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无障碍环境设计导则的通知
各区政府,市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落实《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2021-2035年)》《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向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引,我局在组织编制规划时,同步组织编制了《广州市无障碍环境设计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相关单位参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反馈。
请点击下载浏览:《广州市无障碍环境设计导则》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年6月15日
(联系人:池延仲,联系电话:020-83124989,技术联系人:王某,联系电话:15316182293)

6月13日下午,广东省政府副省长张少康主持召开《广东省水文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广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汉钟、副局长李化军,省水文局广州分局,市水务局财务与工程审计处、水资源与供水管理处、河湖长制工作处、安全监督处、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等相关单位(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姚汉钟局长汇报了广州市水文相关工作情况,指出广州市历来重视水文事业改革发展。2011年省水文局广州水文分局加挂“广州市水文局”的牌子,在全省率先实现双重管理,并从强化“技术水文”、“资源水文”、“科普水文”服务等方面取得实效。接下来,广州市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在省水利厅、省水文局的指导下,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不断增强水文服务能力,重点从加强水文管理、建设现代水文、服务湾区发展三方面开创广州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治水兴水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水文事业发展。十年来,全省各级水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水文条例》,扎实推进水文各项工作,在防汛抗旱保供水、服务水资源管理、推动河湖长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将重点抓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水文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升水资源服务保障水平、推动水文条例落细落实、完善水文体制机制等五方面工作,奋力推动我省水利水文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在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一周年之际,6月17日,为期两天的2023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在广州南沙开幕,来自半导体产业的500多位嘉宾参会。
论坛以“南沙芯声,聚势未来”为主题,坚定贯彻《南沙方案》,紧扣集成电路产业热点进行思想碰撞,助力未来南沙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本届论坛由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商务厅指导;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商务局主办;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广州市半导体协会支持;芯谋研究承办。
南沙已基本形成7个“1”产业发展格局
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主席李廷伟、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华润微电子总裁李虹、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等知名专家嘉宾分别发表主题演讲。论坛期间还分别召开了汽车芯片分论坛、设计/EDA/IP 分论坛、化合物半导体分论坛、设备材料零部件分论坛。
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对南沙投资环境进行了推介。据介绍,广州南沙是集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为一体的国家战略集中承载地,肩负着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重要使命。
在建设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南沙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紧抓广东省大力建设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长制”,建设约2平方公里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引进了芯粤能、芯聚能、晶科电子、联晶智能、南砂晶圆、奕行智能、先导装备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覆盖半导体设计、材料、制造、设备等产业链环节,在国内率先实现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形成“芯芯”向荣发展态势。随着南沙区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等一批科研院所、高校和公共服务平台落地,南沙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基础研究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在产业政策方面,南沙发布了国家新区首个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政策体系。一方面,提出含金量高的共性核心政策,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经营发展,如新型研发机构补助最高1亿元,企业落户奖励最高3000万元,企业进驻重点集聚区给予最高3年免租扶持。另一方面,在科技创新、集成电路、独角兽企业等方面,推出了10余项特色专项政策,政策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比如,发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扶持政策“强芯九条”,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落户奖励最高3亿元、融资跟进最高5千万元、公共服务平台补贴最高3千万元。
目前,南沙区在芯片设计、材料、设备、制造、封测以及应用端等关键环节均已布局重点企业,初步形成大湾区最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已基本形成“1链条+1政策+1园区+1基金+1智库+1活动+1院校”的7个“1”产业发展格局。其中,在园区建设方面,南沙在万顷沙片区规划了约2平方公里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目前,芯片材料、设备以及制造等环节的企业已在该片区集聚,初步形成芯片“一条街”的态势。
南沙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
作为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智库单位,芯谋研究总经理景昕表示,作为重要的汽车生产制造基地之一的南沙,在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上具有独特优势。“南沙具备芯片产业拓土布局的条件。南沙不仅拓展了新的应用领域,把真正的国产芯片应用到整车里面。在新能源车发展方面,特别是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领域,也将填补广东全省空白的一个作用。”
“所以我认为要先建‘朋友圈’再抢产业链,‘朋友圈’建起来的话,产业链就会围绕着龙头企业平台化的建设肯定会越来越强的。因此在南沙举行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发出南沙‘芯’声,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景昕说,目前国内芯片研究与国际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希望产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顺畅,从应用端的合作到供应链的合作都逐渐开展起来,那么就会有很多国际化的企业落户到南沙,也为整个大湾区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芯粤能半导体总裁徐伟同样认为南沙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优势明显。“落户南沙,让我们的产品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应用。此外,南沙还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这是我们选择南沙的重要原因。”芯粤能半导体总裁徐伟表示,选择南沙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南沙正从一片投资热土变成沃土,非常有利于企业落地发展。
芯粤能碳化硅晶圆生产线正式量产
落户南沙的芯粤能半导体企业负责人在现场宣布,芯粤能碳化硅晶圆芯片生产线已顺利进入量产阶段。据介绍,该生产线的产品包括1200V、16毫欧、35毫欧等一系列车规级和工控级碳化硅芯片产品,各方面测试数据良好,陆续交付多家客户和主机厂送样验证,目前已签约COT客户十余家,并完成了四家客户规模产品的量产。
据介绍,芯粤能项目2021年落户南沙,总投资75亿元人民币,分别建设年产24万片6英寸、24万片8英寸碳化硅晶圆生产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注于车规级、具规模化产业聚集及全产业链配套的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
“车规验证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要经过几轮的质量考核、可靠性验证,工控级产品虽然比车规级快一点,但同样需要一个验证过程。”徐伟表示,因此芯粤能的量产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但是他们也非常有信心,芯粤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月产1万片的产能建设。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