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交投深入践行科技兴企理念赋能高品质创新型企业发展
近年来,广州交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截至2022年12月底,广州交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改革重点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科技创新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领域,以黄埔大桥公司为代表的下属企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再添两大高水平科创平台。
黄埔大桥公司成功引入张喜刚院士创新工作室,合作建设广州市首个“特大桥梁关键技术创新示范基地”,是首个落户广州市交通运输领域的院士科创示范基地,实现“零突破”;深化市属国企合作,与珠实集团下属苏交科合作建设由交通部授予的“大跨索承桥结构安全与长期性能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两个科创基地的成功孵化培育,形成升级版“234”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实现各方面科创管理质量提升。
科创示范基地牌匾
一是创新平台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特大桥梁关键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和“大跨索承桥结构安全与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分别实现了从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与国家级工程中心合作平台的跨越以及推动了企业研发项目从企业级到部级的提升。“特大桥梁关键技术创新示范基地”由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张喜刚院士工作室、黄埔大桥易小年创新工作室三方共建形成,是在广州国资系统内交通运输领域中唯一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室三方合作共建的创新示范基地。“大跨索承桥结构安全与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研究基地”2020年由交通运输部认定,黄埔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二座列入该项目观测基地的千米级跨江桥梁。
二是实现研发资源要素全方位提升。企业统筹用好四个平台、四条资源渠道,加速汇聚科技人才、研发资金等创新资源,构建了体系完善的人才矩阵,科研项目“珠江黄埔大桥拉吊索及约束装置精细评估及预后关键技术”获得中交集团院士专项基金项目的资金配套150万元。
三是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突破性提升。多年来,公司长期致力于高速公路(桥隧)高品质建造与维护及安全运营管控等技术的开发研究,实现公路行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理念的突破,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108项。2022年,黄埔大桥公司科研项目攻关步伐加快,年度获专利授权13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项,是历年来获取发明专利最多的一年;“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并由交通运输部作为五个项目之一推荐参加中国专利奖的评审;1项科技创新成果经评价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黄埔大桥公司科创成果墙
四是实现创新品牌效应显著性提升。作为广州交投唯一代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工作室联盟参展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单位,黄埔大桥易小年创新工作室在国家级交流平台上充分展现了广州交投的创新风采,也更全面、立体地在国家级交流平台展示企业创新成果,企业创新的“名牌”面向更广大的受众。
五是实现成果推广力度持续性提升。依托平台优势,广泛开展科创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广科创成果应用,2022年完成3项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签订技术咨询服务合同2份,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1份,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对外推广零的突破。此外,还加大系列科创成果在广东省部分运营及新建项目推广应用,目前企业的安全环保型超高性能路面在广州绕城高速公路东段、大广高速、二广高速、广乐高速、广深高速、广三高速、广州机场高速等工程项目推广应用,总体推广应用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混凝土表体结构渗透增强防护技术在黄埔大桥主塔及锚碇预防性养护、广明高速隧道衬砌预防性养护等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黄埔大桥科研成果试验应用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挑战,广州交投积极拥抱重大发展机遇,提前做好科创工作布局,制定“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继续深耕原始创新,深化协同创新,围绕特大桥梁“安全、耐久、智能、绿色”的科技发展方向,在特大桥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交通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月13日,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曾涛带队带队赴帮扶地区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开展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座谈会和春节慰问驻镇帮镇扶村干部。市国资委政策法规处、企业党建处、机关党委、企业事务协调处相关负责同志及广药集团、广州酒家集团、广州工控集团、广州产投集团等市属国企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禾云镇党委书记侯利新介绍了禾云镇的3大发展思路、5个重点工程及10个产业振兴项目,禾云镇农业农村办相关同志介绍了禾云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各市属国企负责同志介绍了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工作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曾涛副主任强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导,市国资委领导的协调下,合作交流专班和驻镇工作队做好禾云镇及广州市属国企之间的对接沟通工作,严格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指导意见》的方针要求。二是做好联农带农工作。明确联农带农主体责任,建立联农带农保障机制,确立联农带农帮扶主体,广州市属国企具体落实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培育、壮大相关经营主体,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对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落实的监督力度,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会后,工作组一行还慰问了我委驻镇帮扶干部周根胜同志,关心了解他的工作、生活、身体状况,并送上慰问金和春节祝愿。
