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改革深水区 开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南海改革品牌
时隔40年,南海又一次站在了改革的浪尖。在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改革命题下,南海肩负时代重任,开启新一轮土地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为新时代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经验示范。
刚刚出台的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发力空间格局重塑造、城乡产业发展、生态优先理念等方向,以制度创新的主线贯穿改革始终。省委赋予南海在多领域政策创新的权限,期待南海将实践与制度结合,加快形成一批具有突破性、牵引性和示范性的创新成果,形成南海的改革品牌。
改革土壤再度孕育发展先机
1979年到2019年的40年间,南海在“广东四小虎”中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其GDP增长806倍,同期广东GDP的增长为582倍。2019年,南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地区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区第二名。
回顾南海的改革之路,是在集体土地上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模式。当时代发展到今天,土地利用碎片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布无序,成为制约南海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大瓶颈。
如何解决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南海之问”,更是珠三角、广东乃至全国多地区的“时代之问”。
立足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广东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大对粤东西北的支持力度,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而探索“城与乡”的课题,则摆在了佛山和南海主要负责人的案头。
三龙湾南海片区文翰湖公园与季华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相距仅一步之遥,是三龙湾片区重要的产业发展区域。/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2019年7月31日,省委深改委正式批复同意南海建设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
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新型示范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行动。“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莫晓春评价说。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又是南海?
其答案在于,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南海正是从农村、土地入手,通过激活土地要素流转,启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再用工业反哺农村,走出了一条异常接“地”气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路径。同时,作为城乡改革的试验田,南海区曾先后承接8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海三块地改革为今天的城乡融合改革创新奠定了基础。”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屈家树说。
“建设实验区是新时代省委赋予南海的重大使命,是南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机遇,是事关南海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南海将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坚决扛起这一重任,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推进实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以真干实干的作风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说。
不破不立刀刃向内重振改革雄风
能够把握住重大机遇,南海靠的是敢于迎难而上、刀刃向内的勇气与决心。在南海建设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获批后,南海就迅速铺开了一系列工作。
村级工业园改造是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面积大、涉及利益多、改革阻力大。但恰恰在这个领域,南海显示了自我挑战、自我加压的担当。
2019年7月至今,南海的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成果显著,提前3个月完成今年3万亩土地拆除整理任务,累计拆除整理48035亩;规划了244平方公里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推动30条自然村实施整村改造。
实验区建设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充分证明了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高瞻远瞩,进一步增强了南海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
丹灶镇大金片区通过拆除旧工业区,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了高端产业园区,成为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在获批时隔一年多之后,实验区建设方案正式发布。方案紧扣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题,抓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探索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机遇,对南海的国土空间进行结构性大调整,推动城镇、农村、产业和生态合理分区、相对集聚、协调发展,构建“一轴一核两带”空间格局。
在省、市赋予实验区建设的高规格支持下,方案内容涉及“创新国土空间管理机制”“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的创新,为南海的改革提供了巨大的政策红利。此外,方案中明确提出,允许实验区直接复制省其他实验区已获批权限,强化改革成果系统集成,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站在更高的站位上定位,在更大的格局中布局。
“没有体制机制创新的新突破,就很难有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进展。”闫昊波表示,南海将聚焦机制机制难题,大胆先行先试。
更多有突破性、首创性的探索将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空间规划和土地集约利用管理机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链条监管机制、农村宅基地制度、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机制等领域展开。244平方公里的城乡融合发展标杆区域则为南海在土地集约利用、公共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完善、资源集聚发展、城乡环境优化等方面强化引领和支撑作用。
莫晓春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涉及面广,面临的问题多,情况复杂。这既是压力,也是改革创新的动力潜力所在。希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突破性、牵引性和示范性的创新成果。省改革办将会同南海及时总结提炼实验区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复制推广,形成南海改革品牌。
闫昊波表示,实验区建设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要取得预期成果,关键在人,核心在干。南海将着力锻造一支敢为人先、敢打必胜的南海雄师,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一干到底,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重振虎威,努力将“实验区”建设成为“示范区”。
