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桑园围登上人民日报
它位于佛山南海和顺德,始建于宋朝,集围垦、灌溉、养殖等于一体,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
它变水患为水利、催生发达缫丝业、它灌溉方式别具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题为《桑园围 岭南的水利传奇》的文章,向全国读者介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我国首个以基围水利为主体的世界级遗产——佛山桑园围。
全文如下:
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的上空俯瞰,可以清楚看到:以西樵山为中心,西江、北江一南一北,包裹住一片河网密布、村舍散落的橄榄状地带。这是桑园围的核心区域。
桑园围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境内,始建于宋朝,后经数次修筑完善,逐渐形成集围垦、灌溉、防洪、抗旱、交通、运输、养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基围水利工程。2020年12月8日,佛山桑园围入选为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我国首个以基围水利为主体的世界级遗产。
桑园围建成年代之久远、古窦闸之多、围内地域面积之大、众多历史遗存保留之完好,在国内外的古代水利灌溉工程中十分罕见,至今仍发挥着重要水利功能。
坐落于西樵镇的古闸——民乐窦。资料图片
一座半圆石拱桥接通老街,两扇厚重木闸门静偎水面。几名游人踏着麻石台阶下到河边,仰拍桥洞上方光绪四年间刻的“民乐窦”3个大字。
这座古老的窦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民乐社区,是桑园围里众多窦闸之一。古桥、古闸、古渡、古埠、古井,在这里比比皆是,它们组成了一个庞大而系统的水利工程——桑园围。
联基成围,护百姓,保安澜
桑园围“出名”之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几幅巨大的展板放在民乐窦桥上,供游人了解桑园围的前世今生。
“我家就住河边,小时候挑河水做饭,夏天跳进河里洗澡、摸鱼。”年逾八旬的老人梁树煊回忆起往事,眼神明亮起来。他指着民乐窦旁一排保存完好的石碑说,这些碑文记录了民乐窦的历史。
史载,唐代中后期,部分中原人士为躲避战乱陆续南迁珠江三角洲。然而,珠江洪水频发,严重威胁村民居住和生产安全。北宋徽宗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年),广南路宪张朝栋牵头治理,在西樵山下沿西江、北江筑堤防洪。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九江堡乡绅陈博民请旨,率众筑坝甘竹滩,堵塞倒流港,连接西北两江防洪堤,桑园围雏形初显。此后,经过历代修筑加固,形成基围、河涌、窦闸三位一体的灌溉体系,具备防洪、排涝、挡潮、抗旱、灌溉、水运等功能,18世纪末已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
“桑园围是一项独创性圩垸水利系统工程,它巧妙地利用了珠三角地势低洼、河涌众多的生态特点,重点构筑堤坝、窦闸、水塘、沟渠。”佛山市水利局局长李永生介绍,“部分窦闸使用‘人’字形木闸门,能够根据围内外、上下游水情调节,内涝水位高时自动开启,进行排水,外潮或洪水水位高时自动闭合挡潮,十分科学。”
变水患为水利,催生发达缫丝业
桑园围修筑后,防洪排涝自如,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为 “粤东粮命最大之区”。据《桑园围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桑园一围,地连两邑,堡分十四,烟火万家,东、西两堤,长亘百余里,贡赋五千有余,为广属中基围最大之区。”每逢大旱之年,周边许多地方农田无法适时耕作,“而围民早已得水灌溉,翻犁播种,踊跃春耕。”
桑园围内,水利系统发达,生态环境良好,开启了珠三角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先河,独具岭南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也应运而生。村民通过堤围、河涌、窦闸灌排,开发洼地、河滩,改造水塘养鱼,塘边植桑养蚕。这样,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登上西樵山南边的制高点——石燕岩,极目远眺,万亩桑基鱼塘水光点点。桑基鱼塘高效高产,催生了蚕桑经济。李永生介绍,明清时期,南海西樵一带成为广东省最著名的蚕桑之乡、丝绸重镇。清光绪年间,西樵山简村蚕桑业兴盛,不到两公里河段修建了58处埠头。“民乐有个窦,家家纺织声”,“一船蚕丝出,一船白银归”,描述的就是当年缫丝业盛况。
如今,民乐老街旧楼斑驳,石板路仍在,车辆、行人川流不息。两旁售卖土产、杂货、日用品的铺面一家挨一家,遮阳棚把天空挤成一线,可以想见昔日“缫丝重镇”的繁华景象。
