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 强化担当作为 奋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增城样板”
今年来,增城区深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高标准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图为增江河(正果西湖滩段) 刘厚廷/摄
4月25日上午,由广东省林业局、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的2023年绿美广东竞风华大型主题活动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启动。增城区委书记、区第一林长赵国生作为全省县级林长代表,就奋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增城样板”作表态发言。增城区在区文化会议中心设置分会场,通过网络收听收看主会场活动。增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霍阳,区政协副主席、区林业和园林局局长邱发明,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镇街分管负责同志等收看直播。
赵国生代表增城区委区政府对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增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增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面积1616平方公里,山水林田园等生态资源丰富,北部800多平方公里不发展制造业,森林覆盖率52%,是大湾区林业资源禀赋最优、生态建设优势最好的地区之一。当前,增城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抓省委书记黄坤明带领省“四套班子”莅临增城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契机,聚焦“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统筹“各部门力量、各渠道资金、各方面政策”三大资源,构建“多彩森林网、蓝绿湿地群、美丽经济带”三大绿美格局,发挥“经济、社会、文化”三大效益,积极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增城路径。
赵国生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下一步,增城将以赛龙夺锦、竞标争先的精气神,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努力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图”,奋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增城样板”。一是强化示范引领,以“荔韵公园、荔湖”为核,构建15公里三道(绿道、碧道、古驿道)互联互通“示范环”,串珠成链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古树公园,高标准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引领绿美增城生态建设。二是大力推进绿化美化,积极参与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打造荔枝、丝苗米、乌榄、茶花等专类园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构建多彩森林网,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三是加快发展美丽经济,培育派潭美丽经济示范区、打造广东美丽“乌镇”,创建白水寨、南香山等生态旅游集群地,建设27条新乡村示范带,着力发展林下经济,壮大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
据悉,绿美广东竞风华大型主题活动旨在突出绿美广东引领,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主题活动推出2023年首届绿美广东竞风华大型电视主题综艺节目,节目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主题,通过全省21地市海选初赛、省台演播厅分片区总决赛、“十强”风华展演、表扬先进的方式, 赛龙夺锦、以赛促建,不断营造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的良好氛围。接下来,增城将围绕主题活动各项赛程,积极参与,挖掘典型、打造亮点,整合资源,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做好各项工作,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一股绿美增城生态建设新热潮。

赵佗陆贾相向而坐 聊起老家故事
“南越王博物院是国家大遗址数字化展示的试点单位之一,现在我们的项目已经完成了两期,第一期是南越宫苑,第二期是南汉王宫。”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里,副院长王维一对记者说,“第三期是以南越国宫苑区域的水井作为展示的主体,预计在今年能完成。”
4月23日,第133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中外客商云集琶洲会展中心。广州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名城,再一次张开宽博的臂膀,欢迎四海的宾朋。
南越国宫署遗址叠压了自秦汉至民国共13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在这个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大遗址里,展现在记者面前的,却是淙淙的“流水”、缓步攀岸的“乌龟”、快乐游动的“红鱼”、灵动吃草的“白兔”;不远处,南越王赵佗和汉大夫陆贾相向而坐,聊起河北真定老家的故事……数字化的加持,令本来让人看得一头雾水的古遗址,变得生动,许多“这是啥”“那是乜”的疑团,仿佛迎刃而解。
王维一说,今年计划完成的第三期数字化展示,将复原南越水井之上的井亭,也会增加互动体验效果。届时相信大家对秦汉时期广州的历史场景,会有更丰富的认识。
弘阔的历史令人心潮澎湃,细节的温度则更能打动人。在荔湾区文化公园里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里,广州“老西关”一带在过去两三百年间的万家灯火、家族兴衰渐次展开,无数工匠巧手生成的精美工艺品、万千商行生意往来的缜密票据、巧思与心血造就的各种设计图样……在展柜中排成壮观的阵列,通过“开海设关”“十三行风貌”“十三行行商”“十三行贸易”“中西汇流”“走向近代”六大板块,系统展示十三行的故事。
从海外传来的,不仅有商品和货物,还有新知与思想。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第1期,刊载了瞿秋白译《国际歌》的曲谱。同年6月20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共三大闭幕式上,全体代表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举行悼念活动,由瞿秋白、张太雷教唱《国际歌》。从此,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奏唱《国际歌》成为延续至今的传统。
这段往事,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的主体陈列里,通过一部老式电话、一段滚动显示的词曲,娓娓道来。穿行在那些英挺、潇洒的面容之间,就好像在穿过一段段有志青年的热血心路,聆听大时代的潮声。
“天气很舒适,坐在广福台前叹粤剧,身心舒畅!”4月25日,广交会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之“传统文化线”来到粤剧艺术博物馆,街坊杨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经常到粤剧艺术博物馆看粤剧演出,“多数时候跟街坊一起睇大戏,周末还会带孩子一起来,让他们也能对粤剧、对传统文化有更多了解,我们之间也能有更多共同话题”。
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数十位戏迷临水凭栏叹粤剧,听到兴致处,有人击节伴奏,轻轻哼唱。工作人员梁颖告诉记者,如今园区仿古戏台广福台每天都有3场粤剧粤曲展演,动态展示粤剧艺术特色,“为了丰富观众朋友的体验感受,粤剧艺术博物馆现在延长了开放时间,周一到周日每天都开放,而且上午、下午和晚上都会有私伙局的演出”。粤剧艺术博物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数字化建设、多媒体互动设备等方式,丰富市民游客试听体验感受,也希望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博物馆,感受传统岭南文化的魅力。
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当日入馆市民游客超过4000人。不少市民表示,到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既可以“打卡”,方便在社交网站“晒美图”,还可以参观各式展览,“到文化馆好好感受广州文化氛围”。
据悉,目前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内有多个展览正在展出。其中,《“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作华章——从外贸商品到非遗保护》在中心阁展厅一楼展出,是“非遗+博物馆”的一次深度融合,是广作传统工艺历史华章的深度展现。展览共分为“黄金时代”“广交会时代”“非遗时代”三部分,展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作精品,展品包括广绣、广彩、广州珐琅等广作传统工艺。馆内常设展《花城百花开——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分为“粤韵流芳”“食在广州”“岁时节庆”“医养岭南”等展区,展示广州人的文化传统,带观众了解岭南文化精粹和人文特质,感悟“花城百花开”的绚丽多姿。
市民带着孩子在咏声动画科技馆游玩
在咏声动画科技馆,展览空间、亲子游乐空间引起现场媒体的兴趣。新颖独特的数字动画沉浸式互动体验、寓教于乐的动画科普,让咏声动画科技馆成为广州新晋动漫文化打卡点之一。该科技馆打造了融合广府文化、岭南特色以及“猪猪侠”“百变校巴”等广州原创IP,以主题场景、汽车驾驶、安全教育等体验为主的沉浸式体验馆,以青少年儿童喜欢的形象、感兴趣的体验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咏声动漫相关负责人透露,粤产动画电影《新猪猪侠大电影·超级赛车》将于4月29日在全国上映。作为广东土生土长的动画IP,自2005年诞生起,猪猪侠陪伴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成长。从一个本土IP发展成为一个国民IP,它的成功离不开粤产动漫的地理和文化优势。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