佛山日报讯 记者阳桦 通讯员南宣报道:攻坚城乡融合,“南海雄师”亮剑出征。昨日,南海召开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工作推进大会,提出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探索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此重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广东乃至全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示范经验。
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肩负21项重点任务,省委、省政府对南海赋予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机制、探索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8个方面的改革权限。方案明确提出,允许实验区直接复制省其他实验区已获批权限,强化改革成果系统集成,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南海将在中心城区集体土地自愿申请转国有征地模式,工商资本与农民、集体合作共赢模式,“工业标准用地”等方面探索建立新的机制,构建城乡空间集聚、城乡土地节约集中利用、城乡产业高质量发展、城乡生态品质同步提升等方面的新格局,为粤港澳大湾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为新时代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经验示范。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广东四小虎之一的南海走出了一条在集体土地上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路子。时至今日,土地利用碎片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布无序,成为制约南海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最大瓶颈。而这样的问题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存在。作为改革先锋,南海区曾先后承接8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南海“三块地”改革为今天的城乡融合改革创新奠定了基础。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
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不仅要解决南海的个体问题,更要为广东和全国探路。“省改革办将会同南海及时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进行复制推广,形成南海改革品牌。”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莫晓春说。
改革基因深植南海,改革成就南海,打破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制约仍需高举改革旗帜。“实验区既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也是赋能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我们要以实验区建设引领推动南海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和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后余宗良:
为城乡融合发展迈向2.0版本提供南海智慧
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获得省委直接批示,改革意义站位很高,立意很深远。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体现。
其中一个是破解城乡融合问题正当其时。城乡融合矛盾是现阶段我国发展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城乡融合,是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通的阻梗、促进国民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东要在“四个方面”走在前列,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最大的短板,南海在这个节点推进改革,是为广东解决最大短板探路。
此外,南海的探索将实现城乡之间要素便利化流动的有益探索,为城乡融合发展从1.0版提升到2.0版贡献南海智慧。
以上是改革思路对外的影响。对内,南海县域经济模式富了百姓,但留下了碎片化发展问题,新一轮改革将突破对传统路径的依赖,推动创新发展。
南海在实验区建设中要思考如何“顶天”。即多研究包括要素发展、城市发展等在内的国际国内发展大势,让改革顺应时代潮流。
在第一轮改革中,南海的乡村工业化已经走在前面,所以不能用传统眼光看待南海城乡融合的发展,促进“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不要局限于某个镇街,而应放眼于南海全域。此外,建议南海应努力多向上级争取政策,打破政策瓶颈,争取更多资源配置。
广东东软学院商务管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李苹绣:
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南海方案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省委深改委批复同意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南海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
城乡融合发展不是纯粹的城市补贴农村,也不是简单的农村城镇化建设,而是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共荣、共兴、可持续地融合发展。
南海的城乡融合虽然有很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面临土地规划、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城市空间布局和基层治理服务体系等多方面问题。此次改革,南海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不仅可以为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提供南海方案,而且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探索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湾区特色和示范作用的城乡融合发展南海之路。
昨日,顺德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召开,总结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两年来的工作情况,部署加快建设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
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顺德将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准确认识当前发展形势,坚定不移加快打赢村级工业园改造总攻战,坚定不移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坚定不移优化创新环境,坚定不移传承弘扬优秀岭南文化,继续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全力建设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在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贡献“顺德样板”“顺德示范”。
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内涵
准确把握形势机遇
