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分享 | “大喇叭”发挥“大能量”,传播广州好声音
案例简介:市人大代表徐宏积极履职尽责,牵头制作“疫情防控大喇叭”,利用电视、广播频率、大喇叭等立体化多渠道,把信息送达市民;跟踪监督广州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共享课堂”建设进展情况,为多个线上学习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支撑环境等建议,促进民生实事落地落实;深入从化区调研远郊区文旅商结合发展等情况,并协助完成《从化区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发展》等调研报告等,彰显人大代表担当和作为。
徐宏始终牢记使命,积极履职尽责,如到广州种子商会调研广州市种子交易市场发展规划建设情况,到从化区调研远郊区文旅商结合发展情况,到增城调研广州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到新华集团调研广州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共享课堂”建设进展情况,起草《从化区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发展》等调研报告,提出加快广州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等建议,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取得良好成效。
徐宏(左一)在从化区太平镇木棉村调研乡村振兴发展情况
牵头制作“疫情防控大喇叭”,疫情当下再显身手
“市民朋友,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广州市商务局提醒大家:理性购买,无需恐慌。”徐宏带领团队鏖战几个日夜制作而成的“疫情防控大喇叭”,用最接地气的普语、粤语和各地方言将专业、权威的防疫知识制作成多个语言版本的宣传音频、视频和广播情景剧,打通了疫情防控宣传“最后一公里”。在二沙岛体育公园、白云山、越秀公园、麓湖等地,市民都能听到大喇叭公益宣传音频。在白云区的金御苑等社区大屏幕上还滚动播放多首宣传“神曲”。此外,还利用数字电视覆盖全市100多万居民用户家庭的优势,运用电视走马字幕滚动播出,第一时间把资讯送进千家万户。一句句接地气、通俗易懂的“大喇叭”应急广播音频,通过电视、广播、户外大喇叭三个立体化渠道同步播出,已成为最接地气的“声”力军,奏响了应急广播和疫情防控最强音。
广州常住人口超过1800万人,如何解决有效信息传播的“卡脖子”难题,有赖于应急广播系统平台的全面建设。徐宏建议要根据“平战结合,应急优先”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发和传输覆盖基础,形成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贯通的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协助有关部门发布防诈防骗、应急防汛、防火护林、健康文明等信息,覆盖全市100多万居民用户家庭和1144条行政村。
在二沙岛体育公园、白云山、越秀公园、麓湖等地,市民都能听到“大喇叭”公益宣传音频
督促共享课堂提升质量,确保停课不停学
为落实2022年广州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的加快推进“广州共享课堂”建设,徐宏率队赴新华集团调研视察,建议要“共享课堂”贯彻广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组织全市教育力量,协同作战,合力打造高品质的线上课程资源。针对共享课堂建设急需提升的设备运行、网络保障、课程制作、推送卡顿等问题,徐宏听取中国广电广州公司等单位汇报后,提出要集中全市技术力量,统一调配资源,将授课视频发送学生家长,组织“翻转课堂”等形式进行精准辅导、课堂内容和形式要多种,比如可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居家劳动教育培养、居家体育锻炼等建议。
心系农田水利,助力乡村振兴
徐宏在从化区入户走访时,不少群众向其反映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缺乏管护等问题。他充分发挥作为市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委员的作用,经过走访调研、与相关职能部门座谈、认真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后,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广州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的建议》。徐宏通过对该建议办理的跟踪监督,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农民生产增收分忧解难,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徐宏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播广州好声音,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
徐宏(左二)在从化区温泉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接待群众

近日,受广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由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的2022年度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课题《广州推动中心城区存量空间价值提升研究》的结题评审会顺利举行。
