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有“昆仑奴”,还有化妆用具!三水这些汉墓的奇特出土器物有段古
详细内容

有“昆仑奴”,还有化妆用具!三水这些汉墓的奇特出土器物有段古

时间:2020-12-14     人气:2368     来源:三水发布     作者:adkkmin
概述:大约1000多年前,不少汉族人生活在如今的三水境内。当时,三水已较为繁荣,西南、青岐等地不仅有圩市,还有地主庄园,人们生活丰衣足食,甚至还有来自外国的“昆仑奴”……20世纪80年代,随着三水辖区内的东汉墓葬被发现,这段原本被尘封的历史重现在人们眼前。......

      东汉时期,三水这个地区已经与西亚、东南亚等地有往来?

      大约1000多年前,不少汉族人生活在如今的三水境内。当时,三水已较为繁荣,西南、青岐等地不仅有圩市,还有地主庄园,人们生活丰衣足食,甚至还有来自外国的“昆仑奴”……20世纪80年代,随着三水辖区内的东汉墓葬被发现,这段原本被尘封的历史重现在人们眼前。

      当时的三水县在县境内先后发现四座东汉墓葬,并从中出土了鼎、罐、碗、壶等日常生活陶器,其中还有当时女性化妆用具石黛砚以及外国人形象的陶人物俑灯。这些奇特的出土器物不禁让人好奇:当时的三水是什么光景?

      东汉陶簋

      中央政权在岭南实行郡县制的政策始于秦,巩固于汉。秦、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的县地只是居民点,县之外或没有人烟,或归土著百越人占据。两汉时期,如今的三水位于番禺、四会和高要相接的地方。高要设县后,当时还未设县的三水有一部分区域属高要县范围。但是,过去的“县”与如今的“县”并不同。在岭南地区,当时设置的县基本等同于“城”,就是一个据点或军事堡垒,能控制周围地区,但县的境域没有明确边际界线。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也随之扩大,县的行政区域才逐渐明确起来。

      东汉时期,随着汉族人口的增加,县治之外出现了不少居民点,它们就是当时汉族人民居住的村庄。如今禅城区澜石,顺德区勒流、大良、陈村,南海区盐步、平洲以及三水区的青岐都曾发现东汉墓葬。可见,东汉时期这些地方已有汉族人生活。

      《三水县地名志》记载,在西南镇西北12.6公里、红岗圩北4.1公里处有一个叫“汉塘”的地方,东与四会县始院村仅相隔3米多。据传从汉代起就有人在此聚居,其原名为“旱塘”,清代时村人以“旱”字含义不好,取谐音改名“汉塘”。

      东汉陶井

      三水区内发现的四座东汉墓葬,一座位于青岐镇红岗,于1981年发现,墓内有30余件陪葬品。第二、第三座位于金本翠坑柏木?竹丝岗。1988年六、七月,水泥厂在竹丝岗开展基建,两座墓葬因此先后被发现,出土器物(包括可修复成形的残片)63件。第四座墓葬位于芦苞镇虎眠岗,是1987年冬天该村一位果农在自己承包的柑桔果场挖水沟时发现的,出土陪葬品16件。

      东汉刻花纹陶魁

      这四座墓葬的年代均为东汉中、后期,都位于今西、北江和思贤滘附近,墓葬有一定规模且随葬物品也相对丰富。西、北江和思贤滘一带自秦晋以来就是南北水路的交通要道,这些墓葬的发现,印证了东汉中、后期,今三水的青岐、西南、河口、芦苞一带已相当繁荣,有热闹圩市和较多地主庄园。

      东汉陶舞俑

      三水竹丝岗汉墓出土的绝大部分是陶器,主要有鼎、罐、碗、壶等日常生活陶器,以及陶屋、陶井、陶牛、陶羊、陶猪、陶鸭、陶人物俑灯模型冥器等,其中还有一件古代女性化妆用的石黛砚。

      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陶屋,其文物等级并不算高,看似平平无奇却颇有趣味。陶屋不仅有人居住的房间,还在后院辟有圈养鸡鸭等家禽的位置,让人可借此遥想当时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常态。

      东汉陶屋

      此外,竹丝岗汉墓还出土了一个特别的陶人物俑灯。其灯盘之下的男性为外国人形象,裸体,遍体刻划毛发,神态幽默谐趣。相关学者据此推断,可能当时三水已与西亚及东南亚等地有贸易往来,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相对富裕的阶层已拥有被称为“昆仑奴”的外国奴隶。在主人去世后,其墓葬中随葬物品也有“昆仑奴”形象的陶塑。

      东汉陶人物俑灯

      古人秉承“事死如事生”观念,要求对待逝者要如同其生前一般。这些保留至今的古墓葬尘封了珍贵的历史文物,也定格了一千多年的光阴,让后人可借此探索那段遥远的历史。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