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佛山地铁建设最新进展
佛山地铁建设近况如何?来看一月一度的轨道月报,回顾一下佛山地铁建设最新进展。
二号线一期
佛山地铁二号线一期张槎站与广佛环线换乘通道施工现场完成围蔽
近日,佛山地铁二号线一期张槎站与广佛环线换乘通道正式完成施工场地的围蔽,为后续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佛山地铁二号线一期与广佛环线换乘通道位于禅西大道以东、季华路以南,为地下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周边管线复杂,建构筑物众多,协调难度较大。为此,建设单位主动联络交警、路政等部门现场踏勘,督促设计施工总包单位优化交通疏解方案,务求将工程对路面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另一方面,现场业主代表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风险识别并加强应急准备,严格按照规范及方案施工,尽可能少地对地下水及不良地层的扰动;要求施工单位优化施工方案,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要求监测单位加密监测,如有异常立即上报。
接下来,各参建单位将稳步推进工程,力求早日安全优质地完成佛山地铁二号线一期与广佛环线换乘通道的施工。
林岳车辆段综合楼顺利封顶
12月21日,佛山地铁二号线一期林岳车辆段综合楼宣告完成结构封顶。
林岳车辆段综合楼位于林岳车辆段内东南侧,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主楼地上18层,建筑高度76.65米,裙楼地上4层,主、裙楼地下设置一层人防设施兼汽车库。综合楼建成后将成为培训、生产运作、员工食堂、司机公寓等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林岳车辆段综合楼封顶仪式
林岳车辆段综合楼封顶是林岳车辆段TOD综合开发项目的关键节点。接下来,各参建单位将继续携手全力以赴完成佛山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剩余节点任务。
三号线
大墩站开始铺轨 佛山地铁三号线站后工程全面启动
12月10日上午,佛山地铁三号线铺轨仪式在大墩站铺轨基地举行。
在三号线大墩站施工现场,随着指挥人员的口笛声与设备响铃有序响起,作业人员将长达25m的场制轨排通过严格检测合格后,用2台龙门吊缓缓吊运至隧道内早已就位的轨道车平板上,随后,工人们开始了紧张有序的铺设焊接轨道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地铁三号线在全线率先投入使用低噪音、零排放、节能环保的GCD-300F纯电动轨道车承担运输任务。该车采用便捷的大容量锂电池组为动力,以永磁交流牵引系统技术为核心,具有牵引力大、起动加速快、无级调速、运行平稳、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低噪声、零排放、绿色环保、续驶里程长、补给便捷、运用费用低等特点,从根本上解决了柴油机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同时,该车还具有实时采集整车行驶状态数据和在线监测功能,通过智能仪表管理系统和云平台实现远程电脑端和手机端的随时数据读取,进行远程分析和诊断,及时发出故障预警,保障轨道车的安全运行,是未来轨道车发展的一大趋势。
佛山地铁三号线全线共设置11个铺轨基地,整个铺轨工程计划将投入机械设备轨道车22台、地铁专用平板车45台、龙门吊26台、铺轨机45台、焊轨设备4套等,施工高峰将超过2050人同时作业。大墩站的正式铺轨,标志着三号线站后工程全面启动,将陆续进行机电安装调试,为实现建成通车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号线于2016年11月动工建设,目前已有9个车站机电进场施工,预计到明年6月将有顺德学院-镇安共22个车站机电进场施工。
新松站——顺德医院站左线贯通
12月24日,随着“天佑”号盾构机破土而出,三号线工程新松站——顺德医院站区间左线盾构贯通,标志着全段5.5公里长、周边环境复杂、安全风险极高的盾构区间成功贯通。
该标段盾构隧道工程下穿200余栋老旧民房、10次河流、4座桥梁、12座高压电塔、2次大直径大长度给排水管、1次高压输油管道,并穿越深厚的软弱地层和透水性较好的粉细砂、中粗砂互层等复合地层。施工过程中盾构掘进姿态控制难,涌水、涌砂风险大,地面沉降控制要求高。
