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历史新高!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3万家|广州两会
1月7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了广州科技创新的发展情况,位于广州的航空轮胎大科学装置项目竣工;广州获批启动实施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同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3万家、创历史新高。
过去一年,广州科技自立自强上新水平。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居全球第十,广州实验室重大科研任务取得显著进展,治疗新冠药物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入轨运行。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新增高水平企业研究院15家,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纳入全国首批试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10万件,增长26%,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新增全球“独角兽”9家,增量居全国第一。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入选数再创新高,发放人才绿卡1890张。
近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广州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主办的2022年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发布。该榜单按照“独角兽”创新企业、“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种子独角兽”企业、“高精尖”企业等4个子榜单分类,入选企业分别为23家、82家、51家、50家。
“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企业的典型代表,具有爆发式成长、颠覆式创新等特征,我们支持广州科技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弓鸿午介绍。自2017年开展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征集活动以来,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7家增长至2022年的23家,年均增长率近30%,18家榜单企业先后在境内外上市,10家企业由未来独角兽快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入选“独角兽”创新企业的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汽埃安”),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成为广州第一家超级独角兽企业。
看行业▶▷
“独角兽”来自哪里?
从各领域企业总数分布看,最容易出现广州“独角兽”企业的领域,依次是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电子商务、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物联网、新材料、物流供应链、大数据与云计算、文娱旅游、企业服务等行业。
其中,作为独角兽企业中的“尖子生”,23家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覆盖了6个行业领域,其中信息技术9家、人工智能5家、先进制造3家、电子商务3家、新材料与新能源2家、物联网1家。
此外,“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约占58.54%;“种子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三个领域,占比达62.75%;“高精尖”企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
这背后,是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路径,推动新经济蓬勃发展。
从区域分布来看,黄埔、天河、南沙领跑全市,也正是广州新兴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区域。
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近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为30.13%,“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平均增长率为56.14%,“种子独角兽”企业平均增长率达87.07%。入榜企业中,共计158家企业三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正增长,占比达90.80%。
可以看到,广州“独角兽”诞生最多的行业,也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兴行业,企业发展与行业发展相辅相成。入榜企业呈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突显新经济企业超强成长能力。
看潜力▶▷
自主创新哪家强?
独角兽企业具有颠覆式创新的特征。
“独角兽”创新企业平均创业年限5.96年,“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平均创业年限6.01年,“种子独角兽”企业平均创业年限5.92年,“高精尖”企业平均创业年限6.06年。尽管成立时间都不长,每家企业都有领跑行业细分领域的创新能力。
其中,发明专利超过百件的有9家企业,奥动新能源成为上榜企业发明专利数冠军,拥有2700多件,超级“独角兽”广汽埃安拥有525件发明专利。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硬科技属性较强的企业爆发增长,如云舟生物、暗物智能、中科宇航等均是依靠自身硬核科技异军突起的创新型企业。
