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2022年最美慈善家庭在“广州榜样”发布了!速来围观
详细内容

2022年最美慈善家庭在“广州榜样”发布了!速来围观

时间:2022-12-20     人气:1020     来源:广州市民政局     作者:
概述:......

  今年4月,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妇女联合会联合开展了广州市2022年寻找十大“最美慈善家庭”活动,经相关等程序严格把关,寻找出本年度十户“最美慈善家庭”。近日,“最美慈善家庭”已通过“广州榜样”进行网络发布。

  爱传万家,善暖人心

  十户“最美慈善家庭”用行动传播爱与坚持,用行动弘扬慈善榜样精神,用行动书写平凡人的不凡人生。他们之中,有参与医疗援非、积极参与慈善行动的家庭,有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家庭,有坚持十九年献血的家庭,有参与艺术慈善传播美的家庭,有参与援疆、链接慈善资源的家庭,有全家三代人参与志愿服务多年的家庭,还有倾尽家财投身慈善的家庭等等。他们的事迹感人、贡献突出,是群众认可的慈善家庭模范,他们坚持以家庭善举感召社会,带动更多人参与慈善,让美德善行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群众心灵,他们是引领社会向上向善的楷模。

  十户最美慈善家庭在公益慈善、社会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他们将继续坚受在慈善的道路上,影响身边人关注和参与慈善,助力“慈善之城”创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2022年广州市十大“最美慈善家庭”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波家庭   邓迪方家庭

  冯日初家庭  许钦松家庭

  李远青家庭  林小卫家庭

  郑子殷家庭  贺海珍家庭

  康金华家庭  梁润佳家庭

  1.王波家庭

  王波家庭积极参与国内抗疫和公益服务。2021年5月至6月,王波作为10名进入中高风险区参加抗疫工作的广汽集团战疫先锋队队员之一,参加支援荔湾区防疫工作,开展入户排查、大规模核酸检测、区域消杀等工作,志愿服务时数达480小时以上。2017年至2019年期间,王波在担任广汽本田生产管理部工会分会分会主席期间,每年组织并发动分会会员进行慈善捐赠,合计筹集慈善捐款133980元;期间慰问病困人员40多次;截至2022年,个人参加义务献血10次,献血量合计2400ML;在社区志愿者服务方面,服务时数达到100多小时,捐赠超过2000元支持微心愿。

  妻子吴淑燕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吴医生支援过珠海金湾医院妇产科、陆丰市妇幼保健院等,坚持为先天性心脏病孕妇的生产和健康保驾护航;2020年至2022年为抗疫工作出动任务时数为2000多小时。2022年3月,妻子吴淑燕作为第11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11名队员之一,代表国家由广东省援派到西非国家加纳首都阿克拉——加纳中加友好医院执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截至2022年,妻子吴淑燕献血达7次全血,献血量合计1400ML;为贫困家庭以及慈善帮扶活动捐款5,000多元。

  女儿王诗雅连续3年参加学校组织的帮扶山区贫困学生助学基金捐款活动,2022年获得“羊城少年心向党”先锋奖章。

  2.邓迪方家庭

  邓迪方学成归国后,毅然返回家乡从化创立广州市启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打造全国知名品牌玫瑰柑,带动周边农民群众致富,帮扶本村贫困户解决贫困问题。其中,邓迪方与果农合作注册广州市从化区佳荟果蔬农机科技专业合作社,现带动农户达到380户,核心种植面积达到3800 亩,辐射带动面积20000亩,其中玫瑰柑基地1500亩。据不完全统计,玫瑰柑基地带动农民就业近万人次每年,其中果场长工人均收入超过3.6万元/年,邓迪方主动帮扶当地农村贫困农户,为他们提供大量家门口就业机会,合作社带动就业35000人次/年,每户增收20000元人民币。邓迪方融入多种现代新技术进入农业产业,带动村民为振兴乡村作出贡献,得到了各级党政部门的充分认可。

