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狮山:拓发展空间促产城共融
“广东第一重镇”狮山正在被重新定义。今年6月,南海发布《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未来南海将重点发力和资源倾斜一批示范片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片区、南国桃园片区在列。
其中,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片区被定位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狮山作为广佛交通枢纽的功能将进一步完善,以城市带产业的蓝图更加清晰;南国桃园片区被定位为生态农业和乡村文旅产业示范区,意味着狮山在产业、城市之外,又有了第三个抓手“生态”,形象更加丰满。
重任在肩,狮山如何回应?在城乡融合发展的版图中,它为自己划定了一条“以村改为切入点,拓展发展空间,以此实现产业与城市共融”的路径。
以村改为切入点
产业狮山实现连片发展
今年5月,在狮山镇工业大道以北,小塘五星管理区“猛风岗”“天子帽”地段工业用地上,总投资10亿元的佛山(南海)万洋众创城正式动工。在那之前,这里是搅拌站、码头、陶瓷加工企业。未来,这里将崛起一座产业新城、一个制造业集聚平台,预计可容纳约80家企业,提供万余个工作岗位,实现年税收7500万元以上。在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低迷的当时,这一重大项目的开工,无异于一剂强心针,不管是对狮山,还是南海,都起到了极大的提振作用。
该项目是南海区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试点项目,也是狮山镇新一轮村改进程中“工改工”的标杆,其背后是狮山镇直面土地空间有限、产业发展受限的困境后作出的努力。
在不久前举行的南海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南海区对狮山的定位进一步明确:要围绕制造业创新核心区建设,努力打造大湾区产业高地、广佛交通枢纽、佛山科创新城。
这些目标如何实现?
“村级工业园改造就像是打破一个‘旧世界’,但打破不是目的,建设才是真正的目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最终还是看土地和平台建设。”狮山镇党委书记林健一再强调村改的重要性。
狮山城区航拍。/通讯员供图
“在土地指标受控严格的情况下,村级工业园改造是唯一出路。”狮山镇镇长黄伟明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村级工业园改造关乎着狮山产业转型升级的成败,影响着城市狮山未来的建设、发展空间与质量。
两位主官不同场合的表态,传达了同一个信息:狮山坚持招商引资与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同步推进,就是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签约和建设,为狮山未来的发展增添新动能。
尽管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狮山镇却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造成连片更新成本高,限制了项目落地,对招商引资存在一定掣肘。要谋求产业升级转型,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工业强镇”的作用,就需要大刀阔斧地对村级工业园进行升级改造,腾出发展空间,为引进现代产业和新兴产业作准备。
为了完成南海区委布置的“每年要整理3~4块500亩以上的连片产业用地”作业,狮山镇先后拟定多项文件,鼓励村(社区)、经济社和民间资本积极开展、参与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加大扶持区级的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增加奖励金额并对增加的容积率进行奖励。狮山还探索着多元化村改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创设了挂账收储、征收改造、企业自改、环境修复、混合改造、公司托管、国资统租、整理挂账、微改造9种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权属复杂、改造路径单一、改造成本过高、各方利益难以平衡等难题。
截至8月底,狮山镇2020全年的村改任务已完成约99%,上报拆除整理7927亩,确定兴贤“风梅岭”、五星工业园片区等64个改造项目,形成3万多亩的项目库,预计完成报建产业载体约78万平方米,为连片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目前,狮山镇已先后引入了万洋众创城、平谦智慧产业园、华科城三个优质产业招商载体,合计投资约88亿元,未来将有更多先进制造业企业落户。据了解,万洋创智产业园项目已签约企业27家。
值得一提的是,万洋众创城所在地距离佛山西站仅10公里,行车仅需约17分钟车程。西站枢纽新城片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项目吸引力。
重点建设两大片区
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标杆
“建川新中国百年博物馆来了,佛山西站片区更加让人期待!”8月18日,当建川新中国百年博物馆正式签约落户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消息传来,家住狮山罗村的阿玉在朋友圈写下了这一段文字。从佛山西站建设到通车再到博物馆的落户,阿玉见证着这座曾经“南海的西伯利亚”城市的成长,感受到全国百强镇第二名的脉脉温情。
