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留住记忆”再添法律保障 《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表决通过
11月25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不可移动文物已有文物保护法、历史建筑已有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保障的基础上,又将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纳入了地方立法,“让城市留住记忆”有了更为坚实的法律保障。
目前,广州市已认定传统风貌建筑1206处,但由于没有法律、法规对传统风貌建筑作出具体规定,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工作缺乏依据,保护措施不健全,部分传统风貌建筑遭到一定破坏,擅自改造和拆除现象时有发生。
市人大常委会将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作为今年增列立法项目,通过“小切口”立法形式,使传统风貌建筑的认定、保护、利用有了法规依据。
《规定》从概念、认定标准上,将能凝聚人们记忆和情感的建筑物、构筑物纳入保护管理范围。第二条明确,传统风貌建筑是指“能够反映历史文化内涵或者地方特色,对整体风貌特征形成具有价值和意义,且未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的建筑物、构筑物”,同时,在第四条中明确规定“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艺术价值、民俗传统、时代特征,或者凝聚社会公众情感记忆的建筑物、构筑物,也可以确定为传统风貌建筑,纳入保护名录。”
不同于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更关注建筑的活化利用。《规定》第三条明确“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应当遵循科学保护、以用促保、社会参与、协调发展的原则”,第十三条则明确了本市通过多功能使用、租金减免、建立奖励补助制度、鼓励社会力量以投资、租赁、捐赠、资助、提供技术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等十二项合理利用措施,统筹保障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同时,要求有关部门要提供技术支持,编制传统风貌建筑修缮技术规范,为保护责任人提供免费技术咨询、指导,制定传统风貌建筑修缮工程办事指南和申请材料清单。
《规定》的出台是探索建立广州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创新做法,将改变广州市一直以来对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无法可依、无规可守,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现状,进一步激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责任人的保护主动性和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留住城市记忆的期待,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法治保障。
“粤居码”是什么?
“粤居码”是广东省公安厅在“粤治安”微信小程序内部署的,面向在粤所有居住人员推出的以公民身份号码、在粤居住地址和居住时间为组合的信任根,是群众在粤居住生活的凭证。
01、“粤居码”的作用
“粤居码”持码人通过使用手机实现“一键领码、扫码登记、持码查询、亮码服务”,申领了“粤居码”六个月后,属于流动人口人员可以在“粤居码”里“我的证照”申办居住证电子证照,目前已实现在酒店旅业住宿登记、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免证预约换号和办事、“零材料、零跑腿”办理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等场景应用,并将逐步在公安警务服务、政府政务部门、社会便民化三个圈层广泛应用,为持码人打造高质高效的“码上生活”。
“粤居码”是成为在粤实有人口身份证明、居住信息的权威凭证。
在粤实有人口:包括本省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国境外人员等。
02、如何申领“粤居码”?
03、申请“粤居码”注意事项
1.群众在申报居住信息时,如发现房屋地址与“粤居码”中使用的标准地址不一致的,应积极向公安机关反馈,协助公安机关规范标准地址。若出现无法搜索居住地址的情况,请耐心等待,待标准地址入库后,再进行居住地址申报。
2.本市户籍居民,在省内其他地市办理有居住证的,如将本市户籍地址或本市其他地址设为“常住地”,系统将中止其在外市的居住证使用功能。
3.市民在市内搬迁或离开佛山,可以在“个人地址”模块里注销本人原地址信息,本人关联该地址的居住证使用功能将一并中止。
04、流动人口如何申报居住登记?
