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助四川甘孜乡城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扎西德勒!”6日,四川甘孜州乡城县青德镇热宫村村民丁真尼玛在家门口,热情地为到访的佛山市政府代表团献上洁白的哈达。
患有听力障碍的丁真尼玛,近年在佛山对口支援帮助下实现脱贫,家中农田流转给葡萄酒生产企业,儿子女儿在该企业务工,大孙子今年还考上了公务员,家庭生活水平大幅跃升。为大家倒上新鲜的酥油茶,丁真尼玛向代表团说起生活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乡城县位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腹心地带,藏族占总人口的95%以上,自2014年佛山对口支援乡城县以来,推动实施民生援建、产业协作、智力支援等30个项目,2019年乡城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佛山与乡城通过对口支援书写了新时代藏汉一家亲的新篇章,让各族干部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乡城县委书记曹建奎表示,2019年乡城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282元、12414元,分别同比增长8.9%、10.7%。
藏乡田园变景区:青德镇渐成旅游网红打卡点
丁真尼玛家不远处就是乡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广东投入800万元援建资金,现代化的建筑配以传统的内核,充分展示当地非遗文化的张力。
传习所的一楼是展览大厅和游客体验区,展示着乡城县白藏房、疯装、笑宴、画雕、檀香泥塑、勉唐画派等传统文化。位于二楼的唐卡创作室,16岁的洛绒降称和洛绒恩珠正在学习基础素描技巧。他们说,传习所提供免费教学,他们基本每天都到这里跟师傅学习,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唐卡师傅。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是乡城大力发展青德镇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德镇被誉为“康巴江南”,拥有藏乡田园丰富旅游资源,其中在佛山援建干部,乡城县委常委、副县长申剑明牵线下,引入2家高端精品民宿项目,其中1个已运营,另1个正在设计。
在香巴拉猫文创中心,当地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现代表达,推动区域IP落地,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曹建奎介绍,猫被当地居民奉为神灵,多雕塑于灶台之上,文创中心充分运用这一元素进行创作,深受年轻人喜爱。
为支持青德镇农旅融合示范区项目,佛山增加730万元援建资金推进当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包括建设2390平方米的藏纳文化广场、生态景观长廊工程、完成125户居民庭院改造和亮化工程,同时对乡村绿化、美化等部分附属设施进行完善,不断提升公共配套服务,增强当地旅游发展后劲。
荒山变花果山:万亩果园剑指农旅示范园
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乡城聚焦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特色农业三大领域谋划发展。从青德镇出发,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开车半小时,就来到了万亩果园现代农旅示范园。放眼望去,一株株苹果树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同时有葡萄、黄桃、蓝莓等农产品,原来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在核心区内,还建设年出栏藏香猪2000头的扩繁基场,不断壮大藏香猪养殖规模。
“政府全力做好基础设施和政策配套,让企业在这里安心发展,并实现以商招商。”曹建奎介绍,政府完成建设园区配套道路、蓄水池、田间灌渠(滴灌)、管理用房等,同时配套分拣、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设施,其中物流企业就引入6家。其中,佛山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680万元扶持资金为项目安装自动喷淋和滴灌系统。
万亩果园现代农旅示范园的目标不止于农业种植,更以创新发展理念长远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村,推行以园为景、产景互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成后,预计产值可达9.1亿元,其中农旅互动产值将达5.5亿元。代表团成员纷纷点赞乡城政府服务的精准到位,表示要将乡城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佛山。
结束万亩果园考察后,代表团还来到广东援建项目乡城藏医院藏药制剂中心。中心建成后配备了生产丸剂、胶囊、散剂等三条流水线,自研自制“甘露治肝胶囊”等132种纯天然藏成药,年生产能力达3吨。
在中心一旁停放的健康医疗体检巡回车引起了代表团注意。申剑明介绍,佛山增加支持270万元援建资金帮助乡城采购医疗车、医用车载设施设备,有效解决了当地边远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实现群众就地就近看病,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离乡。
“撒胡椒面”变聚焦重点:用好援建资金打造亮点工程
随着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对口支援工作转入新阶段。曹建奎表示,对照高质量脱贫和乡村振兴的要求,乡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较多短板,希望佛山继续关心支持乡城,不断创新援建方式,加大产业合作,提升乡城自身发展能力,在深化产销对接、扩大招商引资、优化援建资金使用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根据前期调研,“十四五”期间广东对口支援工作的援建资金将重点放在然乌乡,以创建4A景区为抓手,打造亮点工程推动乡村振兴。