今年,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南海中部以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载体,重点发展“文化+商业”,加快推动以建川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博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
建川新中国百年博物馆正是对这一期盼的回应。据介绍,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片区将建设约100个年代特征鲜明的博物馆,并融合文旅、商业、酒店等多种业态,致力打造“文博新高地,湾区新地标”,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带来新的人气和活力,并推进佛山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助力大湾区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佛山西站所在的招大社区则把握“高铁经济时代”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因地制宜提出招大新城的发展规划,打造特色商业街,积极推进“三旧”改造项目,建成高档、优质、全方位的,集工业、商业、居住、旅游为一体的综合配套体系,形成产城人融合的发展模式,建成宜商、宜居、宜工的绿色新城。
目前,招大社区辖区内有企业470多家,知名企业包括联邦家私、福迪汽车、雪莱特光电、科日超声电子等。另外,围绕招大市场而建的一公里商业街也已初具规模。
作为狮山镇境内唯一国家4A级景区的南国桃园,素来就是佛山旅游胜地。它所在的片区——南国桃园片区现已初步建设成为一个集旅游、度假、会议、文化、体育、商贸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旅游胜地,总面积达到17平方公里。所以,它被列入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可谓实至名归。
按照狮山镇的设想,这里将由东风水库及其周边关联的农村农业空间和南国桃园核心区及其周边关联的农业农村空间共同组成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组团,以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为抓手,以“红色文化主题旅游线路”为穿插,以影视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拉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产业融合发展。
串珠成链连片
建设乡村振兴特色示范区域
在工业重镇的外衣下,丰富的生态资源、红色文化是狮山的另一层面貌,也是城市狮山的底蕴所在。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格局下,以“构建城乡生态品质同步提升新格局”为指引,狮山镇确定将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片区、南国桃园片区、南海大学城片区、北江流域滨水片区和官窑古驿道、狮山“红色线路”串联起来,连片打造“一核、两线、三片”的狮山镇特色示范区域。
其中,“一核”是指狮山RBD中心城、大学城和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共同组成的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核心驱动区。计划盘活该区域内的村级工业园空间资源,以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为抓手,驱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要实现融合发展,交通是第一位。“狮山在南海中部,必须构筑一个综合、立体的交通体系,向东打通东部城镇乃至广州的联系,向西与丹灶乃至三水等地联系起来。”黄伟明介绍,狮山已经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将建设有轨电车和“六环一线”慢行系统,尤其是强化博爱新城、小塘城区、南海医院等重点发展片区的覆盖。立体交通体系的构筑将有助于打造“狮山—香港”1小时生活圈,同时积极参与南三产业合作区、“一环创新圈”等平台建设,主动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促进内连外通,全面激发狮山发展新活力。
“大力推行城乡融合建设产业高地,最终落点还在于人。“产业狮山和城市狮山的关系,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今年3月的狮山镇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暨城市更新大会,林健在大会上如是表示。无论是吸引外地人才进驻,还是提升本地居民幸福指数,人居环境是关键。为了城乡融合发展,一系列凝聚人心的措施正在落实——今年分别新建、扩建2所公办小学,正式启用1间民办学校,共新增公民办小学学位7550个;多地改建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场所,为村民打造家门口的“体育中心”;建成农村公厕599个,基本实现农村全覆盖,推进生态修复、河涌清淤、岸线整治及引水活水等97宗整治项目,预计于今年年底前全部消除黑臭。
