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排查发现的1049栋“问题房”已有952栋实施整改
每两周一次督导检查,以镇街为主战场铁腕推进隐患整治……为深刻汲取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自建房安全防范工作,三水区于今年5月开展自建房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一个月内,全区累计排查各类场所自建房共99647栋,其中952栋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已实施相应的整治措施。
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全区累计出动11887人次,排查各类场所自建房共99647栋,共发现1049栋自建房存在安全隐患。其中,952栋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已实施维修加固、拆除、停用、警示围蔽等整治措施。
取得明显工作成效背后,是三水区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全面推进的决心与定力。为确保自建房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三水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李军担任组长的自建房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4次组织召开全区自建房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会议。此外,三水还印发《三水区自建房建筑安全督导检查工作方案》,成立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任督导组长的7个督导组,每个督导组须每两周到镇街开展至少一次实地督导。
上周,7个督导组按照《三水区自建房建筑安全督导检查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完成了第二轮的实地督导。督导过程中,他们查阅资料台账,实地抽查重点场所,了解该项工作在各镇街的部署落实、“重点地域、重点场所、重点问题”排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及“打非治违”工作开展等情况,确保做到“真抓、实干、立改”。
与此同时,作为主战场的各个镇街也于近日相继召开现场会,铁腕推进相关隐患整治。6月10日,乐平镇在三溪小迳村召开农村自建房违法建设拆除现场会,对该村一栋8层超高违建自建房的超高部分予以强制拆除。
乐平镇镇长罗杰成表示,希望通过该行动有效打击辖区内农村违法建房行为,彰显乐平镇对违建“零容忍”和拆违、控违的决心。同时,乐平镇将加快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加大巡查与执法力度,对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同日,南山镇漫江社区召开自建房建筑安全隐患整治现场会,拆除该社区的一处砖土结构危房,并依法对原漫江一队、二队的61间危房进行拆除,拆除面积约8734平方米,为三水区目前拆除规模最大的危房建筑群。
南山镇镇长邹兵兵表示,该镇将力争6月底前完成所有自建房排查摸底工作,8月底前完成全部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整治。
6月8日,白坭镇也在周村龙池村召开自建房建筑安全隐患整治现场会,当日拆除存在建筑安全隐患的自建房、残乱房舍7间,合计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
白坭镇镇长喻晓坤在当日的行动中表示,白坭镇将不遗余力开展自建房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深刻汲取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教训,防范同类事故发生;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不遗余力为全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禅城高规格举行金融工作会议,释放一大波利好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 “血液”,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兴则经济兴。
6月11日,禅城区召开“活金融、撑实体、促经济”2022年金融工作会议。禅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经济、人才、金融工作的区领导;人行、市银保监分局、市金融工作局、各协会;各镇街、各部门“一把手”悉数到场;禅城区主要金融机构、新引进重点金融项目、上市后备企业、特邀单位的相关代表出席。如此高规格、高层次、强阵容的会议在禅城区金融工作安排历史上尚属首次。
不难看出,这样的“特殊”安排,是禅城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以及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大会精神要求,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积极响应企业需求,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行动,同时也彰显禅城主动迎接新机遇,担当新使命,突出金融创新核心功能,蹄疾步稳打造城央金融中心的信心和决心。
一手以金融赋能盘活存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手以金融产业激活增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稳住经济大盘,禅城快马加鞭。
“禅城发展金融产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会上,禅城区委书记、区长严冰说。
勇立潮头
追赶超越 金融业成重要支柱产业
当日会上公布了禅城金融产业发展的“成绩单”,一系列的数据,令人惊艳。
数据显示,2021年,金融业增加值为266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4%,比重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倍。金融业纳税合计28.2亿元,占全区纳税总额的11.3%。这一组数据在全市五区中位居前列。
禅城保险品牌已在全国打响。2021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591.32亿元,已超越东莞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名。其中,禅城作为核心区,实现保费收入223.01亿元,贡献了37.71%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0%,保费规模甚至超过了中山、珠海等地级市。禅城区保险深度8.65%,保险密度16764元,远超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事实上,禅城金融产业的发展从追赶者变超越者并非一日之功。早在2018年,禅城区以前瞻性的眼光布局金融保险产业,挂牌成立了广东省首个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区。此后,以季华路沿线为中轴的“金融地图”逐步铺开,万科金融中心、绿地金融中心、智慧新城片区等金融载体加速崛起,集聚了全市53%的金融业“亿元楼”,推动建设了4家金融示范载体、5家金融发展载体和3家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园。
紧接着,禅城乘胜追击,形成了金融机构引进、经营、提升等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体系,组织评选了五届禅城区金融发展创新团队,创新补贴发放方式,人才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截至目前,累计发放金融产业扶持资金超3亿元。当日,会议对46家企业颁发2021年度金融发展创新团队奖。
在产业政策的加持下,一大批精品金融保险项目纷至沓来。据统计,2017至2021年引进的各类金融项目80个,其中有11家纳税大户。
如今,全区共有核心金融机构约270家,其中,大型金融机构和持牌金融机构数量位居五区之首。
金融发展载体和金融发展示范载体的聚集效应日趋显著,金融业也已成为禅城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金融保险业当之无愧成为了禅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严冰说。
服务实体
激活存量 “金融八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其实,禅城努力巩固金融业主体地位的背后,离不开对于佛山制造业大市的考量与前瞻。去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3万亿元,经济发展至“深水区”,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这些都需要强而有力的资金支持。
