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N”城园融合体系助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
城园融合,如何“植”遍广州?
时间回到2021年,我国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次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与北京国家植物园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升级后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承担起让更多珍稀濒危植物重返自然的重任。不仅如此,这里还成为广州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然课堂”。今年的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除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游客还能欣赏到园区筛选出的103种适合绿美广东的特色植物。正式揭牌已有一年多,华南国家植物园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未来,又该如何走出园、融入城进而构建起城园融合体系?
华南国家植物园
如何以科技支撑打造世界级植物园?
“我们比原来预期进度快了超过50%,将在5年内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植物园,力争综合实力进入世界植物园前3名。”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任海看来,这一年多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进度条拉得挺满的。
抓紧进度,也是为了给珍稀濒危植物“抢时间”。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500个植物园,其中43个国家和地区建有80多个国家植物园。“全球植物园都可以在国际植物园组织和国家植物园的引领下,在‘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下工作。”任海说,“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我们可以遏制植物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阻止全球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从而实现全球至2050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作为一座快百岁的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如何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出力?任海提出,可以通过研究、保护和加强可持续利用的植物资源以支持绿色发展。“在应对植物多样性逐渐丧失的问题上,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持、技术指导和材料支撑。”
目前,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了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7种。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启动植物综合保护计划,用3-5年时间使迁地保护物种数达到2万种以上,并筛选1500个具有经济价值的种类推荐使用。
近年来,广州多措并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图为栗喉蜂虎
如何以城园融合推动绿美广州建设?
任海认为,国家植物园的建设,不仅在园,也要为“城”服务。这一目标如何达成?过去一年,华南国家植物园从植物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率先筛选了103种适宜绿美广东的特色植物,为绿美广东行动提供技术支撑,这些植物的推广应用将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带来较好的效益。同时,任海表示,华南国家植物园将通过科技支撑,在“绿化”和“美化”的基础上,继续升华到“生态化”“多样化”“乡土化”“文化”“高值化”,提升广州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让美丽广州也有美丽经济。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表示,目前广州正在有序推动“区、园、点”建设,与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城园融合体系,以“本园+环园+城园”空间布局进行联动,提升环境保护力度,植物园城市网络体系雏形初现。
据介绍,广州打造“1+3+N”城园融合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植物走出去,让生态文明之花继续在广州各处绽放。其中,“1”是指华南国家植物园,“3”是指推进建设“北-中-南”3个迁地保护示范区,“N”是指建设10个以上专类植物展示园、200个以上生态科普宣教点。
今年7月20日,广州木本花卉专类植物展示园正式揭牌。“这是首个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专类植物展示园。”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王伟说,“接下来,这里将结合园林园艺展示,开展专类植物引种培育、园艺技术推广、公众科普教育等,强化科技推广,助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
“城园融合是要打造一个大城名园,让华南国家植物园成为广州的独特名片,可以让市民感受到植物多样性带来的幸福感。”吴敏说,“未来会更多地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新引种植物备份到广州的迁地保护工作中,在地化地开展植物保护研究。”
海丝风华越千年,老城焕发新活力。10月13日-17日,广州市越秀区以“帆起南越 丝语千年”为主题的海丝文化节火“出圈”。一连5天,历史文化、艺术展演、休闲市集、旅游线路……共开展上百场文旅商贸活动,吸引逾300万人次参与。整个越秀掀起“海丝”热,也带动文化旅游、消费商贸更加旺起来。
