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多措并举推进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5日是第八个“中华慈善日”,为进一步扩大慈善文化宣传,推动禅城区慈善事业健康规范发展,9月以来,禅城区联动相关单位、慈善组织共同开展了“禅城慈善月”系列活动。
9月22日,禅城区举办2023年公益慈善文化交流大会暨慈善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展示活动,首次发布“慈爱禅城”禅城慈善品牌和“1+N”禅城慈善工作体系,禅城区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拉开序幕。
举全区之力,聚多方之智
公益慈善事业是推动社会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被纳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区委五届四次全会、区民政事业“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当前,区慈善组织蓬勃发展,慈善主体活力增强,慈善文化深入人心。区、镇街、村居三级慈善网络全面形成。全区共有36个公益慈善组织,在村居级以公益慈善资源构建的社会关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区“五社联动”作用明显。
近五年来,社会各界支持禅城公益慈善资金及物资折价超2.3亿元,参与公益服务志愿者近20万人,累计志愿服务时数超过668万小时,初步构建了覆盖教育、养老、文化、扶贫赈灾、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的慈善生态体系,受惠群众超30万人次。此外,禅城慈善力量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禅城区动员社会各界在乡村振兴领域投入帮扶资金超1.52亿元,相继实施项目603个,从资金支持、消费帮扶、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参与“造血式”帮扶工作,抓实乡村振兴“着力点”,打出共同富裕“组合拳”。
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需举全区之力,聚多方之智。大会上,禅城区向首批慈善地标进行授牌,将慈善元素融入到文体旅载体中。大会宣读了2023年度禅城区公益慈善“特别致敬人物(企业)”“优秀人物”“优秀项目”“优秀村社”和“优秀爱心企业”共57个名单,对叶德林、伍景勋、招应璋等爱心个人,“乐善村社互助基金”“禅心助学”“圆梦平台”等公益慈善项目和优秀村社颁发了牌匾和证书,并向海天味业、小微集团、东建集团等爱心企业进行了答谢,感谢各慈善榜样所作出的贡献,表扬其善行善举。
发布“慈爱禅城”品牌,构建“1+N”工作体系
慈心为民,善举济世。新时代背景下,慈善事业被赋予了新的定位、内涵,以及新的工作目标。
为做大慈善格局,大会首次提出打造“慈爱禅城”品牌,在该品牌引领下,各镇街、各部门、各行业将协调联动,共同构建“1+N”禅城慈善工作体系,打造“百花齐放春满园,慈善大爱添活力”的局面,共建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
禅城慈善“1+N”工作体系中,“1”指1个禅城公益慈善联盟。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禅城区树立一盘棋思维,以公益慈善联盟为抓手,集结力量走有禅城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道路。该联盟以区、镇慈善会为枢纽,联动区内数十个公益组织,引导众多爱心企业、个人与政府部门、村居和志愿服务队伍一道,共同推动禅城慈善事业发展。
“N”是禅城慈善事业不断扩充的内涵和外延。包括N个共建领域,发挥“慈善+”概念蕴含的强大力量,在慈善+教育、慈善+消防、慈善+社区、慈善+乡村振兴、慈善+志愿服务等不同领域进行慈善共建,充分调动各部门、各镇街、各行业,共同汇聚成“慈爱禅城”慈善品牌。也包括N个筹资渠道,如冠名基金、公开募捐、定向募捐、爱心义卖、爱心义拍、爱心义演、慈善信托、公益金融、其他公益慈善组织捐赠等,更丰富的筹集模式能够筹集更多慈善资源,惠及更多困难群众。更有N种帮扶形式,从传统的资金帮扶,逐步向物资支持、心理赋能、文化传播、就业帮扶、能力提升、消费帮扶、实体资助等新型帮扶模式扩展,全方位提升禅城慈善服务质量。
在该工作体系的指引下,禅城将聚力塑造“最幸福”城市中心,持续以慈善力量增进民生福祉,先行先试推动共同富裕的方向更准、信心更足、动力更强。
“三高三好”,凝心聚力
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实施?禅城在大会现场指明方向,即在“1+N”工作体系下,致力围绕三个“高”、三个“好”,持续贡献慈善力量。
第一个“高”是高位统筹,彰显慈善大格局。禅城将继续在区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下,加强慈善组织的联动与合作,积极推动区、镇街慈善会交流碰撞形成组织合力,带动品牌建设,弘扬岭南慈善文化,着力打造具有禅城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生态系统。
第二个“高”是高标管理,提升慈善工作专业水平。在严格落实行政监管、强化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的同时,禅城着力加强慈善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系统性培养计划,加强对慈善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金融知识、专业业务能力的培训教育,同时加快培育一批领军型慈善事业人才,从根本上提高慈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三个“高”是高效推进,探索建设智慧慈善。禅城将开展全区慈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慈善系统信息化建设,助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实现精准、高效、智慧救助,引领慈善新业态。
