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50亿元!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落户佛山西站枢纽新城
拥抱大湾区,握手深圳科创力量,南海迎来重磅利好。12月22日,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签约落户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跨越珠江东西两岸的科创力量和先进制造业搭建起连接桥梁。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景成等领导出席并见证签约。
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签约落户佛山西站枢纽新城
瞄准科创
树立“佛山+深圳”产业合作标杆
“今天签约的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将让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科创发展更加如虎添翼。”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表示,当前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已插下三面旗帜,一是以建川博物馆文博综合体为代表的文化旗帜,二是以两所区直公办优质名校为核心的教育旗帜,三是以去年落户的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和今天签约的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为主的科技旗帜。
深圳科技园是我国大陆首个科技园区,于1985年由深圳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创办,是深圳市发展高新产业的重要基地。此次落户的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由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全流程参与规划、建设、招商、运营。
项目占地面积约340亩,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检验检测产业主题,将引入不少于15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未来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西部主枢纽与深圳全方位对接,大力承接深圳的科创、专业服务、高端人才等资源外溢,打造“佛山+深圳”合作示范标杆。
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效果图
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景成表示,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将充分发挥多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积累的经验与资源,以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平台效应,做好佛山与深圳产业交流的桥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交流与合作的标杆。
集聚创新资源
建设“两业融合”试点先导区
早在去年11月20日,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率先落户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将于本月23日正式开业,并与一批企业、金融机构、生态合作伙伴及产业集群联合体等签约合作。腾讯集团将连同生态伙伴,加快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园。
对深合作的全面深化,正推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加快实现“湾区西门户、广佛未来城”的蓝图。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提出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进一步明确佛山西站为广州铁路客运枢纽“五主三辅”的主站之一,以此为依托,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与广深港形成1小时生活圈,便捷链接大湾区资源,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西部主枢纽的交通优势,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牢牢把握“双区驱动”、“双城联动”战略机遇,抓住“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契机,充分释放“1小时”+“零换乘”便捷往来大湾区主要城市的轨道通道优势,主动承接广深港澳优势产业溢出,推动实现“香港专业服务+深圳科创+广州商贸、人才+佛山制造”融合创新,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
今年 8月,南海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试点先导区。目前,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正编制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先导区行动计划,借力“两业融合”试点,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以“两业融合”为主题的高技术制造业会展中心建设,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
南海区佛山西站建设管理局局长余辉表示,接下来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发挥腾讯和深圳科技园落地带动效应,加强引入深圳信息、科创、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为“佛山+深圳”的第一入口和主要平台;推动增量服务资源与存量制造能力高效融合,推动南海构建“两高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开创南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此外,通过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为大湾区尤其是香港的专业服务、深圳的科技资源、广州的人才资源等提供应用场景,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路径、新模式,增强在大湾区的耦合度和竞争力。
与佛山地铁二号线石湾站B出口相连的石湾广场石湾地铁站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地标项目正加紧建设,此处将建一座既像竹简又像海螺的雕塑——“石湾之星”,街坊们一起来期待新地标吧!
近期,位于禅城区中心医院对面的石湾广场石湾地铁站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地标项目正加紧建设。该项目与佛山地铁二号线石湾站B出口相连,总投资约3.8亿元。
项目主要包括地面建筑面积超3千平方米的公交枢纽站、地下建筑面积超2万平方米的停车场,约有440个停车位,同时还有建筑面积超4600平方米的地下商业。项目以地下空间开发为主,开拓多类公共空间功能的交通性大型综合服务设施,集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商业运营于一体,预计2021年底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石湾站B出口将建一座既像竹简又像海螺的雕塑——“石湾之星”,以火与陶的关联作为作品概念的出发点,由两片相互环绕的艺术化竹简构成螺旋向上的火焰造型,寓意石湾的兴旺与生生不息。
“雕塑夜间借助艺术灯光能形成火炬的视觉效果。市民通过电梯到达电梯中部,穿梭于环绕造型的预留通道,最终进入广场大门区域,行走的过程即是一场石湾历史文化体验之旅。”雕塑设计者段俊豪表示,竹简的A曲面将展示传统陶瓷主题,呈现石湾制陶历史,B曲面是现代陶瓷主题,展现新时代石湾陶艺的新面貌。
石湾站是佛山地铁2号线共设4个出入口,未来可与规划中的地铁5号线进行换乘。石湾站为佛山制陶历史文化的特色站,站内特色文化墙及大屏幕显示屏由禅城区政府具体实施,用于宣传展示佛山历史文化底蕴。
“这次要回收袋装的还是瓶装的农药包装?”
