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交出发展答卷
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如今,近两年时间过去,首批五城市交出了怎样的发展答卷?在第二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论坛上,可以看到一些答案。
对于上海这座因商而兴的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赋能作用。上海市副市长华源给出了一组数字: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万亿元,网络购物交易额1.35万亿元;今年一季度,社零总额增长5.2%,加快回稳向好;消费资源集聚能力日益增强,口岸消费品进口总额占全国的40%以上。新设品牌首店1073家,培育、引领本土品牌121个,目前拥有中华老字号180多家,上海老字号104个。不止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上海的综合消费环境也得到不断优化,不仅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相关便利服务,其夜间经济综合指数也位居全国首位,24小时活力城市初现雏形。
上海正加速打造成为全球消费资源的配置中心,引领全球消费的创新高地。华源介绍道,下一步,上海将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供给创新,建设国际一流消费资源汇聚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为牵引,发挥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以产业创新升级为主线,推动时尚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场景创新,拓展国际一流消费体验新空间,实施新一轮的商业空间布局规划。三是推动模式创新,打造国际一流消费增长新引擎,发挥五五购物节等重要活动的功能,做强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四是推动制度创新。营造国内一流消费新环境,推动境外人员境内支付便利化,深化对外贸易一体化试点,实施全球品牌集聚计划,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以消费带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市也在加速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分享道,北京市统筹实施“十大专项行动”,推动首都消费市场提档升级,消费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未来,北京将全力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下一步如何建设?司马红表示,简单总结来讲就是落实四个新。一是“新商业格局”,也就是紧扣便民、提质,完善商业消费格局。建立“国际-城市-地区-社区”四级商圈体系,打造王府井、CBD等国际消费体验区,培育新首钢等一批新兴商圈,构建新消费品牌全链条孵化体系。同时加快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建设,持续深化免保跨政策相衔接试点。二是“新消费场景”,即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培育消费新场景。加快“演艺之都”建设,推动文创、演艺、展览等业态进商圈,让文化消费成为消费新时尚。发挥“双奥之城”优势,擦亮冰雪消费名片,打造赛事消费增长点。三是“新消费供给”。包括加快“科教医养”资源转化,优化服务消费供给,推动元宇宙等数字技术融入商圈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动出行、旅游、教育、医疗在线服务。发挥服贸会等展会平台优势,吸引商业要素集聚,助推经济开放发展。四是“新消费环境”。创新“监管”“服务”,营造一流消费环境,打造有温度的“北京服务”,厚植诚信文化提升首都城市品质。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要求广州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广州市副市长谭萍表示,近两年来,广州紧扣“五个维度”内容,持续抓规划、出政策、强载体,制定了150多项配套举措,出台促进消费提档升级38条措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谭萍表示,下一步,广州将充分发挥“千年商都”的禀赋优势,扎实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广州将围绕数字赋能和科技赋能,重点从“新动能、新主题、新生态、新风尚”四个方面着力。一是激发多元融合新动能,聚焦零售、文化、旅游、体育四大领域,出台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培育产业、流量、服务三大特色消费体系。二是丰富湾区特色新主题,发挥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加强与香港、澳门联动,打造湾区国际购物节、汽车消费节、美食节等国际性主题活动。三是打造多域供给新生态,持续引进国际首店、国潮首店、特色首店,实施直播电商“个十百千万”工程,加强消费供给,释放消费潜力。四是引领消费潮流新风尚,推动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城市消费智能化水平。
“天津市把消费贯穿‘十项行动’各方面、全过程,成为拉动经济最稳定、最持久的重要动力。今年一季度,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5%,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长6.5%。”天津市副市长杨兵介绍道。
杨兵介绍道,依托深厚的百年商业底蕴,天津市把今年确定为天津消费年,推出“8810+N”系列活动,举办暖心购物节、京津冀消费季、品质生活节等600余场促消费活动,全面建设金街、五大道、老城厢古文化街、佛罗伦萨小镇等地标商圈,推动一大批购物中心建成运营,引入数百家知名首店,形成天津卫、时尚潮、国际范。同时,树品牌,聚资源,不断扩大国际知名度。依托天津港口硬核优势,拓展外贸干线、环渤海支线、远洋航线,以外贸新业态创新消费模式,以港口经济带动消费升级,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依托国家会展中心等载体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大型展会,做大国际汽车展等高端国际展会,加快建设北方会展之都。
重庆市副市长张国智表示,重庆市也在从五个方面加速推进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一是强基础、稳规模、促增长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通过统筹实施8亿新消费、八大行动,稳固消费规模,促进消费提质。二是国际范和烟火气的社会载体持续呈现。充分彰显山城、江城的特色,统筹建设中央商务区等消费集合,对标打造解放碑、朝天门等国际化商圈,增强消费吸附能力。三是夜色美、地标亮、活力足的“不夜重庆”特色鲜明。有效利用两江四岸空间建成一批夜间消费地标,培育建设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区,丰富各类夜间消费生活业态。四是依托山水秀、底蕴浓、美食佳的山城记忆,持续做优山城旅游品牌,创建国家消费文化和旅游示范城市,擦亮火锅之都名牌,扩大美景美食叠加的消费影响力。五是打造服务优、联动强的发展环境优势,整合双城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巴蜀消费大场景。