第一个“好”是讲好慈善故事,营造浓厚慈善氛围。禅城将继续加大对真善美的宣传力度,鼓励社会组织和媒体表扬慈善领域优秀的组织、人物和项目,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全社会形成乐善好施的良好氛围。此外,禅城将以设立慈善地标为契机,引导社会力量为慈善活动开展提供支持,让慈善文化融入中心商圈,让慈善榜样走近市民群众。
第二个“好”是做好慈善项目,鼓励多元特色发展。慈善不仅仅是简单的“施与受”,近年来,禅城始终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完善慈善项目体系,关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需求,重点完善覆盖禅城区未被关注和扶持力度未够的弱势群体相关项目,把“造血型”帮扶作为慈善救助的创新方向,将“输血型”救助和“造血型”帮扶结合起来,促进共同富裕。
第三个“好”是交好慈善朋友,广泛动员扩大禅城慈善“朋友圈”。禅城将不断探索建立新型募捐方式,充分利用知名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资源,建立合作关系,提升募捐的知晓度,促进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接下来,禅城将在慈善“1+N”工作体系的框架下,进一步凝心聚力,以“三高三好”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不断擦亮“慈爱禅城”慈善品牌,全力打造“六最”现代化禅城,努力开创禅城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潮起汾江,织梦张槎!9月23日晚,一派狮跃龙腾、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在汾江源附近的王借岗森林公园奏响,尽显张槎英姿雄风。
藉此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潮起汾江 织梦张槎”文化品牌发布会暨2023“师”出张槎文艺晚会举办。广大市民群众相聚在汾江河源头,玩转亲子露营、非遗市集、猜灯谜活动,共享岭南文化盛宴,见证张槎织造梦想。
从千年前的汾江浪潮声中走来,张槎在漫长的岁月里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莲塘龙狮、张槎书法、太史家宴等非遗不胜枚举,成为每个张槎人心心念念的乡愁。
改革春风吹满地,勤劳的张槎人敢为天下先,从一家家小工厂起步,整个针织产业做到500亿元产值,打造响亮的“中国针织名镇”名片。从针织起家,张槎的产业版图逐渐扩张至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工业总产值占禅城近一半,打出街道“制造业当家”的骄傲与底气。
岭南味、年轻态、潮流范。在全力冲刺“千亿镇街”的征程上,张槎扛起“潮起汾江 织梦张槎”文化品牌大旗,打造“一山一河五馆八园”的文化发展格局,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提升新时代城市格调,实现文商旅产四位融合的“张槎梦”。
潮起汾江,传承岭南文脉
潮起汾江,张槎的梦有着千年历史。
深挖“汾江源”文化底蕴,这里是南狮中三圣狮流派的发源地,走出过美酒玉冰烧创制人陈如岳、太史家宴创制者江孔殷、陶陶居主要创办者谭杰南等粤菜领域的大咖名厨,出生于张槎下朗的“南海十三郎”更把本土粤剧文化传播得更远。同样地,张槎的书法、八音锣鼓、舞火龙等民间文化活动也具有非常深厚的底蕴。
岁月悠悠,岭南文化早已融入张槎城市的发展脉络,它不仅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更是制胜未来的王牌。
今年以来,省委“1310”具体部署提出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市委提出着力在传承岭南广府文脉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区委召开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中国南庄、美陶湾、织梦张槎、佛山古镇四个文化品牌,坚定在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上担起扛旗的责任。可以说,文化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重要核心引擎。
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张槎不断丰富“汾江之源”文化,通过融合古今全面激活非遗文化,推动张槎“龙狮文化”品牌IP和“师出张槎”城市IP走向全国,助力辖区内佛山创意产业园荣获“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地”等百余项荣誉。
以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张槎不断做好“汾江之源”文章,在汾江河源头附近引入外滩酷玩天地项目,以此为起点串起千亩王借岗公园、汾江河一河两岸“黄金岸线”,扮靓“金腰带”,塑造“织梦张槎”文旅发展新格局,擦亮龙狮、美食、酷玩、“夜经济”品牌,展现制造业城市“勇立潮头、敢打头阵”的文化魅力。
乘此势头,张槎在当晚发布“潮起汾江 织梦张槎”文化品牌,重点发展“一山一河五馆八园”,策划四季系列主题活动,力争“天天有节日、月月有惊喜、季季有主题、年年有特色”。值得贺喜的是,张槎还将举办2023年中华龙狮大赛(佛山禅城站),发扬本土龙狮文化。