各参建单位携手共进,密切配合,克服种种困难,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促使3203标段盾构区间率先实现全段贯通,为首通段正线拉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号线实现第37条盾构隧道贯通
12月31日,佛山地铁三号线佛山西站~兴业路站左线“天佑59号”盾构机顺利出洞,这是2020年度罗村站~太平站合同标段内顺利完成接收的第五台盾构,也是今年三号线工程成功完成接收的第23台盾构。至此,三号线盾构施工取得阶段性胜利。
该区间长776米,采用铁建重工直径6280mm盾构机进行掘进,从佛山西站出发,下穿侧穿南海脚轮厂、南海狮山养护中心等13栋建构筑物,区间道路管线繁多复杂。项目部提前制定穿越方案,根据地层变化实时调整掘进参数,同时加强同步、二次注浆,强化监测工作,有效化解了施工风险。
截至目前佛山地铁3号线全线34个盾构区间,已实现18个盾构区间双线洞通,其余13个盾构区间18台盾构机在按计划掘进施工。全线37座车站(含合建4座),共实现31座站主体结构封顶,其余正在建设中:3座站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1座站处于围护结构施工阶段、2座站尚未进场围蔽。
广州地铁7号线顺德段西延轨道工程正式开铺
12月5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在顺德北滘林头铺轨基地举行首铺仪式。随着一节25米轨排缓缓落到预定位置,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轨道工程正式开铺,现场施工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施工中。
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顺利进入铺轨阶段,为线路的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各参建单位将在确保安全、质量、绿色环保的前提下,提高施工速度,争取早日建成通车,为广佛两地人民出行增添新方案。
冬日的岭南乡村,依旧绿意盎然。西江、北江奔流不息,两江之间,水网密布,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下,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万亩桑基鱼塘和古朴自然的乡村风貌。从山上远眺,碧绿的水网纵横交错,鱼塘、桑树点缀其间,正静待来年春季的萌发。 千百年前,一片片鱼塘、一畦畦桑树、一船船新丝曾在此极力述说着桑基鱼塘最美好的故事,在风云变幻间吟唱着岭南大地最动人的农事之诗。 佛山桑基鱼塘的发展,大抵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从明朝的初露锋芒,到清朝末期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全民皆桑”以及创新探索,再到如今渐渐式微,桑基鱼塘在经历了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阶段后,踏出了一条独有的生态农业循环之路,创造了“基上桑林绿,塘里鱼儿肥”的辉煌。 鱼米香,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从古至今,万亩桑基鱼塘以其最长情的守护,见证了佛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经沧海桑田,那最美好的时光虽已渐渐消逝,但它曾经养活一方百姓,致富一片地区,为佛山留下一份永恒的记忆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桑基鱼塘历沧桑
珠三角地区顺水而生,但并不特别受水的眷顾。每当洪水来临,农民辛苦种下的庄稼经常被冲毁。因此无论是建房子,还是建果园,家家户户都要挖鱼塘以蓄水防洪。
明朝起,每年冬至前后,农民都会把自家庭院的鱼塘抽干,将塘底的淤泥挖出来堆在鱼塘旁筑基。次年春天,农民在塘基上种果树、种蔗、种桑,用鱼的排泄物做果树的肥料,或者用桑叶养蚕,蚕粪便用来养鱼……
桑基鱼塘的耕作模式,便由这样的庭院农业演变而来。而农业发展的尝试,也从果基鱼塘开始,并由此拉开书写土地变迁与农民智慧的历史篇章。
基塘的出现,为桑基鱼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谓基塘,即塘边种作物。明朝时,南海九江是低洼地,明洪武年间筑塞倒流港之后,基塘逐步成为占一定比例的土地类型。而顺德开县以后,一些建县有功的宗族开始添置基塘等资产,从此,果基鱼塘和桑基鱼塘便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
