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佛山文博十件大事、非遗十件大事揭晓
2月2日,经过网络投票与专家综合评审,2020年度佛山文博十件大事与非遗十件大事评选结果揭晓。桑园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功夫佛山 武动世界”第三届佛山武林大会等分别登上文博、非遗“大事榜”。
回眸2020年,佛山文博、非遗活动亮点频频。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下,市博物馆学会、市博物馆发挥龙头作用,整合、统筹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力量,共同推进佛山文博、非遗保护工作,分别评选出文博和非遗十件大事。这既是市民参与度极高的文化盛事,也是全市文博、非遗界过去一年保护、传承、弘扬佛山传统文化的缩影。
文博非遗大事展现多彩佛山
1月4日,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守望乡愁·佛山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市博物馆学会主办,市博物馆承办的2020年度佛山文博十件大事和非遗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启动,1月中旬举行的网络投票活动,共有一万多网民参与;2月2日,由守望乡愁·佛山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常务委员会成员、特邀专家、媒体代表组成活动评选专家组进行决选,从25件入围文博大事和26件入围非遗大事评选出最终名单。
入选文博十件大事之一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在南海区博物馆举办”,网上投票排名前列,得到公众的高度认同。活动采取省市联动,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引导网民关注广东文博发展,精选佛山四家博物馆进行直播“云逛馆”,展示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果,线下举行的“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图片展”,展示佛山、广东乃至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感人场景,当日直播点击量达1789978人次。
疫情期间,佛山全市博物馆落实防疫举措,实现无一人感染、无一方失守。复工复产后,各馆按指引有序复工开放,注重通过数字化手段拓展服务空间。在“牵手·非遗赋彩全面小康”2020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中,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互动的形式,邀请非遗创新代表性人物共话非遗活态创新之道。同时还发布《2020佛山非遗大数据》,报告显示,市民对佛山非遗发展有高度的认知,95%以上的市民听说过和接触过佛山非遗,并对传统音乐、民间文学及传统舞蹈最感兴趣。
不少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得到社会认可。2020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设置佛山非遗购物节,多项非遗技艺数百款商品以“小视频+推文+购买链接”方式在学习强国、佛山发布等平台发布,销售情况理想。由祖庙博物馆开发的“佛山有礼”系列文创先后获全国发明展会非遗智慧与创新奖、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一批特色文创产品形成展览、销售两旺。
市博物馆馆长曹学群说,评选活动在响应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下进行,通过网络形式提高社会认知,获得广泛好评,佛山文博与非遗围绕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主线,闯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精品文博展继续讲好佛山故事
2020年,守望乡愁·佛山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在海外、北京、佛山等地主办了多个线上线下文化遗产展览、讲座、活动,提高了行业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及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工作的满意度。
去年10月26日至11月6日,“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在佛山举行,展出了57个非遗项目,其中佛山非遗项目达到17个。展览打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用AR技术拍摄制作,打造VR的3D数字展厅;线下展在摩洛哥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用佛山传统文化对话世界,增进“一带一路”沿线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
去年11月至12月,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安哥拉等驻广州总领事馆官员和家属应邀参加遇见·非遗——佛山非遗文化体验交流活动,现场体验香云纱、陶瓷制作,并在展览音乐会中全面了解佛山非遗发展,进一步增强佛山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
此外,各区博物馆精心策划精品展讲好佛山故事。2020年9月至12月,“奋进之路——顺德发展成就展”在顺德区博物馆举行,展览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德探索”为主线,讲述顺德四个阶段的波澜壮阔奋斗史,现代声光电陈展方式、多媒体互动,受到各年龄层观众普遍欢迎,参观量达34547人次。
“传统在今天——曾力曾鹏作品展”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举办,展览陈列方式新颖,突出作品,营造出安静、简洁的观赏氛围。展览期间,博物馆推出了曾力、曾鹏最新的陶艺文化创意产品,市民在欣赏展览的同时选购喜欢的文创产品,为展览的广泛传播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8年来,佛山知隐博物馆坚持“校园博物馆科学文化教育资源的创新与共享”的发展理念,荣获2020年佛山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成为佛山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博单位。在网络投票环节,该品牌项目成为人气第一名,还入选“佛山文博十件大事”。
佛山文博十件大事(按时间排序)
佛山文博单位征集抗疫见证物为明天记录今天
佛山市博物馆、南海区博物馆、顺德区博物馆、清晖园博物馆、三水区博物馆、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等文博单位主动开展抗疫见证物征集工作,征集到一批珍贵见证物,部分见证物还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图片展”中展出。