“自觉胸襟大,汪汪无乃同”,这是南粤先贤丘濬眼中的瀚海气象。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越秀作为广州建城两千多年的城市中心,是推动和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节点。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海丝文化节火爆的背后,越秀在海丝遗产活化利用、海丝文化发展传承创新等方面深度发力,城市文化魅力持续释放,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不断激发,美好绽放。
越秀区2023年海丝文化节开幕式上,表演者身穿各国特色服饰,手持贸易产品,展现繁华的丝路商贸文化
出圈:海丝文化引人入胜 激活“流量密码”
位于珠江畔的越秀区少年儿童图书馆,青少年济济一堂,认真聆听着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的故事。这座建筑是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创办的永安堂,也是见证海丝历史的活建筑、讲好海丝故事的活教材。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越秀地处广州中心,海丝文化底蕴深厚、商贸繁华。海丝文化节,把海丝文化传递到市民身边,全区联动、全民共享,“文商旅大餐”迎来众多市民热情参与。
五仙观-南粤先贤馆广场人头攒动,人们纷纷来这里“打卡”,品味传统与现代、商业与人文的融合兴盛。一千多年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的外国商人就聚居于此,名为蕃坊。越过千年,在这里以古蕃坊为原型,打造海丝主题的文创市集,结合传统和潮流,打造车尾箱夜市,开启海丝文化社交新场景。
北京路上,游客熙熙攘攘。“我们脚下这一条条普通的街道,在大唐就已经是商贸中心。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广州城址一直未变。”导游的介绍,让游客纷纷发出惊叹。
在越秀,不断“出圈”的文化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海丝文化节以及二沙岛户外音乐季的盛大回归,住在大沙头的大学生小吴说她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周末。
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等海丝史迹,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徜徉于此,感受文脉绵延、历史灿烂,体会静水深流、海纳百川。
作为海丝文化“品鉴官”,来自泰国、越南、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留学生正在这里探寻千年海丝的文化根脉,被这里呈现的文化力量所深深震撼。“通过答题让我对海丝有更多的了解,越是深入了解海丝文化,越能感受到魅力无限。”来自菲律宾的徐同学对南越国的历史很感兴趣,率先完成了展厅内的答题任务。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愿飞表示,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广州越秀通过举办海丝文化节,打造全新的文化活动品牌,讲好海丝故事,为广州推动海丝申遗贡献力量。
活态呈现的海丝文化、城市文脉、乡愁记忆引人入胜,越秀这个广州老城区的“流量密码”正在被进一步激活。
出新:创新赋能让千年海丝融入“潮文化”
如何让千年海丝文化在新时代持续迸发活力?海丝文化节火爆背后,越秀在传承历史文脉中激发创造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新形式,让海丝文化活起来——“海丝号”主题巴士,穿梭城市之间,串起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光孝寺、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等越秀区内五大海丝史迹点,为市民、游客提供轻松便捷的游览方式。
这一条串联5大海丝史迹点的旅游线路上,通过展览展示、互动表演等形式彰显海丝文化魅力,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形象讲述千年海丝文化故事。
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诗响南粤 越美广州”青少年通草画作品展,展出近60幅来自学生们创作的通草画作品。通草画是我国19世纪兴起于广州的特色外销画,并通过海上丝路商贸远销欧美各国,被誉为“东方明信片”,是广州繁华的海上丝绸之路交流互鉴的真实见证。
今年以来,citywalk(城市漫步)成为最受欢迎的旅行玩法之一,人们选择用脚步丈量城市空间,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越秀海丝citywalk,成为人们打开海丝文化的另一种方式。热爱广府文化的广州女孩小奥莉和爸爸妈妈也一起参加海丝游径,一日内穿越千年古今,领略越秀深厚海丝文化魅力。
越秀策划夜展、夜游、夜话、夜市、夜娱、夜购、夜赏7大夜间玩法。夜间的南粤先贤馆内,博物馆奇妙夜,参与者与“南粤先贤们”对话,闯关登上海丝商船的沉浸体验,让游客直呼过瘾。“太好玩了,通过闯关,我更了解广州的历史文化。”身穿汉服的小李一早报名,周五傍晚下班就赶来参加,她说要跟朋友们好好推广,共同来体验博物馆奇妙夜和夜市。
中山四路非遗街区的文创市集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与。剪影、通草画、广彩、广绣、竹编、拓印等非遗体验活动,再现千百年来引领时尚潮流的东方古韵,让人们领略“海上丝船扬广绣、宫廷飞入庶民稠”的繁华盛景。17日晚上,一场呈现八位南粤先贤穿越时空的对话情景诗剧为2023海丝文化节画上圆满句号。
历史与现代交织、时尚与温情并存,海丝文化节是越秀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要素,让文化“活起来”的一个缩影。
创新与传承,让千年海丝文化在这里焕发勃勃生机。
出彩:海丝文化迎八方来客 古越今秀享环球好物
古今交汇,熠熠生辉,千年海丝故事在越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继续塑造着美好的文化盛景。
