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多款抗疫“神器”亮相
新冠病毒疫苗、智慧无人疫苗接种舱、无创肿瘤可穿戴治疗设备……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全球首发”“中国首展”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首次以“展中展”形式呈现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呈现了多款抗疫“神器”,令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格外“火爆”。
新品多热情高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进口博览会展览部总经理助理王斌杰说,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最初规划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远超规划,而且展位供不应求。300多家参展企业中,有70多家是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
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的强生今年展览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带来7个全球首秀、12个亚洲首秀和38个中国首秀等。比如由强生中国研发团队自主创新的防刺伤缝针,可降低助产师被针刺伤的风险。同样是三次参展的依视路今年展出了可延缓青少年近视发展的镜片和光学生物测量仪,并将在进博会期间联合政府、科研、医院、产业等各方力量,共建近视防控生态圈。
针对肿瘤领域,不少创新疗法令人眼前一亮:瓦里安今年的展台面积比上届增加了50%,带来了体积最小、治疗速度最快的360度全旋转质子系统; 再鼎医药展示了与以色列公司诺沃库勒(Novocure)合作开发的无创肿瘤可穿戴治疗设备,体现了中外创新技术交流成果,可以为更多患者提供新的疗法。
全球抗疫“神器”亮点纷呈
公共卫生防疫专区最开始规划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因为企业的热情太高,一再扩容,现在面积是当初规划的6倍。
首次参展进博会的雅培一口气带来近10款防疫展品,比如一款中国首发——便于携带且适用于大规模检测的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检测试剂。该试剂供专业医护人员使用,最快可在15分钟内提供检测结果,可为开展大规模社区检测提供便利。
首次参展的还有复星医药与德国拜恩泰科(BioNTech)合作开发的新冠病毒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展会期间,拜恩泰科创始人与中国同行视频连线,交流疫苗研发最新进展。
在抗疫期间凭“救命神器”ECMO走红的美敦力,带来了新一代ECMO技术,能有效减少一次性耗材的更换频次,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可智能实现压力、血氧饱和度及温度等重要患者生理指标的实时、准确检测,有助于实现危重症患者转运移动化管理,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值得一看的还有赛诺菲展台一款全球首发——智慧无人疫苗接种舱,通过采用低温存储、全程可追溯、自动消杀、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医师远程支持、遵循疫苗接种操作规范、配有可穿戴式留观设备的前提下,普通市民也可自助完成疫苗接种。
“新老朋友”一同唱响“双循环”
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吴琨说,希望借助进博会这个全球化的贸易交流平台,积极融入“双循环”的大舞台。
在跨国药企眼里,进博会是中国政府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支持创新和打造更优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跨国药企把“展品”变“商品”的绝佳展示平台。
“第二届进博会上,我们首秀了一款治疗系统性硬化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新药,2020年6月在华获批,仅比欧盟晚了一个半月。”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齐飞说,中国市场是公司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未来5年公司将在中国增资4.51亿欧元。
从第一次试水观望到第二次满载而归,再到第三次坚定信心,不少参展商已经成了进博会的“忠实粉丝”。默沙东、礼来、阿斯利康、罗氏等企业都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签订了未来三年的参展意向书。
“进博会传递出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理念,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也表达了中国向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说,罗氏扎根中国26年,未来将努力把握更多创新机遇,加快构建国内与国际科创联动的新发展格局。
轨道交通建设 畅通顺德发展“大动脉”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2016年,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陈村站动工建设,顺德人的“地铁梦”成为现实。2017年,广州地铁7号线西 延顺德段全面施工,佛山地铁2号线、3号线建设加快推进。同期,佛山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11号线、13号线一期的站位基本确定,首个轨道站点TOD用地成功出让。今年10月,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全线贯通,7座车站全部封顶。佛山地铁2号线一期、广佛环线轨道项目顺德范围内所有车站完成封顶。佛山地铁3号线顺德范围内的车站启动建设。顺德轨道交通继续快马加鞭建设的同时,广州地铁10号线、17号线和33号线拟引入顺德。过去五年,顺德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一条线到“一张网”。不仅织密了顺德与广州的交流网,更畅通了顺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动脉”。
广东顺广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何文锋表示,现在7号线沿线无论是产业、住宅以及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开发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整个格局有很大的改变,城中村可以改造,商业区可以扩展很多倍,城市市容市貌更新了,人才流动、产业流动也加快了。
交通路网建设 疏通城市道路“小血管”
五年间,顺德内联外通的基础架构已经建成。目前,顺德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36公里,构建起“三横四纵”的高速路网。连接陈村、番禺两地的海华大桥也建成通车,完善了三龙湾城市交通网络。现在顺德正加紧对接深中通道,以交通为纽带引入深圳的创新资源。随着菊花湾大桥、乐龙路新建工程、横五路一期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顺德环线快速路改造、文登路改造等一批重点道路建设项目的推进,顺德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共同构成覆盖全区10镇街的路网骨架,让市民群众的出行体验大大提升。
从清远来到顺德的游客华先生表示,现在来顺德有很多高速路可以选择,车程缩短了近一个小时,非常方便。顺德市民李先生认为,顺德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这将提升顺德引进人才的吸引力。
“十三五”期间,顺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日夜兼程的“顺德速度”,为顺德城市升级、产业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加速度”,打开了顺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新格局。
昨日,创建“品质教育·智学南海”新生态——南海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启动仪式举行,这是教育部赋予佛山南海的重大使命,标志着南海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将迈出新的征程。
启动仪式上,“南海区在线教育中心”“南海云课堂教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活动还对首批《南海云课堂》在线教育基地进行了授牌,石门中学、南海中学、南海实验小学等多家学校成为首批教育基地,同时为3名专家组成员和168名在线课堂优秀教师颁发聘书。
南海区将按照“163+N”的模式,全力推动实验区建设。“1”是指以育人为中心、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应用。“6”是指实施“六大工程”:“智能+课程”生态工程、“深度课堂”改革工程、“阅读素养”培养工程、“精准教研”工程、“人工智能教育”工程、“感知治理”工程。
“3”是指实现核心素养目标、学习服务目标、感知治理目标等三大目标。“N”是指南海各镇(街道)教育发展中心、各中小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长勇表示,南海区成为教育部首批“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是全市唯一、全省4个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之一,希望南海区以此为契机,引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发展举旗帜、探路子、做示范,形成行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打造“品质教育、学在南海”的教育新生态、新品牌。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督学李璧亮希望南海区做好实验区的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将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发展有机融合,做好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的改革工作,走出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做强南海基础教育的特色品牌,努力成为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希望南海在实验区建设过程中再创佳绩、再谱新篇,为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以及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