发布会后现场进行了“师”出张槎文艺晚会演出。晚会以“飞龙在天,醒狮之师”“以食为天,粤菜之师”“广乐钧天,艺术之师”“如日中天,百业之师”为四大篇章,充分展示张槎底蕴深厚、大师辈出的文化发展格局,推动“师”出张槎城市IP走向全国。
织梦张槎,冲刺“千亿镇街”
梦想成真,离不开经济腾飞,张槎产业起家自针织。历经40余年的发展,张槎在仅有的2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功创建了“丝光棉针织服装产业”和“现代电源(不间断电源)产业”2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4次获得“中国针织名镇”称号,建成重点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达550万平方米,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各类研发平台101个,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这里产业园区林立,为针织、陶瓷、家居用品、智能产品、多媒体等“文商旅产”各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每一个来张槎发展的产业人才,编织的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个个未来的“张槎梦”。
2022年,张槎各项经济工作成绩斐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千亿元,工业体量占据禅城半壁江山。
亮眼的经济成就,使得“产业文化”成为张槎文化品牌中最独特的一笔,越来越多文化创意园区、创意设计项目落户张槎、扎根张槎,许多传统工业园区也开始以文化为引领,注入文化动能,开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前不久,禅城区委五届五次全会报告提出:全力冲刺“千亿镇街”的目标,这是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作出的重要谋划,也是打造佛山之心,奔赴“六最”现代化禅城的重要路径。作为中心城区的产业重镇,张槎铆足干劲、全力以赴,扛起“潮起汾江 织梦张槎”文化品牌大旗,以文化赋能产业,为产业插入文化的翅膀,奋力追赶“千亿镇街”目标。
屹立于汾江源头,时至今日张槎早已披上制造业“外衣”,亟须打造“勇立潮头、敢打头阵”的文化内核,展现制造业城市应有的文化魅力。
“做‘产业立镇’的奋斗者、做‘智造强镇’的建设者、做‘千亿镇街’的织梦者。”活动当晚,由张槎街道代表带领街道31个产业园区代表组成“张槎产业方阵”,宣读《奋进张槎织梦宣言》,点亮“张槎千亿产业地图”,吹响张槎全面冲刺“千亿镇街”的号角。
张槎提出,今后将进一步以文化赋能产业,规划“名产、名园、名企、名人、名品”五大工程,到2025年,建成营收超百亿园区2个,超十亿园区20个。
发布会现场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岭南文化雕塑园项目、光合文创园、帝欧大厦泛家居创意设计中心、广东科伺智能科技智造基地项目等重点文旅以及产业项目将落户张槎。
其中,岭南文化雕塑园将落户张槎王借岗森林公园,未来将建设成一个具有浓浓乡愁主题的文化雕塑公园,通过众多艺术形象,集中展示佛山深厚的历史底蕴、创新活力和开放姿态,向国内外宣传推广佛山城市形象。其本身也将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促进佛山文旅产业发展。
文化赋能,展现城市美学
在全力奔赴“千亿镇街”进程中,张槎街道第一场重磅活动,选择了深挖“汾江源”文化底蕴,联动深厚产业基础,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推动文商旅产四位融合。
此次发布的“潮起汾江 织梦张槎”文化品牌,张槎提出要重点发展“一山一河五馆八园”,以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一山”指王借岗,“一河”指汾江河,“五馆”包括三圣狮博物馆、南海十三郎粤剧体验馆、师出张槎/百粤美食展览馆、张槎名家书法陈列馆、糖艺术馆,“八园”指佛山创意产业园、外滩酷玩天地、K—PARK文化创意产业园、佛山童装创客中心、智慧新城网红直播基地、光合设计文创园、帝欧大厦泛家居创意产业园、九江基艺术空间。
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何永庆介绍,“潮起汾江 织梦张槎”是张槎街道的文化发展品牌,今后将通过“山水馆园、四季缤纷”的实施路径,实现“文化赋能,奔赴千亿”的目标。
对于禅城来说,这是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打造建设好大湾区新型商业消费中心的必要之举。禅城拥有全市三产占比最高超65%的优势,未来的禅城将是一个消费和服务驱动的城市中心,“织梦张槎”品牌的打造正是禅城提升消费与服务体验,打造建设好大湾区新型商业消费中心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实现禅城城市品质、格调“双一流”、展现城市美学的重要着力点。
而作为万亿佛山城市中心产业重镇,张槎借助文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聚战新产业,也是禅城加快打造工业升级版,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制造业当家”的关键步骤。
尤为亮眼的是,活动正式对外宣发2023年中华龙狮大赛(佛山禅城站)。中华龙狮大赛是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与各地方政府联合打造的顶级品牌系列龙狮赛事。作为龙狮运动顶级的国际性赛事,本次比赛将有来自海内外的20多支优秀队伍参赛,赛事以“龙腾盛世,狮舞和谐”为主题,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促进龙狮运动名城、名镇的建设与发展。
