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广州马拉松赛报名抽签结果公布 中签幸运儿期待一江两岸
10月18日,2023广州马拉松赛报名抽签结果公布,已报名的选手可登录广州马拉松赛官网及马拉马拉、数字心动APP查询抽签结果。报名费支付将于10月21日17时截止,未能及时缴费的名额将用于第二次抽签。记者采访了70岁忠实跑者曹建新,他表示非常兴奋即将第十次奔跑在广州“一江两岸”的赛道上,只要能继续跑,他会一直保留忠实跑者的身份。
参赛选手奔跑在广州“一江两岸”的赛道上。
广马组委会提醒跑者,中签者须在10月21日17时前支付报名费用,完成相应的报名流程。如未按期支付将被视为自动放弃本次赛事参赛资格;如第一轮抽签缴费结束后有未缴费名额,组委会将进行二轮抽签,二轮抽签结果将于10月23日上午10时公布。
另外,公益、慈善报名将于10月24日上午10时启动。公益、慈善名额仅对已报名2023广州马拉松赛未中签选手开放,报名选手需符合2023广州马拉松赛的报名要求,以缴费成功为准,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则,额满即止。
对于很多未中签的跑者来说,广马组委会还会送出一个大礼包——广马直通北马。据介绍,广马组委会将在报名2023广州马拉松赛马拉松项目的中签者与未中签者中,各随机抽取100名符合2023年北京马拉松报名资格要求的参赛者,直通参加2023年北京马拉松。直通选手名单确认后,将通过赛事官方平台进行发布。
据悉,2023广州马拉松共140846名人报名,刷新了历届广马报名人数纪录。其中,马拉松86155人,半程马拉松54691人。按照赛事规模计算:除去直通名额和赞助商名额,全马的中签率约19%;半马的中签率约16%。
来自广西的黄文龙表示:“2013 年人生第一次参加广马的半马比赛,看望了在广州读书的妻子;2023年报名全马,我们一家三口共赴10年之约,感恩广马中签,感谢遇见,我来了。”
广马跑团团长许彩洪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报广马,很幸运中签了,今年我们跑团中签率很高,大家都很开心,“我去年的跑量达到4000公里,还在别的跑团拿了‘跑量王’的奖牌,因为家人身体不好,我会忙一些,今年跑量少一点,每个月也有两三百公里。”
作为参加过9届广马的忠实跑者,70岁的曹建新见证了广州长跑的过去和现在,他说,广州长跑有着悠久的历史,广州火炬长跑队有着超过40年的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就开始举办长跑比赛,可以说与北京等地的马拉松同时起步,他曾在1987年获得过广州长跑赛第六名。“今年我再次参赛,从2012年算起这是第十次出战广马,从参加的项目来说,我全部都是全马,‘含金量高’。”
历经这么多年广马,曹建新对这项赛事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感触,他表示,首先参加的人多了,从开始时的几千人,到现在的三万人。跑马拉松不只是年轻人喜爱,更有越来越多老年人参加进来;其次广马水平不断提高,以前广马跑进3小时的选手凤毛麟角,现在一抓一大把;第三广马赛道是“黄金赛道”,在珠江两岸跑步,30多公里赛道绿树成荫,这在国内不多见;每段路都有故事,一条广马赛道可以看遍一部广州近现代史。广马组织工作做得好,无论是天河体育中心集结出发,还是花城广场终点领完赛包,都井然有序。
随着喜爱跑步的人群不断增加,各种跑步群体相继成立,在生活小区、公园、马路、江边到处都可见到跑步的人,广州市政府也顺应市民需求到处修建绿道缓跑径,如天河体育中心的缓跑径每天都有人在那跑,还有像二沙岛、生物岛、珠江两岸都是人们喜欢跑步的地方,到了周六、周日这些地方更是成了超大型训练场。现在国内其他城市也在搞绿道缓跑径,可以说这是从广州开始推广的。
广州举办马拉松也带动广东省内各地办马拉松,深圳等城市马拉松受到关注和欢迎,粤港澳大湾区更是成为跑者最喜爱的跑马胜地。
我们既不是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也不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如果非要给个称呼的话,可以叫做‘青领’吧。”今年9月21日,在位于广州增城石滩镇的“石乡农机”办公室,农机手、托管员沈笑芬说,“青出于蓝胜于蓝,又每天在青青田园里作业,所以可以叫做青领。”
据有关统计,广东省农业生产托管员和农机手大约有2万余人,他们是农业生产迈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也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成为专业农机手的女孩
“你作业的总面积加起来有10万亩吗?”南方+记者问。“自返乡至今,应该超5万亩次了。”沈笑芬思索了一下,回答说。
此前一天上午,沈笑芬开着小货车,带着地勤人员,去水稻田里用无人机给水稻秧苗施复合肥,三个小时作业面积170亩。她2019年大学毕业,随后回乡,2020年考取无人机飞手证后就正式上岗成为“青领”一族。
如今,沈笑芬操作无人机越来越熟练,打药施肥效率也更高了,有时为了跟天气抢时间,一天作业面积可达五六百亩。而这些田地,绝大多数都是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议,由沈笑芬所在的团队,为农户提供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服务。
沈笑芬1996年出生,娇小玲珑,浅笑嫣然,是一个典型的广东女孩,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她是农机手,只会以为她是一个邻家小妹,很难把她跟那些粗重的农机机械联系在一起。
相对于各种大型机械而言,无人机只是沈笑芬手中的一个“小玩具”。作为全能型农机手,沈笑芬学会了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农机操作,无论是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还是拖拉机等,她无一不精通。她甚至手把手教过许多人操作这些大型农机,很多男性农机手提到沈笑芬,都佩服不已。
在2021年的广东省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赛中,沈笑芬作为广州赛区唯一的女农机手,获广州赛区第二名。
沈笑芬的姐姐沈燕芬也是“90后”,姐妹俩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共同管理着广州市增城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年来,她们带领的农机团队实现了水稻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盘活利用3000亩闲置田地,带动周边4个村庄村民年增收超120万元。
她们的父亲沈灿星是当地最早一批农机手,带头成立了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因年纪渐长,沈灿星盼望孩子们能回乡接管合作社。彼时,妹妹沈笑芬在一所高校里学习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姐姐沈燕芬在深圳从事广告工作。她们是“优秀学生”和“都市白领”,但心里时时惦记着父亲的心愿。
2019年,沈笑芬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石滩镇石湖村,跟随父亲学习农机驾驶技术。2020年,沈燕芬辞掉了深圳的白领工作,返回家乡接过农机合作社。