  邓迪方热心慈善,积极参与慈善捐赠活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邓迪方及其家人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向从化区参与防控疫情医院等捐出了价值4万元的玫瑰柑一批,向广州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及家庭捐献3300份价值10万元的果蔬、2000份玫瑰柑;向自己的家乡村委抗疫一线人员捐献50箱玫瑰柑、300只口罩和2000元现金,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的1月26至28日、3月18日,邓迪方及其家人向广州多个隔离酒店的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及社会大众无偿捐赠700余箱抗疫物资、826袋玫瑰柑。疫情期间,邓迪方及家人累计捐赠物资价值达到25万元。

  3.冯日初家庭

  冯日初,自2003年8月加入无偿献血行列至今,已近19年。截至2022年6月,累计献血273次,其中献全血6次共2200毫升,献血小板267次共507.5个治疗量,相当于捐献了31个成人的全身血液。如果平均每位患者每次使用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冯日初总献血量至少可以救助500名患者。

  谈及第一次献血经历,冯日初表示,当时也是经历过许多心理斗争的,并不是像现在这般“淡定”。2003年,其父亲因意外受重伤,需要大量血液,但当时“一血难求”。因为这次经历,深刻感受到血液对患者的重要性,也萌生了无偿献血助人的想法。冯日初第一次献血的是2003年8月20日。那天,他在番禺区市桥街大东路遇到了那台“眼熟”的流动献血车,于是就勇敢上车开启了“献血”之路。

  2004年,冯日初进一步了解到,捐献血小板对治疗大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他再次义无反顾地成为番禺区血小板捐献队伍中的一员,捐献血小板间隔期限一到,他就会准时到区中心血站报到,18年来从没有间断过。

  他是广州永乐殡仪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因为职业关系,接触了许多生老病死的事例,所以对生命有着丰富的感悟。国家提倡公民参与无偿献血的最高年龄为60岁,他表示:“只要在我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坚持无偿献血,直到60岁!”

  4.许钦松家庭

  许钦松作为当代中国画坛中的艺术大家、美术教育家,用画笔为祖国山河立传,对当代山水画艺术的变革创新有着杰出的贡献。但除了艺术家的身份之外,他投身慈善公益领域业已30余年。从艺术跨界至公益领域,他说他只是想把前辈给予他的爱心通过一些绵薄的力量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许钦松于2009年在其母校广州美术学院创办了“许钦松创作奖”。成立13年来,“许钦松创作奖”打破地域之见、门户之别,为大批青年学子进入专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敲门砖,成为既具专业学术价值又有社会意义的全国艺术盛典。累计颁发奖金达836万元,受益获奖者共计1621人,涵盖全国近30个省级行政区域。

  许钦松在2017年6月成立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以传播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助力中国青年艺术家成长为宗旨。从“许钦松创作奖”出发,延伸出青年艺术家培育计划、少儿艺术启蒙计划、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等公益实践活动。

  卸任美协、画院的职务后,许钦松只要时间安排允许,必定尽自己所能参与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组织的活动。在许钦松的影响之下,儿子许多思作为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和发起人之一,带领着团队积极策划各项活动、拓展公益资源、研究和探索“艺术+公益”的创新形式,不断探索发展有意义且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活动,真正服务到有需要的乡村教师、儿童和艺术家。

  5.李远青家庭

  李远青作为从化区选派的第九批广州援疆干部,进疆两年来,通过消费帮扶、慈善助学、结对认亲等方式参与公益慈善活动。

  李远青每个月都会去看望塔什米里克乡的两户困难户,并送上油米面粉学习用品等慰问品,了解他们家中7个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解决他们家里的困难。援疆两年来,李远青通过“走亲戚”捐赠款物“花费”接近2万元。李远青还主动跟从化区“如愿行动”对接,发动更多的人“讲善言、行善行”。2021年下半年,他经过2个多月走访摸查收集了百名困难学生的微心愿和学校的困难诉求,通过“如愿行动”平台活动为塔什米里克乡中小学募捐了包括图书1.66万册、困难学生“微心愿”礼包103个等价值40.67万元慈善助学物资。