近年,禅城金融业始终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目前,禅城有降低融资成本方面的融资增信和融资奖补政策和工具15项“组合”,其中融资增信政策涵盖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产业信贷风险补偿等4项融资工具,融资奖补政策涵盖了企业贷款贴息、保费补贴、企业上市、发债等11项扶持模式。
2021年,这些政策已累计扶持市场主体1518个,共拨付扶持金额6000多万元,累计帮助企业获得贷款100亿元。
同时,禅城还出台了涵盖企业上市、发债、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增资扩股等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扶持体系,累计发放利用资本市场扶持资金近亿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今年以来,中央、省、市纷纷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禅城不仅迅速落实相关政策,更在此基础上再出“实招”,在当日的会上发布了“金融八条”,从降低企业续贷成本、加大贷款支持力度、拓展信贷风险补偿范围、成立政策性引导基金、支持企业拓市场防风险、优化金融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交通行业支持力度8个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
禅城区金融工作局局长卢远萍介绍,“金融八条”有三大亮点:一是禅城不仅借助银行,还运用了保险工具支持企业发展;二是企业续贷成本大幅降低,今年内区内企业续贷成本降至为零,区外企业资金使用费下调至每日0.1‰;三是产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即将修订,拟将资金规模从原来的5000万元扩大到10亿元,扶持对象从原政策的科技型企业、在库规上工业企业、“小升规”后备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业企业扩大为在禅城辖区内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区域企业(房地产、金融业除外),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对单家企业的年度风险补偿从原政策的不超过3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作为当日的一大亮点,会上宣布设立了禅城区产业创新发展投资基金。该基金重点支持泛家居、军民融合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汽车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金融保险、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方向的创业创新及招商引资需求,以及符合市区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
“这个创投基金设立后,意味着政府从过去的支持企业发展变成如今跟企业一起共同发展,共克时艰。”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李凯说,希望把禅城打造成一个大的孵化器服务平台,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企业。
此外,禅城还将在近期出台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扶持办法,加大“真金白银”奖补力度,支持企业改制、首发上市、增资扩股等。目前,该办法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路线明晰
再创增量 全力打造城央金融中心
回首过去,禅城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巩固了禅城区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丰富了禅城区“六城”建设的内涵,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踏上新征程,对禅城金融业而言,更高更远的期许仍有待去实现。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珠三角地区要增强服务全省全域的现代金融、国际商贸、信息枢纽、教育医疗等功能。
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将“金融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加快发展科创金融、产业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探索建设资产管理中心,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
位于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占全市4%的土地面积,拥有了全市超过17%的GDP,每平方公里产出接近14亿元,要在土地高强度开发的情况下,突破土地财政瓶颈,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发展占地少、产出高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更是禅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此,面对新的战略机遇和自身的实际,禅城以“新”破题、以“变”谋局,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力打造创新中心强核,推动“提二强三”、产业能级倍增。这当中,重中之重是要打造城央金融中心。
“禅城支持金融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不改,决心不变。”在会上,严冰表示,禅城将全力打造高端平台,为金融保险业树形象、强信心。禅城计划建设金融走廊,依托环文华公园的创新活力区,充分挖掘空间载体,打造佛山金融城,加快建设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区。
当日,佛科院的大湾区现代保险人才培养基地和大湾区现代保险研究中心揭牌。这项大湾区首创举措,标志着禅城区保险人才和保险产业又向着更高赛道启程。
同时,禅城将全力完善政策体系,为金融保险业强扶持优服务。除了设立产业创新发展投资基金外,还将出台禅城区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的扶持办法,以及充分发挥“六最”禅城的优势,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生活配套、营商环境,为金融保险业优生态强配套。
“我们也会加大力度开展金融保险业的招商,大力引进一批持牌金融机构、总部等,着力构建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为主体,多种形式互补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金融保险业发展生态,打造城央金融中心,让社会各界看到禅城是一个适合金融保险业发展的好地方。”严冰说。
严冰还希望,禅城政银同心、银企同心,共克时艰、共赢未来。她提出,禅城将聚焦普惠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领域企业,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融资支撑,不断地为企业打气充电。同时,禅城也将主动作为,调整好政策土壤的酸碱度,调整好适合金融产业发展的温度,帮助金融资本精准链接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充分发挥政策性投资基金在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稳链、强链、普链等方面的作用,在稳住经济大盘中展现更大作为。
新一轮产业革命呼啸而来,禅城正站在风口浪尖之上,迎来了乘风破浪的好时候。期待禅城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实现金融业的做强做优,为佛山实现“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澎湃的金融活水。
近日,省卫生健康委(省医改办)发布2021年“持续推进医改 建设健康广东”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广州市“补短板 强弱项 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举措入选。十大医改创新典型具有导向性好、创新性强、普惠性广、推广性强、代表性全的特点,有利于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提高各地对改革任务、路径和方法的共识,增强各地对改革典型经验的学习、借鉴和落实力度,全面提升医改工作成效。