刚返乡时,她们每天早早起床,和父亲一起“泡”在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从学习操作各种各样的农机,到逐步深入了解农业经营模式,不断尝试引入科技含量更高的农机具,提高生产效率。
近年来,广东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流转。有了政策指引,“复耕管理计划”在沈燕芬心中酝酿。合作社陆续承包了上千亩闲置田地,实施规模土地综合整治和复耕复种,利用自有农业机械除杂草、平农田、修水利、通电路,闲置田地成了良田,种上水稻。复耕地早稻喜获丰收,每亩产量超过了800斤。
姐妹俩带领团队深耕一线,为农户提供统一的农机调度、生产物资采购等全过程托管服务,还联动周边村镇的多家农机合作社,创立了广州首家星级农机联合社。目前,联合社服务的种植面积超过了10万亩次,累计服务农户超1800户。
对于沈笑芬提到的“青领”这个称谓,省农业农村厅有关专家表示认可。目前,广东省的农机手约1.5万人,托管员约5000人,两者合计约2万人。据了解,该群体大多数是年轻人。相对于都市“白领”来说,他们更加辛苦,每天在田间地头忙碌。而相对于“蓝领”来说,他们奉献的是知识和技术,并非体力劳动者。“青领”群体近几年正在迅速壮大,他们已经成为农业的主力军,管理服务的农田面积已大大超过传统的农民种植面积。
青山翠色中的农业公司
“石乡农机”是沈笑芬姐妹所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位于增城区石滩镇石湖村,需要沿着崎岖的村路和一路的绿树小河才能找到。农机社的门口,停放着十几台大型农业机械,在绿树青草的掩映下,颇是壮观。
南方+记者采访时,同时又来了一批访客。姐妹俩分工,姐姐沈燕芬负责商务会谈,妹妹沈笑芬接待采访。而在采访的间歇,沈笑芬说还有一个紧急文件需要处理,于是打开笔记本电脑,忙活了一阵才又继续。
在“石乡农机”的办公楼下墙壁上,挂着二十多块牌子,分别展示着石乡农机所获得的各种重要荣誉或者称号,如“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广州市增城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增城区生产托管运营中心”等。
姐妹返乡后,在父辈原农机服务业务的基础上,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以所办公司和联合社为平台整合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经营效益。
作为增城区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的承接主体,石乡农机正努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需求和服务资源的整合以及精准匹配,聚焦于农业综合服务的示范带动,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农户,带动小农户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在石乡农机的内墙上,南方+记者看到挂着各种“台账”和记录册,如农机作业管理台账、农技管理指导台账、农机具管理台账等等,一些重要的会议,也有详细的记载。
据介绍,今年,沈燕芬作为青年返乡创业的典型,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认为,现代农业不光要懂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还要懂市场、品牌、营销、政策。她将在企业工作的经验转化到农业工作中,引进旱直播、无人机等技术,建立电子台账等数字管理系统,拓展全流程农业机械化服务,创立丝苗米品牌,经营个人社交平台账号。沈燕芬表示,今后会继续带领团队,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发展模式,让乡亲们既丰产又丰收,家乡越来越美好。
近年来,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增长,农业生产托管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广东省以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切入点,搭建生产托管服务协办体系,培育县运营中心58个、镇服务中心336个,不少经营主体、农资供应商、农业企业快速向服务组织转型。
广州市佛教界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佛教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广州海丝文化品牌。特别是今年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广州市佛教界担负新使命,续写丝路新情谊,讲好中国故事、广州故事,助力“一带一路”佛教文化交流发展。一是打造海丝文化品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典范。先后主办“莲开一路”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第三届“重走唐玄奘法师西行路”、“海上丝绸之路与岭南佛教文化”系列活动等,多次组织协会领导班子赴约十余个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文化交流活动,擦亮文化品牌,取得丰硕成果。二是深化文化交流,助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合作。通过巡礼与缔结友好寺院、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方式,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互鉴,积极探讨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佛教文化交流的传承与发展,为“一带一路”佛教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三是广泛宣传报道,提升文化传播引导能力。凭借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利用互联网宣传。如9月初市佛协、大佛寺举办的“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斯佛教文化交流”活动,是三年疫情来,我市佛教界重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佛教界的规模性线下交流。斯里兰卡佛教电视台,以及中国凤凰网、十愿网和禅风网等媒体全程跟踪和宣传报道,凤凰网、十愿网、禅风网等媒体发布图文信息和短视频70余篇,总阅读量达300余万,充分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拉近了中斯两国人民、佛教界之间的友好情谊,海内外佛教界对此次中斯佛教文化交流活动予以高度评价。
(供稿:宗教一处)
广州佛教代表团抵达斯里兰卡科伦坡
“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斯佛教文化交流”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庆典大会开幕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