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被授予“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12月12日上午,《装配式建筑佛山方案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及示范项目现场观摩会在万科云诚苑(万科天空之城)举行。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领导向佛山市授予“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佛山市副市长赵海上台接受牌匾并致辞。据了解,到2025年末,佛山市将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5%以上。
装配式建筑理念要扩展至全系统领域
在佛山,装配式建筑在近十年得到迅猛发展。10年前,大型开发商在佛山开展创新试验,向本土市场抛出了装配式建筑概念;2016年,佛山市住建局的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装配式建筑”一词,提出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和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佛山市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和主要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推广装配式建筑工作步入良好发展势头。
2019年,佛山市获评“广东省第二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成为继深圳市之后,我省获得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称号的第二个城市。今年9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文件,包括佛山市在内的18个城市被认定为第二批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12月12日,佛山正式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手中接回这块沉甸甸的牌匾。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各产业的支持,装配式建筑技术也在赋能城市的每座建筑。当天,《装配式建筑佛山方案指导意见》举行了发布仪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书记、佛山市装配式建筑协会会长钟飞健表示,协会受市住建局的委托,结合佛山的实际情况,通过高校以及万科等有关装配式建筑企业,成立编写《指导意见》的工作小组。《指导意见》是为明确建筑业与制造业相辅相成实现佛山模式,充分发挥佛山本土优势资源,把装配式建筑理念扩展至建造、装修、装饰、家具、家电全系统领域。
会上,包括万科金域蓝湾二期8#、9#、14#楼,万科天空之城1#-23#、27#、30#楼,大沥全铝智能家居产业项目厂房一、厂房二等14个装配式建筑项目获评2020年“佛山市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浩斌、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刘王生向这些项目授牌。
2025年末佛山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达35%以上
佛山市副市长赵海在致辞中表示,佛山市从2012年开始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连续8年超额完成省住建厅每年下达的绿色建筑建设任务指标,“十三五”期间已累计完成6200多万平方米绿色建筑,今年至11月底止完成了近2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今年10月,佛山市被财政部、住建部列入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6个试点城市之一。至“十四五”末期,佛山市要达到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35%以上的目标。
“佛山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市,也是一座建筑业大市,家电、家具、铝型材等产业优势非常突出。”赵海表示,《指导意见》是装配式建筑广度和深度的扩展,是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的有机融合。“我们希望通过构建佛山方案,促进佛山市开发企业、建材企业、家具家电企业协同发展,把装配式建筑理念扩展至建造、装修、装饰、家具、家电全方位,逐步实现购房者自主选配装修风格、家具家电等一站式服务,打造老百姓有获得感的健康家居方案,满足市民群众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
会上,佛山市万科企业有限公司技术总工、佛山装配式建筑专家李康作为企业代表,介绍了万科云诚苑项目装配式建筑应用。据了解,佛山万科在云诚苑项目中,配置了9大系统打造美好生活,包括智能家居、品质工艺、健康生活等。同时,打造万科智慧工地平台,借助科技手段,全时关注现场施工动态,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好产品落地。
装配式建筑技术是未来方向
记者了解到,2010年,佛山万科开始探索相关技术在住宅领域的应用。正是在这一年,佛山的第一个装配式住宅项目“万科金域蓝湾一期”浮出水面。
其实,佛山实施装配式建筑之初,不少技术在国内尚无先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比如,当时尚无在高精度地面上进行瓷砖胶地砖薄贴的案例,李康与团队花费半年时间泡在工地现场,与厂家、劳务班组反复测试试验,探索出操作性强的薄贴工艺工序,并在项目上批量应用,从而建立了土建到装修的免抹灰体系。