随着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基础设施逐渐变好,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狮山镇公共服务、人才资源、土地政策等方面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城市为农村带去资金和服务,农村向城市提供人才和土地,让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相辅相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狮山镇产业升级。
接下来,狮山镇还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项目落地,攻坚村级工业园改造,持续推进连片征地,引进龙头项目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乡村振兴,完善生活配套,提升人居生活环境,缓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难预见,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政策和产业资源向狮山镇倾斜,使其成为科技创新成果与高端人才等要素汇集的湾区产业高地。
南国桃园片区
总面积:16.9平方公里
定位:生态农业和乡村文旅产业示范区
目标:通过城市更新将腾挪6591亩新的城市和产业空间,3年总投资额超过11亿元。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片区
总面积:35平方公里
定位: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目标:通过城市更新将腾挪21756亩新的城市和新兴产业空间,3年总投资额超过151亿元。
站在大沥中轴有色金属总部大楼向东眺望,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塔(小蛮腰)三大地标赫然在列,装饰了大沥的城市天际线。地图显示,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足20公里。
然而,在这不足20公里的距离中,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形态——以珠江水系为界,东边是现代化楼宇林立的广州城市CBD,西边则是村级工业园、出租屋、商住小区犬牙交错的“城乡结合部”。对于人才、新兴产业而言,谁的吸引力更大?答案不言而喻。
在大沥与广州25公里的接壤地带,这样的反差比比皆是,刺痛着佛山、南海、大沥各界的神经。而若在空中俯瞰大沥镇,以用地类型划分的话,会看到全镇几乎被农村住宅、城市商住小区、村级工业园、专业市场、商贸大厦碎片化割裂。用地混杂、土地产值低的历史遗留问题困住了大沥镇的城市更新步伐,进而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要素的流动。而联系到大沥在广佛全域同城大格局中的区位,更加可以感受到大沥城市空间再造对广佛全域同城的意义。
如是背景下,大沥城乡融合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广佛全域同城化的时代选择。一场以“三旧”改造为契机,推动土地连片开发,致力发挥城市带动作用的城乡融合大幕已经在大沥拉开。
机遇
一轴两翼叠加广佛新城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岭南九月,大沥城市发展一片红红火火。一个最新的好消息于昨日落到大沥中部——南海区召开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工作推进大会,明确要在南海城市中轴线北延线沿线14.5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建设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国际贸易和展销示范区,通过22个重点项目腾挪出8982亩新的城市和产业空间,预计3年总投资额将超过106亿元。为这条轴线赋予了更具体的使命。
就在三天前,大沥东翼同样迎来变革。同根同源的佛山南海、广州荔湾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要在广佛交界地带建立一座广佛新城。新城占地面积约为70平方公里,横跨荔湾和南海两个区,其中南海的42公里范围里有约三分之二的面积位于大沥海北、黄岐、盐步片区。消息一出,民间反响强烈。美思内衣董事长吴艳芬表示:等这一天,等了太久。
把目光投向西翼,民旺·瀚星科学园和大沥全铝智能家居产业园均已进入施工阶段。其中,前者总占地158亩,计划打造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高新技术培训等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后者计划打造为全铝智能家居生态产业集聚园区,树立全铝智能家居行业高水平标杆。
一轴两翼同发展,三城多园齐改造——大沥为自己描绘的蓝图正在日益变得具体而生动,为大沥城市空间再造开了一个好头。
广佛智城项目所在的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是大沥镇旧城改造的重点标杆项目,为“三旧”改造、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经验。/通讯员供图