“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场活动在南海博物馆成功举办
2020年5月18日,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暨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专题展活动在南海区博物馆举行。参观者观看图片和实物展览。佛山日报记者龙翔摄
活动通过多平台开展线上活动,展示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果,同时举办“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图片展”,展示佛山、广东乃至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感人场景;通过省市联动,为观众呈现全省博物馆的发展情况。
三水博物馆改造升级提升文化内涵
改造后的博物馆植入三水特有的水韵、岭南元素,景观设施得到全面升级,文化内涵大幅提升,有效彰显城市三水文化自信,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
市祖庙博物馆文创产品屡获殊荣
市祖庙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年内获得国家、省级荣誉。该馆自2012年开始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引入社会资源进行文创研发,现已推出六大系列300多种特色文创产品。同时,打造品牌实体店“佛山有礼”,受邀加入广东文创联盟,并进驻广州白云机场的省博文创体验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高明世纪钱币博物馆升级改造提高服务效能
改造后的博物馆展示风格焕然一新,增加了60多件明清瓷器及其他藏品100多件(套),吸引了更多的公众进馆参观,同时得到了各级领导认可。
广东大观博物馆挂牌南海区廉政教育基地
该馆是佛山首个将廉政文化和铜镜文化相结合的廉政教育基地,年内以建党、建军、纪律教育月、国庆等为主题举办活动,总参观量达12万余人次。
奋进之路——顺德发展成就展
展览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德探索”为主线,讲述顺德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运用图文、影像、实物及现代声光电等展陈手法,设置多媒体互动、VR体验区等展项,参观量达3.4万人次。
传统在今天——曾力曾鹏作品展
陶艺家曾氏兄弟曾力、曾鹏回到他们艺术的源头——佛山石湾,向家乡人民分享欧洲巡展的体验与收获,并回顾过去三十多年的艺术历程,从而启迪“传统”与“今天”这个命题。
知隐博物馆荣获“佛山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奖
该馆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博单位。其品牌项目带动青少年开展的科技创新成果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4项,市级奖励10项,出版的著作《中国古代灯具发展简史》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
桑园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12月5日,从烟桥古村上空俯瞰桑园围局部,可以看到桑园围的建设不仅改变了围内区域的防洪排涝环境条件,为灌溉农业和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而且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桑园围作为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之一,开启了珠三角地区大规模基围农耕开发的历史,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发展和佛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广东省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佛山非遗十件大事(按时间排序)
“秋色花街映乾坤——侨乡佛山非遗文化展”亮相北京
自1月到6月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并利用VR全景,让市民在线上观展,足不出户即可认识佛山非遗、了解佛山文化。
2020年顺德(国际)香云纱文创设计周
活动面向国内外优秀人才征集香云纱文创设计作品共1164件,并邀请香云纱行业、设计领域大咖共同分析把脉香云纱保护的现状与发展。
“牵手·非遗赋彩全面小康”2020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广东非遗购物节”佛山分会场启动仪式
2020年6月12日,“牵手·非遗赋彩全面小康”2020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广东非遗购物节”佛山分会场启动仪式在佛山市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活动现有佛山剪纸展示。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邀请五位佛山非遗传承创新的代表人物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互动的形式共话非遗项目活态创新以及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之道,同时发布《2020佛山非遗大数据》,签订“牵手佛山非遗”战略合作意向书,还增设佛山非遗购物节。
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
展览打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打造虚拟3D数字展厅,展示优秀的中国文化艺术成果。用文化的交流、交往增进“一带一路”沿线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
第四届中国(佛山)陶瓷设计周
连续四年举办,已成为佛山极具特色的陶瓷与设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文化名片。
石湾陶塑精品亮相中国(北京)
国际精品陶瓷展精选62件有创新性的石湾陶塑作品赴北京参展,展示石湾陶塑近十年来最高艺术成就,实现“版权提升艺术价值”。
“功夫佛山武动世界”第三届佛山武林大会
2020年11月14日在佛山体育馆举办第三届武林大会之第一届佛山(珠三角)龙形拳公开赛,现场参赛队员龙拳套路展示。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武林大会从11月开始12月结束,共有14项活动,吸引来自珠三角地区7000多人参赛。本届武林大会是佛山第一次将零散的本土武术赛事整合起来的一次武林盛会。
高明区探索“红色+非遗+文旅”发展模式
将三谭红色文化资源、高明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谭平山故居和“高明扎狮”传承人谭志明工作室等资源串点成线,打造3A景区,探索“红色+非遗+文旅”发展模式。
岭南功夫文化体验馆开馆
