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桂城街道举行全面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大会
城乡高度融合发展中,乡村应该以怎样的形象迎接这场改革的浪潮?桂城正在积极探索这个答案。昨日,桂城街道举行全面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大会,200多位来自桂城街道各职能部门、社区负责人参与了本次会议。
今年是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桂城的乡村振兴步伐已从“干净整洁村”提升至“美丽宜居村”阶段。在本次大会上,桂城街道22个农村社区吹响了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接下来,桂城将从乡村内在与肌理着手,通过“清脏、治乱、增绿”三部曲,提升美丽乡村的内涵,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亮点】:
“洗村”行动成效——卫生黑点同比减少85%
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岑灼雄率队,带领辖区22个农村社区的党组织负责人、经联社社长、经联社常务副社长以及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过实地走访农村人居环境,全面考察乡村整治提升的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效。
在走访过程中,桂城乡村展现出来的最大的亮点是村庄的干净整洁。“你看,我们这里已经进行了垃圾分类。”夏南一的黎女士说,“以前不太干净,我还想着到外面买屋住,但现在的乡村这么干净、这么美,我只想住在这里。”
农村垃圾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桂城在去年全域开展“洗村”行动的基础上,今年各社区基本建立起长效保洁机制。今年1~10月,桂城累计发现卫生黑点4000多个,卫生黑点对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5%,村居环境面貌整体态势向好。
在电力线、通信线、有线电视线“三线”整治方面,除了夏北、凤鸣两个旧改村居外,“三线”整治已经覆盖了20个村居,其中东南西北四约、中区、夏南二已经全部完成整治。
“厕所革命”方面,桂城按照省三类以上公厕的设施配套及标识设置标准重点推进77座农村公厕改建、8座农村公厕新建,目前,公厕改建的完成率近94%,打造了一批示范文明公厕。“两违”查治方面,今年累计查治违法建设面积超220万平方米,拆除194多万平方米,其中拆除新增违法建设面积约1.8万平方米,拆除历史违法建设约192万平方米,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污水治理、雨污分流方面,雨污分流示范巷——叠北东胜村、叠南圣堂、三山北区渔村、夏东涌口已完工验收;第一批雨污分流的改造工程正在快速推进,累计完成管网铺设13.2公里。
人居环境升级——1.8亿元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需要项目资金的支撑。在桂城中区社区西江村,大塘边厂房外立面及部分瓦面日久失修,老化严重。通过桂城街道乡村振兴项目的支持,西江将大塘边外立面及卫生室、电房等建筑物进行修复棚顶和墙体绘画,岭南水墨绘画技法,还原了西江旧八景的风貌神韵,展现了西江传统文化内涵。
据统计,去年以来,桂城街道累计向社区划拨了2400万元零星项目资金,用于支持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在此基础上,街道建立起乡村振兴项目库,共收纳了298个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含环境提升、停车场建设、车位画线、社区物理围蔽以及公园、公厕提升等。其中,体量较大的168个项目纳入南海区一级乡村振兴项目库,总涉及资金约1.8亿元,街道承担约8500万元。一批批基础设施的建成强化了城乡融合必要的硬件支撑。
“9+N”梯队成形——探索“一村一品”新路径
每个乡村有自己的气质,每个乡村有自己的传统。桂城按照“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打造夏南一、平东、夏东、叠南、叠北、凤鸣北区、南约、西约、中区9个示范点,形成了“9+N”的美丽宜居乡村第一梯队。
这9个示范点,各具特色。比如,夏南一特色精品示范村打造自然、生态、宜居,且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叠南、叠北社区开发集古村落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水乡文化体验区;平东社区突出玉器产业特色改造,夏东社区结合“映月新城”开展景观改造等。据悉,目前桂城22个农村社区基本已经完成了物理围闭,改造箭在弦上。
尽管桂城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据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卢启良介绍,目前桂城乡村振兴工程项目推进效果不理想,制约着城乡融合工作进一步推进。
【措施】:
推进两个超万亩“村改”
重塑桂城空间结构