如今,沿着桂和路一路前行,目之所及生机勃勃——全球创客小镇核心区首期地块上繁忙一片,来来往往的工程车干得热火朝天。不久之后,这里将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产人高度融合的城市综合体; 南海首个上规模的高端会展中心南海国际会展中心已经封顶,相关配套也在完善,未来,它不仅将承担全国安全产业大会永久会址和安全产业展贸中心的功能,还将与大沥38个专业市场形成互补,通过展贸为南海传统制造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在包括南海国际会展中心以及附近广佛国际商贸城片区在内的约3平方公里范围内,还将崛起一座以泛安全特色产业为基础的智慧安全小镇,形成高品质安全服务产业集聚区。今年8月,该小镇已纳入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还有正在火热施工的宝力广佛慧谷项目、控规获佛山市批复同意的南海艺术中心片区,以及不断引入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广东群策时空企业孵化器……
一连串重点项目接连开花,串起来就是大沥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转型
城市发展从土地经济到空间经济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大沥城产格局的变化凝聚了几代大沥人的心血,也寄托着他们对冲破掣肘重新出发的期盼。
以广佛新城为例,其规划的启动区涉及海北、黄岐、盐步等地,大部分都属于大沥东翼地带。在这片区域,曾经因为地缘接近承接了广州的商贸批发业,成就了中山九路的繁华。但随着广佛两地发展重心的转移,盛极一时的广佛交界处慢慢失去活水滋养,成为破旧、拥挤的“城乡结合部”,以至于努力想向时尚产业转型的盐步内衣产业步伐迈得很慢。僵局随着广佛新城的到来而打破,在吴艳芬看来:“广佛融合发展,将提升城市形象,对市场、人才、资金都有吸引力。”
而作为大沥城市大动脉的中轴线,千灯湖城市轴线北延线的建设更是众望所归。由于桂和路、联河路的便利交通,这段7公里的轴线南接桂城千灯湖、北连里水展旗峰,过去长期集聚着大量专业市场和村级工业园,不仅土地产出价值低,而且极大地影响城市形象。“城不城、乡不乡”的城市面貌与综合实力排名全国乡镇前20强的实力极其不匹配,也一直饱受诟病。在9月25日举行的广佛融合示范区规划研讨会上,不少专家都提及了南海城市形象更新的必要性,“离开千灯湖片区,就感觉没有城市的样子。”大沥镇委书记刘浩文多次表示:“中轴的连片整体开发是大沥发展的重中之重。大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高标准规划建设好中轴。”
值得一提的是,大沥中轴片区与广佛新城规划区恰好连在一起,它们的面积加起来占了大沥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在它们之间,分布着多条成就广佛同城1.0版本的广佛跨市公路。曾经这片大区域是广佛黄金走廊、价值高地,如今却是广佛全域同城的“肠梗阻”、价值洼地。
梳理这些区域的前世今生后,不难理解,大沥迫切需要一次“革命”,一次通过二次开发进行产业再造、城市再造、环境再造和服务再造的“革命”。
路径
在全区率先插起土地连片开发大旗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作为南海土地开发强度最大的镇,大沥现有村级工业园111个,涉及用地2.31万亩。“三旧”改造是大沥的出路和空间所在。为了向土地要发展空间,从土地经济转向空间经济,2020年大沥镇立下“军令状”——完成10000亩村级工业园改造目标。
一如当年大沥人邹伯奇想别人之不敢想造出中国第一台相机一样,170多年后大沥人再次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在土地综合利用上开启了创新。通过混合开发扛起农村土地连片开发的旗帜,全球创客小镇项目就是他们的第一次尝试。
大沥中部片区建设指挥部全球创客小镇项目负责人钟柳婵介绍,全球创客小镇项目核心区规划范围约3000亩,涉及水头、奇槎2个社区24个经济社,是全区连片开发面积最大的村改项目。计划通过“出让+出租”“国有+集体”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跨界共建,带动所在片区从土地零散使用转变为连片开发,为规模化发展提供空间支持;从产业、商业与人居混杂,转变为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优化城市格局;从各自为战转变为融为一体,整体提升土地价值。未来,该项目将以建设“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链接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人才、技术、资本,发展与智能制造相配套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展示营销和产业金融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根据统计,截至8月26日,大沥镇先后开展泌冲大沙、河东大三丫、创客小镇、聚豪、河西沿江等村级工业园拆除行动,共计拆除2031亩;全镇拆除整理土地4358亩,其中“工改工”462亩、复垦复绿287亩、“工改其他”3609亩。通过“三旧”改造,顺利出让东风藤厂、广船国际、创客小镇水头片区等地块,共计426亩。随着“三旧”改造的加速,大沥也将全力推动招商引资。
而在广佛新城和南海区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大背景下,旧村改造也将是大沥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大沥将优化旧村改造流程,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引导千灯湖中轴线、紧邻广州片区的旧村改造,打开旧村改造新局面。