以文化人,海丝文化展现新魅力。“参加这次海丝文化节的活动,让我更深刻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广东好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越秀区铁一小学党委书记张婥恩说,“接下来,我会带领师生开展‘南越丝语千年讲解员’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小手拉大手,引领千千万万的家庭走进博物馆聆听文物故事,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幸福感与获得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以文兴业,海丝文化激发新活力。越秀循沿海丝遗迹,举办各种文商旅活动,格鲁吉亚、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葡萄牙等国的特色商品荟萃。“蕃坊”夜市、西华美食节、旧南海县咖啡节……集中呈现古今中外海丝文化的多样魅力。
海丝文化节打开新的磁场,牵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越秀区商务局结合海丝文化节,在北京路步行街、流花商圈、环市东商圈、农林下路东山口商圈、中山三商圈、沿江路商圈6大商圈30个商业综合体开展海丝主题活动超60场次,掀起文化旅游消费热潮,推动文商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第134届广交会正在举行,10月17日下午,40多名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广交会采购商走进“千年商都核心”越秀区,参观、购物、游船,收获满满。
客商云集,交易畅旺,千年丝路的繁盛场景在越秀不断上演。
流花外贸服装专业市场客商络绎不绝,这里的服饰鞋帽辐射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服装走向海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万菱广场集聚的1500多户商家、1200多万种商品,向外触达连通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德路商圈集散经营的500多种海味干货畅销海内外,直至今日仍旧是世界各地华人心心念念、时时采购的故乡滋味。
“海丝”故事不止于历史的浩渺烟尘,在这里获得新的演绎,激发新的动能。
今日的越秀,朝气蓬勃,欣欣向荣,正在持续书写着“老城市新活力”的新故事,焕发出昂扬生机。
10月17日,由广州市工商联指导,区工商联主办,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等协办,增城农投集团承办的增城区民营企业产业链内循环系列研讨(第六场)现代农业、文旅产业专题“伙伴日”活动举行,民营企业家们围绕携手共建丝苗米区域品牌,共商增城农文旅产业发展大计。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长春,广州市工商联、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增城农投集团、区工商联(总商会)相关负责人,广州市以及增城区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相关民营企业家代表参加活动。
活动中,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主任、广东省博士团团长刘玉涛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丝苗米的前世今生。原广州市农科院院长、二级研究员谭耀文介绍“增科新选丝苗1号”新品种和区农科所负责人、高级农艺师刘成枝分享“增科新选丝苗1号”新品种研发历程。增城农投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崔洪强介绍了增科新选丝苗1号产品的六大亮点和“增科新选丝苗1号”限量定制活动。增城区发布了增城“丝苗之旅”主题体验线路。
活动随后由增城农投集团推出的“抢鲜定制一块田,尊享增科1号丝苗米——中国丝苗米发源地稻田限量定制活动”正式启动。据了解,该仪式的启动是增城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实践,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穗农奔富”的具体行动,对增城不断擦亮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国企+民企”践行企业担当、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为增城丝苗米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王长春表示,一是举旗帜,要抢抓政策机遇、市场机遇、转型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立足增城区资源禀赋,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从一个“土、特、产”入手推动增城区现代农业和文旅产业的全链条升级。二是开新局,要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打好古迹牌、生态牌、民俗牌,做好项目策划包装,把农耕文化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农文旅”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得民心,各有关部门(单位)、各企业要齐心协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数字化融合,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广农业物联网、智慧渔业、智慧农机应用,恢复增城丝苗米的“江湖”地位。四是造胜势,要坚持以农促旅、文旅兴农,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和旅游资源,加快农文旅融合,推进“大旅游+大农业”发展,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不断丰富乡村文旅业态,全产业链推动现代农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衔接“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当天,民营企业家们还参观了丝苗米文化展览馆、考察增科新选丝苗1号的生长情况,了解了增城丝苗米农耕文化、产业发展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情况;实地参观了广东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增城土特产品牌运营服务中心,深入了解了增城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