如今,在佛山一些装配式建筑项目工地,施工队把在工厂已经生产好的梁、柱子、墙板和楼梯等运输至现场,拼起来就能“生产”出房子。这正是装配式建筑的新建造方式。李康介绍,装配式建筑最显著的特征是,使用工厂加工制作好的构件、装修部品,在现场进行装配施工,“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在装配式建筑的工地,显得干净安静,这类建筑具有节能、环保、工期短的特点。
“10年前,市场对装配式建筑新技术的认知一片空白,但我们已经在进行相关实践,并相信这是未来的方向。”李康说。
北滘镇召开2020年村改总攻“万亩奔腾”授牌仪式
暨践行新发展理念行动规划发布会,
郭文海向北滘颁发“万亩奔腾”奖牌,
要求
树立标杆 率先完成村改建设现代产业园
以城带乡 规划建设面向全球的魅力小城
12月11日,北滘桃村村改方案以99.7%的同意率通过,这意味着继龙江、容桂之后,同为2019年三个村改攻坚标杆单位之一的北滘镇,全年村改拆除整理土地突破万亩大关。北滘镇昨日召开2020年村改总攻“万亩奔腾”授牌仪式暨践行新发展理念行动规划发布会,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北滘镇党委、镇政府颁发“万亩奔腾”奖牌。郭文海肯定北滘村改铁军不服输和自我超越的精神,以及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力量,要求北滘率先以最快速度完成村级工业园改造,率先拆掉破旧的村级工业园,率先规划建设现代主题产业园,为全区树立标杆。他希望北滘结合村改重新规划建设面向全球的魅力小城,以城带乡走出有顺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带动乡村振兴。
12月11日,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北滘镇党委、政府颁发2020年村改总攻工作奖——“万亩奔腾”荣誉奖牌。
当天活动专门邀请了冯润胜、周志坤等在北滘工作过的老领导参加。冯润胜直言,他看到桃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心里非常高兴,表示这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在他看来,顺德近三年来推动高质量发展之所以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一是因为坚定不移攻坚村级工业园改造,为地方发展办实事,“没有村改就根本没有顺德的明天”;二是因为坚定不移推进“强中心”建设,打造德胜河一河两岸,推动了一批中心城区重大项目落地,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郭文海坦言,他到顺德工作后,冯润胜、周志坤等老领导、老同志一直鼓励支持他开展工作,令他十分感动。尤其是在村改初期最艰难的时候,冯润胜等老领导主动发声支持村改,提出“没有村改就没有未来”,这形成了一股强大力量,支撑全区强势攻坚村改。“今天村改势不可挡,其中一股力量就来自老领导对我和对区委、区政府的鼓励支持。”他现场提议把掌声送给支持村改的老领导、老同志。
2020年12月11日,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在会上讲话。
在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战场上,十镇街十大军团围绕着“头号工程”奋发有为、相互竞跑、相互学习。截至12月11日,北滘已完成土地整理10154.88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成为全区第三个完成年度改造任务超万亩的镇街。当天,北滘镇党委书记张新杰、镇长王崇曦一起从郭文海手中接过“万亩奔腾”的“金牌”。会上还发布了《北滘镇践行新发展理念行动规划》,该规划围绕“一园、一心、五组团、田字轴”,涉及教育提升、文化艺术、卫生健康、城市配套四大类共44个项目,总投资额超270亿元。
“今天北滘实现‘万亩奔腾’,我非常激动。”郭文海深情回顾了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顺德始终坚持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发展,村改步伐不停、任务不减,不仅弘扬村改精神,还把伟大的抗疫精神化为攻坚克难的力量,推动村改提前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而在提及北滘村改成果时,他多次表示“来之不易”,认为北滘村改总有“后来居上”的本领。
2018年1月8日,区委、区政府将村级工业园改造定为“头号工程”,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村改大幕。但作为经济大镇、不缺产业缺空间的北滘,在村改这场攻坚战中却面临迟迟打不开局面的被动形势。张新杰到任后,整个北滘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改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成为全区村改攻坚标杆单位之一。今年同样“后半程发力”,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实现从一千多亩到一万多亩的跨越,实现了“万亩奔腾”。
“北滘村改铁军有一股不服输、自我超越的精神,有着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力量, 我向北滘取得来之不易的‘万亩奔腾’表示热烈祝贺!”郭文海高度肯定北滘村改铁军的精气神,并对北滘下阶段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一是率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村改任务,让村级工业园退出历史舞台。顺德已明确明年“七一”前总体上完成所有村级工业园改造。目前北滘还有数千亩的村级工业园需要改造,要乘势而上,以最快速度应改尽改,率先让村级工业园退出历史舞台。
二是率先拆掉破旧的村级工业园。村改方案表决通过后,要加快破旧村级工业园的拆除工作,提升城乡形态,腾出高质量发展空间。
