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与之语心
第六章 与之语心
1.天下将治
【原文】渔者谓樵者曰:“天下将治,则人必尚行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言也。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尚义,则廉让之风行焉;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三王,尚行者也;五霸,尚言者也。尚行者必入于义也,尚言者必入于利也。义利之相去,一何如是之远耶?是知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行之干身,不若尽之于心。言之于口,人得而闻之,行之于身,人得而见之,尽之干心,神得而知之。人之聪明犹不可欺,况神之聪明乎?是知无愧于口,不若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若无愧于心。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心过难。既无心过,何难之有!吁,安得无心过之人,与之语心哉!”
【注解】渔夫对樵夫说道:“天下将实现大治,那么人都崇尚践行。天下将会乱了,则人都只是尚言说罢了。正所谓行胜于言。如果尚行,那么民风和官风都会很笃实。如果尚言,那么诡谲的风气就会风行了。天下将实现大治,则人都尚义。天下将乱了,则人都尚利,唯利是图了,不讲求义气了。尚义那么廉让的风气就会风行了。尚利那么攘夺的风气就会风行起来了。大家为了利益就会去抢夺了。三王尧舜禹尚行;春秋五霸尚言。这就是很大的区别了。为什么我们推崇三王呢?尚行的人必然会尚义,尚言而不行的人必尚行者必尚利。义和利的区别,是何等的遥远。所以说言语从嘴巴说出来,不如身体力行。身体力行不如尽心。这里说的尽心是尽心去身体力行,也说的另外一层意思是说去行不如把自心自性都知尽了。如果能够尽心就能够知尽天下。行万里路不一定就比在家修身养性。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之事。苏秦头悬梁锥刺股专研阴符争取尽心就比之前游说列国要强。之事嘴巴上说说,世人也就是听到而已。如果能够厚德躬行,那么别人不仅听到了,还看到了,放在了心里。离地三尺有神灵,连神灵都知道了,那百姓还不信吗?人的聪明智巧别人会刮目相看了,假如有智慧别人更是不敢小瞧,如果神的聪明别人更是觉得不可欺了。所以我们知道了无愧于口,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我们平时说的无愧于心,这里是不是有更深的理解了呢?对于世人来说无口的过错相对来说容易一些,但是无身行的过错那就难了。没有身行的过错相对来说容易一点,没有心的过错就难了。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都是罪。如果能够做到无心过,那这一切就有什么困难的呢?我怎么能够找到无心过的人,和他好好谈谈心呢?”渔夫看来似乎也遇见樵夫这个知音了,找到了一个无心过的人。无心过的人如同白昼的星辰一样稀少。
2.观天地之道
【原文】渔者谓樵者曰:“子知观天地万物之道乎?”
樵者曰:“未也。愿闻其方。”
【注解】渔夫问樵夫道:“你可知观天地万物之道吗?“樵夫回答道:”我可不会,很愿意听你讲讲。“我们都很愿意听渔夫讲讲的,更不用说樵夫了。
3.观之以心
【原文】渔者曰:“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所以谓之理者,穷之而后可知也;所以谓之性者,尽之而后可知也;所似谓之命者,至之而后可知也。此三知也,天下之真知也,虽圣人无以过之也。而过之者,非所以谓之圣人也。夫鉴之所以能为明者,谓其能不隐万物之形也。虽然鉴之能不隐万物之形,未若水之能一万物之形也。虽然水之能一万物之形,又未若圣人之能一万物情也。圣人之所以我一万物之情者,谓其圣人之能反观也。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又安有我于其间哉?是知我亦人也,人亦我也。我与人皆物也。此所以能用天下之目为己之目,其目无所不观矣。
