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国家兴亡
第十一章 国家兴亡
1.国家兴亡
【原文】樵者谓渔者曰:“国家之兴亡,与夫才之邪正,则固得闻命矣。然则何不择其人而用之?”
渔者曰:“择臣者,君也;择君者,臣也。贤愚各从其类而为。奈何有尧舜之君,必有尧舜之臣;有桀纣之君,而必有桀纣之臣。尧舜之臣,生乎桀纣之世,桀纣之臣,生于尧舜之世,必非其所用也。虽欲为祸为福,其能行乎?夫上之所好,下必好之。其若影响,岂待驱率百然耶?上好义,则下必好义,而不义者远矣;上好利,下必好利,而不利者远矣。好利者众,则天下日削矣;好义者众,则天下日盛矣。日盛则昌,日削则亡。盛之与削,昌之与亡,岂其远乎?在上之所好耳。夫治世何尝无小人,乱世何尝无君子,不用则善恶何由而行也。”
【注解】樵夫对渔夫说道:“国家的兴亡与朝堂之上的人才正邪有关,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命运了。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不精心挑选人才而使用呢?”渔夫回答道:“选择臣下的是君主。选择君主的是臣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贤愚各自选择与之匹配的。尧舜这样的贤君必然有尧舜匹配的臣下。有桀纣这样的愚昧昏聩的君主,必然也有与之匹配的臣下了。如果尧舜的臣下生在桀纣的世代,或者桀纣的臣下生在尧舜的世代,必然得不到重用的。虽然想做坏事或者做好事,都不能成事。身居上位的人所喜好的,其下必然也跟着效法。如同人和影子,也如同声和响,这是如影随形的,不用刻意去强迫。如果上好义,那么下必然也会好义,而不义的人就会远离朝堂了。如果上好利,在下的必然也好利,而不好利的就远离了。如果好利的人很多了,天下就会日渐衰落了。如果好义的人多了,天下就会日渐兴盛了。逐渐兴盛了就会昌盛了,逐渐削弱就会衰亡了。使之盛起和削弱它,昌盛和衰亡,这之间的差别可谓是非常的遥远了,但是这个很大程度取决于在上是好义还是好利。贤明的君主好义而愚昧的君主好利。然而在治世又何尝没有小人呢?在乱世又何尝没有君子呢?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贤达的人才在乱世不忍心百姓受苦而出来救世,而在治世贤才也许就隐居了,不必要出来了。在治世有小人但是贤明的君主不用,小人也不能兴风作浪。在乱世也有君子但是愚昧的君主不用,而使得小人在朝堂之上兴风作浪。如果君主不使用,善恶也不能再世间推行。”
2.治世常少
【原文】樵者曰:“善人常寡,而不善人常众;治世常少,乱世常多,何以知其然耶?”
曰:“观之于物,何物不然?譬诸五谷,耘之而不苗者有矣。蓬莠不耘而犹生,耘之而求其尽也,亦未如之何矣!由是知君子小人之道,有自来矣。君子见善则嘉之,见不善则远之;小人见善则疾之,见不善则嘉之。善恶各人其类也。君子见善则就之,见不善则违之;小人见善则违之,见不善则就之。君子见义则迁,见利则止;小人见义则止,见利则迁。迁义则利人,迁利则害人。利人与害人,相去一何远耶?家与国一也,其兴也,君子常多而小人常鲜;其亡也小人常多而君子常鲜。君子多而去之者,小人也;小人多而去之者,君子也。君子好生,小人好杀。好生则世治,好杀则世乱。君子好义,小人好利。治世则好义, 乱世则好利。其理一也。”
【注解】樵夫问道:“善人在世上很少,而不善的人很多。治世比较少,而乱世比较多,这是为什么呢?“渔夫回答道:”试着观于事物,哪有什么事物不是如此呢?比如说耕作五谷,耕耘了但是没有能够长出来这还是有的。对于蓬野生物不用耕种就能够长出来。如果耕耘了就要求全部都长得很好,这还没有听说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君子小人之道,都是自然而生的。因果报应也是自作自受的。君子见到善的就嘉许它,见到不善的就远离它。小人见到善的就痛恨它,见到不善的就嘉许它。善恶各人追求的都不同的。君子见到善事就去做,见到不善的事就拒绝。小人见到善事就拒绝,而见到不善的事就去做。君子见贤思齐,见义就会跟着修正自己,见利就会止步不前。小人见义就会止步,不会修正自己,小人见利忘义,就会迁变了。如果能够迁变为义气就有利于人,如果迁变于利就会害人了。利人和害人两者相比相差是很远的。家和国家道理是一样的,其兴盛之道,君子多而小人少。小人遇见君子多反而弃之,君子遇见小人多而远离。君子好生而小人好杀。君子有好生之德,如果好生不随便杀生就会出现治世。如果好杀就会出现乱世了。君子好义而小人好利。治世就好义而乱世就好利。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也许世人好利的多,所以君子少而小人多。治世少而乱世多。