(一)流动人口零材料申报居住登记
流动人口申领“粤居码”,居住地址获得审核的,视为已申报居住登记,登记之日自申报之日起算。无需再提供身份证明、居住地址证明。
(二)流动人口零材料免跑腿办理居住证业务
一是持有效居住证的,在“粤居码”系统内自动生成记载与持有居住证同样信息内容的居住证电子证照。
二是未持有效居住证、符合居住证申领条件的,系统通过运算对符合申领居住证条件的群众在“粤居码”系统内自动推送提醒信息,由持码人勾选“申领电子居住证”“申领实体卡居住证”,可以全选也可以单选电子居住证。经民警审核后,系统自动生成电子居住证,选择实体卡的,根据实际情况继续选择自行领取还是邮寄领取。
三是居住证到期自动续签。对居住证到期需要续签的,在到期前1个月系统自动发提醒信息,经过群众点击确认即可发民警审核后自动续签。
四是中止、注销居住证。系统自动运算发现符合中止、注销情形的,经工作人员审核后,自动中止、注销居住证并告知持码人。
户籍居民、来佛人员、境外人员
都要申领“粤居码”哦
赶紧转发给亲朋好友
一起来申领吧~
当前,广州部分区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部分区域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生鲜肉菜等物资供应成为群众的关注重点。11月26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当前各大超市以及买菜平台正在加大货量供应,以应对市民的采购需求,各线上平台也正在加大运力。
记者了解到,11月26日天河、海珠等多区商超门店客流增长较大,线上平台订单增长,市民生活保障所需物资销售较快。面对这一情况,各大商超均表示已提前做好准备并增加供货量,有线上平台表示为了充分做好运力保障,已启动全面招聘、跨城调转和本地三方配送平台等多种方式。
线下:天河菜摊摊主“凌晨4时多开门”
“我们前一天夜里营业到凌晨1时多,4时多又来开门补菜了,菜量够的。”天河区棠下街道的一位蔬菜摊老板对前来购买蔬菜的市民说。
由于提前一天扩大了备货量,快到午间,胜佳超市天河区林乐路店生鲜蔬果肉类依旧品类齐全,货量丰富,市民有序采购。记者注意到,发现产品缺货后,店员也及时补货。当天上午,不少市民也前往永旺超市东方宝泰店采购生活物资,生鲜蔬果、方便食品等品类均受欢迎。
据介绍,广州重点保供企业岭南商旅集团已按平日3~5倍的供应量充实库存储备,向全市日均投放量超过1200吨,保障民生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质量放心、价格平稳。其中,岭南商旅集团旗下广百股份市内门店超市线上线下均正常经营,供应充足,其中新鲜肉菜每天按3~5倍的供应量补足新鲜货源,现场客流平稳有序。岭南商旅集团广州友谊旗下商店也均正常营业,确保市民所需的蔬果肉蛋以及米面油、罐头等家庭常用必需品供应充足,质优价稳。
记者从重点保供企业家乐福方面获悉,目前其广州白云新市店、天河员村店、荔湾康王3家门店线上、线下均正常营业中。为保证生鲜蔬果、肉禽蛋、米面粮油等基础民生单品供应充足,家乐福总体采购量按照日常的5倍订货,补货、上货频率由日常2~3次增加到6~8次;保障市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菜篮子品种丰富、价格稳定。
线上:番禺部分区域运力稍有紧张
11月26日清晨,记者身处番禺区,登录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美团买菜等平台购买物资。记者发现,前一晚生鲜蔬菜短缺的情况得到改善,11月26日清晨生鲜肉菜供应在9时30分前相对充足,但各平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力紧张情况。
叮咚买菜最快只能约到12时后的时段,此前时段已全被约满;记者在8时41分于朴朴超市下单购买生鲜蔬菜与鸡蛋、肉类等物资,平台预计9时40分送达,实际送达时间约10时30分。
相比线上采购,市民王女士更习惯到线下超市购物。中午11点多,她前往社区超市哈佬超市买菜,发现蔬菜档口和生鲜肉档货源充足,“选择很多啊,价格也没什么变化。”王女士精选了一把春菜,准备今晚用春菜煲猪骨汤饮,“这是我们家乡的一道家常汤水,这两天天气转凉,饮一碗亲切的家乡汤水暖暖身。”此外,她还买了大白菜、西兰花等相对耐放的蔬菜。
记者在超市中见到,在生鲜蔬菜档口前,春菜、大白菜、上海小青菜、苦瓜、菜花、西葫芦等平日常见的蔬菜都有;在生鲜肉档前,猪瘦肉、鸡腿、全光鸡、排骨、猪筒骨等齐全,市民正在现场有序排队采购。
省商务系统助力物资供应保障
为全力保障生活物资供应畅通无阻,广东省商务系统持续用力做好广州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以及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跨境货车司机等重点场所与重点人员防疫管理,全力以赴支持广州。
一方面抓好保供提前量。高度重视应急保供的“第一天”“第一个半天”,组织商超、线上平台等打好提前量,按平时3~10倍量备货,日均超3次上货补货,确保“一小时到现场,半天内物资到位”。目前,广州市内大型保供企业如华润万家、胜佳超市等接到门店需求后,基本可以2小时补货到位。另一方面,是抓好保供网络,目前保供企业、线上平台、临时供应点、流动供应点已形成相互补充、立体多元的保供网络,可以实现“线下不足线上补,供应单一多元补,供应盲点流动补”。此外,还抓好物资运送。落实车辆通行证“即报即审即办”,截至11月23日,共发放省级通行证2952张,广州市区级层面发证超8000张,电商平台、保供企业通行证基本满足需求。
此外,用心用情让物资保供有速度更有温度。截至11月21日,海珠区投放生活物资包140.1万份,总重量约4347.5吨。指导海珠区优化生活物资包品种,增加果蔬等生鲜食品供应,更好地满足群众生活需要。而且还全力做好保供人员的后勤保障。协调省市应急部门支援海珠区棉被、床、毛毯、枕头约2600套,便于保供企业工作人员、骑手等临时性集中居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