【注解】渔夫说道:“这里说的观物并不是真的以眼睛去观。不是以眼睛去观那用什么来观呢?实则是以心去观的。阴符经中说到,执天之道,观天之行。这里的观也是要以心观。前面说以心观,而实则不是纯粹以妄心去观,而是观物以理。这也许是朱熹等理学家这么重理的缘故。周敦颐和两程也是邵康节的好友来的。天下万物,没有一个没有理,没有一个没有性,没有一个没有命。这么说万物都是如此,那每个人都也有这些东西了。前面说物我同一。每个人都有理,都有性,都有命。这里把理、性和命解释的很到位了。这可都是孔孟性命之学,也许更加深入的周易之中的奥妙。理是要不断地研究而得来,正如现今不断地研究每一个物体都研究清楚,就知道理了。性是观见到事物的全体而后有知。比如我们说的明心见性,如果能够明心就能够见性。自性之中具足一切智慧。物体的自性之中具备一切道的妙处。命是达到了才能称之为命,比如我们修行要了脱性命问题,那也是要实证到了。对于理、性和命这三知,为天下的真知,如果有了这三知,可以称之为圣人也不为过了。镜子能够明亮,可以照见事物,可以说它没有隐藏万物之形。虽然镜子没有隐藏万物之形,不如水能够化身于万物之中。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也能够成为万物的形状。水有多种形态,固体、液体和无形气体都是可以的。水恩泽万物,在许许多多的物体之中都存在。虽然水能够这样,不如圣人知晓万物之情。之所以知晓万物之情,这是由于圣人能够反观。世人都向外求,圣人向内求,反观自性。之所以称之为反观,是由于不以我来观物。反过来,正所谓反者道之动。如果我们以地来观天,那我为主,而星辰为客。如果以日为主,那我为客了。正所谓不敢为主而为客。如果以我为主来观他人,可能就看得不清楚。如果以他人为主观我,也许能够看的清楚一些,客观一些了。不以我观物,是以物观物。我物一体,他人与物也一体。以他人观我,也是等同于以物观物了。如此观来,有哪里又一个我在其中呢,这里破了我的执着了。所以说我是他人,他人是我。我和他人都属于万物之一了。这样观的话,就能用天下的眼睛来为自己所用,那眼界就很宽广了,没有什么看不见的了。英明的君主也是以他人的耳目为己的耳目,而对朝野清清楚楚了。”
4.天下之心
【原文】渔夫说道:“用天下之耳为己之耳,其耳无所不听矣。用天下之口为己之口,其口无所不言矣。用天下之心为己之心,其心无所不某矣。天下之观,其于见也,不亦广乎!天下之听,其于闻也,不亦远乎!天下之言,其于论也,不亦高乎?天下之谋,其于乐也,不亦大乎!夫其见至广,其闻至远,其论至高,其乐至大,能为至广、至远、至高、至大之事,而中无一为焉,岂不谓至神至圣者乎?非唯一时之天下谓之至神奎圣者乎,而千万世之天下谓之至神至圣者乎?非唯一时之天下渭之至神至圣者乎,而千万世之天下谓之至神圣者乎?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已。”
【注解】渔夫说道:“前面说了用天下的眼睛为自己的眼睛,那么什么都能够看的清楚了。这里接下来说听、说和心这三个方面。用天下的耳朵为自己的耳朵,那就没有什么听不见的了。用天下的嘴巴为自己的嘴巴,也就没有什么不能说清楚的了。用天下的心为自己的心,那么心无所不谋了。天下之观,以天下的眼睛为自己的眼睛,所看见的是非常宽广的。天下之听,以天下的耳为自己的耳,可以听得很远了。天下之言,以天下的口为自己的口,这样的论辩难道不精辟吗?天下之谋,以天下的心为自己的心,其谋略不也很宏大吗?这么看来,看到的很广,听到的很远,所论很精辟,所谋划的非常周密,这其中没有一样是不明的,岂不是至神至圣吗?能够做到这些真的可以这么称呼了。并非我一人称为至神至圣,而是天下的人都称之为至神至圣。并非一时天下人称之为至神至圣,几千万年以后天下人仍称之为至神至圣。长此以往,都是如此。”
第五章 自相依附
1.无心
【原文】樵者曰:“敢问无心致天地万物之方?”
