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九江:依托产业优势 优化城乡布局
昨日,佛山市南海区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工作推进大会召开,强调要优化全区村级工业园连片升级改造空间与产业规划,统筹推动村级工业园和乡村振兴、旧村居的联合连片改造。
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打造南海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九江有哪些机遇和优势?九江镇党委书记徐永强表示,九江镇产业平台的不断拓宽、产业基础夯实扩容是九江产业升级转型的先决条件;城乡差距较小,城乡二元结构不突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是九江重要优势;此外,城乡建设基础扎实、生态优势明显为九江打造文旅名片提供了可靠保障。
依托水产优势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九江滨江片区位于九江镇南部,总面积约2400公顷,是南海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之一,该片区主要打造以西江、桑基鱼塘为特色集聚区,包含新材料、医卫用非织造布、酒文化产业、现代农业四个领域。目前,项目已全部启动,总投资约154亿元。
九江鱼花产业园便是九江滨江片区中的建设项目之一,同时也是2020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九江镇是中国淡水鱼种业主要发源地、粤港澳大湾区水产物流配送中心和“中国淡水鱼苗之乡”。为了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九江鱼花产业园应运而生。
九江鱼花产业园已落实83.9亩建设用地用于保障水产加工等项目建设,并以“双核六区一带”为功能组团布局。“双核”是指九江鱼花科技创新核心区和佛山加州鲈产业优势聚集核心区;“六区”包括两个核心区和九江鱼生态养殖示范区、承埠饷百年非遗大观园(区)、烟桥鹭行渔耕文旅区、“九江鱼 岭南味”加工物流商务区;“一带”是指九江鱼花育繁推配套产业带。该园区还构建“一区一品”错位发展格局,对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具有重要作用。
“头号工程”推动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区
村级工业园改造是南海推动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主战场,承担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九江始终把村级工业园改造攻坚战列为2020年“头号工程”,并通过调整工业用地布局,依托九江现有优势产业,努力培育并形成一批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随着村改的推进,九江镇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提炼出4种改造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权属复杂、改造路径单一、成本高、难以平衡各方利益的问题。这四种模式分别是区镇合作模式、国资带动模式、镇村合作模式、企业自改模式。
九江滨江片区位于九江镇南部,是南海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之一。/九江镇宣传文体旅游办供图
九江临港国际产业社区便是区镇合作模式的典范。2019年,九江镇启动该项目的升级改造,采用“征租结合、连片开发、区镇联动”开发方式,打造出了全佛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内难得的3000多亩连片产业用地空间。按照规划,临港国际产业社区未来将致力发展以高端医卫用非织造布及关联产品为核心的环保型、创新型、功能型新材料产业,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五大产业片区,助推九江镇产业转型升级。
上东工业园改造项目便是镇村合作模式的首次尝试,该项目是由村以土地作价入股、镇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合作开发。上东工业园占地面积约52.4亩,以“拆旧建新”的方式,新建标准化多层厂房、公寓等,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经过改造,原先的简易厂房被改造成现代化厂房,将集聚大批研发类、自动化生产等优质企业。
在广州绕城高速九江段,中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附近的老旧厂区将脱胎换骨。不久后,一座国内首家5G智慧生态主题园区——中元科创园将在这里落成。中元科创园是企业自改模式的代表项目,园区一期占地超100亩、总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到2025年,这里将建成大规模的5G、智能产业集群。
以“南国酒镇”为抓手提速乡村振兴
九江镇水系发达,岭南水乡文化、传统的渔耕文化、深厚的儒林文化、延续的民俗文化特色明显。“九江生态优势明显,西北两江环绕,宜居宜业,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人文优势,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致力打造南海西部生态文旅名片。”徐永强表示。
有了这些基础,九江镇开始在打造一批城市特色小镇上发力,“南国酒镇”项目便是其中之一。该项目以九江酒厂和九江双蒸博物馆为基础和核心,延伸至周边的南方、下西社区,按照“三园一带”布局,融合九江文化特色,致力将该特色小镇打造成佛山“南大门”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塑造九江城市新形象。