灌溉方式别具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珠三角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珠三角基围与长江中游垸田、长江下游圩田并列,成为我国古代圩垸水利开发三种模式,而桑园围无疑是珠三角基围水利最具代表性的工程。“桑园围内古水利工程与古村落完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先民对乡村美好生活和美好环境的追求与实践。”佛山市科诚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彦文研究桑园围30余年,对桑园围的历史沿革如数家珍。他说,“这些水利设施为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提供支撑,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与围内古村落布局和建筑有机融合,为安全、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保障。”
1972年,西樵镇七星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桑基鱼塘”农田示范区。1981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广州地理研究所合作,在顺德勒流设立观察站,开展研究,以便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狭人稠、水网交错的地区推广基塘农业的模式和技术成果。2019年,佛山基塘农业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珠三角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农田被改为城市和工业建设用地,桑园围耕种面积逐渐缩小。上世纪90年代初,桑园围内灌溉农田仍有20多万亩,目前尚存6.2万亩。尽管如此,桑园围历史与现实价值却不容小觑。1998年6月29日,特大洪水来袭,樵桑联围水闸崩决。南海、顺德数万军民以桑园围吉赞横基和东基作第二道防线,保住了围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助力非遗活化,重识身边的桑园围
“桑园围在哪里?”“晚上爸爸妈妈带你在江边上散步,走的路就是桑园围的围基……”在龙江镇左滩村的桑园围和龙江水利历史展示馆内,讲解员梁秀霞耐心回答参观学生的问题,“生活在这里,桑园围就在身边,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
展示馆位于西江与北江的第二个交汇点——甘竹溪入口处,也是整个桑园围下游合围处。桑园围成功申遗20天后,该展览馆向公众开放。下一步,佛山市还打算依托桑园围工程遗产,筹备建设桑园围博物馆、水情教育基地。桑园围内有3处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松塘村—民乐窦—吉水窦—西樵山—烟桥何氏大宗祠—下北石塘闸—探花桥—九江吴家大院”被列入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正策划实施旅游保护开发。
“要在桑园围的保护与发展中找到平衡点,结合实际,古为今用,保持景观和文化的原真性,避免过度建设和生搬硬套。”有一次,李永生得到消息,一座古桥在修缮的时候,当地要将五孔桥变为四孔桥,他立即反对,“桑园围是历史的遗产,必须修旧如旧,在此基础上焕发出新活力。”
“申遗成功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未来的发展,李永生设想了多种可能性,“可以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有序推进遗产区域环境整治、碧道建设、生态景观提升、遗产修复与展示等工作。”
阳光明媚,春风十里,莫负好春光!
去公仔街玩陶,在文化馆看“海”,到图书馆品书香,去公园赏花踏春……这个春节,不出佛山一样精彩!春节假期只剩最后一天,记者为您搜罗佛山亲子好去处。
路线一:
品陶艺——玩泥赏陶画瓷绘
在佛山过年,自然要去找寻佛山浓浓的年味。
佛山年味哪里找?不少家长选择到石湾古镇,玩泥赏陶亲子彩绘,感受佛山陶艺文化。
公仔街是石湾公仔比较集中的地方,春节期间,这里绝大部分店铺都开门迎客。大年初五,佛山公仔街迎来众多亲子家庭,大家一边享受和煦春光,一边欣赏陶艺品,陶公仔、陶泥茶器、瓷花瓶等陶瓷艺术品琳琅满目,小到指头大小的可爱陶动物,大到几米高的瓷花瓶,让人目不暇接。
在一家茶器店,还提供陶泥让亲子家庭体验陶瓷拉胚。玩泥可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眼看着一坨泥巴在自己手中变成一个花瓶或者茶杯,然后再刻上自己的名字,成为独一无二的礼物,这种获得感不言而喻。
到公仔街赏陶艺。佛山日报记者黎红玲摄
逛完公仔街,还可以参观500余年薪火不断的古龙窑——南风古灶,感受佛山先人的智慧,体验佛山浓郁的陶文化;或者到石湾公园赏花踏春,这里桃花正艳。
离公仔街不远处的“陈复澄艺术馆”,正在举办“艺术馆里过大年”——首届(2021)佛山陈复澄艺术馆传统文化迎春雅集。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精致的陶艺、飘逸的书法、精彩的绘画、宜兴紫砂、非遗广绣等传统文化艺术,赶一场古香古色、心旷神怡的艺术集市。
值得一提的是,2月7日~17日(农历腊月二十六至正月初六),这里还邀请知名艺术家岂凡驻场,免费教孩子画瓷绘。拿起画笔,在纯白色的杯碗盘碟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经过烧制后,孩子们就可以拿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用品。