广州:补短板 强弱项 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州市持续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全面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能力。坚持高位推动,高规格建立四级公共卫生委员会,构建覆盖基层、协同联动的组织管理体系;积极增强专业人才力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强大规范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完善平急结合联动机制,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全市核酸检测能力,全力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与预警监测网络,率先建成国际健康驿站。
深圳:以“两融合一协同”构建全民健康服务新体系
近年来,深圳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以市属医院为主体组建区域医疗中心,以推动区属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运作为目标组建基层医疗集团,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以院办院管的社康管理体制为纽带,形成医院与社康机构融合发展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医疗与预防融合发展的学科发展模式、全科与专科协同发展的分级诊疗方式,使基层医疗集团成为履行政府保基本、促健康职能的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
珠海:致力信息化建设 支撑医改创新实践
近年来,珠海市致力于在夯实卫生信息化基础上,不断拓展各类健康医疗智慧应用,支撑医改创新实践。先后启动了区域医疗“一卡通”、智慧医疗便民服务平台、智慧卫生健康一体化和“五个一”攻坚行动信息化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编制了一张“1+3+11”的卫生健康信息网络,提升医疗信息化服务水平,推广“互联网+医疗”智慧应用。实现及时高效监测处置疫情,改善群众就医服务体验,利用数据做到惠民、惠医、惠政。
佛山: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佛山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激励措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为抓手重点建设11家医院,落实建设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高水平临床科技创新平台等七大任务。同时,通过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多措并举加强人才培养、实施提升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等综合措施,统筹构建市、区两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城市医疗集团,着力提升医疗质量和水平,力争将佛山打造成珠江西岸的区域医疗中心。
河源:三保障五下沉 打造高效协同县域医共体
自2019年建设县域医共体以来,河源市和平县坚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通过加强组织、基础、人才保障,强化机构建设、资源整合、龙头引领,推动人员、管理、学科、设备、病种全面下沉,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与2017年相比,2020年和平县域内住院率提升6.7个百分点,基层就诊率提升15.5个百分点,医保基金回流4.67个百分点。和平县域医共体获评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惠州:打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近年来,惠州市将中医药事业融入卫生健康工作大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创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通过加强中医类医院、科室和医疗机构建设,打造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构建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体系;积极吸纳社会力量进入中医药领域,鼓励中医与医养结合深度融合,拓宽中医药产业赛道,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通过政校合作,引入高水平专家团队,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通过医共体、人才队伍建设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盘活基层中医药能力,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东莞:破解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难题
2018年以来,东莞市以省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专项改革试点为契机,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导向,推动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通过实施全员岗位聘用,统筹编内外医务人员薪酬待遇,落实同岗同绩同酬,明确以岗定责、以岗定薪、岗薪相适、考核兑现。同时,完善绩效工资总量调控和激励机制、主要负责人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和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等。在薪酬改革指挥棒下,东莞市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医院内部管理原动力有效激活,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中山:用绩效考核撬动医院发展内生动力
2016年起,中山市不断冲破人事薪酬制度的藩篱,不断推进公立医院绩效制度改革。2020年8月,中山市人民医院作为我省唯一代表,以“多维度的医院绩效评价体系2.0——医护独立的绩效考核与分配”再度获得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在国家级和省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火炬开发区医院成绩亮眼。在综合改革政策指引下,各医院齐头并进,以绩效考核为杠杆,创新实行多维度绩效考核体系,充分激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撬动医院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中山市医疗卫生事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江门:两院一体 盘活资源 探索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
自2016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以来,江门市以镇卫生院托管敬老院、盘活医疗机构闲置资源建设养护院、家庭病床签约服务等多种模式,实现了全市106家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7家,建有养老床位4347张,医疗床位1373张。其中,江门市打造的“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模式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纳入第二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清单进行全省推广。同时,江门市新会区养老中心、台山市端芬镇卫生院入选我省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名单。
茂名:坚持市县镇村同向发力 打造分级诊疗新样本
近年来,茂名市按照“市优、县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改革路径,持续加大政策指引和投入力度,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和“首诊在基层”。提升市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区域医疗高地;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专业能力,打造县域医疗龙头;提升乡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激发基层运行活力;提升村卫生站保障能力,筑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同时,以医联体建设构建上下联动平台,以信息化建设优化上下联动技术,用医保杠杆完善上下联动政策,打造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茂名样本”,入选2021年度全国医改十大创新举措之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