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刚过,这些事我必须告诉提醒你!
满减!秒杀!半价!双11之后又是双12,商家那是铺天盖地的降价,说得就像不用花钱一样,想必大家已经把购物车清空了吧!不过,购物是很开心,有些事,我还是要提前告诉你。
双12购物节,也是骗子的狂欢节,大家疯狂买买买,资金流动汹涌,他们可指着这个机会捞一笔好过年。那么,这些骗局将会迎面而来。
虚假客服
诈骗套路:“双12”前后的抢购高峰期,网页打开慢,网银交易出现卡顿现象。有不法分子会冒充客服或店主,以单子出现“调单”、“卡单”等说法,说没有收到款项欺诈消费者,取得信任后要求用其它办法进行转账。
朋友圈
诈骗套路:虽然“双12”是电商平台的活动,但朋友圈里的“微商”也会趁机炒热。由于缺少第三方监管平台,不法分子会在朋友圈上发布虚假低价购物信息,骗取消费者购买。
钓鱼网站
诈骗套路:“双12”期间,冒充电商官方网站、在线支付平台等的钓鱼网站活动频繁。小伙伴们忙于浏览商品页面时,很容易忽略链接的安全性,误入诈骗分子发来的钓鱼网站。
退款
诈骗套路:“双12”后,不法分子常以“退款”或“退货”为由假扮客服,要求小伙伴点击其提供的“钓鱼网站”链接,盗取持卡人的银行卡密码及动态验证码。
中奖
诈骗套路:“双12”后,很多人会陆续收到一些商家的中奖信息,切记不要随意点击发来的网站链接地址,很可能会让手机或电脑感染上木马病毒。
快递
诈骗套路:不法分子会从非法渠道获得客户信息、假快递单等,随后冒充快递员提前联系受骗者,以货到付款的方式把假货送到消费者手中,骗取钱财。
双12“剁手”虽爽,但小伙伴们也要时刻谨记网购有风险,购物需谨慎,不贪小便宜,远离大陷阱。
东汉时期,三水这个地区已经与西亚、东南亚等地有往来?
大约1000多年前,不少汉族人生活在如今的三水境内。当时,三水已较为繁荣,西南、青岐等地不仅有圩市,还有地主庄园,人们生活丰衣足食,甚至还有来自外国的“昆仑奴”……20世纪80年代,随着三水辖区内的东汉墓葬被发现,这段原本被尘封的历史重现在人们眼前。
当时的三水县在县境内先后发现四座东汉墓葬,并从中出土了鼎、罐、碗、壶等日常生活陶器,其中还有当时女性化妆用具石黛砚以及外国人形象的陶人物俑灯。这些奇特的出土器物不禁让人好奇:当时的三水是什么光景?
东汉陶簋
中央政权在岭南实行郡县制的政策始于秦,巩固于汉。秦、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的县地只是居民点,县之外或没有人烟,或归土著百越人占据。两汉时期,如今的三水位于番禺、四会和高要相接的地方。高要设县后,当时还未设县的三水有一部分区域属高要县范围。但是,过去的“县”与如今的“县”并不同。在岭南地区,当时设置的县基本等同于“城”,就是一个据点或军事堡垒,能控制周围地区,但县的境域没有明确边际界线。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也随之扩大,县的行政区域才逐渐明确起来。
东汉时期,随着汉族人口的增加,县治之外出现了不少居民点,它们就是当时汉族人民居住的村庄。如今禅城区澜石,顺德区勒流、大良、陈村,南海区盐步、平洲以及三水区的青岐都曾发现东汉墓葬。可见,东汉时期这些地方已有汉族人生活。
《三水县地名志》记载,在西南镇西北12.6公里、红岗圩北4.1公里处有一个叫“汉塘”的地方,东与四会县始院村仅相隔3米多。据传从汉代起就有人在此聚居,其原名为“旱塘”,清代时村人以“旱”字含义不好,取谐音改名“汉塘”。
东汉陶井
三水区内发现的四座东汉墓葬,一座位于青岐镇红岗,于1981年发现,墓内有30余件陪葬品。第二、第三座位于金本翠坑柏木?竹丝岗。1988年六、七月,水泥厂在竹丝岗开展基建,两座墓葬因此先后被发现,出土器物(包括可修复成形的残片)63件。第四座墓葬位于芦苞镇虎眠岗,是1987年冬天该村一位果农在自己承包的柑桔果场挖水沟时发现的,出土陪葬品16件。
东汉刻花纹陶魁
这四座墓葬的年代均为东汉中、后期,都位于今西、北江和思贤滘附近,墓葬有一定规模且随葬物品也相对丰富。西、北江和思贤滘一带自秦晋以来就是南北水路的交通要道,这些墓葬的发现,印证了东汉中、后期,今三水的青岐、西南、河口、芦苞一带已相当繁荣,有热闹圩市和较多地主庄园。
东汉陶舞俑
三水竹丝岗汉墓出土的绝大部分是陶器,主要有鼎、罐、碗、壶等日常生活陶器,以及陶屋、陶井、陶牛、陶羊、陶猪、陶鸭、陶人物俑灯模型冥器等,其中还有一件古代女性化妆用的石黛砚。
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陶屋,其文物等级并不算高,看似平平无奇却颇有趣味。陶屋不仅有人居住的房间,还在后院辟有圈养鸡鸭等家禽的位置,让人可借此遥想当时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常态。
东汉陶屋
此外,竹丝岗汉墓还出土了一个特别的陶人物俑灯。其灯盘之下的男性为外国人形象,裸体,遍体刻划毛发,神态幽默谐趣。相关学者据此推断,可能当时三水已与西亚及东南亚等地有贸易往来,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相对富裕的阶层已拥有被称为“昆仑奴”的外国奴隶。在主人去世后,其墓葬中随葬物品也有“昆仑奴”形象的陶塑。
东汉陶人物俑灯
古人秉承“事死如事生”观念,要求对待逝者要如同其生前一般。这些保留至今的古墓葬尘封了珍贵的历史文物,也定格了一千多年的光阴,让后人可借此探索那段遥远的历史。
记者13日从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通过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与启示》中获悉,2017年以来,顺德以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村级工业园改造为切口,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区域快速全面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现代化建设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均做出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已有153个园区358个项目启动改造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顺德以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精神,主动作为,率先探索破局。