三是率先规划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现代主题产业园。顺德肩负省委赋予建设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而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产业园区支撑。如何充分用好村级工业园改造腾出的宝贵空间,既考验勇气,更考验智慧、眼界、眼光。北滘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要急于“改掉马上建,建好马上有项目落地”。要按照“四定”原则,围绕智慧、生态、安全、人文、美丽,规划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现代主题产业园,使之成为工作平台、生活载体、文化园区,在这方面树立标杆,走出一条路子来。“北滘要好好谋划,决不能将千辛万苦改出来的空间,用于建设低端产业园区,更不能让低端产业蚕食,让工业地产推高工业成本。”
四是结合村改重新规划建设面向全球的魅力小城。北滘是一座现代产业之城,是一座文化之城,更是一座宜居、宜业、宜生活的美丽小城。村级工业园改造是城乡重新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腾出的空间不能简单建设。北滘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高水平规划建设魅力小城,一步一个脚印推动规划落地。
五是以城带乡走出有顺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带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极大考验,如何以城镇建设带动乡村发展是一篇大文章。”乡村也是北滘建设魅力小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牢把握村改的历史性机遇,一个一个乡村重新规划建设,以规划引领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
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王勇,区委常委梁伟沛参加活动。
何时出现佛山的谷物酿酒?这是我们讨论佛山酒文化史不得不回答的一个问题。
距今约6000年的西樵山文化包含早、中、晚不同时期的遗存。最早的细石器遗址,遗物包括小石叶、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等,这些细石器是一种复合工具,是古人用于剥离动物的肉和皮的工具,不能用于农业生产。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地点和遗址,分布于西樵山南、北、西麓或台地。西樵山遗址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处大型石器制造场,以霏细岩为原料的半成品遍布珠江三角洲,其次是它的工具以双肩石器、有段石器为特征,同时有生活、生产遗址。杨式挺认为西樵山遗址有“锄农业”,该遗址的双肩石器、有段石器是可以用于耕作的。但从本质来说,西樵山遗址只是贝丘遗址和山冈、台地遗址,经济特征是以采集渔猎业为主。从农业考古的角度看,长端的双肩石器、有段石器绑上竹木棒就能撅地。遗址分布于西樵山的山麓或台地,显然不能种植稻——即使有可能种稻,也是旱稻。但西樵山文化迄今为止未发现过古稻的痕迹,从农业考古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实物。因此,西樵山的“锄农业”种植的只可能是块茎类的作物——薯蓣类的植物。虽然从酿酒史来说,薯蓣类植物的淀粉也可以通过粉碎、发酵、糖化的程序酿造成酒,但相关史料很少有这种记载。据此推测,西樵山遗址的居民喝的可能是天然果酒。
距今4300~3200年,佛山河宕遗址是比西樵山遗址先进些的贝丘遗址。佛山河宕有古村落遗址,出土陶器和精美的磨制双肩石器、石斧,其中大型的石器是可以用于锄耕农业的,而且在遗址中发现猪的遗骨。专家论证河宕遗址的猪是家养的。按照原始农业起源的理论,猪的饲养起源与原始的作物栽培业几乎同时发生。河宕遗址是半咸水半淡水的贝丘型遗址,如果有种植业也只可能与西樵山一样是栽培块茎类植物,不能提供养猪需要的饲料,因此河宕遗址考古报告对家猪遗骨的科学鉴定,结论是站不住脚的。不过河宕遗址有大量的陶器碎片,最突出的是出现完整的夹砂陶釜、圈足罐、盂、深腹豆、圈足盘,彩陶盘的残件、各种夹砂陶的碎片,表明盛装食物的器皿很多,能盛酒的器皿更不在话下,因此可以推测河宕遗址的居民能储存天然果品,通过果品的自然发酵来得到天然果酒。
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发现动物有淡水龟、鳖类和硬骨鱼,其中鲶鱼科和鲈鱼科等少量种属可以辨别。陆生动物有野猪、鹿、牛、狗和亚洲象等。在简短的报道中说发现木质工具和米粒。但发现者说,这米粒与遗址无关系。我们推断,古椰贝丘遗址的经济水平不会超过河宕遗址。
西樵山文化、河宕遗址、古椰贝丘遗址,根据其工具分析,是存在“锄农业”的,但只能种植块茎类的作物,如薯蓣科的薯蓣、芋头之类。而古代先民懂得块茎类植物的加工,制成干粉以便储存。古代海南岛的黎族懂得酿“番薯酒”。旋花科番薯和薯蓣科薯类、天南星科芋头等块茎类统称“薯粮”。天南星科芋头和薯蓣科薯蓣可能是最早用来酿酒的块茎类植物(旋花科番薯是明代万历年间才引进的)。那可以推论,佛山在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可能也懂得用块茎类植物加工成的淀粉酿造酒。特别是河宕遗址有如此多的陶器,能盛装食物,他们将淀粉放入陶罐,淀粉如果被水浸,时间长了自然发酵,古人或从此懂得块茎类淀粉酿酒。由于块茎类植物不能储存过久,上述只能是推论,更直接的证据有待在古遗址中发现酿酒的痕迹。
佛山澜石的东汉墓葬发现陶水田模型,这是佛山栽培水稻的最早证据。汉代的酒文化已经很发达,澜石的东汉墓主人应该会酿酒,也就是说,东汉时期佛山的谷米酿酒就出现了。
(本文选自《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四辑之《佛山酒文化史》,作者陈忠列、吴建新,选作本文时略有删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