该馆通过梳理岭南武术史,聚焦以黄飞鸿、叶问、李小龙为代表的武林宗师的璀璨人生,凸显佛山功夫IP推动中国功夫走向世界的作用与影响。
遇见·非遗——佛山非遗文化体验交流活动
来自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安哥拉等驻广州总领事馆官员和家属应邀参加,在天意莨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莨绸保护基地、佛山禅城区大唐陶业(大丰唐)和佛山梁园开展香云纱赏识、陶瓷体验活动以及文化交流展览音乐会活动,将佛山非遗文化广泛推广到世界各地,提升佛山城市影响力。
广场上满眼可见五彩缤纷的花景,高低错落的园艺布置就像流动的鲜花海洋,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赏,拍照打卡,小孩拉着大人,开心地欣赏着花丛中的蜂飞蝶舞……昨日,禅城区文华公园西广场上演着城市变靓的美好画面。
为迎接春节到来,禅城区城管部门正着力打造热门景点艺术绿化景观,以花团锦簇、新颖缤纷的花景强化全域旅游氛围,为广大市民游客营造欢庆佳节的热烈气氛。目前,项目整体工程进度已经达到85%,将于春节前完工并向市民开放。
禅城城管相关负责人表示,小空间微改造是城市更新的趋势,借由此次迎春花卉整体景观的营造,该部门进一步为整个城市打造大面积的花海景观,突出“美景、浓情”特色,强化城市功能和品质,让留在本地过年的市民游客充分感受禅城魅力,共享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果。
9大节点景观领衔“花花盛宴”
赶在今年春节前,禅城城管正着力打造城市迎春花卉整体景观,其中于中山公园南入口、文华公园西广场及东入口、市政府门口、东平河石湾湿地公园、亚艺公园禅荷花岛、佛山大道北花坛、佛山大道南花坛、渔村文化公园、祖庙入口广场共形成9个主要节点景观。
“今年,我们结合各个公园特色、进行了全方位的环境营造,其中不乏首次采用或者是以往禅城罕有运用的手法,以此营造更热烈节日氛围。”禅城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迎春花卉建设改善了部分单一的鲜花景观,还加强面上的整体提升,相信会给市民眼前一亮的感觉。
其中,文华公园西广场、东入口的景观项目以“花漾文华”为主题,打造如“花花世界”般的园艺空间。记者在公园西门位置看到,围着“双鲤鱼”绿雕所铺就的大片缤纷花境尤为吸睛。
这里运用花卉达30多种,不仅种类比往年翻了一倍,选花更是精致考究,植上了往常在城市里并不多见的树状向日葵、鲁冰花等特色鲜花。
花境两旁还布置了足足两层楼高的花色渐变的立体花柱,花柱之间营造了“鲜花地毯”,里面还布置着球状的精美灯饰,显得格外大气。目睹如此的鲜花盛宴,让不少路过市民倍感惊艳,纷纷拍照留影。
而东平河石湾湿地公园、渔村文化公园是首次实施春节景观设置,为东平水轴岸线再添亮色景观。
东平河石湾湿地公园以“花堤闻莺”为主题,营造鸟语花香的“仙境”。渔村文化公园内,采用鲜花、灯笼等一系列过年喜庆元素,搭配鱼形灯泡等现代创意手法,让传统年味在创意中闪光。
黑科技建设花园城市惊喜连连
春节期间,除了鲜花绿化装点,少不了春节元素装饰。禅城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部门在祖庙、中山公园、亚艺公园、文华公园等节点都进行了春节氛围营造。
在祖庙前的广场,设计人员结合景区文化元素,将打造出舞狮造型的花艺作品。在中山公园,除了悬挂灯笼,还在南门设置主题为“牛年大吉”的节点景观。通过布置多彩喜庆的花坛小品,设置“牛年大吉”“2021”等贺年字样,形成一组时尚、现代、有创意的春节景观。
值得关注的是,禅城除了在主要节点和重要出入口、以文化主题的花样景观来营造魅力佛山的浓浓节日气氛,还按照“全景城市”建设理念,施展“绣花”功夫逐一点亮美化城市“微景观”。
例如,季华路下沉隧道出入口、张槎出入口等位置已完成立体绿化提升,呈现出立体景墙和灯光亮化等多元化景观相融合的效果。这也是首次在禅城派上用场的景观技术。
同时,区城管部门还对季华路、岭南大道路口、佛山大道南北出入口、同济路口等主干道,以及南浦公园等多个公园进行时花换种更新。
“这些节点面积并不特别大,但分布在人来人往的地带。通过众多‘小而美’节点的改造提升,扮靓了禅城重要门户、城市客厅,可让市民游客直观感受有魅力、有品位的城市新景象。”区城管部门工程师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为了凸显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城管部门建设花景同时还配套设计了新颖的灯光夜景,让市民游客出门就能邂逅花海,也能全天候欣赏城市美景。
昨日,佛山市教育局召开媒体通气会,公布《佛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改革高中招生录取办法,从2020年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开始全面实施。
根据《实施意见》,自2023年起,中考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与录取挂钩,报考提前批学校必须达到3个C级或以上。从2024年起英语科听力部分改为单设听说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科各按卷面分值60%的比例计入总分,中考总分增加到740分。
此次改革将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全部科目列入考试科目,各学科考试时间依据“学完即考”的原则确定。成绩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避免过度竞争、分分计较;按负担适度、文理兼顾原则,选取部分考试科目纳入录取计分,没有纳入总成绩的科目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予以反映和体现。
《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考试招生管理,深入推进“阳光工程”,完善公开透明的考试招生工作体系,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不得无计划招生和超计划招生,取消国家规定以外的所有地方性鼓励性加分项目。进一步强化初中教学管理,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逐步推进体育美育评价改革。
佛山新中考改革方案出炉,将从2020年初一新生开始实施
指标生不设“限制性”分数线
昨日,佛山市教育局召开媒体通气会,发布《佛山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一佛山新中考改革的纲领性方案,确定将从2020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含等级)、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其中包含不少亮点和变化。相关人士分析,初中阶段对上衔接高中,对下衔接小学,这一方案提及的具体措施,将通过中考改革推动整个教育生态的变化。
全科开考,英语科单设听说考试
根据《实施意见》,2023年实行初中毕业考试、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统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实施意见》明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涵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7~9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方案》)规定的全部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个科目,并将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纳入考试范围。