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顺德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广佛都市圈核心区。市委全会提出,顺德要在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宏伟实践中立标杆、扛大旗,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重任在肩,如何发力?全会报告提出,要充分认识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建设好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作为落实“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重要举措。省委赋予顺德建设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对顺德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是顺德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不难发现,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既为顺德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顺德提供了重大机遇。作为佛山的制造业大区、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重要部分,顺德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较为完备,位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具有承东启西、南延北拓的区位优势,这为进一步践行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为此,顺德区委全会报告明确,顺德将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准确认识当前发展形势,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要有效破解发展中的问题和短板,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坚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郭文海表示,顺德将推动锻长板与补短板“齐头并进”,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战略部署,全力建设好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
坚定不移加快打赢村改总攻战
推动产业格局重塑
站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两周年、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顺德笃定前行,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攻坚村级工业园改造,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顺德村改已成破竹之势,至今累计完成土地整理64011亩,其中今年完成拆除整理27339亩,综合整治8150亩,探索出的8种改造模式和实践经验在全市乃至全省复制推广。在新的起点,全会报告提出,要从“拆建并举”转向重点谋划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主题产业城,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写好村改的“后半篇文章”。
顺德将坚定不移加快打赢村级工业园改造总攻战,继续自我加压,势如破竹朝着今年完成4万亩的目标发起冲锋、发起总攻,加快推动破旧落后的村级工业园退出顺德历史舞台,同时坚持“四定”“一园一策”原则及围绕智慧、生态、安全、人文、美丽的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好面向未来的重大产业平台和十大现代主题产业城,推动产业格局重塑。
村级工业园改造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高质量发展,一头挑着乡村振兴。顺德将牢牢把握村改的最佳窗口期,将推进村改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走出一条有珠三角特色的顺德乡村振兴之路。
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全会报告提出,坚定不移优化创新环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处珠三角核心区的优势,“背水一战”抓创新,打造大湾区创新成果研发和应用的重要策源地,加快集聚优秀创新人才,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以引才留才聚才,大力鼓励创新、保护创新。
顺德是岭南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全会报告也明确,进一步传承弘扬美食、功夫、粤剧、龙舟等优秀传统文化,在更高层面上推动顺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蓝图振奋人心,实干开创未来。全会报告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党建引领实验区建设全过程,增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全区上下新时代干事创业精气神,为顺德勇闯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两年来,顺德把村改战场和实验区建设作为培养历练干部、检验干部的大舞台,锻造了一支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顺德铁军,特别是村改干部主动“5+2”“白加黑”,经常清晨6时前集合、7时进村入户驻企宣传政策,用心用情用脚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
郭文海表示,要持续激发干部队伍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干事创业精气神,勉励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率先垂范,加强学习开阔国际化视野,在更大格局中谋发展,勇做改革发展的领路人;完善干部破格提拔任用机制,让干得出色、干出成绩的干部有奔头;建立健全改革容错免责机制,坚定不移为担当者担当,为干部干事创业保驾护航。
全区将有计划地继续选派干部到“村改”一线历练成长,培养和引进一批专家型干部;结合新一轮区镇事权改革,同步配套与事权相适应的人、财、物,按照“人随事走”原则补充一线专业力量。
在高质量发展中,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全会报告提出,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抓早抓小,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的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安全生产、社会治理、平安稳定摆在首要位置,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推动发展。
一图读懂全会报告
顺德高质量发展成效
村级工业园改造大势已成
●截至9月21日,全区累计完成土地整理64011亩、复垦复绿4621亩、新建厂房1391万平方米
●2019年以来,骨干企业增资扩产项目74个、投资额达405亿元;今年1月~8月,共引进超亿元项目100个、总投资额1163亿元,开源芯片产业基地等六大超百亿项目落户
●规划建设红岗科技城、龙江超20平方公里现代产业集聚区等重大产业平台,打造十大平均超2000亩的现代主题产业城
“科技顺德”建设推进有力
●出台科技创新“十条”,吹响从制造大区迈向创新大区的号角
●2019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28%,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8月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4.4%,企业应用机器人累计超5000台
●建成5G基站超2500座、大数据中心9个,“2+4+4”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步建立
●境内外上市企业达29家,市值总额突破1万亿,IPO申报受理企业占全市六成
●推动制造业与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工业设计撬动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城市形态显著提升,实施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推出农村改革36项举措,连片打造12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
●实施“头雁领导力”等基层党建三大工程,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全市率先将区级事权下放镇街,占全区超五成,让镇街更高效地服务企业和群众
加快建设新发展理念实验区
坚定不移加快打赢村级工业园改造总攻战,推动产业格局重塑
●自我加压向今年完成4万亩目标发起冲锋
●规划建设好面向未来的现代主题产业城和重大产业平台
●培育“三个一批”制造业企业梯队
●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下定决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定不移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撬动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城乡文化公园全覆盖
●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推动建立农村发展长远机制
●加快化解农村历史遗留问题