有了拓展城市新空间、塑造城市新形象上的总体发展定位,九江完善城市配套设施的举措更加鲜明: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建设”“集贸市场综合整治”等九大创文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吴家大院、下东村等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推动城镇面貌加速蝶变。
乘南海“交通大会战”的政策东风,九江持续提升镇内镇域路网。九江大桥出入口改造提升工程完成竣工验收,上北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完成近半,璜矶大道提升改造、九江大道(教育路北延线-新楼段)辅道拓宽工程等多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此外,九江镇还规划了一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社区,下西社区就是最早从图纸进入施工阶段的社区之一。目前,走进下西社区,可以看到已建成的朱九江纪念馆和朱九江湿地公园颇具岭南文韵;探花公园的扩大使得周边乡村的人居环境得以提升;江浦路贯穿南北,给九江经济的发展打通了脉络……
九江镇正在秉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并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
在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中,丹灶镇可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从地理位置来看,丹灶镇处于佛山“人”字形地图的中部,与禅城区、三水区,以及南海区的狮山、西樵等镇相邻。从产城规划来看,丹灶是南海东部与西部的交叉点,既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又有优质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从土地管理来看,丹灶镇的建设用地存留比例较高,一直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建设的“试验田”。
昨日,佛山市南海区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工作推进大会召开,丹灶镇“一岛两湖十里片区”成为示范片区。在实验区建设这一重大改革机遇中,丹灶将打造出一个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间”,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地区发展的同时,为实验区建设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高标准规划“一岛两湖十里片区”
与珠三角很多区域类似,经历改革开放后四十余年的发展,丹灶镇形成了工业园区、城镇、村庄交错布局的现状。
不过,丹灶的环境极具特色,其三颗生态明珠“一岛两湖”风光无限。金沙岛位于丹灶的东部,与狮山镇、禅城区相邻,金沙岛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翰林湖位于丹灶的中心位置,是2014年开始建设的农业公园,曾获得“亚洲都市景观奖”。仙湖曾经名为赤坎水库,后建设为度假区,如今正在以此为中心打造“仙湖氢谷”,希望发展成为氢能产业的“硅谷”。
金沙岛、翰林湖、仙湖都在丹灶主动脉道路桂丹路旁边,绵延十里,辐射范围约34.6平方公里。这里覆盖了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力合星空·728创域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仙湖氢谷等高端产业集聚地,以及丹灶城区、金沙城区两个建成片区和多个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
正因如此,“一岛两湖十里片区”十分适合作为城乡融合的示范区域,实现城乡互促型的发展局面,让乡村生态和城市产业服务融合,让生态文明、岭南文化、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为做好示范作用,丹灶镇高标准开展“一岛两湖十里片区”规划,计划3年投资超51亿元,推进十大重点项目,通过城市更新将腾挪7350亩新的城市和产业空间。
丹灶仙湖氢谷小镇。为发挥城乡融合示范作用,丹灶高标准规划“一岛两湖十里片区”。/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从当前的产城布局来看,“一岛两湖十里片区”中,既有“城西片区”“大金片区”两个产业和乡村的集聚地,亦包含丹灶、金沙两个城区。接下来,丹灶镇将大力实施连片改造,提升城区环境,形成“四面开花”之势。
具体而言,“大金片区”立足大金智地,计划建成以“智能安全产业园+翰林水道”为轴心的城乡融合示范点。该区域毗邻翰林湖,目前已经配建了省一级标准的小学,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这一“国字号”园区,引进了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力合星空·728创域等发展创新载体。
“城西片区”计划建设以“仙湖氢谷+有为水道”为轴心的产业社区。结合“仙湖氢谷”产业环境优势,让城西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有为水道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仙湖氢谷小镇”发展相互促进。
通过这样的规划布局,丹灶镇希望实现空间的“三集中”“两活化”“两提升”,即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园区集中;生态活化、古村活化;城市向农村的熟人社区及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向城市的基础配套及卫生提升。以此推动城市与乡村的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实验区提供“丹灶样板”。
开展空间重塑打造“两高四新”产业