国家级重大赛事的成功落地,体现了禅城以高品质文化品牌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壮志。作为佛山最古老又最年轻的城区,作为佛山岭南广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核心承载地,禅城一直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守正创新、走在前列,加快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化、社会化、时代化、数字化发展,高质量打造“最佛山”城市文化名片,争做五区“最佛山”、湾区“最岭南”的标志性城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答题”,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数字化转型促进行动,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自2021年印发实施《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及配套细则以来,佛山推动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效。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市工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委“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再提速
截至2023年8月底,全市50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数字化转型,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51.1%,成功创建1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2家世界“灯塔工厂”,打造出48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146个示范车间、超百个标杆示范项目,成为全国8个、全省2个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城市之一。
2022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87万亿元,工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五。但佛山也存在产业结构偏传统、先进制造和高技术制造比重偏低等问题。因此,市工信局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结合实际弥补转型工作中的短板、不足,积极对标广州、宁波、苏州等地先进的数智化发展经验,不断提升制造能级,增强供给能力,强化基础支撑,优化公共服务,探索出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道路,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
特别是以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重点方向,通过龙头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抱团、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园区等路径开展探索,“点”上强龙头、“线”上延链条、“面”上聚生态,牵引推动产业集群连片成带集聚发展。持续完善“数字贷”等降本减负措施,帮助更多企业“高效转”、安全指导更多企业“放心转”。
党建引领赋能重点工作高质量推进
佛山市工信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切实发挥党建引领经济发展作用,在党建和业务双融合上下功夫,既充当经济战线先锋,又担当党建引领标杆。
佛山市工信局持续深入开展“佛山推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工作建设成效评估”调研活动,推进支部党员深入企业一线,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等需求,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让更多企业“大胆转”“安心转”。“在市工信部门党员干部的指引下,我们积极构建‘党建+’融合模式,围绕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重难点任务,通过党员骨干牵头、党群多方融合,全力推动任务实施。通过转型升级,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佛山维尚家居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佛山市工信局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主动扛起制造业当家的鲜明旗帜,对标全国、全省主要工业城市“竞标争先”,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增优势,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步伐,全力推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