渔者曰:“无心者,无意之谓也。无意之意,不我物也。不我物,然后定能物物。”
【注解】樵夫问道:“我想请教如何无心而致万物呢?”渔夫回答道:“无心是说无意。无意之意,不以我殉物。不以我殉物,在静定中能够知晓万物。”前面说不能言传,只能意会。这里连意都否掉了,不能执着于意。不意之意才能够得到其真意。不神之神才能称之为至神。这里说无心,为无散乱的妄心,有的是静定的真心。如果追逐物欲,物欲就会砍伐自性,那就是以我殉物了。不能超然于物欲之外。
2.何谓我
【原文】曰:“何谓我,何谓物?”
曰:‘以我徇物,则我亦物也;以物徇我,则物亦我也。我物皆致,意由是明。天地亦万物也,何天地之有焉?万物亦天地也,何万物之有焉?万物亦我也,何万物之有焉?我亦万物也,何我之有焉?何物不我?何我不物?如是则可以宰天地,可以司鬼神。而况于人乎?况于物乎?“
【注解】樵夫问道:“什么是我,什么是物呢?”樵夫看似是不是被弄糊涂了呢?连什么是我,什么是物都不认识了。可是也许不然,世人以为对我最熟悉,也许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呢?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是我吗?我们一辈子从来没有真正看过自己。古希腊的神庙上写着:认识你自己。为什么要写这一句呢?这么简单的事情。简单的事情是复杂的,复杂的事情是简单的。渔夫回答道:“如果以我徇物,那么我也是物了。如果以物来徇我,物也是我了。万物本来一体,物我本来一体。我由四大和合而假成,也为万物的组合。我物都能够致知,意才可称之为明。既能知我,又能知物,才能称之为明。天地也是万物,还有什么天地呢?这里很厉害,破了天地的相了。万物也是天地,哪里还有万物呢?把万物都看空了。我也是万物来的,我有没有呢?实在是四大因缘和合而成。这么来看,什么物不是我呢?哪个我不是物呢?如此可以主宰天地,可以司鬼神。更何况人,更何况物呢?”比如组成万物的原子,里面有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为地,而电子为天。天地互为阴阳,原子核和电子互为阴阳。打开地球仪看看,可以看到许多阴阳。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互为阴阳。陆地和海洋互为阴阳。最高的地方喜马拉雅山脉和最低的地方互为阴阳。欧亚互为阴阳。欧亚大陆和非洲互为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南美北美互为阴阳。南极北极互为阴阳。南北磁极科学家说近期可能会发生变化,太阳的磁极也会发生变化,东方易成西方,西方易成东方。可别小看渔夫和樵夫,他们如果在当今,必定也会通晓其中道理。
3.天何依
【原文】樵者问渔者曰:“天何依?”
曰:“依乎地。”
曰:“地何附?”
曰:“附乎天。”
【注解】樵夫问渔夫说道:“天依靠什么呢?”看着天上空空的,有许多星辰,有太阳和月亮,有五星。这些星辰如何安放呢?放在空中不会掉下来吗?怎么那么奇怪呢?渔夫回答道:“天依于地。”樵夫又追问道:“地附着在哪里呢?”渔夫回答道:“地附着于天。”正如君依于臣,臣附于君。心依于五官,五官附于心。夫依于妻,妻附于夫。
4.自相依附
【原文】曰:“然则天地何依何附?”
曰:“自相依附。天依形,地附气。其形也有涯,其气也无涯。有无之相生,形气之相息。终则有始,终始之间,其天地之所存乎?天以用为本,以体为末;地以体为本,以用为末。利用出人之谓神,名体有无之谓圣。唯神与圣,能参乎天地者也。小人则日用而不知,故有害生实丧之患也。夫名也者,实之客也;利也者,害之主也。名生于不足,得丧于有余。害生于有余,实丧于不足。此理之常也。养身者必以利,贪夫则以身殉得,故有害生焉。立身必以名,众人则以身殉名,故有实丧焉。窃人之财谓之盗,其始取之也,唯恐其不多也,及其败露也,唯恐其多矣。夫贿之与赃,一物而两名者,利与害故也。窃人之美谓之徼,其始取之也,唯恐其不多也。及其败露,唯恐其多矣。夫誉与毁,一事而两名者,名与实故也。凡言朝者,萃名之地也;市者,聚利之地也。能不以争处乎其间,虽一日九迁,一货十倍,何害生实霄之有耶?是知争也者取利之端也;让也者趋名之本也。利至则害生,名兴则实霄。利至名兴,而无害生实霄之患,唯有德者能之。天依地,地会天,岂相远哉!