今年7月,桂城街道制定出台《桂城街道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围绕一个实验区的建设,打造三大示范片区、实施五大工程、推进八大项目,打造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桂城样本”。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桂城如何通过城乡融合的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构建“三生融合”的城市空间?桂城将目光投向了三旧改造,通过超万亩的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和超万亩的连片旧村改造,重新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岑灼雄在大会上指出,未来三年要重点推进八大更新片区建设,变产业园区为产业社区,变生活城区为创新城区。重点推动金融高新区夏北1876亩改造,映月湖片区总面积超过5000亩的夏南一、夏南二、夏东整村改造,叠滘片区4000亩改造,北约500亩改造,三山片区均超千亩的地铁2号线、4号线、11号线的TOD项目改造,这些项目都将强化统一规划、片区统筹,连片开发。
坚持产业主导
优先支持“工改工”
在桂城看来,产业决定城市的未来。岑灼雄客观地指出,过去桂城在发展中存在住宅及商办类载体面积过剩,产业载体相对不足等问题,未来桂城将把产业的发展放到第一位。在此原则下,桂城的村级工业园改造原则上不再进行纯商住改造,将优先支持“工改工”改造。
目前,桂城街道已将部分存量住宅用地转变为产业用地,往后还会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更多住宅商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同时,在集体土地上建设产业载体,桂城也提出了租期不低于30年、容积率不低于3.0的要求,保证集体用地的集约发展。另外,旧村改造也要预留一定空间建设产业载体。比如,夏北社区的改造,也保留了近50%的产业体量。
未来,桂城将围绕“金融+总部+科创+文创+研发”的产业定位,重点支持和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品质先进制造业,以及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现代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为新兴产业开辟绿色通道。
此外,桂城还将围绕公园城市、网红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以及强教育、强文化、强医疗等方向发力,缔造“品质卓越”新桂城。
书记观点:
扛起南海城乡融合改革发展大旗
昨日上午,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岑灼雄率队走访了桂城6大社区。“一上午看下来,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不是有钱就能做得好,关键是要统一思想。”麦绍强为200多位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负责人打气。
今年7月份,桂城就发布了《桂城街道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年行动计划》;仅仅不到4个月时间,桂城就展开全街道的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大会。桂城为什么如此迫切推动城乡融合?在麦绍强看来,扛起南海城乡融合改革发展大旗,是桂城应有的担当,应负的责任,也是桂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竞争中胜出的机遇所在。从地理位置来看,桂城的城乡融合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桂城位于南海中心城区,地处广佛双城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核的核心位置。近期,广州荔湾区和佛山南海区酝酿将在两区边界咬合处规划一个约70平方公里的广佛新城,这个区域将把三龙湾、白鹅潭、千灯湖三个战略性平台联合在一起,构筑“广佛之心、湾区极点”,包括荔湾的滘口、大坦沙、海龙围,南海的海北、黄岐、 盐步、映月湖。在面对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这个历史性机遇时,桂城要跳出桂城看桂城,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佛全域同城化和“双区驱动”的角度和高度去推动建设城乡融合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去谋划和定位桂城的未来发展,去强化桂城作为南海中心城区的区位担当。
昨日,《佛山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试行)》(下称“评价体系”)正式印发实施。佛山建立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评价体系由市统计部门牵头制定,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的最新精神,参照《广东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试行)》并充分结合佛山实际。评价体系主要遵循尊重规律、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客观公正、上下一致、有所侧重等六大原则,并因地制宜建立起一套系统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适用于对佛山五区的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各区发展定位、发展阶段、发展任务、发展要求、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方面差异,将五区分为珠三角核心区、生态涵养区2个评价类型,不同类型区域在指标权重上有所不同,体现差异化和精准化。对禅城、南海、顺德等珠三角核心区突出创新驱动、开放水平,创新和开放的一级指标权重相对较高。对高明、三水则更加突出城镇化水平提升、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和绿色权重相对较高。
