22年的国际大马戏也迎来了全新升级,热情四射的舞蹈、优雅唯美的高空绸吊、紧张刺激的空中飞人、潇洒奔放的马术都让在场观众忍不住鼓掌喝彩。
如今,广州夜游的明星体验已如珍珠绽放光彩,点缀着广州城市的夜晚,丰富着市民的夜间文旅生活。结合元旦假期等节日热点,广州本地景区发力夜游:珠江夜游的精彩跨年派对和市集以一江两岸为背景,打造了珠江上靓丽的风景;广州塔与《和平精英》开启数字场景的跨界联动,在城市上空梦幻互动;永庆坊的“城市回响”音乐会、广州融创乐园的飘雪音乐会等,以音符拨动城市的脉动……
“我用手机拍了好多照片和视频,手机都拍到发烫了。”当广州融创乐园璀璨的节日烟火点亮羊城的夜空,当长隆欢乐世界里的超级动物机甲大巡游伴随着音乐节奏和喷射的烟火缓慢行进,在假期里,市民游客尽情在广州享受着世界级的文旅体验。
业内人士认为,吸引市民游客回归的核心引力就是高品质、有新意、跨界融合的文旅产品,元旦假期广州文旅业界提供了丰富且有创意的文旅盛宴,并推出一系列优惠好礼,吸引游客回归的同时,也助力文旅消费有力回归。
元旦假期广州位居国内热门旅游城市前十
从人气重现的元旦假期到兔年春节仅剩下20天,广州文旅业界已“火力全开”,准备迎接更多游客的到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春节假期将以国内游为主,携程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广州位居国内热门旅游城市前十位。随着跨省游信心稳步恢复,预计广州将延续热度,成为兔年春节假期国内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为迎接本地以及国内游客,广州文旅景区景点、酒店民宿等也已提前启动,聚焦春节假期市场。幸福田园犇牛牧场相关负责人透露,从元旦假期的情况看,景区游客人气正在逐步提升,预计春节将迎来一波出游高峰。南沙湿地里展现了新年新气象,元旦期间不少家庭游客前往体验生态绿道,或徒步或骑行;更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观鸟,近距离守候“鸟界国宝”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的现身。此外,广州各大公园、森林公园景区内也迎来当季美景。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落羽杉已披上赤红外套,广州冬日限定的“雪景”梅花已在黄埔区市民广场、创新公园等地上线。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了《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推出刺激消费促进复苏的8大举措,多措并举丰富和优化高品质文旅供给,并加大引客入穗力度,打造文旅精品节展盛会。
元旦假期广州商圈消费热度涨
“5、4、3、2、1,新年好!”1月1日凌晨,广州合利天德广场外人潮涌动,户外中庭的大屏幕变身为10米高的“巨幕许愿墙”,市民纷纷通过线上平台预约许愿墙的“霸屏”时间,向亲朋好友送出新年祝福。
记者了解到,连日来广州各式消费体验活动接踵而至,网上年货节、国际美食节、国际购物节等丰富活动让人应接不暇,各大商场品牌也带来了丰富的优惠和活动“大礼包”为市民的元旦假期送上祝福,广州消费的暖意正渐渐回归。
“好久没看到街外面的马路这么塞车了”
“要不要买几罐曲奇饼,准备过年前送亲戚”“这个巧克力,上网看看多少钱,这里便宜就这里买”……1月1日下午,海珠区乐峰广场的永旺超市人流畅旺,记者留意到,不少消费者一家人来超市购买日用品、蔬果、肉类、熟食等的同时,在置办年货。其中,“福”字挂饰、挥春、贺年糖果、饼干等摊位,吸引了消费者驻足选购。