代表团走进然乌乡查呈沟进行考察,了解项目规划设计及前期工作进展。查呈沟位于香格里拉与稻城亚丁交界处,在当地藏语中意为“山花烂漫之谷”,吸引人的不仅是绝美的自然景观和原始风貌,还有与高山海子一样多的美丽传说。接下来,乡城县将大力推进然乌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结合招商引资打造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亮点项目。
“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申剑明表示,佛山与乡城对口支援工作也将转变思路,对援建资金进行更合理调配,同时发挥佛山企业、人才、市场等优势,支持乡城发展基础好、有特色、比较优势显著的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精品项目,促进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向乡村振兴迈出关键一步。
为贯彻《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扶持办法的通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日前印发《佛山市新引进高等教育教学科研骨干人才安家费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对全职新引进高等教育教学科研骨干人才给予每人100万元安家费,按40%、30%、30%的比例分3年发放。
该实施细则适用于佛山市行政区域内注册办学的独立大学和佛山市人民政府与高校共建的全学段高校校区、分校和研究生院、二级学院全职新引进高等教育教学科研骨干人才安家费的申请、审核、发放和监管。
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符合《佛山市高等教育教学科研骨干人才目录》; 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近5年持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拥有相关的科研成果;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服务期3年以上(含3年)、具有法律效力的聘用(劳动)合同,并全职在我市工作。其中,境内引进人才须经我市党委、政府人才部门办理市外调动(引进)手续,并在我市参加社会保险; 外籍人才须持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件,每年累计在我市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并在我市缴纳个人所得税; 港澳台等人才参照外籍人才执行。
安家费如何申请?申请人所在用人单位可通过“佛山人才网”进行网上申报。经批准后,安家费将直接划拨至申请人优粤佛山卡账户。需要注意的是,每名人才在我市累计工作期间只能享受1次引进人才安居扶持待遇,从优从高认定为我市人才政策覆盖的其中一类人才并享受相应待遇,不能重复认定和享受。
该实施细则自2020年11月2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2017年1月1日至该实施细则印发前新引进高等教育教学科研骨干人才参照执行。
11月3日,佛山市“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吹响了高标准、高规格推动三项工程高质量落地实施的号角。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支撑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部署,是具有广东特色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
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项工程的决策部署,立足于我市在制造业、粤菜、家政等方面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同等力度推动三项工程高质量创新发展。
“粤菜师傅”工程:培育更多优秀职业“掌勺人”
“以前我真不知道鱼肉还可以这样吃。”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丙乙底村村民阿苦古作曾常年在外奔波,现在家门口当上了厨师,每月有4200多元收入,感觉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阿苦古作过上好日子,得益于佛山创新“粤菜师傅+对口帮扶”模式,开展“精准扶贫送教上门”活动。今年5月,顺德名厨孔庆聪进驻丙乙底村,教当地餐饮从业人员用顺德厨艺烹饪金阳食材,通过美食拉动餐饮旅游业发展。
依托“粤菜师傅”工程,佛山走出一条“舌尖上的脱贫之路”。2018年6月,佛山率先在全省成立首家厨师学院(顺德厨师学院),开设“粤菜师傅”精准扶贫班,为超过350名来自湛江、云浮和凉山州等对口帮扶地区的贫困学员提供厨艺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帮助,助力实现“一人学厨、全家脱贫”目标。
从“粤菜师傅”工程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成效足以看出,佛山推动这项工程高质量落地实施的信心和决心无比坚定。
2019年6月,《佛山市“粤菜师傅”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出台,全面实施粤菜师傅“1+5”系列工程,将餐饮、商贸、旅游、农业、文化等产业串珠成链。今年,“粤菜师傅”工程更被列入佛山十大民生实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产业发展,惟在得人。当前,佛山正努力培育更多优秀职业“掌勺人”。“粤菜师傅”工程实施以来,佛山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6062人,申请补贴14687人,发放补贴2399.736万元,带动就业创业4.8万人。