评价体系由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和减分项指标两大类组成,共设置6项一级指标和41项二级指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综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方面,覆盖高质量发展涉及的各重点领域。减分项指标重点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和红线要求,包括重大生态破坏事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等9个方面。
据悉,市统计局就《佛山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试行)》先后两次征询20个相关市直部门和5个区的意见85条,并按照10月12日市长专题会精神进行了修订完善,最终经十五届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7日正式印发实施。
昨日,在市水利局局长李永生,高明区委副书记、区长梁耀斌等领导的见证下,总投资2.79亿元的沧江水闸和船闸重建工程主体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据悉,该项目是全市近年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工程,建设周期横跨2个汛期,预计202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项目落成后,将为高明区及南海区西岸片区的灌溉用水和航运安全提供保障。
今年8月21日,沧江水利枢纽重建工程动工。项目总投资2.79亿元,在保留泵站的基础上,对已经陈旧的水闸和船闸进行原址拆除重建。早前,施工方已完成7孔旧水闸和部分旧船闸的拆除作业,以及河道施工围堰的加固施工。昨日仪式后,项目将进入水闸和船闸主体工程建设阶段。
负责项目实施的葛洲坝集团工程技术人员介绍,截至目前,项目所需的全部设备和人员都已到位,工人们将通过轮班作业方式,24小时不间断施工,争取赶在明年4月30日(夏季主汛期到来前)完成一期水闸、船闸的下部结构建设以及启闭设备安装,并拆除一期围堰;明年10月枯水季开始后,接着进行二期围堰的填筑作业,以及二期水闸的拆除重建工作。预计2022年9月,新的沧江水利枢纽将投入运营。
由于项目建设横跨2个主汛期,确保汛期平安度汛是此项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为此,设计单位精心计算,确保目前已经建好的施工围堰能应对枯水期沧江河与西江河的最大流量,而明年汛期前完成的4孔新水闸也初步具备挡水功能。
据悉,新建的沧江水利枢纽,可抵御50年一遇洪水,船闸设计通航船舶100t。通过水闸统一调度,高明区和南海区西樵镇西岸地区的灌溉用水和航运安全将得到有效保障,沧江河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更加完善。
事实上,除沧江水利枢纽重建工程外,近些年,高明还大力更新区内陈旧水利设施,着力提升城乡排涝能力。仅今年,高明就已经启动了大沙二站、下泰和电排站以及崇步二站的重建工作,总投资超过2亿元,建成后可有效缓解相关片区的暴雨水浸问题。与此同时,高明还实施推动排水体制改革,重新理顺全区排水设施建设管理机制,提升排水设施效率。
高明区住建水利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推动各项水利设施的建设进度,落实排水设施统一维护,通过泵站与管网联动,尽力消除城市内涝,提升高明百姓的生活幸福感。
◎新闻背景
沧江水利枢纽位于沧江河汇入西江的河口处,由沧江水闸、沧江泵站和沧江船闸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沧江水闸和沧江船闸于1970年10月动工,1973年5月竣工,是一座净宽99米,可通航百吨船只的大型拦河水闸,使用至今已超过45年。
沧江水利枢纽自建成投入运营之日起,便在防洪、排涝、灌溉等方面多次发挥出重要作用。特别是1994年,当西江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大洪峰时,沧江水闸及时关闸,抵挡住3米多高的西江洪水向沧江涌入,确保了高明区和西岸的平安,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过,经历了多年连续高强度使用后,沧江水闸已逼近同类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在2016年进行的安全鉴定中,沧江水闸坝体上就被查出多处脱落、孔洞和漏水,抵挡西江来水的能力也严重下降,亟须拆除重建。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