坚定不移优化创新环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集聚优秀创新人才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以引才留才聚才
●大力鼓励创新、保护创新
坚定不移传承弘扬优秀岭南文化,吹响新一轮文化高质量发展号角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实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持续激发干部队伍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干事创业精气神
●营造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
昨日,佛山市南海区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工作推进大会召开,确立了优化空间布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健全基层治理等多项改革任务,促进城乡全面融合。
西樵镇党委书记关海权表示,西樵将牢牢抓住这个机遇,结合区委对西部的发展定位,围绕西部生态示范带建设,努力率先实现产业与生态、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其中,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与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抓手,重点加快环西樵山片区建设,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把该片区打造成南海西部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重点推动环西樵山片区建设
为全面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南海选取城乡基础条件较好、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各类资源要素集聚的区域作为示范片区,环西樵山片区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建设行动方案》,环西樵山片区总面积为34.2平方公里,坐拥西樵山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优质生态和旅游资源,发展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中心、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片区内25个重点项目通过城市更新将腾挪4471亩新的城市和产业空间,3年总投资额超过78亿元。
环西樵山片区包括山南片区的万亩桑基鱼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连片村改示范区以及文旅发展中心区(听音湖片区),既有老城区也有新建城区,涉及山根、儒溪、岭西等10个村居。
“环西樵山片区是西樵未来五年的重点发展区域,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与村级工业园改造为抓手,把这个片区打造成南海西部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关海权介绍,西樵将结合每条村居的人文历史特色、资源禀赋以及西樵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把10个村居打造成为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区,将环西樵山片区打造成生产、生活、生态全面优化、融合发展的示范片区,进一步提升西樵全镇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盘活优质空间 赋能产业发展
今年,西樵提出“空间赋能,聚力打造产业发展新西樵”的工作目标,举全镇之力重点推进五大产业片区建设,力争建成投用30万平方米高标准产业载体,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昨日举行的推进大会提出,南海在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过程中将牢牢把握空间重塑这个核心任务。这与西樵提出的“空间赋能”相契合。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西樵的土地开发强度达到38%,面临着和其他镇街、甚至整个珠三角地区一样的共性问题——产业发展空间不足。
提出“空间赋能,聚力打造产业发展新西樵”的目标,根据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未来产业定位,整体规划建设五大产业片区,正是西樵清晰认识土地瓶颈问题而开展的积极探索。西樵以此为“突破口”,向存量土地要发展空间,实现腾空间、调结构、转业态、优环境。五大产业片区总面积约14115亩,以村级工业园为主体,以政府存量储备土地为依托,赋予每个片区鲜明的产业主题。
西樵将把环西樵山片区打造成生产、生活、生态全面优化、融合发展的示范片区。/西樵镇宣传文体旅游办供图
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是今年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西樵镇将在确保完成3700亩村级工业园拆除整理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完成累计6300亩拆除整理任务,并通过“拆建引”相结合,引入和建设一批集约型的产业园区和新型产业载体,集聚一批中小型、成长型、科技型企业。
截至8月31日,西樵已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整理约3670亩,华南国际轻纺城、伟安科创园、五八科创产业小镇等产业载体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首个公有物业高层工业载体——三门产业园已建成并对外招商。
关海权表示,接下来,西樵还将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高级化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未来产业,集聚高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多元化发展,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增长点。
深化基层治理 助推乡村振兴
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是一次综合性的改革,确定了包括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机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等在内的21项改革任务,连片乡村振兴、城乡环境治理等被纳入九大重点推进领域。
走进山根社区樵阳经济社,可见出入口安装了智能控制道闸等设备,车辆要通过车牌识别才可以进出。今年以来,西樵借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围合防控的工作经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制定了《西樵镇“平安村居”智感安防小区建设方案》,成立了以西樵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铺开智感安防小区建设工作。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西樵希望通过小区物理围闭建设、智感安防周界建设、楼栋电子门禁建设、停车场建设、消防安全建设,实现村(居)治理更加智能专业、居民生活更加安全便捷、社会治安好转等目标,为创建平安西樵打下基础,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目前,全镇33个村(社区)已按上级标准对227个封闭小区基本完成物理围闭建设及验收。智感安防建设方面,计划于明年6月前在33个村(社区)建设227个小区、210个智能出入口,投用210个车行道闸、54个智能门禁、229个智能识别仪器。
近年来,西樵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全力推进佛山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镇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其中,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统领,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大力推进“大市政”向农村延伸、田头棚整治、“厕所革命”等项目建设。
另外,西樵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推进城乡环境改造,优化生态空间,目前已完成北江滨江公园一期的岸线改造工程,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2021年,西樵将继续打造滨江公园二期工程,最终建成总长达13公里的高标准岸线滨江公园,并对官山涌北岸进行综合整治提升。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