大沥镇委副书记、镇长游剑锋表示,“一轴两翼”格局将深刻影响着大沥未来的发展,今后大沥将集中精力推动相关项目建设,以期在新一轮城市竞逐中赢得竞争力和影响力。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千灯湖片区是南海的金融中心,全球创客小镇则将成为商贸中心,加上南海本身的制造业基础,三者的跨界融合将为南海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引领南海城市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方向。
担当
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沥量”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
大沥镇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背后是广佛全域同城化背景下一个核心区域的使命与担当。
同样是在今年9月,南海区委第十三届九次全会召开,强调要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全力塑造区域发展优势,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突出连片开发,推动空间布局优化,着力打造珠三角核心区城乡融合发展新高地。区委全会报告还“点名”了大沥等三镇(街),要围绕广佛同城示范带建设,全面优化产业布局、交通路网和城市形态。
从这个意义来说,因为位居广佛交界核心区,大沥镇的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不仅关系一镇的高质量发展,还关系着广佛全域同城化的建设。
所以,在广佛新城的规划中,广州提出:以多点合作为突破,沿边界线推进荔湾—南海四个组团对接。其中,大坦沙—海北片区、滘口—黄岐片区重点推进生活深度同城,打造全新的广佛商贸黄金走廊。这意味着,在未来广佛新城建设中,大沥将占据重要的位置。
刘浩文表示,大沥一直是广佛全域同城化的前沿阵地之一。为助力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南海提出要打好交通大会战。其中,建设大道、大坦沙大桥、同心桥、广佛放射线二期(南海段)、佛山地铁5号线、佛山地铁6号线、广州地铁28号线等广佛同城重大交通项目与大沥有关。接下来,大沥将抓紧研究并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发力交通大会战等举措,在交通、产业、人才、服务上与广州实现更大的合作和互补,为广佛全域同城化贡献“沥量”。
于南海而言,建设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和广佛新城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而于大沥而言,能够参与这样的盛事更是“与有荣焉”。“广佛全域同城化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正为南海迈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新动能。大沥必须抢抓机遇、再鼓干劲,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城市产业两升级’。”游剑锋说。
在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中,丹灶镇可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从地理位置来看,丹灶镇处于佛山“人”字形地图的中部,与禅城区、三水区,以及南海区的狮山、西樵等镇相邻。从产城规划来看,丹灶是南海东部与西部的交叉点,既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又有优质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从土地管理来看,丹灶镇的建设用地存留比例较高,一直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建设的“试验田”。
昨日,佛山市南海区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工作推进大会召开,丹灶镇“一岛两湖十里片区”成为示范片区。在实验区建设这一重大改革机遇中,丹灶将打造出一个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间”,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地区发展的同时,为实验区建设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高标准规划“一岛两湖十里片区”
与珠三角很多区域类似,经历改革开放后四十余年的发展,丹灶镇形成了工业园区、城镇、村庄交错布局的现状。
不过,丹灶的环境极具特色,其三颗生态明珠“一岛两湖”风光无限。金沙岛位于丹灶的东部,与狮山镇、禅城区相邻,金沙岛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翰林湖位于丹灶的中心位置,是2014年开始建设的农业公园,曾获得“亚洲都市景观奖”。仙湖曾经名为赤坎水库,后建设为度假区,如今正在以此为中心打造“仙湖氢谷”,希望发展成为氢能产业的“硅谷”。
金沙岛、翰林湖、仙湖都在丹灶主动脉道路桂丹路旁边,绵延十里,辐射范围约34.6平方公里。这里覆盖了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力合星空·728创域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仙湖氢谷等高端产业集聚地,以及丹灶城区、金沙城区两个建成片区和多个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