顺德既为“中国改革”创造了为数众多的创新探索奇迹,也成为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目前,顺德汇聚了近10万家各类企业,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两大超2000亿元级的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影响力的“隐形冠军”企业,打造了“中国家电之都”等28个国家级品牌,崛起了美的和碧桂园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村级工业园改造是顺德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首要任务,是破解顺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所在。按照“2019年大突破、2021年定格局、2022年成示范”的改革目标,牢牢扭住村级工业园改造“3年彻底拆除整理8万亩,提升改造5.5万亩”的总目标,坚决破掉村级工业园的“旧世界”,加快建立起现代制造产业园的“新世界”,再造一两个产业顺德。
改革开放之初,顺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村级工业园开启了顺德工业化的进程,孕育出美的、碧桂园、格兰仕等知名企业,实现了顺德的初步工业化。但随着高能耗、高污染、不安全等各种隐患,一个个问题衍变为顺德高质量发展大道上一只只“拦路虎”。如顺德全区共有382个村级工业园,总面积约13.5万亩,占已投产工业用地70%,平均容积率0.78%,仅贡献27%的工业产值和4.3%的税收。顺德村级工业园内约容纳了1.9万家工业企业,主要是以五金、塑料、涂料等低端产业为主,以安全管理差、设备技术落户、专业人才缺乏的小微企业为主,以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落后产能为主,安全隐患突出。
在村级工业园改造中,顺德通过机制、体制、政策、队伍等多项尝试,不断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坚决破掉村级工业园的“旧世界”,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产业园的“新世界”。截至2020年8月,顺德全区382个村级工业园已有153个园区358个项目启动改造,130个园区启动拆迁,在建工程项目122个,累计完成土地整理57907亩、复垦复绿4512亩、新建厂房1270万平方米。累计检查关停落后风险企业9400家,实现868家优质企业进驻园区并陆续投产,投资强度、产值和税收等均超改造前土地上的企业,改造红利初显。目前,尚有一大批企业正洽谈签约,准备进驻。
村改腾出的土地已成为顺德产业发展新支撑,打开了顺德产业腾飞新空间。美的、碧桂园、格兰仕、联塑、万和、新宝等骨干企业掀起“二次创业”高潮,云米、小熊等科技型企业坚定地扎根顺德扩能发展,区外优质企业纷至沓来,拉动项目投资超2000亿元。
2019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万个
顺德探路的影响力,在全国层面具有先行先试意义。顺德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少且用地需求较大”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国务院奖励顺德2500亩用地计划指标,土地利用计划单列,成为“节地中国”的楷模。据了解,顺德的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不是简单的“破”与“立”,它推动了城市空间布局重构、产业机构重构、城乡环境重构,是高质量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
村改经济建设账——“科技顺德”迸发新活力,实现产业格局大涅槃。顺德发挥“头号工程”的带动效应,用好村级工业园改造腾出的空间、营造的环境,优化升级传统制造业,培育壮大芯片、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顺德着力巩固壮大美的、碧桂园等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发展提升50家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创新性企业,培育打造200家具有高成长性的支撑未来的企业。此外,世界级开源芯片基地签约落户,博智林机器人项目建设推动超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加速成型,格兰仕工业4.0智能家电制造基地示范项目成功投产,在此基础上力争形成智能家电、机械装备两大超五千亿产业集群,超千亿级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以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社会建设账——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开拓基层治理新格局。顺德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推进教育“一把手”工程和初中教育“壮腰工程”,2019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万个、幼儿园学位0.75万个。优化完善“政校合作”办医,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市级试点,加快建设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新园区,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民营医院,建立健全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文化建设账——建设岭南文化名城,以华侨城曲水湾、容桂渔人码头等试点,加快建设一批美食集聚区,持续擦亮顺德“世界美食之都”招牌。大力引进《醒·狮》、《花好月圆》、《花木兰》、《乌龙山伯爵》精品剧目,培育高水平文化市场。优化提升顺德光影文化展,《凤起沧澜》、《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等主题演出,呈现了顺德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弘扬了顺德人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印象顺德”一时间家喻户晓。