佛山大力扶持建立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对每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200万元和15万元补助; 对每个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60万元和10万元配套扶持资金。
高起点规划建设美食集聚区,佛山全力扶持餐饮行业尽快复苏。今年,11个重点打造的美食集聚区加速推进。同时,佛山推动文旅餐饮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粤菜师傅”品牌活动,推动粤菜师傅“走出去”。大力推进优质粤菜食材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优质淡水鱼、优质果蔬等主导产品“菜篮子”产业园区。
值得关注的是,佛山三项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佛山市推进“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接下来,佛山将深入实施“粤菜师傅”人才体系、产业体系、标准体系、文化体系建设,擦亮“佛山世界美食之都”和“厨出佛山”的亮丽名片。
“广东技工”工程:全力打造“佛山工匠”
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参赛选手温天步仅用25分钟就完成裁判员赛前设置的四个车辆故障排障,提前15分钟完成个人考核。
这是9月27日在禅城区举办的市级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上的精彩一幕。当天,全市82名汽修师傅同台比拼技艺,充分展现佛山技能人才的风采。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这是佛山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截至今年9月,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11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8万人,占比为26.7%。
然而,我市技工缺口每年仍超3万人。对于制造业大市佛山而言,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需要更多技能人才支撑。
实施“广东技工”工程,佛山既有迫切需求,也有自身优势。数十万家制造业企业,是佛山技能人才成长的沃土。
为此,佛山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发展相关政策,特别是出台《佛山市“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技能人才培育“20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广东技工”大军,打造佛山“工匠高地”。
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当前,佛山正全力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扶持佛山市技师学院创建一流技师学院,推进佛山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推进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
同时,佛山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1~9月,全市共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333912人次。
突出企业培训主体作用,佛山在制造业等重点发展领域,面向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截至目前,已有28家企业联合培训机构共同培养学徒2140名。
针对今年疫情,佛山还重点推出企业职工线上适岗培训补贴和以工代训政策,促进企业稳岗扩岗、复产达产。今年1~9月,佛山已有1491家企业组织318276名职工开展适岗培训。
接下来,佛山将继续深入实施“广东技工”工程,落实七大行动,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
“南粤家政”工程: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育婴专家在线上展示操作方法,学员们在线下运用物品跟随练习。今年初,受疫情影响,顺德一家职业培训学校“南粤家政”工程培训班“云开学”,40多名学员聚集线上学习育婴等家政服务技能。
佛山将“南粤家政”纳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年度计划,鼓励机构灵活采用直播、录播等形式开展线上培训。
“南粤家政”工程实施以来,佛山累计组织超过1.1万人次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向6928人发放补贴1195.41万元,带动就业创业2.3万人。
然而,目前佛山家政从业人员缺口仍比较大,行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切实解决城市“一小一老”服务需求,这是佛山推动“南粤家政”工程落地的着力方向。
以提高家政服务质量为中心,今年6月9日,佛山在全省首创以政校企三方合作模式,启动建设佛山南粤家政学院。该学院选址佛山市技师学院综合大楼,面积达2.4万平方米,目前建设正有序推进。
佛山出台《佛山市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推出“佛山家政20条”,涵盖技能提升、就业创业、品牌创建、权益保障四个行动计划。
佛山还明确市级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认定范围及规范流程,加强运行管理,落实奖补措施,一次性给予每家市级示范基地20万元奖补。正在起草《佛山市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南粤家政”载体建设。