例如当时的顺德北门罗氏,便用商业眼光来种桑和种果。“初,为举业不就,乃颇修计然之术,有桑八百株,有木奴千头,家藉以饶……”这或许是最早被市场需求所驱动的基塘农业,其中兼有果基鱼塘和桑基鱼塘。
“以树果木,荔枝最多,茶桑次之,柑橙次之,龙眼则树于宅。亦有树于基者。”据明朝万历末年的史料记载,当时顺德的果基鱼塘模式为当地最多。万历《顺德县志》也有记载,当时陈村便是以果基鱼塘为主,陈村人到处出售果苗以增加收入,以便经营好果基鱼塘。此后,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桑基鱼塘才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出现较快增长。
基塘桑果累累、塘里水沃鱼跃……古人的智慧,承载了珠三角最早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让“鱼花春晚下横塘”这一盛况开始风靡。在历经风雨洗礼后,变得更具光华。
方塘万亩青桑缀
作为桑基鱼塘的摇篮,上世纪20年代时,佛山桑基鱼塘达100多万亩,约占珠三角桑基鱼塘的一半,可谓“全民皆桑”。方塘万亩如镜,镜中青桑如缀,足以道出它曾经的辉煌。
清朝中期以后,顺德人口快速增长,但是耕地反而下降了。人多地少,迫使顺德人追求能够容纳多余劳动力的商业和手工业。而蚕桑业,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当时,虽然社会极为动荡,但由于外贸对蚕丝的强烈需求,广东的蚕丝业很快就恢复起来,广州成为全国生丝唯一对外输出港口,国际生丝需求促进了蚕桑业的发展。
在南海九江、顺德的龙山、龙江一带,当地农民纷纷“废稻树桑”,桑基鱼塘迅速传到本地以及珠三角各地。《广东新语》记载,九江“地狭小而鱼占其半,池塘以养鱼,堤以树桑,男贩鱼花,妇女喂爱蚕,其土无余壤,人无敖民,盖风俗之美者也”。而与九江毗连的龙山、龙江,也是如此。
清朝顺德逢简村的丝织业曾非常繁荣,村民种桑养蚕,村内有30多个丝织厂,800多名工人,还有东西二市。到清代全盛时,以顺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三大生丝产区之一,桑基鱼塘模式渐渐走向巅峰。
清光绪末年时,桑基鱼塘已经遍及全县,加上南海的桑基鱼塘,佛山地区被誉为“南国丝都”。由于生丝的国际价格达到顶峰,生活在珠三角的农民也借机先富了起来。
方塘万亩青桑缀,鱼塘遍地映天红。可以想见,当时的佛山桑基鱼塘,就是在一派热火朝天中,一切工作宁静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如今,看着奔流不息的江水,发出沧海桑田的喟叹,便是后人对它由衷的敬意。
渔耕粤韵觅乡愁
桑基鱼塘的发展,是一段长达千年的历史岁月,沧海桑田的故事就在这方土地上演。如今,从西樵山上远眺,万亩桑基鱼塘依旧水网交织、纵横阡陌、青桑如织。只不过,它已经卸下了满身铅华,从历史的大舞台中退居二线,化身忠实的守护者和讲述者。
20世纪初,在经济危机下,工商业凋零,丝织品销路锐减,生丝价格狂跌。受此影响,国内蚕桑养殖发展由盛转衰。往后,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实力下降,桑基鱼塘的循环耕作方式不再适合个体家庭。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珠三角经济腾飞,城市迅速膨胀,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曾谱写桑基鱼塘辉煌历史的南海、顺德,再也看不到老一辈所描述的“鱼塘一片连一片望不到尽头”景象。虽然部分村落还有鱼塘,但宽阔的基塘上成片绿油油的桑林已难觅踪迹。
眼看桑基鱼塘渐行渐远,佛山究竟该何去何从?相关部门的一系列畅想和探索给出了答案,他们开始行动起来。
近年来,西樵镇不断对桑基鱼塘进行改造提升,通过鱼塘标准化整治、基塘种植桑树,渐渐恢复了桑基鱼塘的风貌。如今,每逢早春桑果成熟之时,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的数鱼花、桑葚采摘节等田园体验活动还是接连不断,游人络绎不绝。
1972年,西樵镇七星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桑基鱼塘”农田示范区;2020年12月8日,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第71届执行理事会宣布了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佛山桑园围正式入选,成为广东省内第一个入选该项名录的工程……一连串荣誉背后,我们依稀可以看见桑基鱼塘的未来。
千年基塘多洗礼,两岸青青万株桑。经历了千年风雨的桑基鱼塘,是我们梦里的乡愁,也是岁月的温柔。或许,等到我们白发苍苍,也可能会感叹:春风化雨时,何不事农桑?
