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美食之陶罐炖猪脚姜
“生下孩子只是人生历练的开始,做好一个母亲,也许是更大的命题。”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媳妇初为人母,婆婆用一碗猪脚姜为新妈妈补身,也表达迎接新生命的喜悦。姜醋又名猪脚姜、姜醋蛋,在广东,姜醋是产妇的进补食材,而添丁后请亲友吃酸酸甜甜的姜醋,“好酸(好孙)”图吉利也是流传至今的习俗。
在高明更合小洞村,有一家老字号姜醋店,因传承着更合人家的传统味道而远近闻名。店主红姐年近半百,大半辈子都是守着炉火,用陶罐慢炖着姜醋,熬煮出人生味道。
传统味道历久弥新
刚走进缘聚农庄,一股酸中带甜、甜中有辣的独特香味扑鼻而来,这便是老高明人所熟知的姜醋。
十多年前,从南海嫁到高明的红姐在小洞村开了这家饭店。店铺装修简单,还维持着刚开业时的布置。虽然煲猪脚姜的陶罐已换了几拨,但陶罐里的姜醋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味道。
缘聚农庄的猪脚姜部分原材料。/受访者供图
红姐说,尽管猪脚姜在广东早已是传统名菜,但想要做出美味的猪脚姜并非易事。在厨房里,她刚从市场采购回的合水生姜已经洗净。红姐没有像平常做法那样把姜拍扁挤压出味,而是把姜切成块状,再将姜块放入锅中慢火炸3分钟,炸至金黄出香,随即捞出沥干。一冷一热之间,姜的香味便被牢牢锁住。
随后,红姐将新鲜猪脚砍成小块后冷水入锅焯透,沥干后再和姜、黑醋等一同倒入陶罐中,大火烧开转小火慢慢熬煮半小时,至猪脚软烂、姜块松软时停火。紧接着加入煮熟的鸡蛋再大火煲20分钟,让姜醋快速收汁,至汤汁黏稠且几乎收尽时点缀香菜叶,一道香味四溢的猪脚姜便大功告成了。
“姜块炸至金黄后香味更浓,与猪脚同煲可以最大程度地释放辛辣味,化解油腻。成菜中的姜块变得松软、香辣可口,美味度不亚于猪脚,常常是最先被食客挑出吃净。”红姐说。
为了适应更多人的口味,这几年,红姐还尝试往姜醋里加入莲藕等食材,并添加当归、黄芪等中药,令味道更丰富,食客的选择也更多了。她也尝试过用其他地方的醋,比如广州的醋与更合的生姜,碰撞出不同的酸度、甜度。
因为红姐煲的姜醋酸甜爽滑,猪脚肥而不腻,常有回乡探亲的港澳同胞特地来寻味,只为一解舌尖上的乡愁。光顾红姐的外地人这两年也越来越多。“家里人不会做猪脚姜,从生小孩前到现在,我就隔三差五买给老婆吃。”在缘聚农庄里,江西小伙小汤拎着几斤姜醋,脸上洋溢着初为人父的喜悦。
山清水秀造就合水生姜
要烹制一道美味的猪脚姜,选材十分关键。其中,产自合水的生姜在这道佳肴中发挥着调味和滋补的重要作用。
“与山东生姜不同,合水生姜肉质黄色而无渣,且味道芳香辛辣,是猪脚姜食材的首选。”红姐说。
猪脚姜酸中带甜、甜中有辣的独特香味令人食指大动。 /佛山日报记者曹忠信摄
更合镇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农村温度较城区普遍低3℃左右,且日夜温差较大。尤其在合水片区的香山、高村、水井、巨泉村委会一带,土地为疏松透气的沙壤土,周边基本无工业污染,造就了生姜的好品质。
近年来,合水生姜被视为高明十大手信之一,并在农博会、食材节等大型活动上频频亮相,受到来自广佛地区客商的欢迎。
“姜的食用方法很多,在厨房可以炒菜时用,姜肉可以用来跟肉熬煮,姜皮也可以用来煲水洗头,起到祛风的作用。”红姐说。从中医角度上说,生姜还是一种养生食材,具备杀菌、消炎、解暑、解毒等效果。
而地道的高明濑粉,也少不了姜的辅助。在合水,村民普遍会将合水生姜剁得极其细碎,搅拌到濑粉中,每条濑粉都被姜的香气包裹着,令人食欲大振。
南海政务服务改革获国字号荣誉。12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国家数据与治理高峰论坛峰会暨数字政务服务博览会在南海举行。 会上,主办方颁发了一系列奖项,其中南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荣获“2020年度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奖”。
多年来,在政务服务改革这条赛道上南海创下数个第一:全省最早实现区镇村三级行政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县区,全国首创“三单管理”,首推“跨城通办”和“湾区通办”,行政审批标准化在全省复制推广……这些“第一”既为全省、全国作出示范、探索经验,还塑造出南海在政务服务领域的“领跑者”姿态。
今年9月,南海推出政务服务扁平化改革,在国内首推撤销区级服务大厅收件窗口,区级中心547个事项全部下沉至镇(街道)实施,镇(街道)实施事项增加至1340个,占全区总事项的86%。区级事项从区行政服务中心“单点办”辐射到多个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多点办”,实行跨层级、跨区域审批,政务服务资源向镇(街道)投放,镇街拥有更多审批自主权,政务服务彻底下沉至“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消除了城乡政务服务资源的差距,推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南海在推动政务下沉的同时,全面应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据上云,依托“城市大脑”汇聚的超过35亿条数据,打造全区统一赋能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从线下向线上转变。同时,南海通过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实现申请、受理、审批、结果反馈全流程在网上办理,纸质结果省内包邮到家,整个办事过程申请人无需到大厅,实现更多事项“零跑动”。
此外,针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南海应用大数据手段全力攻坚,为市场主体纾困,在全面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网办的同时,创新推出模拟审批、标准地建设、施工图联合审查、告知承诺制度等改革措施,打破“受理、现场勘查、审批”的传统审批模式,通过数据整合,将工程方案审查、施工许可证发放及竣工验收通过全流程网上走,全程实现从串联变并联实施,让项目提前1~2个月开展设计审查,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大幅压减审批时限,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今年以来,万洋众创城、平谦智慧产业园、时代创客小镇等多个重大项目通过“模拟审批+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审批平均用时仅2个工作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区政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海将继续坚持体制创新与“互联网+”融合促进的改革理念,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以“扁平化”改革重构政务服务运行体系,通过“层级扁平化、业务智能化、办事便捷化”,实现便民政务无处不在,为企业、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助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12月12日上午,《装配式建筑佛山方案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及示范项目现场观摩会在万科云诚苑(万科天空之城)举行。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领导向佛山市授予“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佛山市副市长赵海上台接受牌匾并致辞。据了解,到2025年末,佛山市将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5%以上。
