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
4月7日下午,黄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雪枝主持召开区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红怡、黄建强、罗志钊、邹志强等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黄埔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决定》《关于成立黄埔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筹备处的决定》《关于黄埔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列席人员范围的决定》。会议决定,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023年4月12日至4月15日召开。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筹备工作报告》《关于补选部分区二届人大代表的代表资格审查情况的报告》《关于区二届人大代表变动情况的报告》,审议了大会相关文件草案,表决通过了《关于确认部分当选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决定》《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预备会议议程》《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预备活动和预备会议安排》。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关于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通过了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上述报告的初审意见。审议通过了区政府《关于2023年黄埔区十件民生实事建议事项的报告》,同意接受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关于2023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和听证事项目录的备案报告》。会议还通过了区法院、区检察院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区政府副区长黎信坤,区监察委员会、区法院、区检察院负责人,区政府办、开发区管委会办,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负责人,新龙镇人大主席、区人大常委会各街道工委主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各工委办处级以上干部以及部分区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区人大办 彭冬梅、马文捷)
附件下载:
服务公众、实现自我价值
“想不到报名广州志愿者会面临这么激烈的竞争。”刚从广东省博物馆2023年文化志愿服务队招新面试现场出来的陈阿姨笑着感慨。60岁的陈阿姨是辽宁人,去年她从家乡来到广州给子女带娃。过去在家乡,她曾是辽宁省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志愿者,得知近期广东省博物馆在招募文化志愿者后,便报名了历史组讲解员。但令她没想到的是,与自己竞争同一志愿者岗位的竟有200人,其中不乏退休教授、记者、教师、企业高层、留学生、历史系博士等。
据记者了解,2023年广东省博物馆志愿者报名一经开启,一周内便迎来1800多人的简历投递,而后续将有几十位志愿者能通过层层考核,正式上岗;同样竞争激烈的还有近期的广交会志愿者报名,“今年的志愿者名额可以说是处于‘抢夺’状态。” 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肖菊笑着告诉记者。
广州志愿者岗位为何会如此受欢迎?“红马甲”背后又有哪些故事?4月8日,记者走进广东省博物馆的志愿者面试现场以及广交会志愿者的培训现场了解情况。
面试现场:
各行各业踊跃报名当讲解员志愿者
4月8日星期六早上,市民蓝先生像工作日一样穿上西服、打着领带,梳好头发便出门了。蓝先生此前曾是一名企业高管,从事保险、咨询类业务,这身装扮是他工作时的“例牌”。不过当天蓝先生要参加的可不是什么重大会议,而是要前往广东省博物馆参加历史组讲解员志愿者的面试。
为了这场面试,前几天晚上,蓝先生在网上将广东省博物馆历史陈列馆的展品来回看了好几遍。“过去都是我面试别人,这是我近几年第一次被面试。”他笑着说。
省博志愿者面试现场,几位面试者边候场边背讲解词
与蓝先生面试同一岗位的还有李老师,以及文章开头提及的陈阿姨。李老师是广东某211高校的历史系研究生,大学毕业后她成了一名初中历史老师,教孩子们中国历史,“逛展”是她和学生们最常有的实践活动。
仅当天上午,与蓝先生面试同一志愿者岗位的就有30人,而在此次广东省博物馆的志愿者招募公告中,除历史组讲解员岗位外,还包括外语组、自然组、新闻组等12类组别,总共参加面试的多达490人。“这490人是我们经过第一轮筛选后选出来的,今年我们的志愿者总报名人数共有1800人,其中最热门的外语组和历史组讲解员分别有220人和200人报名,由于强调了优先考虑能工作日来馆的服务者,所以整体贴合度及报名质量有所提升。”广东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于婧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这些面试者的年龄、身份各不相同:有记者、律师、教师、大学生、话剧演员;有大一新生、有全职妈妈、也有今年恰好60岁的退休人员等。
负责此次面试工作的志愿者张序也有同感。今年61岁的张序是一名退休公务员,在广东省博物馆已有7年的志愿工作经验。他告诉记者:“以我所在的自然组讲解员为例,过去我们招募志愿者需要到老年大学或高校中进行宣讲,但今年的面试者中甚至有中科院地质化学研究所的博士后、省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这说明大家越来越愿意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奉献给社会,而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资源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教育推广之中。”
“报名热”背后:
服务公众、实现自我价值……容纳各种美好初衷
事实上,博物馆志愿者要承担的服务工作并不轻松。在广东省博物馆的招新公告上,记者留意到招募条件中提及:志愿者需在开展无偿服务的同时,平均每月至少需服务两次以上,一年累计服务能够达到80小时以上或者讲解24场以上,其中还重点强调“能够在工作日来馆服务者优先考虑”。“其实这个条件很‘苛刻’,但没想到依然会有那么多社会工作人员报名。”于婧说。
广交会志愿者们正在开展培训工作
与大众所设想的“志愿者群体以大学生为主”不同,在广东省博物馆现有的300多位志愿者中,30岁~50岁的在职人员占了将近3/4,其中硕士生比例更是高达41%,这些人往往乐于在繁忙工作之余开展志愿工作,甚至有一些志愿者在工作城市发生变动后也依然“两地跑”,继续来广州担任志愿者。