3.古有伏羲
【原文】钓者谈已,樵者曰:“吾闻古有伏羲,今日如睹其面焉。”拜而谢之,及旦而去。
【注解】渔夫谈完了,樵夫说道:“我听说上古有伏羲,今日如同一睹其面了。“樵夫再三拜谢,相别而去了。这里大家注意了,这个渔夫是不是简单呢?从两人的对谈之中可以收获什么呢?
第十章 人才利害
1.小人可绝乎
【原文】樵者问渔者曰:“小人可绝乎?”
曰: “不可。君子禀阳正气而生,小人禀阴邪气而生。无阴则阳不成,无小人则君子亦不成,唯以盛衰乎其间也。阳六分,则阴四分;阴六分,则阳四分。阳阴相半,则各五分矣。由是知君子小人之时有盛衰也。治世则君子六分。君子六分,则小人四分,小人固不能胜君子矣。乱世则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谓各安其分也。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夫不夫,妇不妇,谓各失其分也。此则由世治世乱使之然也。君子常行胜言,小人常言胜行。故世治则笃实之士多,世乱则缘饰之士从。笃实鲜不成事,缘饰鲜不败事。成多国兴,败多国亡。家亦由是而兴亡也。夫兴家与兴国之人,与亡国亡家之人,相去一何远哉!”
【注解】前面说到什么是人,什么是全人,什么是全德之人,什么是仁人。这里专门讨论一下小人。可以把人进行分类。有大人有小人。有大心的人为大人,有小心的人为小人。平时我们所称呼当官的人为大人,官要有官德才能称之为大人。你看古代对当官要求多高。樵夫问渔夫道:“小人可以全部去除掉吗?”世人谈到奸佞小人都会特别怨恨,总是希望不要出现在朝堂之上,这样会迷惑君主,祸乱国家,伤害忠臣。渔夫回答道:“不可以的。”这个答案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吧。我们想假如一个朝堂之上全部都是君子和贤臣会是怎么样一种美景。渔夫接着回答道:“君子秉承正气而生,而小人秉承阴邪气而生。“由此可见母亲怀胎十月是非常的重要的,怀胎前后母亲心念纯善静定,小孩子也许应该是君子吧。这也许还和天气时辰有关,所以民间喜爱的星座也有一定的道理的。日月相薄的时候是不适合怀胎的,以前古人对此是非常讲究的。渔夫接着说道:”如果没有阴,阳也就不能成了。无善也就无恶。无小也就无大了,小大只是相对的。无轻就无重了。无小人也就无君子了。阴阳盛衰存乎于君子小人之间。君子也不是百分百正气,如果百分百的就是全德之人了,如果正气多而邪气少,也算是君子了。如果正气少而邪气多,这就是小人了。君子和小人的程度深浅也有所不同。从八卦中阴阳的变化可以体现这一点。朝堂之上君子和小人的多寡也会有所不同。如果阳六分而阴有四分,这也是正气在主导着朝堂的。如果阳九分而阴一分,这个也许就会很理想了,会是太平盛世了。如果阴阳各半五五分的话,正邪力量就均衡了。如果阴九分而阳一分,朝廷就会昏聩了,社稷就会危险了。从这里可以知道君子小人的多寡,代表着社稷的兴衰。对于太平的治世君子有六分而小人四分,小人就不能胜君子了。乱世就刚好相反的了,小人六分而君子四分。在殷纣王的朝堂并不是没有君子,他身边有箕子等许多贤臣。对于治世君臣各安其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都各安其所,不会发生混乱。如果到了乱世就反过来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夫不夫,妇不妇,各失其本分了。这也是世治或者世乱使得如此的。君子经常能做到行胜于言,而小人经常言胜于行。所以在治世之中笃实务实的人会非常多,而在乱世之中就有很多粉饰巧言令色之徒了。不管做什么笃实很少不能成事的,而巧言令色故意粉饰很少不失败的。如果成事多国家就兴,如果败多国家就会衰亡了。国家如此,家庭也是如此。不仅仅是家国如此,许多情况下概莫如此。兴家和兴国的人,和亡国亡家的人,相比之下又有多少分别呢?所以古代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才之正者
【原文】樵者问渔者曰:“人所谓才者,有利焉,有害焉者,何也?”
