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致广大驻区官兵、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023年春节慰问信
驻荔湾区部队官兵,全区退役军人、烈军属及其他优抚对象、军队离退休干部: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荔湾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你们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福!
2022年,荔湾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力以赴抵御疫情冲击、千方百计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严防死守保障社会安全稳定,聚精会神办好了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荔湾文商旅活力区、白鹅潭商务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基础建设厚度、加强民生事业温度、强化党的建设力度,深化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实践探索,推动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奋力谱写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同时,广大军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重要论述,把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政治战略任务,对标对表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的要求,以争创省双拥模范区“九连冠”为抓手,在保持拥军优属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丰富双拥工作内涵,用心用情用力为部队官兵及家属、退役军人解难题办实事,在稳定“后院”、疏通“后路”、关心“后代”上持续用力、精准发力,不断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提升服务质效,为高质量推进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一年,驻区部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锚定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坚决听党指挥,扎实练兵备战,全面提升打赢能力,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广大官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积极支持地方建设,在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任务中勇挑重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全区退役军人、烈军属及其他优抚对象、军队离退休干部,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在不同领域不同战线上矢志奋斗、接续奉献,为荔湾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蓝图绘就书豪情,砥砺奋进正当时。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迈上民族复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关键之年,也是开创荔湾城市建设新局面、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加力之年,更是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全面提升之年。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军民同心、军地携手、勠力同心、踔厉奋发,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努力推进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祝同志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荔湾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荔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3年1月19日
附:致广大驻区官兵、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023年春节祝福视频
标清不能播放,切换为高清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是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软实力。记者近日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获悉,增城区政务服务大厅和南部政务服务大厅去年全年服务群众243万余人次,业务受理量超过134万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9.9%。
近年来,增城区聚焦群众反映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破立并举”改革思维,在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
优化审批流程途径 破解办事多头跑
目前全区45个部门1931个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和南部政务服务大厅,进驻率达100%。窗口人员按照事项清单统一收件、统一发证,做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实现“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办一揽子事”。同时,聚焦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1965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广东政务服务网,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
依托5G视频、人脸识别、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技术,2022年,由区政数局牵头组织开发了“云窗口”政务服务平台,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共享等信息化手段,融入5G远程视频会话、线上预约、排队叫号等服务功能,推进1889个涉及住房就业、交通出行、医疗保障、商事登记、税务服务等方面高频审批服务上“云”,实现跨部门实时音、视频连线互动,申办材料在线核验,电子文档即时交互,审批结果邮寄送达。同时,增城区还开通了“增城e政务”小程序移动办事平台,为办事群众提供网上预约、智能问答、电子证照、一码通办、智慧导视、在线秒批等个性化服务。
为了解决企业群众跨域办事“两地跑”烦恼,增城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跨域通办”窗口,以点对点远程视频连线方式开展异地协同办理,实现线上数据推送、信息共享,线下按标准收件、免费邮寄办理结果。目前,增城区已与全国20多个地市签订合作协议,上线953项通办事项。
创新建立帮办模式 破解办事效率低
针对区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增城区安排专人专班“一对一”帮办,提供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特事特办等“菜单式”服务模式,变“企业来回找”为“窗口上门办”,不断提高审批效能,保障企业和项目落地投产。而在增城区政务服务大厅,区政数局还积极牵头组建了“增心办”帮办代办业务团队,设立审批服务专线,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流程、无费用、一对一服务,打造具有增城特色的“增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同时,区政务服务大厅畅通适老化服务“快捷通道”,贴心服务残疾人士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手把手”提供解答疑难、填写表单、操作系统等指导帮办服务。通过这种帮办服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心贴心”的帮办。
增城区依托广东省政务服务网、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增城e政务小程序等开通的业务端口,全面推行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市场准入等业务“零见面”审批,对申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视频+讲解”的形式“面对面”指导操作,确保网上办理便捷高效。