【注解】在这里把他们对话的言外之意也顺便一起写出来了,不分古今中外了。这样意译也许更容易理解。樵夫问道:“然而这么说天地又依附什么呢?”渔夫回答道:“天地自相依附。天依于形,地附于气。形是有涯的,也是有限的,而气是无涯的,也是没有限的。有无相生,有从无中生,无从有中生。如果无有,就无无。形气相息,前面说水火相息。形如同水,气如同火。现代物理学质能方程可以看出,有形的物质可以转化为无形的能量,也可以称之为气。能量也可以凝聚而成物质。有终就有始,亦可说无始无终,有因就有果。在终始之间,中间的状态,还会有天地存在吗?就比如说地球在亿万年前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大地形成的过程,那可以称之为大地吗?比如人的形成过程,由单一的受精卵不断变化而成,那么受精卵可以称之为人吗?世人不断的进化而成现在的模样,那猿猴阶段可以称之为人吗?天以用为本,以体为末。地以体为本,其体厚德载万物,而以用为末。天地互为阴阳,体用本末也刚好相反。正如水火的体用本末相反。男女的体用本末相反。天地利于用而诞生出人来,可以说神奇了吧。而世人不知其不神之至神。如果知晓至神称之为圣,如果知晓天地之体有无可以称之为圣。只有神圣的圣人才能够参乎天地的奥妙。这里的小人并非贬义,有小心的人称之为小人,有大心的人称之为大人。世人对于天地之道不知晓,但是每天都能够得到天地的恩泽,全然不知晓其中奥妙。由于世人不知晓其中利害,所以伤害自性和别人的慧命,引来许多祸患。世人以我殉物,就有祸患了。世间祸患莫过于名利了。接下来说说名利。万物之名也只是假名。每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个称呼罢了。名声实在只是实相的过客罢了。利为祸害的产生的主因。追求好的名声实在是由于内心的不足。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得反而因为心有余而失去。如果世人名声过大反而招来祸患。历史上实在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名声过大了,就会被损了。如果财物有余的,权力有余的,那就要损了。如果德不配位,实在是不能担当得起那个名声、权力和财富,那就会有损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祸害往往就是从有余这里来的,也由于不知足而引来祸患。这也是常理了。养身这个躯壳必须要以利,如果没有鱼之利,如何滋养身体呢,然而如果对利很贪,铤而走险的话,就会以身殉物了。如果贪得跑去大江大海去钓鱼,也可能会葬身鱼腹之中了。由于有贪,所以就有害了。古人讲立身立德立言,这个立身首先名声就很重要了,大家都很看重名节。许多人如同飞蛾扑火一样,以身殉名了,所以有了夭丧了。偷窃别人的财物称之为盗。如果贪利也许会贪生偷盗了。刚开始去偷的时候,唯恐偷得不够多。待到事情败露了,被抓了,又怕算账算太多了,罪名太重了。受贿看来是利,但是事情败露变成了赃物了。贿和赃只是一个事情,但是却有两个名字,一利一害罢了。偷盗别人的东西存在侥幸心理,一开始偷的时候,只担心偷得太少了。待到事情败露了,又害怕偷得太多了。名誉和毁誉本来是一个事情,只是两个不同的名字罢了。朝野是名誉荟萃之地,市井是利益聚集之地。如果以不争之心处于名利之地,那么即使一天换九个地方来贩卖东西,一件货物售卖十倍的价格,又有什么害处呢?只要你能够卖的出去。说实在争利只是利的末端来的,为了蝇头小利去争,反而失去了大利了。让能够得到名誉的根本,孔融让梨让出了名声来了,这一让名垂千古。利到了也许就伴随着害就来了。名声兴起了也许就伴随着祸害来了。利来名兴而没有祸害的危险的,也许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够享有了。如果德能够配得起这些名利就不会有太大的祸患。天依于地,地会于天,两者是紧密的联系的。”
第八章 太极何物
1.太极何物
【原文】樵者叹曰:“吾而今而后,知量力而动者智矣哉!”