立足创新优势,广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入榜企业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20多家,广汽埃安、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小鹏汇天是广州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奥动新能源、巨湾技研是快速换电、超级快充领域的新贵;致能科技、芯聚能半导体、芯之联等企业研发生产汽车关键领域的芯片及产品;华胜科技和巴图鲁则聚焦汽车后服务市场。以上企业基本覆盖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链条。
政策利好,也护航企业创新。2019年以来,广州连续出台多个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此次入榜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达到38家,占全部入榜企业的21.84%,云舟生物、誉衡生物、汉腾生物等企业创始团队,均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科学家、企业家。
看成长▶▷
生态化、体系化发展
爆发式成长是独角兽企业的一大特点。
2022年共计有174家企业入选榜单(“高精尖”企业榜单与其他榜单部分企业有重复),形成了“种子独角兽”企业/“高精尖”企业→“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独角兽创新企业→上市独角兽的成长培育体系。
入榜企业巨湾技研、诗悦网络、趣丸网络等3家企业由“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成长为“独角兽”创新企业;中科云图、智光储能、易方信息等企业由“种子独角兽”企业、“高精尖”企业成长为“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
今年入榜的独角兽企业汇天航空、“未来独角兽”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分别是由往期入榜企业橙行智动和华南科大讯飞内部孵化,显示出独角兽企业群体持续发展能力和广州市新经济生态化发展。
以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成立于2020年9月,其XFC极速电池创造了“最快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世界纪录。公司成立两年,获得腾讯资本、广发信德、广州金控基金等国内知名机构投资,2021年被评为“未来独角兽”企业,2022年成长为“独角兽”创新企业。
这背后,是广州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独角兽企业成长提供肥沃土壤。
通过对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发掘,广州科技企业登上更加宽广的市场舞台。2022年8月,全市19家企业上榜胡润全球独角兽榜,较2021年新增9家,成为半年来全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城市。
南方日报记者 傅鹏 李鹏程
■相关资料
●“独角兽”创新企业: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且未上市,已获得机构股权投资,企业市场估值10亿(含)美元以上。
●“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且未上市,已获得机构股权投资,企业市场估值在1亿(含)—10亿美元之间。
●“种子独角兽”企业: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5年且未上市,未获得机构股权投资,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上一年度营业总收入不少于1000万元,且近三年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0%;或上一年度营业总收入不少于1亿元,且近三年平均增长率不低于10%。
●“高精尖”企业: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且未上市,遴选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领先的技术型企业,企业创新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行业影响力和投资价值。
广州越秀区恤孤院路12号,是一处名为“柏园”的建筑群落。两栋相对独立的三层小楼由北侧的一组连廊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近似“凹”字形的平面。
楼前的小院、院内的榕树,红砖的外墙、雕花的栏杆,与老东山新河浦一带众多的建于20世纪前半叶的“洋楼”类似,柏园有一种在城央之地闹中取静的独特韵味,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
这是广州近来最热的文化景点之一。在学界多方探寻下,柏园被确证为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的创办旧址。史语所是中国近现代学术的重要源头之一,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人文学科的学科体系、知识结构和学术框架,有许多正是从这里起步。众多在近现代学术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在这座小楼里进进出出,于南国的榕荫间,将那些深藏于祖国大地之上的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基于当时生活之情形,注入新的视角、方法、材料,穿透时空的迷雾,构建起全新的图景。对于中国人文学科来说,其目光之宏远、意义之新颖、内容之丰沛,绝非“初创”二字可以概括。