正因如此,“一岛两湖十里片区”十分适合作为城乡融合的示范区域,实现城乡互促型的发展局面,让乡村生态和城市产业服务融合,让生态文明、岭南文化、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为做好示范作用,丹灶镇高标准开展“一岛两湖十里片区”规划,计划3年投资超51亿元,推进十大重点项目,通过城市更新将腾挪7350亩新的城市和产业空间。
丹灶仙湖氢谷小镇。为发挥城乡融合示范作用,丹灶高标准规划“一岛两湖十里片区”。/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从当前的产城布局来看,“一岛两湖十里片区”中,既有“城西片区”“大金片区”两个产业和乡村的集聚地,亦包含丹灶、金沙两个城区。接下来,丹灶镇将大力实施连片改造,提升城区环境,形成“四面开花”之势。
具体而言,“大金片区”立足大金智地,计划建成以“智能安全产业园+翰林水道”为轴心的城乡融合示范点。该区域毗邻翰林湖,目前已经配建了省一级标准的小学,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这一“国字号”园区,引进了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力合星空·728创域等发展创新载体。
“城西片区”计划建设以“仙湖氢谷+有为水道”为轴心的产业社区。结合“仙湖氢谷”产业环境优势,让城西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有为水道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仙湖氢谷小镇”发展相互促进。
通过这样的规划布局,丹灶镇希望实现空间的“三集中”“两活化”“两提升”,即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园区集中;生态活化、古村活化;城市向农村的熟人社区及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向城市的基础配套及卫生提升。以此推动城市与乡村的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实验区提供“丹灶样板”。
开展空间重塑打造“两高四新”产业
实验区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释放了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机制、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磅权限。这些内容直指土地利用碎片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布无序等制约南海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好土地文章,开展空间重塑,是实验区建设的核心,也是丹灶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工作。
事实上,丹灶镇对于土地空间的改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十年前,丹灶镇便开始了大金工业区的改造工程。将高能耗、产值低的陶瓷厂等企业关停腾挪,整合了周边的集体土地、国有用地,梳理好权属问题。
2013年,丹灶镇创新引入了有着载体建设、运营丰富经验的联东U谷,开始进行社会资本负责土地整理、建设、招商、运营,政府从事规划、审批、监督等管理服务的探索。这种探索的成效非常好,签约3个月内,联东U谷项目即响桩动工,建设6个月,一期A区17栋厂房全部封顶。如今,联东一期、二期项目25万平方米建筑全部封顶,引入企业60多家。
如今,大金工业区被规划为大金智地,联东U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的重要载体,引领安全产业的集聚,并获得“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称号。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的模式被纳入南海推动村改八大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之一,在“三块地”改革等国家试点重任中被整理推介,为土地管理法规的修订提供参考。
对于土地空间改造的探索,让丹灶培育出一支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干部队伍。
在实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面前,丹灶镇冲锋在前,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他们按照“一个片区、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个镇属公司、一抓到底”的方式,压实工作责任。上百人的团队投入到大会战中,工作开展如火如荼。
按照计划,丹灶镇将全面开展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大金片区、城西片区是改造的重点所在。今年,该镇计划完成4500亩的拆除整理、4200亩的综合整治的任务。
大金片区将全面为安全产业发展服务。接下来,这里还将建设安全产业总部基地,继续完善住宅、商业等配套项目。
城西片区的清拆建设工作也在全力开展。目前,该区域有五大改造项目被纳入南海村级工业园改造试点,原海天陶瓷厂地块、原西城玻马厂地块、番稔岗地块等已经实施了清拆,联泰科技园、良登工业区也在抢抓进度。该片区也将成为“两高四新”产业集聚地。按照计划,这里将以“研发与智造”为主题,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高端的都市型产业社区,打造一个“瞪羚动力谷”。