樵者谓渔者曰:“子可谓知《易》之道矣。吾也问:《易》有太极,太极何物也?”
【注解】樵夫感叹道:“我从今往后知道量力而行,这才是智者所为。”钓鱼者如果不知道自己能够承受得了多大的鱼,盲目的去钓大鱼,也许掉不上来反而遇到险情了。挑柴者如果不知道自己能够承受得了多大的重量,盲目的增加负担,反而使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了。世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德行能够配得了什么样的福报,盲目的追求权力和地位,也许会引来灾祸了。樵夫对渔夫说道:“你可知道《易》之道呢?我很好奇,《易》有太极,那么太极是什么东西呢?”
2.天地之祖
【原文】曰:“无为之本也。”
曰:“太极生两仪,两仪,天地之谓乎?”
曰:“两仪,天地之祖也,非止为天地而已也。太极分而为二,先得一为一,后得一为二。一二谓两仪。”
曰:“两仪生四象,四象何物也?”
曰:“四象谓阴阳刚柔。有阴阳然后可以生天,有刚柔然后可以生地。立功之本,于斯为极。”
【注解】马上进入正题了哦,看似渔夫和樵夫的对话,可是谈的可是高山流水的事情哦。这里谈到易经了。渔夫回答道:“太极是无为之本。”这么说太极生有为和无为了。如果要摆脱束缚,连无为的束缚也要摆脱。要摆脱我执,连无我的执着也要放下。要修行佛法,非佛法放下,连佛法也需要放下。六祖慧能大师讲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呢?修习易经,连易经也要放下。《易经》和《道德经》本来也是一,不是二。樵夫问道:“太极生两仪,那么两仪是不是指的天地呢?”渔夫回答道:“两仪为天地的鼻祖,并不仅仅是天地而已。太极一分为二就为两仪。先得到一,再得到一就为二。一二为两仪。”这和《道德经》中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致的。这个一加一等于二的题目可比陈景润当年验证的还要难的多哦,但是又比那个简单的多。这个两仪可以为阴阳。天地一对互为阴阳。一动一静互为阴阳。樵夫又继续问道:“两仪生四象,这四象又是什么呢?”渔夫回答道:“四象可以说是阴阳刚柔。刚柔互为阴阳。天地互为阴阳。有阴阳然后可以生天地。这可是根本所在,这也是造物之极了。”樵夫又接着问道:“四象生八卦,那八卦又是什么呢?”樵夫穷追不舍的问,看来不把易经给说透他可不肯善罢甘休的,那我们也看看渔夫怎么回答的。这里他们两个谈论的八卦可不是我们平时谈论的八卦新闻哦,可是正统的八卦了。渔夫回答道:“八卦就是乾、坤、离、坎、兑、良、震和巽这八卦了。这里面包含了循环往复,社稷和人事的盛衰成败了。也体现了万物的生灭,体现了人的生老病死。这也是为什么这么看重八卦的原因。八卦再衍生出六十四卦。《易》之中的道理也就完备了。”八卦代表了天地万物了,里面每一卦可以代表着物。八卦里面还含有象,也就是万物的表象。里面还含有理,有一定的规律。里面还含有数,万物都有形状大小尺寸等,含有一定的数。八卦也描述了社稷的兴衰。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对应着乾卦,分对应着坤卦,有许多介于极端的分分合合之间的状态,那就是其它的卦了。春秋战国时候极端混乱,诸侯混战的时候为坤卦,形成了统一的大秦帝国了又是乾卦。统一的又分为楚汉阴阳相争,接着又归于统一的汉朝。当今全球化融合归一的阶段。欧洲一体化进程初见端倪,统一发行了货币,货物和人员的往来也变得更加的便捷。