实验区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释放了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机制、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磅权限。这些内容直指土地利用碎片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布无序等制约南海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好土地文章,开展空间重塑,是实验区建设的核心,也是丹灶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工作。
事实上,丹灶镇对于土地空间的改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十年前,丹灶镇便开始了大金工业区的改造工程。将高能耗、产值低的陶瓷厂等企业关停腾挪,整合了周边的集体土地、国有用地,梳理好权属问题。
2013年,丹灶镇创新引入了有着载体建设、运营丰富经验的联东U谷,开始进行社会资本负责土地整理、建设、招商、运营,政府从事规划、审批、监督等管理服务的探索。这种探索的成效非常好,签约3个月内,联东U谷项目即响桩动工,建设6个月,一期A区17栋厂房全部封顶。如今,联东一期、二期项目25万平方米建筑全部封顶,引入企业60多家。
如今,大金工业区被规划为大金智地,联东U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的重要载体,引领安全产业的集聚,并获得“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称号。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的模式被纳入南海推动村改八大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之一,在“三块地”改革等国家试点重任中被整理推介,为土地管理法规的修订提供参考。
对于土地空间改造的探索,让丹灶培育出一支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干部队伍。
在实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面前,丹灶镇冲锋在前,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他们按照“一个片区、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个镇属公司、一抓到底”的方式,压实工作责任。上百人的团队投入到大会战中,工作开展如火如荼。
按照计划,丹灶镇将全面开展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大金片区、城西片区是改造的重点所在。今年,该镇计划完成4500亩的拆除整理、4200亩的综合整治的任务。
大金片区将全面为安全产业发展服务。接下来,这里还将建设安全产业总部基地,继续完善住宅、商业等配套项目。
城西片区的清拆建设工作也在全力开展。目前,该区域有五大改造项目被纳入南海村级工业园改造试点,原海天陶瓷厂地块、原西城玻马厂地块、番稔岗地块等已经实施了清拆,联泰科技园、良登工业区也在抢抓进度。该片区也将成为“两高四新”产业集聚地。按照计划,这里将以“研发与智造”为主题,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高端的都市型产业社区,打造一个“瞪羚动力谷”。
目前,丹灶镇已经确立了智能安全、新能源两大新兴主导产业,经过腾挪改造产生的产业空降,将为两大产业的集聚提供基础。
城乡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城乡融合除了做好国土空间布局外,还要重视城镇、乡村居民的体验。改革开放以来,市民对城与乡的建设要求有所变化,让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并非要割裂城乡的关系,而是希望推动城市和乡村互相借鉴、互为支撑。
重塑人居环境对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工作至关重要。丹灶镇将系统开展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管线革命、建筑革命和田园革命,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提升城乡面貌。
人文环境是镇街特色品牌的基础。丹灶镇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河流、山岗、湖泊、草滩分布合理,岭南田园风光与现代城镇相映成趣,名人辈出、英杰荟萃。以水为脉,丹灶镇提出打造两条生态廊道、景观廊道、人文廊道:“有为水道”和“翰林水道”。前者位于仙湖、城西片区附近,覆盖仙岗、西城、银河、良登和塱心几条村居,是有为精神的发源地;后者就在翰林湖边,孕育了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著作典籍。
丹灶镇将全面加快实施乡村振兴项目进度,聘请专业团队对“有为水道”实施整体策划包装,抓好“谭家湾佰院里”等特色项目建设运营,对接西樵共同打造岭南文旅高地。目前,“有为水道”沿线节点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对于“翰林水道”文旅资源,该镇将进行挖掘开发,开展翰林湖农业公园、农业科普园提升改造,提升乡村魅力。
除了对生态环境、古村落的进一步活化,丹灶镇还希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均等化,让城乡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这种共享首先体现在现代交通设施在硬件上的融合。丹灶镇将统筹城乡开展公共交通接驳、慢行系统等整体公交规划,以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推动绿色出行城乡一体。同时争取上级部门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广湛铁路公路一体化建设、季华路西延线、博爱大桥建设,多建通道连接东部。