目前,丹灶镇已经确立了智能安全、新能源两大新兴主导产业,经过腾挪改造产生的产业空降,将为两大产业的集聚提供基础。
城乡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城乡融合除了做好国土空间布局外,还要重视城镇、乡村居民的体验。改革开放以来,市民对城与乡的建设要求有所变化,让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并非要割裂城乡的关系,而是希望推动城市和乡村互相借鉴、互为支撑。
重塑人居环境对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工作至关重要。丹灶镇将系统开展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管线革命、建筑革命和田园革命,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提升城乡面貌。
人文环境是镇街特色品牌的基础。丹灶镇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河流、山岗、湖泊、草滩分布合理,岭南田园风光与现代城镇相映成趣,名人辈出、英杰荟萃。以水为脉,丹灶镇提出打造两条生态廊道、景观廊道、人文廊道:“有为水道”和“翰林水道”。前者位于仙湖、城西片区附近,覆盖仙岗、西城、银河、良登和塱心几条村居,是有为精神的发源地;后者就在翰林湖边,孕育了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著作典籍。
丹灶镇将全面加快实施乡村振兴项目进度,聘请专业团队对“有为水道”实施整体策划包装,抓好“谭家湾佰院里”等特色项目建设运营,对接西樵共同打造岭南文旅高地。目前,“有为水道”沿线节点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对于“翰林水道”文旅资源,该镇将进行挖掘开发,开展翰林湖农业公园、农业科普园提升改造,提升乡村魅力。
除了对生态环境、古村落的进一步活化,丹灶镇还希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均等化,让城乡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这种共享首先体现在现代交通设施在硬件上的融合。丹灶镇将统筹城乡开展公共交通接驳、慢行系统等整体公交规划,以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推动绿色出行城乡一体。同时争取上级部门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广湛铁路公路一体化建设、季华路西延线、博爱大桥建设,多建通道连接东部。
在此基础上,丹灶镇还将推动市政管理、污水治理、燃气水电通信、文体场馆、社区医疗等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与乡村同步规划布局,推动大金智地和丹灶城区提升生活服务配套层次,引进大型中高端生活配套,带动高质量生活服务布点周边乡村。
春风十里
三生三道
丹灶镇“一岛两湖十里片区”是丹灶城市、产业、环境协调发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高地。将深挖两条水道人文历史资源,打造两个连片乡村振兴带,推进两个村级工业园整治,实现两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最终实现东西两片连为一体,连接丹灶、金沙两大城区,形成丹灶新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部分项目简介
道路提升工程
对丹灶镇部分城区道路、金沙城区部分道路进行沥青罩面工程、排水工程,以及完善或改善相关附属设施。
城西片区项目
规划面积约6000亩,聚焦“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细分领域,以“研发与智造”为主题,重点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
大金片区项目改造
大金智地科技创新先导区已经建设,总面积5100亩,成为全镇“工改工”示范。接下来,这里还将建设安全产业总部基地,继续完善住宅、商业等配套项目。
金沙城区改造提升项目
项目计划改造面积约1170亩。拟对地块进行分期改造提升,建成以居住用地为主、公共服务用地为辅的城市组团,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城市全新面貌。
翰林水道连片
水道起点是沙滘村,辐射下沙滘、劳边、东升、建设等社区。该水道沿线村居计划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通过打造民宿、农家乐、乡村游等项目营造更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收入和幸福感。
南海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
突出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丰富动植物种类,增加湿地观光游览和宣教科普功能。
有为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
水道共约8公里。通过“湖”“村”“田”“庙”“湾”“园”“闸”等节点建设,设计游船码头,以线带面形成一条特色生态廊道、景观廊道和人文廊道。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