东方一带一路符合天道,顺势而为,先是基础设施的融合,会带来经济和文化往着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此间的奥秘不可说了。纯粹的公家的东西就是至公,至公则生私,都是公家的东西也许就会不珍惜,需要加强监管。至私则生公,私人的东西也许就会监管的很严格,不允许有丁点的浪费了。介于他们之间就代表着其他的卦了。全部为公家的为乾卦,全部为私有的为坤卦。全部都是计划经济也不行,全部为市场经济也不行。所以一会举起左手,一会举起右手在左右摇摆。需要探求介于期间的一种模式。全部都推行民主也不行,一人一票的民主会出现苏格拉底之死的情况,全部都推行专制也不行,需要探求一种介于其中的一种模式。东方有适合东方的,西方有适合西方的,这并不矛盾。这也找到了中华文明复兴的道理自信。易经八卦为我们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无上珍宝,其中含有大道真理,也不乏文化自信。西方莱布尼茨看到易经八卦图发明了二进制,广泛用于计算机领域。爱因斯坦终其一生都在探求着大统一理论,如果他继续探求遇见易经八卦图他也许就会认定这个就是大统一理论了。这就当做一个预言放在这里留待验证吧。八卦图可以囊括了宇宙和人生的实相了,也包含了万物的道理,实则为大统一理论了。理论只是描述宇宙的工具罢了,连这个工具也需要放下。
3.天地之心
【原文】樵者问渔者曰:“复何以见天地之心乎?”
曰:“先阳已尽,后阳始生,则天地始生之际。中则当日月始周之际,末则当星辰始终之际。万物死生,寒署代谢,昼夜变迁,非此无以见之。当天地穷极之所必变,变则通,通则久,故《象》言‘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顺天故也。”
【注解】樵夫问渔夫道:“如何能够观到天地之心,也就是天地背后的根本呢?”渔夫回答道:“万物负阴而抱阳,每一个事物都含有阴阳。比如男人含有阴阳,女人也含有阴阳。男人外刚内柔,女人外柔内刚。每个人的阴阳程度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方式。男人和女人互为阴阳。八卦中乾卦为全阳,这是至阳,也是重阳并不是没有阴了。坤卦为全阴,这是至阴,也是重阴,也并不是没有阳了。至阳则阴,至阴则阳。前面的阳刚刚尽了,后面的阳刚刚生起来,这就是天地刚开始生发的时候。中间状态可以看到日月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末了为星辰陨殁之际。”这里讲了日月星辰的生灭运行。渔夫接着说道:“万物都有死生变化,天气有寒暑交替,昼夜不断地变迁。正是因为有日月轮回,昼夜变迁,才使得世人有了时间的错觉,时间也许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以道眼来观,何以见到天地之心呢?天地穷极了都会发生变化,变就通达了,通达了也就能够长久。所以《周易》的复卦卦象中说了,先王在冬至日的时候闭关斋戒,不接纳商旅,君王也不巡视邦国。复卦刚刚产生了一点阳,生机刚刚发生萌动,成功在望,如果性子着急了就容易失败了。这也是先王顺天而为,不敢违背的。”对于投资也是如此,应当效法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投资真传,生机萌动,耐心持有和等待,不可频繁妄动而招致失败。这一卦也昭示着好运初来,静待发动。暂停售物,必可获利。这里也解了一个卦了。
4.无妄之灾
【原文】樵者谓渔者曰:“无妄,灾也。敢问何故?”