东山一带,既是史语所学人工作之所,也是当中很多人的家居所在。今天的寻常巷陌,当年曾走过那些英姿卓越的翩翩身影;楼宇间,曾留下他们问学或闲谈的嘈切话语。今天,可否用这些人和事串联起周边的寻常草木,让这处文化地标保存的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之关键记忆,活化而成城市的文脉、人们的通识呢?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了柏园的修缮保护工程,院长曹劲对记者表示,目前院方正在对史语所所涉人物在这一带的行迹展开进一步研究,完善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信息,希望能让当年史语所在广州打造的学术盛景,更鲜活、更有细节和温度地与大家见面。
创新·开拓
助力广州成为中国现代人文科学发源地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讨论史语所的地位和价值,有几个重要的方面不容忽视:一是它对中国近现代人文科学发展的开创性、奠基式贡献;二是它与广东,特别是与广州的渊源;三是当初扎根其中的杰出人物。
从史语所的诞生与发展来看,创新与开拓一直是其秉承的工作取向,而关注本土与重视人才,正是其在学术方向和实践操作中取得众多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原因。
1926年底,傅斯年结束六年的旅欧生活回国,应中山大学之聘任教授、文科学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此时的中大不仅是广东最高学府,而且当时北方文化教育界人士大批南下,中大名教授云集,学术氛围热烈。傅斯年不但亲自任教19门课程,还为学校请来顾颉刚、罗常培、丁山、董作宾等一批知名学者,为进一步发展文史学科和培养人才储备了雄厚的资源。
1928年,傅斯年与顾颉刚在中大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即中大“语史所”,任所长。在中山大学语史所初具规模之时,傅斯年于1928年正月赶到上海,向蔡元培提出“借用在广州之语言历史研究所已成就及将建设者,以成中央研究院之语言历史研究所”的建议,立刻得到赞同。3月,傅斯年、顾颉刚和杨振声三位获聘常务筹备员,服务于后来的中研院史语所。4月,历史语言研究所筹备处在中大成立。10月22日,史语所正式迁入柏园,有了独立所址,后来史语所以此为正式建所之日。而在此之前的第一次、第二次所务会议,都是在傅斯年春园的家中进行的。
在从3月到10月底的这段时间里,史语所筹备处的诸人并没有闲着。《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期、“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大纲”等内部材料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新的学术项目也纷纷上马:辛树帜等人到广西瑶山展开考察,董作宾去了安阳调查殷墟,杨成志、容肇祖等人在云南进行体质人类学和罗罗文化调查,黎光明出发研究川康民俗,黄仲琴赴泉州调查古物古迹……这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若干文献勘订计划、方言研究方向和考古计划,生发出不少弥足珍贵的学术成果。
这当中影响最大、公众知晓度最高的,当属10月13日 (农历九月初一)董作宾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进行试掘。这是安阳殷墟发掘之始,也是中国学术机关独立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的开端。之后史语所陆续在殷墟进行了15次发掘,搜集到的大量新材料不仅佐证了《史记》等史书的记载,更开启了若干之前文献所不涉的全新天地。这次发掘现场在安阳,但策划推进则在广州。
研究者言,史语所当年之所以在广州诞生,广州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代人文科学的发源地,不仅因为广州有联系海外的便利地缘,更因为这座城市有创新、包容、开放的基因而奠定的社会人文氛围。
此时的史语所正如傅斯年给陈寅恪的信中所说:“此间所址初开,凡百忙死,弟真无寸暇,然甚有趣,苦中之乐,乐不可言”。
回忆·追寻
大师们的东山足迹
而选择这座形制优雅、位置独立的红砖西式建筑作为所址,也是颇费了一番工夫。由于中大“语史所”与中研院“史语所”都在中大,且语史所的学者们多有参与史语所的创立,傅斯年等人深感二者容易让人混淆,所以主张尽早迁出。1928年9月29日,顾颉刚在容肇祖、黄仲琴陪同下到东山看房子,顾颉刚日记中记道:“到校,晤绍孟。到元胎家,未晤,与莘田同归。元胎仲琴来,到柏园看房屋……”10月21日,傅斯年、顾颉刚、黄仲琴再一起到现场看房子后确定此址。当时柏园的门牌号与今天不同,为“恤孤院路三十五号”。
“东山”,作为广州人熟悉的“老八区”之一,它在广州近代历史上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纂的《此虽旧域 其命维新——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广州》中记述,从留存的1927年至1928年中山大学的档案中,发现不少教授租的住房在广州东山,而粤籍的老师较多住在文明路附近。比如,傅斯年曾住东山春园104号二楼,顾颉刚住东山启明四马路十号二楼,商承祚住广州官塘街新四十九号贺宅,伍俶住东山恤孤院街新二号。
1927年至1929年不少的教授、老师发表的文章落款处中也写作“东山”,如在史语所第一本集刊上,中大文科教授丁山发表的文章落款是“1928.5.6,广州东山”;陈锡襄先生发表的“调查现代欧化民俗提议”文章中的落款是“1928年1月2日于东山”;罗常培先生在1928年5月2日出版的《周刊》“切韵专号”发表的文章落款为“写竟于广州东山寓次”。丁山、罗常培住东山龟岗三马路六十六号三楼。丁山先生讲授文字学通论,罗常培先生讲授声韵学、经史学。这若干住所与东山新河浦的柏园距离均步行可达。
东山新河浦两岸建筑均是20世纪初的建筑。当时恤孤院路、龟岗南(今龟岗大马路)及周边的街道网络已经成型。恤孤院路东侧是孤儿院(恤孤院),北端是培正女学校和培道女学堂。培道女学堂对面是培正男学堂;龟岗南的北端是邮政支局,再往北越过庙前街,东侧是东山公园。据推断,柏园于20世纪20年代初已经建成。据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最新查阅的房产档案,最早的业主是蔡氏父子。柏园是这一带众多华侨购买土地自建、并以中式名字命名的物业——逵园、润园、慎园、明园、春园、简园、竺园等之一。