渔者曰:“才一也,利害二也。有才之正者,有才之不正者。才之正者,利乎人而及乎身者也;才之不正者,利乎身而害乎人者也。”
【注解】前面谈君子和小人。这里谈才华和能力了。什么样才算是人才呢?樵夫问渔夫道:“人所谓的才华,有的有利,有的有害,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在周问礼于老子,临别时候老子给他的赠言说道,许多人聪明而几乎失去性命就是由于在背后议人是非,扬人之恶。难怪诸葛亮的老师水镜先生被人称为好好先生,从来不扬人之恶。渔夫回答道:”才为一,有利有害为二。有才而守正道的,有才而不守正道的。守正道的是大才,有大智慧。不守正道的是小才,有智巧小聪明而已。对于有才而守正道的人,能够对人有利而也对己身也有利。这就是君子了。对于有才但不守正道的人,妄知妄言妄行就会引来灾祸了,利于己私欲而对别人是有伤害的。也就是小人了。”
3.小人之才
【原文】曰:“不正,则安得谓之才?”
曰:“人所不能而能之,安得不谓之才?圣人所以异乎才之难者,谓其能成天下之事而归之正者寡也。若不能归之以正,才则才矣,难乎语其仁也。譬犹药疗疾也,毒药亦有时而用也,可一而不可再也,疾愈则速已,不已则杀人矣。平药则常常日用之可也,重疾非所以能治也。能驱重疾而无害人之毒者,古今人所谓良药也。《易》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如是,则小人亦有时而用之。时平治定,用之则否。《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小人之才乎!”
【注解】樵夫问道:“如果不能守正道,怎么能够称之为才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的。渔夫回答道:”如果别人不能而他能够处理,怎么能不称之为才呢?这也许是能力的由来了。圣人为天下迥异难得之才,这是由于圣人能够使得天下之事能够归于正。而这样的人才非常的稀少,如同白昼的星星。如果不能归于正道,才也称之为才,但是很难称之为仁了,也不是仁人了,也不是全德之人了。就比如说用药物来治疗疾病,毒药有时还是要用的,但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毒药。治疗疾病好的快,但是再三使用就相当于杀人了。如果对于平药就可以经常使用了,也许太过于平和治疗重病也许效果就不会太好了。如果能够祛除重大疾病而对人没有毒害的,古今的人们都称之为良药了。《易经》中说,大君顺承天命来治理天下,开创国家承接家业,小人不可用。虽然说小人不可用,但是有时需要的话还是可以用以下的。如果已经处于治世,比较安定,使用小人就会不好了。《诗经》中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只是小人之才罢了。“如今中医中药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而盲目的使用西药,面对祖宗留下的无上经典和良药,任由化学药品毒害子民,如果祖宗有灵怎能不潸然泪下呢?当然不是否定所有西医,单单化疗一项增加多少百姓痛苦和负担。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