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布2021年医改十大创新典型
近日,省卫生健康委(省医改办)发布2021年“持续推进医改 建设健康广东”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广州市“补短板 强弱项 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举措入选。十大医改创新典型具有导向性好、创新性强、普惠性广、推广性强、代表性全的特点,有利于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提高各地对改革任务、路径和方法的共识,增强各地对改革典型经验的学习、借鉴和落实力度,全面提升医改工作成效。
广州:补短板 强弱项 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州市持续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全面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能力。坚持高位推动,高规格建立四级公共卫生委员会,构建覆盖基层、协同联动的组织管理体系;积极增强专业人才力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强大规范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完善平急结合联动机制,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全市核酸检测能力,全力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与预警监测网络,率先建成国际健康驿站。
深圳:以“两融合一协同”构建全民健康服务新体系
近年来,深圳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以市属医院为主体组建区域医疗中心,以推动区属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运作为目标组建基层医疗集团,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以院办院管的社康管理体制为纽带,形成医院与社康机构融合发展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医疗与预防融合发展的学科发展模式、全科与专科协同发展的分级诊疗方式,使基层医疗集团成为履行政府保基本、促健康职能的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
珠海:致力信息化建设 支撑医改创新实践
近年来,珠海市致力于在夯实卫生信息化基础上,不断拓展各类健康医疗智慧应用,支撑医改创新实践。先后启动了区域医疗“一卡通”、智慧医疗便民服务平台、智慧卫生健康一体化和“五个一”攻坚行动信息化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编制了一张“1+3+11”的卫生健康信息网络,提升医疗信息化服务水平,推广“互联网+医疗”智慧应用。实现及时高效监测处置疫情,改善群众就医服务体验,利用数据做到惠民、惠医、惠政。
佛山: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佛山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激励措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为抓手重点建设11家医院,落实建设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高水平临床科技创新平台等七大任务。同时,通过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多措并举加强人才培养、实施提升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等综合措施,统筹构建市、区两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城市医疗集团,着力提升医疗质量和水平,力争将佛山打造成珠江西岸的区域医疗中心。
河源:三保障五下沉 打造高效协同县域医共体
自2019年建设县域医共体以来,河源市和平县坚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通过加强组织、基础、人才保障,强化机构建设、资源整合、龙头引领,推动人员、管理、学科、设备、病种全面下沉,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与2017年相比,2020年和平县域内住院率提升6.7个百分点,基层就诊率提升15.5个百分点,医保基金回流4.67个百分点。和平县域医共体获评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惠州:打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近年来,惠州市将中医药事业融入卫生健康工作大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创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通过加强中医类医院、科室和医疗机构建设,打造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构建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体系;积极吸纳社会力量进入中医药领域,鼓励中医与医养结合深度融合,拓宽中医药产业赛道,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通过政校合作,引入高水平专家团队,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通过医共体、人才队伍建设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盘活基层中医药能力,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东莞:破解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难题
2018年以来,东莞市以省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专项改革试点为契机,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导向,推动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通过实施全员岗位聘用,统筹编内外医务人员薪酬待遇,落实同岗同绩同酬,明确以岗定责、以岗定薪、岗薪相适、考核兑现。同时,完善绩效工资总量调控和激励机制、主要负责人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和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等。在薪酬改革指挥棒下,东莞市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医院内部管理原动力有效激活,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中山:用绩效考核撬动医院发展内生动力
2016年起,中山市不断冲破人事薪酬制度的藩篱,不断推进公立医院绩效制度改革。2020年8月,中山市人民医院作为我省唯一代表,以“多维度的医院绩效评价体系2.0——医护独立的绩效考核与分配”再度获得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在国家级和省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火炬开发区医院成绩亮眼。在综合改革政策指引下,各医院齐头并进,以绩效考核为杠杆,创新实行多维度绩效考核体系,充分激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撬动医院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中山市医疗卫生事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江门:两院一体 盘活资源 探索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
自2016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以来,江门市以镇卫生院托管敬老院、盘活医疗机构闲置资源建设养护院、家庭病床签约服务等多种模式,实现了全市106家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7家,建有养老床位4347张,医疗床位1373张。其中,江门市打造的“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模式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纳入第二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清单进行全省推广。同时,江门市新会区养老中心、台山市端芬镇卫生院入选我省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名单。
茂名:坚持市县镇村同向发力 打造分级诊疗新样本
近年来,茂名市按照“市优、县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改革路径,持续加大政策指引和投入力度,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和“首诊在基层”。提升市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区域医疗高地;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专业能力,打造县域医疗龙头;提升乡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激发基层运行活力;提升村卫生站保障能力,筑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同时,以医联体建设构建上下联动平台,以信息化建设优化上下联动技术,用医保杠杆完善上下联动政策,打造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茂名样本”,入选2021年度全国医改十大创新举措之一。
