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应急单元 最大平安守护织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安全网
如今,张贴在羊城大街小巷醒目位置的“最小应急单元”标志,学校、大型商场、批发市场等随处可见的手戴红袖章、身穿红马甲的最小应急单元队员,正不断织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安全网,为市民群众带来更笃定的安全感。
一、全市已建成2.3万个最小应急单元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具有重大意义。广州市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超大型城市,城市信息、人员、技术、资本、商品、服务等要素高速流动,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治安形势,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通应急处突“最后一公里”,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关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部署,自2021年5月以来,广州市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紧紧依靠群众,全面发动群众,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风险隐患为重点,根据基层场所属性、安保力量及治安复杂性等划定最小安全防范区域,依托“广州街坊”实行编组,形成社会治安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的机制、平台、阵地和队伍。目前,全市已建成2.3万个最小应急单元,应急处置力量25万人,实现全市基层单位、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布建全覆盖。
二、协助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600多起
“快来人啊!有人伤人!”去年6月,天河区车陂东路有人意图伤人。事发地点位于商业广场,人流密集,天河区公安分局车陂派出所立即启动最小应急单元响应机制,派出所警力同时出动。6名手持处突装备的最小应急单元队员火速赶赴现场处置,派出所民警也赶到现场,迅速合力制服嫌疑人。
最小应急单元是快速有效应对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的第一道坚固防线。广州警方充分发挥法治广州“生力军”、平安广州“主力军”作用,从常见事件的类型、特点、处理方式等方面入手,针对“严重暴力犯罪”“一般刑事、治安案件”“安全事故、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制定最小应急单元多样化的快速反应处置流程,对全市最小应急单元开展培训演练,切实提升广州地区最小应急单元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技能素质,实现“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目标。目前,全市最小应急单元已累计协助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600多起。
三、架起一张警保智能指挥联动守护网
“警察同志,我儿子离家一整天了,我们一直找不到,麻烦你们帮帮我吧!”8月底,住在黄埔区的徐先生报称自己12岁的儿子小强独自离家玩耍,至今未归。黄埔区公安分局民警立即兵分两路开展搜寻,一方面将情况通报全市协查,一方面通过对讲机发动辖区最小应急单元等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寻找,在汇赢最小应急单元的帮助下,在云埔辖区找回小强。
这一起起案事件背后,是一张无形的警保智能指挥联动守护网。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全市各区根据辖区人流密集商场众多等特点,依托科技支撑,配置完善专用公网对讲设备,满足本区最小应急单元通信需求,架起了群防共治信息互通联络网,进一步整合了基层多元力量,为群众办更多实事。
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工作高质量的推进,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赢来沉甸甸的荣誉。如天河区去年底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全市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得到中央、省领导高度认可,广州模板得到全省复制推广,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未来,广州市将继续探索新时代专业力量引领下的城市群防共治新模式,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中国、加快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广州贡献,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日前,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套开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我市有关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市委书记、领导小组组长林克庆主持。
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各项医改工作,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健全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加快构建分级分流诊疗体系,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作用,建立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深入做好孕产妇、慢性病等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加大院区床位、医护力量、医药物资等储备,全面提升应急医疗救治能力。要持续健全三医联动体系,推进常态化、规范化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工作体系建设,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深化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调发展。要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施“高水平特色医院建设工程”,全面推广“大专科、小综合”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强化卫生健康综合监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要加强组织领导,市卫健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区各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加快制定健康广州建设中长期规划,细化分解改革任务和工作举措,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指导和政策宣传解读,切实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近年来,广州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建立“1+5+7”行政应诉工作机制,推进行政应诉规范化建设。行政应诉在化解行政争议、促进依法行政、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稳致远。