全国多地实施升级版“限塑令”
1月1日,记者在上海地区的一家盒马鲜生门店看到,不少从店内走出的消费者,提着的不再是统一的盒马鲜生白色塑料购物袋,转而是各式各样的布袋、重复利用的塑料袋、店内购买的纸袋等。
2020年,上海、浙江、江苏、云南、贵州等多地都发布过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相关方案要求,其中就包括逐步限制甚至禁止部分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以上海为例,2020年9月印发的《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上海市范围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杭州、成都、贵阳、太原等城市也纷纷明确到2020年底,市区内的商场、超市、药店等场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不仅是塑料购物袋,2021年1月1日也是全国塑料吸管禁令生效的第一天。2020年1月,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就规定,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纸质、布袋、可降解一线减塑花样多
升级版“限塑令”已至,相关经营者和消费者如何应对?记者走访商超、餐厅、饮品店等场所发现,各行业为落实减塑已采取了不少措施。
——商超:不再售卖,已备替代。记者从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该公司各超市收银台前已不能使用和售卖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但替代产品的引进也已到位,如无纺布购物袋、可降解餐具、可降解吸管等。
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郭悦表示,早在一个月前,企业就通过在微信公众号、门店张贴海报等方式发布了相关宣传信息,同时在上海千家门店内准备好新的无纺布购物袋,“虽然生鲜区的连卷袋还能继续使用,但为了鼓励消费者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频次,我们也张贴了温馨提示,希望大家按需取用、保护环境。”
——餐厅:堂食禁塑,环保打包。记者在一家简餐店看到,原本堂食甜点会提供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如今已经换成了木质餐具。有顾客在就餐后对服务员说,需要对未吃完的餐食打包。服务员表示,可免费提供纸袋,可降解塑料袋需另收费。在该餐厅取餐区,记者看到一份通知:本餐厅免费提供无拎手纸袋,如需可降解塑料袋请至点餐系统购买,大号每只0.5元,小号每只0.3元。
——外卖:包装多样化,塑料可降解。记者从美团外卖了解到,其已在商家端服务市场设立环保专区,引入多样化环保包装供应商,解决商户环保选购需求。此外,外卖平台也在试点采用生产技术较为成熟的淋膜纸碗替代塑料送餐盒,后续将在部分地区试点投放。记者在某生鲜平台下单后发现,收到的蔬果不再用原有的亮白色一次性塑料袋包装,转而使用了手感更加柔软的可降解塑料袋,袋面也标注了“可降解”字样。
——饮品店:纸质吸管,直饮杯盖。记者在各品牌奶茶店和咖啡店看到,很多店铺已经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具体还是要看饮品的种类,有的饮品我们用可直接饮用的杯盖来代替,有的饮品我们则提供纸质吸管,或者是可降解的吸管。”上海一家奶茶店的服务人员介绍道。
循序渐进“限塑令”仍待步步深入
“限塑令”并不是新事物,但随着诸如外卖平台、快递物流、生鲜电商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次性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升级版“限塑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逐步实施。
“我们不卖一次性塑料购物袋,转而售卖价格更贵的无纺布购物袋,并不是说为了赚更多的钱,或者是不负责任地把环保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一位大型商超管理人员表示,“恰恰相反,我们更希望看到自备购物袋成为每个消费者的日常习惯。”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多地实施的“限塑令”也并非“一刀切”式的禁令。以上海为例,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管理是分阶段分场景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初衷,并不是要求完全禁止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而是希望引导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的意识,合理适度地消费塑料制品,尽量避免过量使用,大力推进塑料循环使用和再生资源利用,尽可能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强说。
循环经济的有关专家也指出,我们一方面要用更低价的环保产品占据市场,让不环保塑料制品的成本不再具有优势,进而逐步取代不环保制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不断提升环保替代产品的品质,比如很多人提到的纸质吸管体验感不好等问题,让减塑拥有生态价值的同时也不丧失实用性和经济性。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