  除此之外,李远青还帮助困难户种植的木亚格杏销往内地,两年来通过消费帮扶方式发动从化区广大党员干部爱心认购困难户鲜杏超过5000件,统筹协调企业收购疏附木亚格杏423吨,为农民增收约827万元。

  在李远青的影响下,妻子曹利勤积极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积极响应单位发动的慈善募捐活动。她是“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挑起教育子女、孝奉老人的重担,默默支持着丈夫工作。

  李远青家庭只是广州援疆干部家庭的一个缩影,每一位援疆干部“舍小家,顾大家”,远离故土、亲人,扎根边疆,用自己的爱心和善行帮扶着边疆困难群体,通过身体力行参与慈善事业促进民族团结。

  6.林小卫家庭

  林小卫今年53岁,有着十多年党龄,早在2007年她便开始成为一名志愿者,在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担任助残服务队和户外运动队队长。林小卫个人志愿时数26391小时,其中防疫志愿时数1215小时,曾获得全国无偿献血金奖,捐赠超过11万元。2007年开始至今,她坚持到护老院为长者、残疾人开展爱心义剪活动,并长期为老人院、残疾人捐物捐资,照顾孤寡老人起居饮食。2013年,林小卫还将自己参加《中国梦想秀》获得的11万元“梦想基金”全部捐献给了越秀区的老人院,帮助老人院更换老人的棉被、衣物和各种医疗设备。2015年开始,林小卫同志加入赵广军志愿服务队,助力残疾人服务,筹款捐款定期探访残疾人,带他们出行。

  疫情期间,她为医务人员、广大的环卫工人、社区一线工作者进行义剪,累计义剪超过1000人次。2020年以来,一旦广州发生本土疫情,林小卫就早出晚归奔赴防控一线,作为志愿队队长带领一众热心志愿者,支援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林小卫的家庭非常支持她从事慈善事业,家人也很乐善好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林小卫父亲经常帮助生活有困难的人,帮助过从乡下到广州看病或读书的老乡,出资支持家乡铺水泥路、建牌坊。母亲也非常关心邻居独居老人的身体状况,常常关心过问,提供帮助。林小卫的儿子和媳妇在工作之余也会抽时间参加志愿活动、服务社会。孙子从小跟着林小卫一起去老人院探访老人、残疾人,派发节日物资等。

  7.郑子殷家庭

  郑子殷、张文婕夫妻两人都是律师,虽然他们说“我们俩都是律师,务实不浪漫。”但律师的“浪漫”一直出现在两人的爱情故事中。他们一个把关注目光投向青少年、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一个专注为广州长者科普防骗知识和技能。郑子殷志愿服务时长3490小时,张文婕志愿服务时长427小时,捐赠超过168万元。如今,他们步入了相识的第三个十年,益路同行,“三十而立”。这对律师夫妻立志将专业和公益相结合,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撑起一片蓝天。

  他们因为公益和善念结缘,携手在公益慈善之路。张文婕律师团队从老人防骗做起,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为超过20万名老人普及与长者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郑子殷律师团队从青少年普法做起,举办过千场普法活动,为线下16万孩子、线上超100万群众进行普法宣讲。郑子殷长期专注于儿童大病救助领域,是广州市海珠区碧心公益服务中心的发起人,为帮助重症儿童筹集善款超1400万元,救助超过800名重症患儿,服务超过1.1万人次患儿家庭。“碧心服务模式”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目前,碧心中心作为珠珠救助平台——广州大病慈善医疗救助平台的运营者,已累计为超1万人次患者提供服务,链接救助资金5000多万元。此外,郑子殷加入广东狮子会17年,在担任广东狮子会会长的2021-2022年度里,带领组织投入7127万元服务经费,用于帮扶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其中超过半数用于帮扶残疾人)。