“元旦假期来乐峰广场逛街消费的人很多,特别旺。”家在乐峰广场附近的张小姐对记者表示,“这两天是近一个月以来商场人流最多的时候,感觉恢复到以往的样子了。”市民王阿姨告诉记者,距离农历新年只有20多天,趁着元旦假期到超市置办些年货以及清洁用品,准备家居大扫除。记者在超市看到,家居清洁用的消毒水摆在显眼位置,工作人员向记者推销:“消毒水两瓶才89元,现在买就很划算,家里大扫除就刚好可以用上。”
适逢元旦假期首日天气晴好,市民们纷纷出游,北京路步行街逐渐恢复人气。2022年12月31日下午步行街客流量急增。“好久没有看到北京路步行街外面的马路这么塞车了。”家住附近的王小姐感慨道。
本地堂食订单、KTV等涨幅明显
记者1月1日获悉,在美团平台上,2022年12月31日元旦假期第一天,广州地区“元旦、跨年、新年”主题堂食套餐订单量环比上周单日增长188%。广州堂食线上交易额环比上周单日增长121%。年末就餐,“团聚”成关键词,平台上广州地区的6~8人、8~10人堂食套餐订单量相比日常周末增长181%。
据了解,位于广州步行街景区的海底捞广州北京路店,提前一周便陆续收到元旦期间的预订,“跨年夜”当天门店在下午5点左右就出现排队现象。在荔胜广百广场,娱乐体验项目聚集人气最高,更迎来影院元旦复业,记者留意到,现场观影者陆续抱着爆米花和饮品等餐饮入场。现场堂食热锅类的大餐例如胡鲜生猪肚鸡、海底捞、广州酒家的早茶等都需要排队等位,同时轻餐也均有饮品上新,订单明显增加。
“在正佳广场附近买柠檬茶排了15分钟,牛肉火锅还排号了1个小时。”2022年12月31日晚,白领阿泽同远道而来的朋友在体育西约饭,长长的排餐队伍让外地的朋友不禁感慨广州“千年商都”的消费活力。
市民赏花游园 食肆客流复苏
2023年1月1日,市内公园花开正艳,大批游客赏花游园,好不热闹。除了公园,记者走访看到,市内商场也都客流如鲫。
早上:市民迎新年第一缕阳光
1月1日清晨,不少市民在广州塔、白云山和越秀山等地,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
在广州塔,工作人员在7时42分航拍广州日出,市民黄小姐在广州塔塔顶488米观景平台眺望珠江。在越秀山,随着天空霞光万道的出现,园方通过融媒直播,向全球展现了越秀山上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画面。在白云山,有市民带着露营装备,在山上等候日出。
在广州动物园,适逢65周年园庆,许多家庭来到园内,见见动物“朋友”。在广州市儿童公园,有家长对记者说,一家人趁着阳光来公园放松身心。在中山纪念堂,假期入园人数比前一个周末增加110%。
中午:食肆人多有餐厅开分店
中午时段,餐饮食肆人流重现。记者中午时段在广粤天地走访看到,不少店铺露天餐位已然满座。在一家西餐厅,不仅露天餐位坐满,室内的餐位都坐满了。
“晚了就没有位置,要等位。”有市民张先生说,天河路商圈上午11时就开始堵车,周边的食肆相当“旺”。记者翻查手机地图,显示多个商圈的主要路段一片“红色”,交通流量较大。
“新一年,当然有新菜单。”有餐饮食肆趁着新年,推出了新的菜单,受到食客欢迎。“老广”熟悉的某东南亚菜餐厅,不仅逆市在云来斯堡酒店新开了花园餐厅,还推出多个全新菜式,吸引不少市民专门来尝新。
晚上:商圈食肆客流复苏更明显
入夜后,商圈食肆的客流复苏更为明显。新世界云门NEW PARK也迎来了四周年庆,场内萌兔IP尤其受追捧。记者看到,商场内不少食肆上座率都超过一半。“身体恢复后,就出来透透气,现在堂食也感到很舒心自在。”居民黄女士说。不少商户预计,元旦和新春假期商场客流会迎来“井喷”。
在天德广场,餐饮食肆也逐步恢复了人气。记者看到,这里以轻餐饮为主,以年轻人消费群居多。据了解,目前商场正在布置新年灯饰,商场方面预计未来客流会进一步增长。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