生态文明建设账——打造大湾区绿色生态城市。按计划,到2022年,顺德通过生态复垦复绿不少于1万亩,打造万亩农田湿地,重塑岭南水乡新风貌。顺德结合生态水系、生态廊道、公园绿地等,构建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慢行系统,年内完成21.8公里长的全民健身径建设。完善“公交+自行车+步行”绿色出行模式,积极参与创建公交都市,推动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顺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演进历程:
1.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乡镇企业,完成脱贫致富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加快区域发展,帮助广大群众脱贫致富,顺德确立工业立县的发展思路,县委提出“五子登科”,大力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集体经济,支持乡镇兴办各类工业并给予各种政策支持,激发了乡镇发展工业的积极性和活力,由此形成了经济发展的“顺德模式”。1988年,顺德在乡镇企业全面推行股份制、厂长经理目标责任制、聘任制、集团经营制和经营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动力。从1983年开始,顺德逐渐成为广东县域经济的一面旗帜。1991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3711家,总产值74.69亿元,是1978年的26倍;产值超亿元企业25家,工农业总产值119.44亿元,国民收入达到39.5亿元。到1992年,顺德以全国不到万分之一的土地,创出全国家电行业16%的名牌,一二产占比从1978年的51:49扭转为92:8,实现了从农业向工业、地方小县向经济大县的转变,改革开放带动的区域发展,大大加快了区内民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和借助改革开放奔小康的坚定信心。
2.产权治权改革,兼顾效率公平,实现普遍富裕
20世纪90年代初,为解决集体经济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晰、负盈不负亏等体制性缺陷,顺德率先启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离,“靓女先嫁”,将100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政府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先行一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寻求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均衡,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让更多的群众获得财产性收入。1996年,顺德工业总产值达471.13亿元,相比1992年增长了169%,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44.96亿元,是1992年的近三倍。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入WTO带来的全球市场红利,构成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了有价值的“顺德智慧。”2009年,为进一步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和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简政放权,转化政府职能,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保障和支持,顺德启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地方大部门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3.村级工业园改造、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8年1月8日,顺德区第十三届党代会三次会议召开,首次旗帜鲜明地吹响村级工业园改造号角。把村级工业园改造列为“头号工程”;开启建设科技顺德、文明顺德、美丽顺德、和谐顺德、富裕顺德的新征程。
2018年9月,广东省委深改组批复同意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以“顺德样板”“顺德示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这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顺德又一次扛起改革大旗,为新时代继续深化改革再披战袍,再做先锋。
顺德此次率先探路的意义在于,村级工业园改造并不是顺德独有,而是经济发展的“珠江模式”乃至中国广大地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像顺德这样的村级工业园,仅在珠三角地区就有3853个,这是“珠江模式”发展转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要突破的难题,也是广东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跨越的“拦路虎”,更是破解长期以来中国增长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关键转型探索。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