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出英雄,夺锦耀禅城
市运会每四年一届,是全民参与的盛会,也是展示禅城区全民健身工作和体育爱好者风采的舞台。南狮以广东醒狮为代表,起源于佛山,流行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最具影响力的民间醒狮运动之一。在禅城,醒狮运动更是广大群众及醒狮爱好者喜欢之甚,影响之大。
本届市运会选拔赛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动员和引导佛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掀起全民健身热潮,以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推动全面小康。定于2020年12月7日在佛山市岭南明珠体育馆主馆举办2020年佛山市禅城区市民运动会系列活动之南狮锦标赛暨第十届市运会选拔赛该赛事由佛山市禅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由佛山市禅城区龙狮龙舟运动协会承办。比赛的总浏览点击率超20万以上,得到市民的高度关注。
本次2020年佛山市禅城区市民运动会系列活动之南狮锦标赛暨第十届市运会选拔赛均来自佛山本地,共19支参赛队伍,约190人参加本次选拔赛,年龄段以15-40岁为主。经过一番角逐,本次传统南狮自选套路第一名为佛山禅城区张槎街道莲塘龙狮训练基地和高桩南狮自选套路第一名为佛山西华里岭南龙狮团,从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队伍将可以拿到本届市运会的入场卷,展示“佛山狮王”优质的南狮功夫本领。
同时本次赛事将严格按照赛事标准和要求,切实做好场地器材、竞赛组织、后勤服务、宣传推广、安全医疗、疫情防控等各项保障工作,尤其高度重视赛事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加强各类人员健康管理,加强疫情防控培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确保赛事安全、有序、顺利举办。
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佛山醒狮运动将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激发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提高政治站位,发扬中华体育精神,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是对佛山全民健身运动成果和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集中检阅,是对佛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的充分展示,以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推动全面小康,全力推进世界体育名城建设。
何时出现佛山的谷物酿酒?这是我们讨论佛山酒文化史不得不回答的一个问题。
距今约6000年的西樵山文化包含早、中、晚不同时期的遗存。最早的细石器遗址,遗物包括小石叶、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等,这些细石器是一种复合工具,是古人用于剥离动物的肉和皮的工具,不能用于农业生产。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地点和遗址,分布于西樵山南、北、西麓或台地。西樵山遗址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处大型石器制造场,以霏细岩为原料的半成品遍布珠江三角洲,其次是它的工具以双肩石器、有段石器为特征,同时有生活、生产遗址。杨式挺认为西樵山遗址有“锄农业”,该遗址的双肩石器、有段石器是可以用于耕作的。但从本质来说,西樵山遗址只是贝丘遗址和山冈、台地遗址,经济特征是以采集渔猎业为主。从农业考古的角度看,长端的双肩石器、有段石器绑上竹木棒就能撅地。遗址分布于西樵山的山麓或台地,显然不能种植稻——即使有可能种稻,也是旱稻。但西樵山文化迄今为止未发现过古稻的痕迹,从农业考古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实物。因此,西樵山的“锄农业”种植的只可能是块茎类的作物——薯蓣类的植物。虽然从酿酒史来说,薯蓣类植物的淀粉也可以通过粉碎、发酵、糖化的程序酿造成酒,但相关史料很少有这种记载。据此推测,西樵山遗址的居民喝的可能是天然果酒。
距今4300~3200年,佛山河宕遗址是比西樵山遗址先进些的贝丘遗址。佛山河宕有古村落遗址,出土陶器和精美的磨制双肩石器、石斧,其中大型的石器是可以用于锄耕农业的,而且在遗址中发现猪的遗骨。专家论证河宕遗址的猪是家养的。按照原始农业起源的理论,猪的饲养起源与原始的作物栽培业几乎同时发生。河宕遗址是半咸水半淡水的贝丘型遗址,如果有种植业也只可能与西樵山一样是栽培块茎类植物,不能提供养猪需要的饲料,因此河宕遗址考古报告对家猪遗骨的科学鉴定,结论是站不住脚的。不过河宕遗址有大量的陶器碎片,最突出的是出现完整的夹砂陶釜、圈足罐、盂、深腹豆、圈足盘,彩陶盘的残件、各种夹砂陶的碎片,表明盛装食物的器皿很多,能盛酒的器皿更不在话下,因此可以推测河宕遗址的居民能储存天然果品,通过果品的自然发酵来得到天然果酒。
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发现动物有淡水龟、鳖类和硬骨鱼,其中鲶鱼科和鲈鱼科等少量种属可以辨别。陆生动物有野猪、鹿、牛、狗和亚洲象等。在简短的报道中说发现木质工具和米粒。但发现者说,这米粒与遗址无关系。我们推断,古椰贝丘遗址的经济水平不会超过河宕遗址。
西樵山文化、河宕遗址、古椰贝丘遗址,根据其工具分析,是存在“锄农业”的,但只能种植块茎类的作物,如薯蓣科的薯蓣、芋头之类。而古代先民懂得块茎类植物的加工,制成干粉以便储存。古代海南岛的黎族懂得酿“番薯酒”。旋花科番薯和薯蓣科薯类、天南星科芋头等块茎类统称“薯粮”。天南星科芋头和薯蓣科薯蓣可能是最早用来酿酒的块茎类植物(旋花科番薯是明代万历年间才引进的)。那可以推论,佛山在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可能也懂得用块茎类植物加工成的淀粉酿造酒。特别是河宕遗址有如此多的陶器,能盛装食物,他们将淀粉放入陶罐,淀粉如果被水浸,时间长了自然发酵,古人或从此懂得块茎类淀粉酿酒。由于块茎类植物不能储存过久,上述只能是推论,更直接的证据有待在古遗址中发现酿酒的痕迹。
佛山澜石的东汉墓葬发现陶水田模型,这是佛山栽培水稻的最早证据。汉代的酒文化已经很发达,澜石的东汉墓主人应该会酿酒,也就是说,东汉时期佛山的谷米酿酒就出现了。
(本文选自《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四辑之《佛山酒文化史》,作者陈忠列、吴建新,选作本文时略有删减。)
10日至12日,2020年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大会及系列展示对接活动在佛山举行,提出加快构建有序、健康、发展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佛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大会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景李虎对佛山长期重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表示感谢,评价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工作渐入佳境,探索出一套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行之有效的运行办法,为全省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作出了重要贡献。省教育厅将继续支持佛山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支持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发展,希望佛山成为全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枢纽,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自成立以来,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通过“管理中心+线上服务平台+转化基地”的“1+1+N”模式建设和运营,打造开放性、社会化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截至今年12月,已促成41个项目落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超百项,直接转化落地金额超2亿元。
副市长许国表示,佛山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9年财政科技投入突破80亿元,着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下阶段将深化校地协同与产学研合作,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佛山产业优势与高校科研、人才优势对接融合,让更多先进科技成果在佛山率先落地转化和产业化。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政府联合举办,市教育局、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承办,其间举行2020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总决赛、2020年第一届中国(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讨会、院士团队项目精准对接等活动。
大会邀请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教授刘焕明,日本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刁东风进行主旨演讲,还举行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和高校工作站授牌仪式,投资孵化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发布《广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报告》,并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获奖项目颁奖。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