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港口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港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港口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广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发挥国企“公转”作用,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狠抓国资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加大科技创新攻坚力度,推动国有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取得系列阶段性成果,在提升广州综合航运服务能级,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港口贡献。
一、聚焦主责主业,发挥枢纽功能,以一流标准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
围绕广州建设枢纽之城、发展枢纽经济的战略目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持国际一流标准,聚焦港口物流主责主业,通过大投入、大建设,助力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大提升、大跨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广州港集团累计投资超过210亿元,推动国有资本向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基础设施类项目集中。建成一批大型化专业化深水化码头集群,开通南沙港铁路,拓展港口航线和服务网络,港口城市发展能级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南沙港区作为广州港核心港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航运物流增长极,实现综合能力和港口技术跨越式进步,建成设备设施一流的集装箱码头作业集群、滚装汽车码头作业集群、华南最大港口粮食接卸码头和筒仓集群、全国单体规模最大临港物流中心和冷链中心集群、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巩固和强化了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港、最大粮食接卸港、重要能源接卸港、国际滚转汽车枢纽港功能,打造物流大枢纽、能源大动脉、粮食大通道,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支撑实体产业提升、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港口集约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实践。2021年,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列全球第四和第五,集装箱班轮航线201条,广州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的排名提升至13位。世界银行与埃信华迈首次发布的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报告中,广州港从全球351个港口中脱颖而出排名第四位,在全球五大集装箱港口中位列首位。
广州港南沙港区
二、勇担链主重任,构建立体综合物流体系,以大港担当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以港口型国家综合物流枢纽建设为抓手,强化“内引外联”、串珠成链、互联互通,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立体综合物流体系,提高港口综合效率,提升广州城市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更好服务国内、国际经济产业循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从111条增长至156条,海铁联运班列从23条增长至35条,内河支线从68条增长至72条,“湾区一港通”便利化通关模式覆盖12个珠江沿线码头,在国内外广泛设立办事处、无水港,构建起立足湾区、辐射华南、面向全球的港口物流体系。
广州南沙港铁路
深化港产城融合,高标准建设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冷链中心,完善港口中转集拼、冷链物流、航运交易、融资担保、汽车物流等新业态、新服务,推动滚装汽车江海联运、粮食“散改集”运输等新模式,吸引大型航运物流企业、全球“链主”企业、先进制造业、跨境电商平台等落户,不断完善港口功能,促进临港产业聚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勇当科技创新推动者,践行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加快智慧绿色港口建设
港口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广州港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港口广泛应用,加快推动港口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港口。南沙四期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全自动化码头,首次系统集成和创新应用北斗导航、5G通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创造了多项“全球之最”“国内首次”,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广州方案。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港航金融服务等相结合,深度融入供应链管理,通过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应用,实现进出口无纸化办单。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广州港数据科技公司入选科改示范企业,自主研发的GZTOS系统在大湾区中小码头推广应用。
广州港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
加大绿色港口投入,岸电系统泊位覆盖率达到领先水平,珠江游船、拖轮等船舶100%使用岸电。推广清洁能源,建成集团首艘珠江内河LNG动力船舶;港口光伏发电面积达15万m²,每年可发电1350万kW·h,广州港成为首批国家认定的4个优秀“绿色港口”之一,把绿色打造成为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下一步,广州港集团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国资委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发挥国企公转作用,勇担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主力军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在发挥枢纽功能、提升枢纽能级、打造绿色智慧安全港口等方面下苦功、闯新路、攀高峰,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贡献力量,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更大贡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