张序将这些举动理解为大家对志愿工作的“珍惜”。“大家不舍得丢下志愿者这个称号;而我们在筛选志愿者时也同样秉持这样的理念,与其说是在寻找了解文博知识的人,其实更是在寻找真正热爱文博、热爱志愿工作的人。”
事实上,不论是蓝先生、李老师还是陈阿姨,在面试时被问及“为什么想成为一名博物馆志愿者”时,都提及“热爱文博历史”“分享”等关键词。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回答——罗女士是一名年轻的全职妈妈,当天面试她带着孩子一同前来,“我可能不太懂文博知识,但因为孩子很喜欢博物馆,为了能教会孩子,我非常愿意去学习这些知识,再分享给更多公众。”现场还有一位全职妈妈则从事过不少社区服务工作,她告诉记者,之所以想来面试,是因为在公益事业中找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
最令张序印象深刻的一位面试者是一个懂手语的年轻女孩。女孩本身是一名手语志愿者,其初衷是希望通过在博物馆学习,从而为更多聋哑人士提供讲解服务。“博物馆是做公众服务的,尤其广州作为一个包容度很强的城市,我们也希望可以发展一批这样的志愿者,通过培养他们来填补手语讲解的空白,从而带动更多残障人士进入博物馆参观,甚至加入到志愿者团队中。这才是志愿工作的理念所在。” 张序说。
而这些美好的志愿初衷不止发生在博物馆。点开“i志愿”中的活动列表专区,记者发现浏览人数排名最靠前的,往往是“大学生山区支教活动”“社区普法宣传活动”这类颇考验精力、体能和技能的活动。
双向奔赴:
与机构共同成长 让志愿者更有“获得感”
莫艳红是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秘书长,这些年她也亲眼见证着广州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和发展。她介绍,过去参与到志愿活动中的都以青协工作人员为主,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在职人员开始踊跃报名,甚至有的会希望参与到项目的带队、培训、策划之中,从而获得一种“沉浸式体验”。“这说明当志愿者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高时,反过来对机构组织的要求也越来越有期待。尤其是如今,广州的志愿服务工作非常丰富,我们需要提供给志愿者更多的成长、收获和更好的体验感。只有这样,机构和志愿者一同成长,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广东省博物馆的一位志愿者正在为公众进行讲解
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项目主管吴洁芝也颇有同感,近期她正在负责广交会的志愿服务筹备工作。第133届广交会将于4月15日开幕,4月8日下午,通过了面试的广交会志愿者已经在开展岗前培训。记者看到,来参加培训的共有200多名志愿者督导,其中包括医护、老师等来自各行各业的在职工作者,他们同样是从500多位公众报名者中筛选而来。据了解,广交会志愿者采取的是“导师制”培训,通过对这200多名“导师”进行商务礼仪、展会志愿服务组织与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再由他们去负责培训总共50支、约2500位高校志愿者。“我们希望通过广交会,向世界展示‘红马甲’这张城市名片。” 吴洁芝说。
广州的“红马甲”有多少?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广州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为469.96万人,占广州市2021年底常住人口的比例为24.98%,相当于约“每4个人中就有一名广州志愿者”。
“00后”志愿者托龙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如今她也成了广交会的一名翻译志愿者,擅长俄语、英语、吉尔吉斯语、中文的她告诉记者,自己过去曾在家乡做过社区志愿者,来到广州后她才发现,志愿服务工作原来可以如此丰富和规范。“我去年来到华南理工大学读研究生,最早接触广州志愿者是在地铁站;后来又了解到广交会志愿者。”得知今年广交会将在线下举办,她便提前打电话、发邮件给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希望参与到广交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中。
于婧同样认为,想要维持“良性循环”,离不开机构和志愿者共同的积累。她告诉记者,由于广东省博物馆招募的是文化类志愿者,实际上培训机制会更加“严苛”:从前期的观摩学习到后期的实习期,再到上岗前的考核工作,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从通过面试到能正式上岗,往往需要经过四个月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而这也极大提升了志愿者的综合能力。
“志愿服务工作‘热’起来其实是件好事。这说明大家看到了志愿者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状态。也只有当一名志愿者的获得感多于付出感时,才能将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也才会吸引越来越多人积极加入志愿服务工作中。”于婧说。
对于许多志愿者以及报名人员来说,大家也都乐于有这样的经历。从广东省博物馆面试现场出来后,李老师和另一位素不相识的面试者聊起了博物馆的新展,两人更约着一起逛展;蓝先生则笑着告诉另一位面试人员 “期待培训时见”……事实上,广州作为“志愿之城”,为有效调动志愿者们的热情,各机构组织都提供了格外丰富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这份“热”的背后,折射出公众对于“广州志愿者”身份的认可,也标志着日益提升的社会志愿服务水平。
记者4月9日获悉,琶洲中心西塔一期624个停车位已正式投运,发挥海关监管仓、物流轮候功能,可有效减缓展馆周边交通压力,服务琶洲会展经济。项目的东塔正在建设,未来将成为琶洲新地标,打造会展经济、国际贸易、信息科技及金融服务总部聚集地。
广州城投琶洲中心位于琶洲国际商务会展区,北临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四期。项目由西塔和东塔两部分组成,用地面积约2.29万平方米,西塔总建筑面积约10.9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07亿元;东塔总建筑面积约11.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9亿元。西塔以物流轮候功能、海关监管仓为主,东塔围绕办公、会议、展贸、物流、餐饮等复合功能打造甲级商务写字楼,加速会展产业集聚。
目前,琶洲中心西塔一期624个停车位已投运,其中含2个40尺超大型货柜车位、52个20尺大型货柜车位、273个轻型货车车位以及297个小汽车车位,可服务广交会展馆、广州会展公园和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等展会、港口、商业办公综合体及其他市民活动场所。同时,项目依托海关监管仓的功能,便于展览企业在开展前集货及展览会闭幕后办理展品的暂存、转展等业务,积极搭建“前展后贸”模式,帮助企业引流南沙自贸区、空港综保区之间展览业务的联动,为会展产业相关的企业提供一站式会展经济服务,并发挥车辆轮候管理功能,有效减缓展馆周边交通压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