课题组从中心城区存量空间价值提升的现状特征、问题症结、经验借鉴及对策建议等四个方面作了总体汇报,评审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基础工作扎实、调查研究深入、数据翔实、框架结构合理,提出的策略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广州实际,达到课题结题要求,一致同意通过课题评审,并给予该课题“优秀”等级。
该课题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认同,其子课题成果《广州推动中心城区存量空间价值提升研究——国内外老城区复兴案例及启示》已刊载于广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主办的《穗府调研(决策咨询专刊)》(2023第1期)。
琶洲登船 广州值机 香港登机
5月4日10时30分,琶洲港澳高速客船“海珠湖”在海巡船护航下驶往香港中港城,这标志着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正式开航,填补了广州中心城区到香港水上高速客运航线的空白。该口岸提供广州登船、香港登机的服务,旅客在口岸出发大厅可“一站式”完成预办值机和行李托运手续,通过海关、边检后即可乘船直达香港国际机场,全程无需办理香港出入境手续,实现“登船即登机”的国际出行一站式服务,极大便利了旅客水上跨境出行。
5月4日,记者走访现场看见,在琶洲港澳客运口岸二楼大厅可预办航空公司登机手续、行李直挂、离境退税等手续,旅客需要在水上船班开航前至少90分钟到达琶洲港澳口岸办理。琶洲到香港国际机场航线开航前30分钟停止检票,闸口关闭后无法登船,航班开航前40分钟停止办理售票和值机手续。
工作人员查验旅客船票
市民刘小姐准备前往韩国首尔出差兼观光,她提前几天在微信小程序购买船票,感觉很方便。她说:“上午坐船从广州出发,中午12点多就可以到香港国际机场,下午4点多飞往韩国首尔,中间还有时间可以逛逛。在码头就可以办理值机,大件行李在码头还能直接托运,很省心。”
据了解,琶洲口岸位于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毗邻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展馆,属广州海珠中心地带,也处于区内电子商务企业的全国或地区总部所在地。海珠有轨电车从口岸联检楼下方穿行而过。
码头分两期建设,首期开通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往返香港中港城和香港机场海天码头两条航线,投入“海珠湖”“海珠湾”两艘碳纤维高速客船运营,水上航程约两小时。目前,共有10家国际航空公司在琶洲码头办理香港机场的值机和行李托运手续,84家航空公司在海天码头办理值机和行李托运,跨境出行的旅客可享受“广州值机、香港登机”的一站式“海天联运”出行服务。
高速客船普通舱座位
香港机场管理局机场运行执行总监姚兆聪表示:“今年初,经香港机场往来内地与海外地区的旅客量持续上升,琶洲新航线将为大湾区及国际旅客,特别是参与广交会的人士,提供更便利的出行选择。我们将继续完善香港国际机场与大湾区各城市的海、陆路交通接驳,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多式联运’服务。”据了解,香港国际机场连接全球超过220个航点,包括约50个内地航点,由超过120家航空公司营运。
“目前我们一天有两个往返航班,后续我们将视通航情况,逐渐加密航线。”据广东省港航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投入的高速碳纤维客船全船有旅客座位260个,包括头等舱60个,普通舱200个。未来,琶洲港澳客运码头还将增开澳门航线,进一步填补广州中心城区到港澳水上高速客运航线的空白。
同时,琶洲港澳客运码头项目二期规划在琶洲会展塔裙楼,依托广交会和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巨大客流,推动多元化经营,打造集跨境、城际、海岛游和珠江游的水上旅游交通综合体,结合直升机、水上飞机航线的开通,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的水上跨境新通道和交通旅游综合枢纽。
海关智能化监管保障便捷通关
为全力支持琶洲港澳客运口岸顺利投运,针对“五一”假期及广交会第三期客流叠加,通关旅客数量增长明显的情况,广州海关着力为广大进出境旅客提供智能、高效、个性化的监管服务。
“海关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应用旅客健康申报一体机等信息化设备,提供全流程智能化监管,保障出入境人员高效通关。我们主动联合安检部门,推出联合查验的‘一次过检’通关模式,节约守法旅客通关时间。”广州会展中心海关关长梅毅之介绍,根据广交会举办期间入境客商参展的实际需要,海关还在入境通道专门设立“广交会来宾便捷通道”。
据广州会展中心海关统计,“五一”假期期间,琶洲口岸日均进出境旅客超300人次,其中,4月29日达单日客流量高峰,进出境旅客突破400人次,较假期前平均单日客流量增长约3倍。自4月14日琶洲口岸试运营以来,海关已监管进出境船舶55艘、进出境旅客超3500人次。梅毅之表示,海关将积极探索“保税+会展”新业态培育、创新内地与港澳“一展两地”跨境参展模式,助推琶洲口岸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交通指引
1.旅客可搭乘网约车前往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在停车场下车后沿着通道前往联检楼北侧入口进入大楼。
2.搭乘海珠有轨电车前往“会展东”站即可到达琶洲港澳客运口岸;乘坐303A路、B7路、夜108路、旅游观光1线前往“会展中心北站”公交站下车即可到达琶洲港澳客运口岸。
3.搭乘广州地铁8号线前往“琶洲站”A出口步行15分钟到达琶洲港澳客运口岸。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