顾颉刚在日记中常提到东山公园,并常记载从小东门步行到学校,而他与同事好友聚餐的主要餐厅是东山酒楼、东方酒楼、南园、聚丰园、武陵酒家。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中提及:“(史语所)在东山租得一房,其最上屋风景至佳,如在苑中。前临大江,有三角洲,背是白云山,四周皆园林田野。”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中国近现代人文科学一系列重要的调查研究项目迅速推进。
1941年,罗常培迁移进入西南后方板栗坳,他写道:“晚上和史语所十几位老同事在牌坊头的堂前聚谈。……不由得想起东山的柏园,北平北海静心斋的叠翠楼和罨画轩,先蚕坛的‘董西厢’,东单牌楼的洋溢胡同,上海小万柳堂的帆影枞和南京的北极阁。一恍儿过了快十年。”可见东山的生活在他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活化·利用
从历史中走出的柏园走向未来
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张羽在带着记者参观史语所时介绍,当年史语所的原址是在相对面积较小的东座。而根据展览中展出的史料,傅斯年的办公室应该是位于三楼。
柏园是中国第一个建立考古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等现代人文学科的研究机构。今年10月22日,在史语所当年迁址的纪念日,经过近半年的封闭修缮后,柏园正式揭牌开放。这个聚集了傅斯年、顾颉刚、杨振声、容肇祖、商承祚、罗庸、董作宾、李济等一大批大师级学人的学术机构,在殷墟考古发掘、古文字、民俗学、方言调查、人类学、民族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奠定了中国现代新学术发展的起点,为今天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者在现场看到,柏园建筑大体保持了旧时风貌。建筑南面中部为拱券门廊,外墙为清水红砖墙砌筑,西式栏杆、拱券等特色构件和工艺保存较好,是广州市体量较大的中西结合风格独立住宅。2018年2月8日,该建筑被确定为广州市历史建筑。2022年7月,柏园被列入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22年4月18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到国家文物局批示,正式启动对柏园的修缮保护工程。刚刚接手柏园这一项目时,原本的住户还没有完全搬走,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只能先进入三楼进行初勘,以此推断、了解一二楼的平面格局和空间布局。5月11日,省考古院、越秀区文广旅体局、东山街道办与柏园私人业主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促成共同开展修缮工作,努力实现旧址的整体保护。有关方面开展大量协调工作,通过房屋调换等方式,于6月15日完成柏园内住户的搬迁工作。8月2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根据最新要求编制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柏园修缮设计方案》获得批准。
由于建筑的层高有4至5米,很多住户为了居住方便,在原本的空间布局基础上加了一层阁楼,还隔出了很多小间,天井四周也围了一圈铁栅栏。这些后加的铁栅栏,待住户全部搬离后,第一时间被拆除。一些被堵住的窗户、加建的卫生间等也被陆续清理,使建筑的本真面貌展露出来。张羽告诉记者,入口门廊等处地面被水泥和后来的地砖覆盖,修缮过程中经过小心清理,下面精美的花阶砖展露出本来面貌。庭院中部的拱券门廊上覆的现代材料被清除后,发现墙面下竟是色彩绚丽的编织纹样花砖,让大家大为惊喜。
据介绍,虽然没有找到最原始的设计图纸,但住户的口述访谈为修缮方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有20世纪50年代第一批入住的住户专程赶来找到考古院的专家,老住户们还提供了很多有关柏园的老照片。此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曾对广州市历史建筑做过数字化信息采集,建立了大量的档案。进入柏园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重新进行了数据的采集和矫正,对柏园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努力还原建筑本来的面貌。
修缮开放后的柏园西座首层设立了“粤书吧”。这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阅读场所,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提供读者服务,定位于历史文献特色主题书吧。书吧内特别选取了与史语所人物相关的著作和文物考古类主题图书,向观众展示旧址所承载的学脉源流。记者来到这里时,有家长带着孩子正在度过假期时光;两三位年轻的女孩子在几个透着历史味道的角落里拍照。张羽介绍,接下来他们还打算在三楼增加一个收藏古籍善本的专门空间,为更多的观众提供服务。
展览·史迹
“史语所”的广州时光
柏园二层设立了“此虽旧域 其命维新——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广州”主题展览,展览分为“无中生有的志业——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动手动脚找东西——历史语言研究所初创时期的研究工作”“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柏园)的保护利用”3个部分。
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张羽是这个展览的策展人,她说,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期中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以及史语所提倡的到田野中去,刻苦勤劳的学术风气,对后人影响极大,一系列学术成果更是让人看到在当时并不宽裕的条件之下,一代学人的历史与文化责任感。无论它后来迁往北平还是他处,在广州的那段岁月,都足堪纪念。而随着活化工作的推进以及更多研究的开展,相信史语所的广州时光,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广州人的文化记忆,成为这个城市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