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旧”改造将主攻“工改工”
佛山顺德杏坛镇,走进康宝·华腾厨电城百变示范空间,一台承重10吨的电梯格外引人注目。叉车、货车可以开进电梯,直达每一层,实现客、货车分流。到2021年,厨电城153亩土地上的破败厂房将变身15栋配套齐全的标准厂房,打造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标准绿色智造产业新城。
“蹚出一条荆棘路,闯出一片新天地。”这样的蜕变在佛山顺德遍地开花——通过加快旧改、村改,未来顺德还将打造十大超千亩现代化主题产业园。记者从12月14日召开的全省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暨“三旧”改造现场工作会上了解到,2008年至今年11月底,广东已在“三旧”改造中累计投入1.87万亿元;其中,社会投资占比超八成,是推动“三旧”改造的主力军。接下来,我省将以“工改工”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效应,加快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
社会投资成为推动“三旧”改造主力军
在顺德(北滘)机器人小镇产业园展示馆内,陈旧的生产设备展品,墙上的旧厂房图片,与园区规划的全新面貌形成强烈对比,村级工业园改造在这片土地上变了场“魔法”。
“三旧”改造是广东省政府与自然资源部合作共建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省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自2008年到今年11月底,我省“三旧”改造工作已取得一系列成效——
全省累计实施改造面积91.24万亩,节约土地22.39万亩。今年1至11月底,全省新增实施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面积2万亩,有效增加了建设用地供给。
为此,全省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87万亿元,约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5%;社会投资占86.9%,成为推动“三旧”改造的主力军。
此外,全省通过改造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4876个,占改造项目总数的54.46%,投资超亿元项目1589个,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腾出了用地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旧村庄改造,村集体、村民的收入还得到了提升——全省累计完成旧村庄改造面积20万亩。实施改造后,村集体收入约为改造前的3.3倍。“过去单纯靠出租土地获取收入,租金并不高;如今通过村改,建成高标准厂房再出租,租金实现了成倍增长。”在佛山顺德龙江镇,新华西村连李村小组组长、日成织带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樟添告诉记者。
“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升级改造
工作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光荣指出,我省将“三旧”改造成效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相挂钩,2018和2019年,省对珠三角城市不再下达普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珠三角城市必须通过“三旧”改造来获取用地指标奖励。
今年国家全面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实行“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和“增存挂钩”,我省仍然保留对“三旧”改造的奖励指标。
记者了解到,作为“三旧”改造的延伸与扩展,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将在今后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推进。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尤其是“工改工”,与“工业改商业”“工业改住宅”相比,成本高、回报慢,市场参与动力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省自然资源厅提出要依托“三旧”改造工作基础,继续加强政策供给和压力传导,以“工改工”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效应,加快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
接下来,我省将扎实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也有望于近期出台。同时,继续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根据珠三角地区工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推进大湾区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利用试点工作方案,按程序报国家批准,争取国家赋予广东更多政策利好,以推动升级改造工作更好更快开展。
国务院办公厅14日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邮政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85%,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700万个,到2025年达到1000万个,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按照规划,到2022年,快递包装领域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制定实施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强制性国家标准。到2025年,快递包装领域全面建立与绿色理念相适应的法律、标准和政策体系,形成贯穿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的治理长效机制。
昨日上午,佛山市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进一步深入开展“佛山·大城工匠”锻造工程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佛山将推出15项具体举措拥抱全国、全世界的能工巧匠到佛山创造创业、安居乐业,培育更多“大城工匠”“大国工匠”。
《意见》提出,通过建立健全“佛山·大城工匠”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等工作机制,吸引、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高超技艺、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助推佛山产业转型升级,为佛山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意见》提出15项重点工作,详细规定了完善培育机制、构建评价机制、强化激励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等内容。”市人社局副局长刘国斌表示,在总结三届大城工匠推荐命名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意见》全面加强顶层设计,系统优化体制机制,集成升级政策措施,建立了一套大城工匠激励机制。
新闻发布会现场。佛山日报记者路帅摄
如在培育机制上,佛山将加快培育平台建设,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在构建评价机制上,将分别从评选机制、评定条件、评定程序等方面进行细化规范;在激励机制上,将从授予荣誉、给予工资外津贴、政治待遇、福利待遇、发展通道、发挥技能、配套服务、培训深造、走进讲台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激励。“通过这些激励机制,真正实现让工匠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职业上有保障、经济上有实惠。”市总工会副主席杨玉瑞表示。
自2016年开始,佛山市委、市政府以最高规格连续召开三届“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会,命名了90名“佛山·大城工匠”,广泛持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深度融合,共同成为照亮佛山现代工业文明之路的“双子灯塔”。
刘国斌表示,下阶段将广泛开展文件的宣传解读,大力推动佛山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规模化、体系化发展,建设一支技能精湛、勇于创新、立足佛山、服务湾区、规模宏大的“广东技工”队伍,打造佛山“工匠高地”,为佛山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