在此基础上,丹灶镇还将推动市政管理、污水治理、燃气水电通信、文体场馆、社区医疗等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与乡村同步规划布局,推动大金智地和丹灶城区提升生活服务配套层次,引进大型中高端生活配套,带动高质量生活服务布点周边乡村。
春风十里
三生三道
丹灶镇“一岛两湖十里片区”是丹灶城市、产业、环境协调发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高地。将深挖两条水道人文历史资源,打造两个连片乡村振兴带,推进两个村级工业园整治,实现两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最终实现东西两片连为一体,连接丹灶、金沙两大城区,形成丹灶新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部分项目简介
道路提升工程
对丹灶镇部分城区道路、金沙城区部分道路进行沥青罩面工程、排水工程,以及完善或改善相关附属设施。
城西片区项目
规划面积约6000亩,聚焦“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细分领域,以“研发与智造”为主题,重点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
大金片区项目改造
大金智地科技创新先导区已经建设,总面积5100亩,成为全镇“工改工”示范。接下来,这里还将建设安全产业总部基地,继续完善住宅、商业等配套项目。
金沙城区改造提升项目
项目计划改造面积约1170亩。拟对地块进行分期改造提升,建成以居住用地为主、公共服务用地为辅的城市组团,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城市全新面貌。
翰林水道连片
水道起点是沙滘村,辐射下沙滘、劳边、东升、建设等社区。该水道沿线村居计划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通过打造民宿、农家乐、乡村游等项目营造更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收入和幸福感。
南海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
突出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丰富动植物种类,增加湿地观光游览和宣教科普功能。
有为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
水道共约8公里。通过“湖”“村”“田”“庙”“湾”“园”“闸”等节点建设,设计游船码头,以线带面形成一条特色生态廊道、景观廊道和人文廊道。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怪象,“虚标续航”仿佛成了新能源汽车司空见惯的行为。对于乘用车用户而言,“虚标续航”带来的只是充电频率的稍微提升,抱怨几句罢了。然而对于物流车用户而言,“虚标续航”却不能忍。新能源物流车的续航里程直接决定了物流企业的效率和司机用户的收入。
然而,车企也有苦说不错。不论是工况续航里程还是等速续航里程,都是工信部的测试结果。等速法是按照固定速度测试得到的续航结果,而工况法则是按照设定工况在测功机上测试得到的结果。但实际上,新能源物流车使用环境里的频繁加速、减速、停车等情况未被考虑进去,导致最终测试结果与实际使用续航有不小的差距。
考虑到新能源物流车的使用场景绝大部分为城市配送领域,重庆车检院联合电车资源推出了针对新能源物流车的续航里程测试方法——循环工况法,根据城配实际场景设置测试工况。2020年第五届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的所有参赛车辆都将采取循环工况法进行实测。
什么是循环工况法?
本次比赛地点在广佛交界的福田欧辉客车试验场赛道内进行,赛道单圈长度为1.86km。车辆在进入赛道后需要根据预设工况行驶,其中包括多次停车静止、加速、减速和匀速行驶。在1.86km的赛道中,车辆的最高速度需要达到60km/h,平均速度达到29.03km/h;其中动态行驶部分加速比例为24.68%,减速比例为16.17%,匀速比例为47.23%。一圈需要在229秒~233秒之间完成,全程由重庆车检院提供专业设备及测试人员进行监测,确保参赛车辆都按预设工况行驶。
所有参赛车辆在出发前进行装载,达到额定载重量。等待充满电后,依次进入场地按照设定工况行驶,行驶10圈后回到充电桩进行充电,根据充电量计算出相应的能耗以及实际续航里程。充电桩由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现场校准及检测。
(往届赛事:测试组将原始测试数据交由裁判长陈全世)
比赛邀请清华大学陈全世教授担任裁判长,京东汽车生态部负责人刘飞、货拉拉运力总监谷小猛、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新能源中心副总工程师叶磊、电车资源行政总监翟千文四人担任裁判。比赛全程采取视频直播方式在网络渠道公开直播。
(往届赛事集锦)
在完成循环工况测试后,参赛车辆将在10月30日进行加速、制动、爬坡和涉水四项环节测试,届时,观众可以进场观赛,比赛成绩也将在现场公布。
循环工况法在上一届比赛中已经使用,当时的测试成绩与市面上用户使用的结果几乎完全一致,许多快递物流企业将这比赛成绩作为采购车辆的参考数据。循环工况法能够直观地得到新能源物流车在城配环境下的续航里程和使用情况,彻底解决市场诟病的“虚标续航”的问题。
第五届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
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是目前国内新能源货运车辆最具盛名的赛事,每年吸引众多车企参加,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第五届新能源物流车挑战赛将于10月28日~30日在广州举行,届时除各大车企参赛外,还会有全国各地的快递物流企业、网络货运平台、城配服务企业、物流车运营经销商、车队及司机车友前来观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