“1”即一条主线
通过出台制度性文件,全面推进行政应诉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行政应诉化解行政争议、促进依法行政的职能作用,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即五项重点举措
建立压实责任的全流程督促提醒机制
出台《广州市建立行政应诉案件全流程督促跟踪机制若干措施》,建立“报备+提醒+反馈+补救+通报”全流程督促跟踪工作机制:行政机关收到应诉通知书、上诉状、传票、有履行义务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后两日内向同级司法局报备;答辩期满、出庭日期、履行期满的前一周和前一天专人负责提醒;答辩、出庭、履行的次日向同级司法局反馈;未按时答辩、未出庭、未履行的,研究补救措施;全市联动每月通报。
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新秩序
一是出台一份指导性文件。即印发《广州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
二是明确三种应当出庭情形。即:年度首起开庭的一审案件;负责人出庭有利于解决争议的案件;法院书面建议负责人出庭的案件。
三是落实五项具体措施。建立半年报告、通报制度;将正职负责人出庭、负责人出庭率高作为法治广州考评加分指标;市区政府负责人带头履行行政应诉职责;府院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意见》;负责人出庭出声,注重实质化解争议。
构建紧密高效的府院联动工作新机制
一是建立府院常态化联系制度。市司法局、广铁中院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互动联动 建立常态化联系制度的若干意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探讨执法、复议与审判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交流化解争议的思路方法,促成对上位法不明确、理解有差异的问题形成共识。完善覆盖市、区、镇街三级的联络机制和诉讼文书网上送达系统。
二是建立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机制。持续关注发案率、败诉率、撤改率,及时分析复议应诉工作中暴露出的依法行政短板,提出预警及治理建议。联合召开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调研座谈会,研究疑难痛堵、民生热点领域行政纠纷化解工作。
三是建立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成立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及黄埔区工作站,推动诉前诉中和解、调解。派驻12名调解员进驻调解中心,促成553件案件调解撤诉,调撤率63.1%,约20%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实现争议源头实质化解。
四是建立调解专员制度。建立覆盖广州各级行政机关的调解员名册,保障行政调解衔接顺畅、协调有序。
五是建立广州行政争议调解员库。选聘调解员参与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及工作站、市区复议机关、行政机关的行政争议调解,壮大覆盖调解组织、专家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多元解纷力量。
建立败诉行政案件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一是建立败诉案件分析制度。收到生效败诉裁判文书后,起草败诉分析报告,有履行内容的制定履行方案,经单位法制机构审核、主要领导批准,重大案件经单位领导集体讨论研究。
二是建立败诉案件半年报告通报制度。市司法局每半年对全市败诉行政案件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向全市行政机关通报,年度统计分析报告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印发。
深化明晰责任强化监管的应诉新局面
一是建立行政应诉监督机制。强化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监督,监察、人事部门的责任追究。
二是健全行政应诉考核机制。将负责人出庭率、正职负责人出庭、争议实质化解、败诉率、调撤率纳入法治广州考评,加强对“四不问题”、败诉率高、“一败再败”的监督,出现“四不问题”的单位,法治广州考评不得评为良好及以上等次。
三是强化行政应诉责任追究。建立通报提醒、监督整改和约谈问责机制。败诉量大、负责人出庭不达标的,点对点督促提醒。出现“四不问题”的,督促整改、全市通报、约谈区委分管领导及单位主要领导。
“7”即七份制度性文件
一是印发《广州市行政应诉工作指引》。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败诉风险提示、文书报备和联络员制度,强化监督检查。
二是印发《广州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明确应当出庭的情形、出庭率要求和应当履行的职责,建立通报问责制度。
三是印发《广州市行政机关履行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办理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监督办法》。建立败诉分析、重大案件集体讨论、文书备案、统计分析制度,建立督促改正、通报批评和移送问责机制。
四是印发《中共广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的通知》。对负责人出庭应诉、答辩出庭、司法建议办理反馈、败诉报告及诉源治理、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等提出了“五个严格”要求。
五是印发《广州市败诉行政案件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报告制度》。明确责任分工、报告内容,建立考核通报、监督提醒、专项督察及移送调查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强化统筹监督。
六是印发《广州市司法局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指导意见》。落实法院建议出庭应诉制度,明确统计口径、负责人范围,强化培训,提高负责人出庭应诉能力。
七是印发《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广州市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意见》。明确总体要求、出庭应诉范围、负责人范围及职责、应当出庭情形,完善负责人出庭应诉通知、身份审查、考核等制度。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