荔湾区审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区政府廉政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全省、全市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做到“四个聚焦聚力”,扎实推进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推动荔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聚焦聚力政治引领,把好政治“方向盘”。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深化政治机关意识,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审计工作和自身建设各个方面。紧扣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安排,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的问题开展审计监督,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制度机制,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行动上,有效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聚焦聚力责任落实,种好廉政“责任田”。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业务工作一体推进。强化权力制约监督,严格审计现场管理,严守权力边界,严防用权风险。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刀刃向内,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扎实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定期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灵活运用“抓早抓小”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苗头,坚决守好审计机关廉政建设生命线。
三是聚焦聚力教育管理,拧紧思想“总开关”。始终坚持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基层正风反腐工作。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及时梳理岗位职责权限,全面深入排查风险。针对排查发现问题,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审计干部队伍。
四是聚焦聚力履职尽责,打好监督服务“组合拳”。压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任务分工,突出“三大平台”建设、城市更新改造、民生事业、国资国企、公共资源资产资金管理以及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发挥审计专业优势和工作主动性,积极推动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促进审计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启动近两年来,商务部汇同五个城市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第二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论坛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发布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报告》,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进展进行及时总结,并对案例和经验进行推广。
顾学明表示,2022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取得了标志性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培育建设经验。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2022年,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培育建设城市的人口约占全国的8%,但消费规模占比达到了13.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在恢复和扩大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全国优质消费资源的集聚地。五个城市吸引了大批世界知名企业落户,首店、首发、首展、首秀发展迅速;本土优质商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同时,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国际名展、名会溢出效应突出,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示范带动效应显著,在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商旅文融合发展的新地标。商旅文融合的网红打卡地大量涌现,主题公园、特色消费、观光带等演绎新空间的融合式体验消费新载体建设成效显著,美食节、时装周、家装节、电影节、体育消费节、汽车消费节等消费提振行动焕发新活力,一批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的新型消费场景迅速发展,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四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消费创新发展的引领地。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智慧菜市场,以及云逛街、云购物、云展览、云走秀、云体验等数字化消费业态不断涌现,引领了全球消费的新模式。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兴电商占网络消费的比重大幅提升,新型消费提质扩容进程加快,引领了全球智慧消费的新潮流。免税、退税和报税等跨境电商政策更加优化,口岸免税店功能布局更加合理,进口消费蓬勃发展,引领了国际消费新时尚。
五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良好消费环境的新标杆。一方面,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和街区、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公共休闲空间、公共停车位大量投入使用,消费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居民消费的“硬”环境更加舒适。另一方面,消费权益保护得到加强,纠纷解决更加便利快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治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的“软”环境更趋优化。
顾学明表示,培育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抓手,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需要进一步统筹,要强化国际性,注重引领性,突出带动性,坚持开放性,走特色化、智慧化、融合化、绿色化的发展之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