为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全区已有13个特色行政村部署“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群众可根据提示自助办理公安、民政、人社、税务、公积金等部门超过2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基层群众办事不出村。目前,增城区还启动了“百项智慧政务进网点”项目,推动542项政务服务事项接入全区15个建行网点46台智慧柜员机,提供统一标准自助办理,打造全省植入事项最多的政银合作“增城范本”。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设置45个服务网点、84台政务一体机,为基层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自助服务。
健全监督反馈机制 破解办事质量差
围绕“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增城区政务服务大厅和南部政务服务大厅窗口醒目位置放置办事指南,明确了审批事项、程序和收费标准,并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以及信息公开栏上公示,让群众一看便知、一查就懂、一问则明。同时,为完善政务服务大厅内部管理制度,防范化解服务矛盾,还制定了《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考核方案》《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工作人员考评制度》《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各服务厅(区)考评制度》等管理规定,实时督办、定期考核;同时,区政务服务大厅和南部政务服务大厅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会前学法、观看警示教育片、按期通报纪律巡查情况等措施,着力从思想上纠正工作人员不作为及“庸、懒、散、慢”等问题,规范工作运行和干部行为,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办事企业、群众的感受和评价是检验窗口单位服务质量的试金石。为此,增城区健全服务投诉管理制度,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拓展社会监督渠道,倒逼政务服务质效提升。依托政务服务网、窗口评价器、评价卡等方式,构建线上线下全融合多渠道评价体系,让群众时刻监督办理流程、直接评价办理结果,倒逼服务人员不断自我改进和完善,实现办事“谁办都一样、找谁都一样”。依托12345服务热线,通过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和设置意见箱等举措,对意见建议逐条分类,压实责任、立行立改,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指导性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采纳借鉴。同时,加强过程督导,确保群众建言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近年来,广州交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截至2022年12月底,广州交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改革重点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科技创新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领域,以黄埔大桥公司为代表的下属企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再添两大高水平科创平台。
黄埔大桥公司成功引入张喜刚院士创新工作室,合作建设广州市首个“特大桥梁关键技术创新示范基地”,是首个落户广州市交通运输领域的院士科创示范基地,实现“零突破”;深化市属国企合作,与珠实集团下属苏交科合作建设由交通部授予的“大跨索承桥结构安全与长期性能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两个科创基地的成功孵化培育,形成升级版“234”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实现各方面科创管理质量提升。
科创示范基地牌匾
一是创新平台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特大桥梁关键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和“大跨索承桥结构安全与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分别实现了从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与国家级工程中心合作平台的跨越以及推动了企业研发项目从企业级到部级的提升。“特大桥梁关键技术创新示范基地”由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张喜刚院士工作室、黄埔大桥易小年创新工作室三方共建形成,是在广州国资系统内交通运输领域中唯一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室三方合作共建的创新示范基地。“大跨索承桥结构安全与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研究基地”2020年由交通运输部认定,黄埔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二座列入该项目观测基地的千米级跨江桥梁。
二是实现研发资源要素全方位提升。企业统筹用好四个平台、四条资源渠道,加速汇聚科技人才、研发资金等创新资源,构建了体系完善的人才矩阵,科研项目“珠江黄埔大桥拉吊索及约束装置精细评估及预后关键技术”获得中交集团院士专项基金项目的资金配套150万元。
三是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突破性提升。多年来,公司长期致力于高速公路(桥隧)高品质建造与维护及安全运营管控等技术的开发研究,实现公路行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理念的突破,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108项。2022年,黄埔大桥公司科研项目攻关步伐加快,年度获专利授权13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项,是历年来获取发明专利最多的一年;“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并由交通运输部作为五个项目之一推荐参加中国专利奖的评审;1项科技创新成果经评价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黄埔大桥公司科创成果墙
四是实现创新品牌效应显著性提升。作为广州交投唯一代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工作室联盟参展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单位,黄埔大桥易小年创新工作室在国家级交流平台上充分展现了广州交投的创新风采,也更全面、立体地在国家级交流平台展示企业创新成果,企业创新的“名牌”面向更广大的受众。
五是实现成果推广力度持续性提升。依托平台优势,广泛开展科创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广科创成果应用,2022年完成3项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签订技术咨询服务合同2份,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1份,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对外推广零的突破。此外,还加大系列科创成果在广东省部分运营及新建项目推广应用,目前企业的安全环保型超高性能路面在广州绕城高速公路东段、大广高速、二广高速、广乐高速、广深高速、广三高速、广州机场高速等工程项目推广应用,总体推广应用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混凝土表体结构渗透增强防护技术在黄埔大桥主塔及锚碇预防性养护、广明高速隧道衬砌预防性养护等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黄埔大桥科研成果试验应用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挑战,广州交投积极拥抱重大发展机遇,提前做好科创工作布局,制定“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继续深耕原始创新,深化协同创新,围绕特大桥梁“安全、耐久、智能、绿色”的科技发展方向,在特大桥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交通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