“瓶子一共有多少个?”
“农膜上称了吗?一共多少斤?”
走进高明区杨和镇启杨农资店,负责人吴文飞正拿着本子,逐一登记农户带过来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是最常见的农业废弃物,一旦它们被随意丢弃,极有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伤害,甚至造成人员中毒。吴文飞感慨:“自从设置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桶,大家都自发把这些废弃物带过来,污染少了,佛山的农田、河湖也变得越来越美了。”
今年3月,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佛山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回收处理试点工作方案》,成为全省率先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回收处理的地级市。佛山选取了南海区、高明区、三水区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起“区级奖励回收、市级转运处理、市场手段调节”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创新模式,助力佛山建设美丽田园。
在高明区杨和镇启杨农资店,农户将农药包装废弃物放到回收桶中。/佛山日报记者陈意威摄
区级奖励回收、市级转运处理、市场手段调节
在启杨农资店门口,摆放着两个约一米高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专用桶。种植蔬菜的农户谢勇才结束了一天农活后来到店里,从车中取出一大袋农药罐,招呼着吴文飞进行清点,随后放到回收桶中。
“得知店里设置回收桶后,我和周边农户都会收集用过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隔一段时间就送过来。”谢勇才表示,以往农药包装用完后,不少人都直接丢到田里,既不美观又破坏生态环境,“现在回收后,不仅生态环保,政府还根据回收数量给我们置换化肥、农药,一举两得!”
“红色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绿色桶回收农膜。”吴文飞说。据悉,为了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回收工作,佛山按照第三方公司先行垫付、各区农业农村部门结算的方式,以瓶装农药包装废弃物0.3元/个、袋装农药包装废弃物0.1元/个、农膜0.2元/斤的价格进行回收。“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清运前都会核准回收数量后,给农资店发放回收款,店里会根据此前登记的农户回收的数量和金额,折算成对应价格的农资让他们置换。”吴文飞说。
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瀚蓝工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蓝工业”),从今年9月起就参与到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膜回收处理工作。
在瀚蓝工业属下的废危处置中心,不断有运输叉车在作业区中来回穿梭,运送着待处理的农业废弃物资。来到回转窑前,焚烧线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农业废弃物焚烧作业。
“我们工作人员定期从农资店收集农户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膜运输到暂存点,经西樵危废中转站运输至危废处置中心。”危废处置中心市场部经理李睿文介绍,瀚蓝工业根据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膜的特性特点,采用了目前国际先进的回转窑处置工艺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
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膜入厂后,瀚蓝工业会对他们进行二次分拣,以免物资在处理过程中发生交叉化学反应。排查后,企业将农药包装废弃物通过料坑投放至焚烧炉中,经过回转窑高温焚烧,分解其残余的有毒有机物,有毒气体则会经过温度更高的二燃室进行焚烧分解。分解后排放出来的气体均优于国家及广东省标准,达到欧盟标准。
建立回收体系提升乡村环境
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膜回收处理,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迫切需要。
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审议通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明确农药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场所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调查监测本行政区域内农药包装废弃物产生情况,指导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合理布设县、乡、村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点),明确管理责任。
“作为一类特殊的废弃物,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具有量大、分散等特点,其中农药包装废弃物还具有危险性。这些废弃物大部分缺乏经济价值,若没有政策鼓励,农户使用后主动收集的积极性并不高。”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药包装及农膜难以降解,化学结构十分稳定,易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影响植物根系正常生长。
该负责人介绍:“以容量为250克的农药瓶为例,会平均留下1毫升残液,2019年佛山农药使用量约1125吨,折算产生残液为4.5万升,全市共有耕地55万亩,平均每亩耕地将残留40毫升。”
为了逐步提高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率,杜绝乱扔弃现象,今年3月,佛山依据相关规定,结合区域实情,印发《佛山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回收处理试点工作方案》,成为全省率先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回收处理的地级市,并选取了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开展首批试点,探索建立起“区级奖励回收、市级转运处理、市场手段调节”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创新模式。
目前,高明区全域率先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膜回收处理工作,成为全省首个区级全面开展回收工作的试点;南海区里水镇也在10月开展试点,三水区乐平镇目前正加快推进试点工作。
“截至11月初,试点区域内按照有偿回收渠道回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为21.4吨,农膜总回收量为0.2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佛山将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工作持续加强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并计划于2021年全市全面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膜回收工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