6月9日至10日,全省卫生健康综合监管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
佛山市政府办公室二级巡视员邓灿荣出席并致欢迎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陈爱贞参加会议。
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陈祝生高度肯定佛山市作为省卫生健康“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试点成效,要求佛山继续探索和深化应用,为全省贡献更多经验。
会上,市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曾章康、市卫生监督所所长关育青、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章成国以及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苏晞分别就佛山市卫生健康智慧监管、涉水产品和消毒产品监管、依法执业自查与智能监管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了经验介绍。我市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手段,创新实践卫生健康智能化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实施医疗服务执业行为全流程监管受到省的充分肯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省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和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结合南海区实际,《佛山市南海区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措施》于近日出台。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升财税效能
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力度,严格执行按月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保费政策实施范围,落实制造业小型微利企业社保缴费补贴政策。优化财政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快财政支出进度,进一步提升政府投融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着力压减非必要性支出,统筹财政资金保障经济平稳增长。
二、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扩大区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规模至10亿元,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区内企业免服务费使用,年内帮助企业完成转贷200亿元。设立南海区支持企业投贷联动专项扶持资金,促进银行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协同合作,重点缓解区内科创项目融资困难,为科创企业在创投小镇提供免费的投融资对接服务。充分利用政策性银行专项资金和转贷款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落实银行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协调区内银行机构对疫情受困企业新增授信额度不少于200亿元,优先投向小微企业。鼓励银行机构研发抗疫金融产品和复工金融产品,重点缓解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物流运输等行业的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三、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3年投入不少于450亿元,划定不少于19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全力支持、培育万家骨干企业高质量发展。投入15亿元对2021至2023年首次入库的“四上”企业进行资金奖励。鼓励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成功转型为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大力促进优质企业上市和发展,最高提供1000万元奖励。推出53个扶持事项,引导企业重视质量品牌、标准化和知识产权,最高给予2000万元扶持。
四、支持企业科研创新
实施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4年各级财政安排不少于200亿元,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不少于600亿元,提升科技创新转化效率。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亩的建设用地优先供给本土孵化重点科创项目,切实提升创新平台及孵化器、加速器的服务能力。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揭榜挂帅”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大高企培育认定力度。
五、加快有效投资
5年投入超1300亿元加快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扩大工业投资,大力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两年整备16000亩连片产业用地,提供产业发展空间。加快推动行政审批改革,2022年底前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5%,推出不少于60个智能审批事项,实现不少于150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事项落地实施,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均可享受“拿地即开工”。
六、鼓励消费激发市场活力
多措并举活跃消费氛围,释放消费潜力,促进企业生产。开展微度假·到南海、乐享南海缤纷消费节、汽车美食嘉年华等系列促消费品牌活动,财政投入不少于1亿元,分期发放文旅、零售、餐饮、预制菜、农产品等消费券。发放5000万元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财政投入1亿元支持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最高给予2000万元奖励。组织策划“南海家·生活”“南海好物”“南海智造”等系列活动,推动应用各类互联网新营销场景。
七、保证能源供应平稳有序
统筹不少于5亿元资金,为天然气工业用户提供应急保供补贴。全力推进长海热电联产及配套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强化地方电厂顶峰发电能力。加强区域光伏智慧监管,全力保障企业优质项目用能需求。将光伏项目自发自用电量计入企业节能量,鼓励企业加快建设光伏发电设施。
八、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强化政策奖励,支持公路水路货运企业加大投放新运力。密切关注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对接联系,提供精准服务保障。协助企业办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以供重点物资运输车辆跨省份进出涉疫地区使用,协助企业解决货物运输问题。加快推动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全力保障民生物资和重要生产物资运输畅通。
九、加大外资外贸扶持奖励力度
对年实际外资金额300万美元或以上且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新设或增资项目,按1%-2%的比例给予扶持,最高奖励1000万元。投入超过30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扩大重要装备进口、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出口安全等。积极推动南海区外贸企业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国际性展会和经贸活动,鼓励外贸企业利用好各级扶持资金开拓国际市场。
十、切实稳岗促就业
投入8000万元用于发放援企稳岗及就业创业补贴。鼓励引导每家规上民营企业拿出1个以上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国有企业招聘岗位分配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倾斜,国有企业招收数量须达到职工总数3%以上。大力开展“展翅计划”行动,提供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岗位10000个。组织开展100场线上、线下、校园专项招聘活动,20场“职业指导下基层”和“创业导师进校园”活动,做优做强就业创业服务。深入实施“南海鲲鹏人才计划”,未来5年投入不少于50亿元,大力扶持人才及团队发展成长。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