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举办2023年旅游行业应急演练及安全科普宣教活动的通知
黄埔区旅游协会成员单位,各旅游市场经营单位:
为全面加强全区旅游行业应对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和能力水平,检验黄埔区旅游行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职责部门对自然灾害、应急事件及救援工作的协调性、操作性和实战能力,不断提升整体应急救援工作总体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局拟组织开展黄埔区2023年旅游行业安全应急演练活动。现请你单位安排人员参加观摩演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演练时间
6月26日(星期一)上午09:30-11:30
各单位人员请于6月26日9时15分前准时签到。
二、演练地点
广州海事博物馆(黄埔区风度街与庙头清河南大街交叉路口往东南约160米)。
三、参加人员
请区旅游协会各成员单位、辖内各旅游市场经营单位(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民宿、旅行社)安排1名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
四、相关要求
请各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区旅游协会成员单位参会回执由协会统一收集报送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文化产业和旅游科,其他旅游市场经营单位于6月21日(星期三)下午下班前通过微信工作群报送回执,届时我局将在群内发送相关表格进行收集(联系人:曾燕;联系电话:82375293)。
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6月19日
附件下载:
近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围绕构建“公共文化共同体”目标,着力推动广州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联盟、体系和联合体深度合作、协同发展,重点打造一批解决社会治理关键问题、发挥文化赋能作用的公共文化标杆项目,实践探索一套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模式,努力构建一个协同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助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基层公共文化共同体试点成果之一:由村民担任主角的从化莲麻红色文化体验剧本游
以“大公共文化”理念提升文化治理能力
6月9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举行了2023年广州市公共文化工作培训班,深度解读了《实施意见》。“公共文化共同体”是基于当下公共文化服务面临新形势新需求提出的新理念,是以提升文化治理能力为核心,以公共文化标杆项目为抓手,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生态为目标而建立的一体化交流合作机制。
去年,广州已启动探索“公共文化共同体”,引入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科研团队,开展试点建设课题。经过一年的探索,项目在创新发展理念、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赋能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科学研究和系统论证,今年广州进一步提出“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要以标杆项目为抓手。标杆项目应致力于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突出问题,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能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各参与单位结合自身优势,优先在文旅融合、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文旅志愿服务、数字文化服务、馆校合作等公共文化的重点领域打造公共文化标杆项目,树立一批有代表性和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探索公共文化的跨界融合路径。
对此,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程焕文教授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广州针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势,在全国首次提出“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是引领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发展的重大创新,反映了新时代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地方先行经验。
多项标杆项目正在有序推动
目前,“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多项标杆项目正在有序推动中,包括致力于纵向提升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向美而行”公共文化产品配送服务、“繁星行动”文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等;致力于横向整合的公共文化设施联盟、花城市民文化空间建设、全民艺术普及联盟等;致力于基层夯实的基层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等。
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
其中,6月10日上午,“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以下简称“讲习所”)挂牌仪式暨专题研讨会在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举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讲习所”将常态化举办讲习班,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人才培育需求为导向,建立以专家学者、改革智将、先锋村干、专业能手、时代乡贤等为主导的师资队伍,通过课堂培训、理论研讨、专题研学、实地体验等方式,培养乡村文化振兴骨干队伍,培育孵化一批乡村文化振兴实践项目,促成一批有成果、有内涵、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文化治理案例。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认为,广州成立“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大事,选择空港文旅小镇成立培训基地尤其有意义,体现了三个融合示范:一是乡村文化共同体与经济共同体的融合;二是各方人才与乡村文旅的融合;三是实现了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有机融合。
创新发展方式,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是推进“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关键环节。突破体制壁垒,进行政策引导尤为关键。2022年12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指导意见(试行)》,鼓励通过整体委托运营、项目委托运营、社会合作运营等多种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在“2023年广州市公共文化工作培训班”上,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智库专家肖鹏副教授对最新政策文件进行详细解读,他认为,目前广州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也体现了广州开放务实、勇于创新的城市人文精神。
在政策文件的保障下,目前广州市多家公共文化设施开展了社会化运营的实施。今年五一以来,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开展了多项由社会主体开展的服务项目,使市民能在公共文化设施中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
此外,为引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创设了多个新平台,如建立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开放式中央厨房”,将产品通过文化云平台送到基层群众身边;“繁星行动”文旅志愿服务品牌引导社会力量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源,让文化赋能社会治理。藉由这些共创平台,多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配置,构建了政府、社会、公众多元共治的新局面。
据介绍,接下来,广州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细化“公共文化共同体”的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健全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群众满意度常态化动态测评体系和反馈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长洲码头墙面增加了中山公园及黄埔军校风光图,鱼珠码头新增了长洲岛旅游导览地图、文旅攻略地图等旅游指引牌,往返两个码头间的主题船的外立面则绘有手绘图……19日,记者了解到,广州公交集团客轮有限公司加速推动水上公交主题化提升工作,完成了S10鱼珠-长洲航线“珠江国际慢岛”主题化升级。其中,涉及长洲码头、鱼珠码头和穗水巴56船。
长洲码头和穗水巴56船
具体进行了哪些升级改造?记者看到,长洲码头墙面增加了中山公园及黄埔军校风光图,原有单色篷布替换为慢岛风光主题篷布。码头原牌匾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广州珠江国际慢岛”等内容,使码头更具辨识度。
鱼珠码头则新增了长洲岛旅游导览地图、“珠水百年”文旅攻略地图等旅游指引牌,以方便广大市民游客获取旅游资讯,提升出行体验;码头靠江边新增了以大吉沙(粮仓观景台)、水稻等元素设计的趣味贴画。
往返于两个码头的水巴中,有一艘精心打造的主题船,其外立面绘制有“慢岛廊桥”“军校风光”两幅手绘图,并以船舶作为移动展示平台,向市民乘客直观展示长洲岛“珠江国际慢岛”风光。船舱内装饰也进行了主题化设计,船内天花板采用了来自中山公园的生态绿洲景观贴画,船柱悬挂珠江文化宣传画,市民乘客在搭乘主题船时,能沉浸式感受“珠江国际慢岛”魅力。这也是广州东部首条主题化水上公交航线。
据了解,S10鱼珠-长洲“珠江国际慢岛”主题航线每天营运共约180个航班,首班5:45至尾班24:00,市民可来偶遇主题船。同时,记者获悉,为提升夜间营运服务,客轮公司在对长洲码头、鱼珠码头和主题船舶外部升级中,部分内容还使用了发光设计处理。
近年,客轮公司紧扣“一船舶一主题、一码头一景区”的思路,开展水上公交航线的整体提升设计,通过挖掘、联动历史文化资源、巩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差异化IP主题水上公交,提升公交服务品质,将水上公交打造成宣传广州城市形象的移动载体。
客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进水上公交主题化升级工作,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S02中大-天字、S07天字-纺织、S11中大-海心沙3条航线的主题化升级,加快实现珠江全域水上公交航线的主题提升。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