在考试方式上,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9个科目采取笔试的考试方式。体育与健康主要采取现场技能测试的考试方式,理化生实验操作采取现场实验操作的考试方式,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考试方式。
此外,从2024年起,也即从2021年9月份入学的初一学生开始,实施英语听说考试,将英语听力考试和口语考试相结合。
考试成绩以两种方式呈现
根据《实施意见》,各学科考试时间依据国家《课程方案》课时要求和“学完即考”的原则确定。
据介绍,委托或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的科目的考试时间由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一般安排在每年6月下旬举行。学生按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7~9年级)修完某学科后,方可取得该科目的考试资格。一般地理和生物安排在初二学年末开考,其他安排在初三学年的学期中间或期末开考。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9门科目考试,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命题,市、区组织实施。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科目考试由佛山市命题并组织实施。
各科目考试成绩采用分数、等级两种方式呈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笔试部分)、化学(笔试部分)、历史、地理、生物(笔试部分)、体育与健康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含理化生实验操作)以等级形式呈现。
中考总分将增加至740分
开考的13门科目中,综合考虑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和对接新高考的要求,有8门科目被列为中考的录取计分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其中,体育与健康考试满分值权重不低于录取总分的8%,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据介绍,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科录取计分科目满分660分,体育与健康科满分60分,两项合计为满分72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科按卷面分值计入总分。道德与法治、历史两科各按卷面分值的50%的比例,折算计入总分。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采用等级方式呈现,按物理、化学和生物每门科目总分的10%设定卷面分值并转换为等级。未纳入录取计分的其他科目,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予以反映和体现。
从2024年起,道德与法治、历史科各按卷面分值折算计入总分的比例再提高,由50%提升至60%,其他科目权重比例维持不变,中考总分将增加至740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自2023年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将与中考录取挂钩。考生报考提前批学校必须达到3个C级或以上,其他录取批次则对此暂不作要求。
招生录取结合学业水平+综合评价
《实施意见》明确,从2020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含等级)、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将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含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国家示范性高中录取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低于B 等级。录取投档时根据“同分比较原则”,对总分相同的考生,先比较是否符合优先录取政策,再比较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优先录取综合素质评价等级高的考生。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5方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主要由初中学校组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贯穿初中3年,由5个操作环节组成: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学校和教师撰写评语、公示审核确认、形成档案材料。
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方面,《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扩大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贯通(含三二分段制等)试点院校的招生规模,拓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升通道。划定普通高中录取最低资格线,合理引导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
指标生不得设“限制性”分数线
名额分配政策(指标到校)是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缓解择校热,一直以来广受社会关注。此次《实施意见》明确,优质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采用单独批(层)次、单独录取的方法。从2020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起,普通高中指标生名额一律不得设“限制性”分数线。
《实施意见》还对公办学校自主招生进行了规定,将逐步给予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其中公办学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0%以内,突出对学生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要求。
在加分的项目和分值上,《实施意见》明确,取消国家规定以外的所有地方性鼓励性加分项目,体育、艺术和科技类等相关特长和表现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