“春节期间,艺术馆里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就是这些在瓷器上作画的亲子活动。”陈复澄艺术馆馆长聂彩霞说。
路线二:
涨知识——文化场馆看展览品书香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牛年赏牛,感受浓浓的传统年味。佛山市图书馆5楼文史展厅,正在举办牛年生肖文化展,读牛的故事,看牛的图片,赏牛的艺术品,感受浓浓的传统年味,增添吉牛祥气。
据悉,佛山市图书馆将佛山多名对“牛”情有独钟的艺术家的“牛”作品和收藏家的“牛”藏品,汇集展出,其中包含陶艺、邮票、剪纸、书画、艺术工艺品等200余件;并结合包含“牛”文化艺术内涵的馆藏文献,向广大读者分享与展示我国意蕴深厚、源远流长的牛生肖文化。
除了牛生肖文化展,藏书丰富的市图书馆的少儿阅读乐园,也是众多亲子家庭的首选。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2月13日—2月17日 上午10:30-11:30, 下午3:00-4:00),佛山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乐园玩具馆和故事屋还分别推出了玩具陪伴阅读和乐高玩具主题活动。家长可到文化云预约参加活动,每天每场各可预约8个和6个亲子家庭。
此外,佛山市文化馆是值得亲子家庭去的另一个地方,亲子家庭既可以在这里感受传统的中国文化,也可以不出佛山,即可看“海”。
春节期间,文化馆一二楼展厅有两场展览正在展出。其中,一楼中空展厅里展出的是万寿印。这个将一万个写法不同的寿字,原石原刻为一万枚印章,组成的巨型寿字,刚刚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是单一场地展示最多的篆刻石印,由佛山书法家李建刚创作。亲子家庭可充中感受中国文字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
春节期间文化馆的另一场大型展览,就是备受孩子们喜爱的海洋主题摄影展。佛山9位摄影师从数以万计的海洋摄影图片中精选而出的400幅海洋主题作品,让孩子们了解五大洋的旖旎风光、风土人情以及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春节期间,每天上下午都有摄影师在现场为观众义务讲解摄影图片的故事。同时还会为观展的小朋友送上气球和本次摄影主题台历。
市文化馆的海洋主题摄影展备受孩子们欢迎。佛山日报记者黎红玲摄
线路三:
赏春光——赏牡丹看陶塑展
岭南春来早。时下,文华公园、新城公园、西樵山、南国桃园、仙湖公园……佛山各处的玫瑰、桃花、茶花、玉堂春、紫荆花、凤玲花、木棉花均已盛放,红的,黄的,紫的,粉的……满城芬芳。走到大街小巷,各处公园,不免让人赏心悦目,春风满面。春光无限好,辜负好时光。新春假期最后一天,何不带上孩子赏花踏春去。
记者在此推荐的赏花处是佛山梁园。作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佛山梁园在春节期间举办牡丹展,黄的、粉的、红的、紫的,娇艳的牡丹争奇斗艳,引来游人如织,还吸引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的长枪短炮。
佛山梁园牡丹备受关注。佛山日报记者黎红玲摄
此外,在梁园老园旁边,新开馆的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里,还展示有佛山传统美食以及醒狮、剪纸、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彩灯等,让人感受佛山浓浓的年味。而在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临时展厅,正在举办“陶都薪火永相传——石湾窑陶塑精品展”,刘传的虬髯客、庄稼的寿星……展出的历代名家作品,让孩子从小领略石湾公仔的艺术魅力。
访孤寡、包饺子、话家常……春节假期,是不少市民忙碌一年后难得的休憩之时,高明区乐善公益队负责人黄文波却在假期和队员们探访辖区内弱势长者,与他们一起温暖过年。
2月14日,黄文波走进荷城街道河江、竹园、月明等多个社区,探访15位孤寡独居长者春节期间的生活状况。
“这些老人是我们乐善长者饭堂日常的服务对象,希望了解一下他们节日期间的身体、精神状况及饭餐保障情况。”探访过程中,黄文波拉着老人们的双手,细心询问老人对平常饭菜的意见,并给他们提出合理建议。
随着年龄增大,年过九旬的严婆婆消化能力不断下降,对此,黄文波建议其减少对豆类、蛋类食物的摄入,“后续我们也将调整供餐方案,争取为老人提供热、碎、软等食物,力求让老人满意”。
2月15日,黄文波还和队员来到更合镇官山村探访当地独居长者。据了解,官山村三面环山,距中心城区60多公里,是当地最偏远的村居之一。今年春节,因应防疫要求,很多在外工作的亲属选择就地过年,不能回村里照看老人。
当天,黄文波和队员们带着猪肉、面皮、调味料等食材来到官山村,与独居老人们一起包饺子,并为他们送去面条、麦片等日常用品。
“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希望让更多老人晚年生活感到幸福。”黄文波表示,后续将开展多种关爱活动,并希望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关注和支持老年人的志愿服务。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