  8.贺海珍家庭

  “我们要所有的钱都捐出去,不给孩子留一分钱。”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自立自强,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贺海珍、曹卫国夫妇俩胸怀大爱之心,并且将他们内心那份大爱付诸了行动。他们不惜放弃日进斗金的工厂生意,全身心投入教育慈善事业。10多年来,他们累计捐赠2000万元,带领团队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推动教育公平、均衡及高质量发展,成为跨越“三界”(商业、慈善、教育)的爱心典范。

  2011年,贺海珍夫妇出资300万元成立广东省山海源慈善基金会。他们带领山海源基金会团队,发起“新教育本土化研究”项目,支持国内新教育的教学研究、教育著作出版、学术论坛交流、学术研究等。在他们的支持下,山海源在11年间累计联动125家机构,开展279场活动,逾23万人受益,项目总支出832万元。10年来,山海源累计支持民办学校及幼儿园250所;资助 263 位老师完成学习;支持各类新教育论坛71场。

  贺海珍、曹卫国夫妇俩热心捐资助学,10年间累计捐赠金额高达840多万元,多为资助流动儿童就学、资助学校等。2010年,两人花费200多万元在工厂里给员工子弟开办幼儿园。

  在乡村振兴方面,他们通过在帽峰山设立的学校带动周边村民的收入来源,据估算,仅仅是村民把房屋出租给家长们所获得的收入,一年收入就超过 100 万元。

  从小家到大家,从教育到慈善,他们用持续多年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美”、什么是“爱”。

  9.康金华家庭

  康金华全家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超13300小时,康金华近5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为7917小时,胡嘉蔚近5年累计服务时长为2626小时,刘开心近5年累计服务时长为1053小时,胡贯德近5年累计服务时长为1825小时。

  康金华退休后,她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利用职业特长发光发热。康金华认为,自己这份热心公益、关心他人的情怀,离不开她母亲从小的教育。康金华母亲当时是广州一家缝纫厂的职工,她时常为邻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母亲也反复教导她,“不要光顾自己家庭满足,遇到有困难的人能帮就帮。”从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康金华总结出了“做好人,做善事”的家训,她一直践行并传承给了下一代。

  女儿胡嘉蔚目前是广州市越秀区爱心志愿服务中心的骨干成员之一,负责统筹中心1000多名在册志愿者的日常志愿服务。2008年,胡嘉蔚刚刚初中毕业,受奥运志愿精神感召开始参与志愿公益活动。“妈妈私房菜”是康金华和胡嘉蔚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之一,志愿者们自发自费制作营养餐食,每周两次带去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为老人补充营养。“我们送饭的同时,也是想陪老人聊聊天,看看有没有要帮助解决的事情。”胡嘉蔚说,“妈妈私房菜”服务的对象虽然不多,但从2011年创办以来不曾中断,至今已持续1000多期。值得一提的是,胡嘉蔚与其丈夫刘开心因“妈妈私房菜”这一志愿服务而结缘,并最终结成伉俪。婚后,两人依然热衷于做公益,经常参与敬老、防疫等志愿服务。

  10.梁润佳家庭

  梁润佳女士、游烈峰先生秉持教育报国情怀,共同创办黄广教育集团。他们不但推动黄广教育集团全力打造、实施智慧教育驱动下的精英教育,而且秉持关爱孩子、回报社会的高尚情怀,十年发放的奖学/助学金额累计1.1亿元(截至2021年),疫情期间率领集团各单位捐赠357万元物资,向广州市花都区慈善会捐赠130万元善款,合计487万元。

  两人在扶持未成年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不遗余力,以物资、资金及优质资源扶持贵州、广东清远等多所学校,带领上海财经大学校友在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江南村小学、雷州市白沙镇北坡村小学等地捐资建设希望小学,持续资助15年,资助金额累计数百万元;并号召花都区妇女儿童促进会成员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到贵州黔南州开展支教活动达百余人次。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