曰:“则欺他,得之必有祸,斯有妄也。顺天而动,有祸及者,非祸也,灾也。犹农有思丰而不勤稼稿者,其荒也,不亦祸乎?农有勤稼穑而复败诸水旱者,其荒也,不亦灾乎?故《象》言‘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贵不妄也。”
【注解】世人常说无妄之灾,这里也会说到这个问题。无妄是卦名。如果抽到这个卦,解释是说不欺瞒不欺骗,不妄动妄作为,真实至诚就可以无灾无祸了。顺其自然,安守正道,福报就深厚了。各种事情都比较顺,如果行为不检点,必然会引来灾祸了。樵夫问渔夫道:“无妄卦的卦象指向无妄之灾,这是为什么呢?该如何解释呢?”渔夫回答道:“如果有欺瞒有欺骗,就会有祸了,这是由于有妄心有妄动。如果顺天而动,不妄动而有祸殃及,这并不是祸了,这是灾了。灾和祸还是不同的。务农的人想着丰收而不勤劳耕作,导致地荒废了,这不也是祸吗?如果务农的人勤劳耕作而还是由于水旱失败了,导致地荒芜了,这不是灾吗?这里看来灾和祸还是不同的。《卦象》中对这个卦的解释说,这个卦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震为雷。如果基础不牢而震动,身居高位就比较危险了。先王看到这个卦象的时候,更加勤勉努力,顺应时令,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这样德就配位,就不会有灾祸。如果德不配位,又妄动就会有灾祸了。这也是贵在不妄。”如果君王勤于政务,重在积德,遇见了天灾,这属于无妄之灾了,上天也不会怪罪的,百姓也不会怨恨君王了。如商汤的时候有大的旱灾,为了救百姓成汤坐在柴堆上面焚烧进行祈祷,诚心感动上苍降下了甘霖。这个无妄之灾也解释了为什么做了善事的人也有可能遇见灾了。但因果报应一点都不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5.姤,何也
【原文】樵者问曰:“姤,何也?”
曰:“姤,遇也。柔遇刚也,与夬正反。夬始逼壮,姤始遇壮,阴始遇阳,故称姤焉。观其姤,天地之心,亦可见矣。圣人以德化及此,网有不昌。故《象》言‘后以施命诰四方’,履霜之慎,其在此也。”
【注解】接下来又会谈到两个卦,一个是姤卦,另外一个是夬卦。樵夫问道:“姤卦应该怎么解释呢?”渔夫回答道:“姤为相遇。柔遇见刚,阴遇见阳,刚好和夬卦相反的。姤卦中只有一个阴,而五个阳,阴刚遇见阳,可以说邂逅之遇。下巽风,上乾天。风无孔不入,所吹到的地方,暴露在其中的物体,无一不与和它相遇,有邂逅之意。虚空无孔不入,钟鼓之中有虚空,房屋之中有虚空,正是因为虚空才有用。姤即媾,阴阳相遇。但五阳一阴,这样就不能长久相处。如果抽签抽到这个卦,预示着阴长阳衰,各种事情不太顺,宜谨慎行事。夬刚开始强壮,而姤由弱遇壮。观姤卦,天地的本性可以观见了。圣人恩泽德化天下如此,没有不昌盛的。所以《卦象》中说道:姤施命于天下,谨慎小心如同走在霜雪之上。“夬卦上卦为兑泽;下卦为乾天。由此可见泽水恩泽大地,是夬卦的卦象。君子看到这样的卦象,从而能够恩泽施于下,让众生都受到恩惠,不敢居功自傲,并以此为忌。姤卦和夬卦,一个是风,一个是水,都可以施行于天下。恩泽布于四方,天下没有不昌盛的。
6.皆一气
【原文】渔者谓樵者曰:“春为阳始,夏为阳极,秋为阴始,冬为阴极。阳则温,阳极则热;阴始则凉,阴极则寒。温则生物,热则长物,凉则收物,寒则杀物。皆一气别而为四焉。其生万物也亦然。”
【注解】前面讲了三个卦,复卦、姤卦和无妄卦。最开始讲天地阴阳推移提到复卦,接着就讲了后两个卦。通过这三个卦观见天地的本性。渔夫对樵夫说道:“春天阳气刚开始萌动,夏天阳气到了极点。秋天阴气刚开始降临,冬天阴气到了极点。阳气足则温暖如春,阳气到了极点就非常的炎热。阴气足则秋高气爽,阴气到了极点就很气逼人了。温暖就能够生育万物,炎热能够促进万物生长成熟。凉爽就要收获万物了,冰冷如同冰雪覆盖万物凋零。这并不是天地之气有四种,而都是天地一气不同的表现罢了。秉天地之气而生的万物也是如此。人也是概莫例外。”八卦和六十四卦里面阴阳的不断变化,周而复始也体现了天地的阴阳之气变化的过程。卦象不断变化也体现了社稷气数不断的变化。卦象也体现了人生运气,人事兴衰的变化。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