装配式建筑理念要扩展至全系统领域
在佛山,装配式建筑在近十年得到迅猛发展。10年前,大型开发商在佛山开展创新试验,向本土市场抛出了装配式建筑概念;2016年,佛山市住建局的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装配式建筑”一词,提出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和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佛山市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和主要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推广装配式建筑工作步入良好发展势头。
2019年,佛山市获评“广东省第二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成为继深圳市之后,我省获得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称号的第二个城市。今年9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文件,包括佛山市在内的18个城市被认定为第二批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12月12日,佛山正式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手中接回这块沉甸甸的牌匾。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各产业的支持,装配式建筑技术也在赋能城市的每座建筑。当天,《装配式建筑佛山方案指导意见》举行了发布仪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书记、佛山市装配式建筑协会会长钟飞健表示,协会受市住建局的委托,结合佛山的实际情况,通过高校以及万科等有关装配式建筑企业,成立编写《指导意见》的工作小组。《指导意见》是为明确建筑业与制造业相辅相成实现佛山模式,充分发挥佛山本土优势资源,把装配式建筑理念扩展至建造、装修、装饰、家具、家电全系统领域。
会上,包括万科金域蓝湾二期8#、9#、14#楼,万科天空之城1#-23#、27#、30#楼,大沥全铝智能家居产业项目厂房一、厂房二等14个装配式建筑项目获评2020年“佛山市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浩斌、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刘王生向这些项目授牌。
2025年末佛山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达35%以上
佛山市副市长赵海在致辞中表示,佛山市从2012年开始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连续8年超额完成省住建厅每年下达的绿色建筑建设任务指标,“十三五”期间已累计完成6200多万平方米绿色建筑,今年至11月底止完成了近2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今年10月,佛山市被财政部、住建部列入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6个试点城市之一。至“十四五”末期,佛山市要达到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35%以上的目标。
“佛山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市,也是一座建筑业大市,家电、家具、铝型材等产业优势非常突出。”赵海表示,《指导意见》是装配式建筑广度和深度的扩展,是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的有机融合。“我们希望通过构建佛山方案,促进佛山市开发企业、建材企业、家具家电企业协同发展,把装配式建筑理念扩展至建造、装修、装饰、家具、家电全方位,逐步实现购房者自主选配装修风格、家具家电等一站式服务,打造老百姓有获得感的健康家居方案,满足市民群众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
会上,佛山市万科企业有限公司技术总工、佛山装配式建筑专家李康作为企业代表,介绍了万科云诚苑项目装配式建筑应用。据了解,佛山万科在云诚苑项目中,配置了9大系统打造美好生活,包括智能家居、品质工艺、健康生活等。同时,打造万科智慧工地平台,借助科技手段,全时关注现场施工动态,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好产品落地。
装配式建筑技术是未来方向
记者了解到,2010年,佛山万科开始探索相关技术在住宅领域的应用。正是在这一年,佛山的第一个装配式住宅项目“万科金域蓝湾一期”浮出水面。
其实,佛山实施装配式建筑之初,不少技术在国内尚无先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比如,当时尚无在高精度地面上进行瓷砖胶地砖薄贴的案例,李康与团队花费半年时间泡在工地现场,与厂家、劳务班组反复测试试验,探索出操作性强的薄贴工艺工序,并在项目上批量应用,从而建立了土建到装修的免抹灰体系。
如今,在佛山一些装配式建筑项目工地,施工队把在工厂已经生产好的梁、柱子、墙板和楼梯等运输至现场,拼起来就能“生产”出房子。这正是装配式建筑的新建造方式。李康介绍,装配式建筑最显著的特征是,使用工厂加工制作好的构件、装修部品,在现场进行装配施工,“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在装配式建筑的工地,显得干净安静,这类建筑具有节能、环保、工期短的特点。
“10年前,市场对装配式建筑新技术的认知一片空白,但我们已经在进行相关实践,并相信这是未来的方向。”李康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