接下来,佛山还将出台《佛山市关于推动“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设立“南粤家政”工程5年发展目标。到2022年,每年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1万人次以上,带动就业2万人次以上。扶持建设1个家政产业园,10家家政龙头企业,32个基层家政服务站。初步形成放心家政品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2023~2025年,全市每年开展家政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以上,促进2.4万人次以上稳定和新增就业创业; 员工制家政企业占比显著提高;家政服务实现实名制、可追溯,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家政服务信用、标准、产业、保障等体系进一步完善,打造佛山“南粤放心家政”的知名品牌。
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未来佛山还将重点培育母婴、居家护理方面的技能人才。同时利用“互联网+家政”,建立全市联网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内家政服务信息互联共享。
五区发挥各自优势
全力推进三项工程
禅城区 实施“南粤家政+就业扶贫”
禅城区组织1800余人完成“粤菜师傅”餐饮人才技能培训,建立“粤菜师傅”在岗人才数据库,228名“中式烹调师”、103名“中式面点师”入库。6大美食集聚区均为“粤菜师傅”实践基地。
在“广东技工”工程方面,禅城区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6600余人次,发放补贴1331万元。注重弘扬工匠精神,开展8场新能源汽车维修等技能竞赛。
禅城区组织2150余人完成“南粤家政”技能培训,重点将养老护理员等家庭服务类项目纳入紧缺工种目录,对养老院、医院和家庭病床养老护理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委托培训。
接下来,禅城区将扶持建设一批培训基地,大力促进技能就业、技能创业。推进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项目。建立“南粤家政+粤菜师傅”联动培养机制,推行“南粤家政+社区服务”便捷模式,实施“南粤家政+就业扶贫”对接活动。
南海区 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南海区推动“粤菜师傅”产业链向纵深发展,加速本区特色菜培训标准开发,加强部门联动和培训平台建设。
在“广东技工”方面,南海在制造业、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创新培养模式,加快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格局。
在“南粤家政”方面,南海持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重点关注家庭服务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做好家政业就业服务,落实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为企业和求职者打造双向选择平台。
接下来,南海区将出台三项工程相关政策和配套举措。加大资金筹集整合力度,统筹使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就业补助资金等,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宣传推广三项工程,打造三项工程南海品牌。
顺德区 开展精准扶贫“粤菜师傅”培训
顺德区建成一批“粤菜师傅”培训载体,成立顺德厨师学院,目前学院共培训学员3005人,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7人,全部脱贫。通过到顺德学习和送教上门方式,面向凉山州9个县开展精准扶贫“粤菜师傅”培训。同时推动餐饮集聚区建设。
“广东技工”工程方面,顺德面向农村、城镇劳动者和对口帮扶地区劳动力,尤其是本区就业困难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全区技工教育战略布局,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
顺德举办“南粤家政”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从业人员综合技能提升。与高校共同探索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携手广东老龄产业协会,使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接轨。
接下来,顺德区将打造完善的粤菜产业链,开展“新兴产业工匠班”高端培训项目,组织母婴、居家、养老、医护等项目培训。
高明区 技工学校新设烹饪专业
2019年以来,高明区共培训“粤菜师傅”相关工种1410人。建立3个区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认定6名高明区“粤菜名厨”。壮大“粤菜师傅”职业教育,高明区高级技工学校新设烹饪(中式烹调)专业,已于今年秋季学期招生办学,目前2个班共58人。
“广东技工”工程方面,高明区优化全区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大力引进高校技能人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今年前10个月,高明区共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43084人次,完成128家企业40091人适岗培训。同时,加快推进高级技工学校创建技师学院工作。
高明区持续实施“南粤家政”工程,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培训,建立2家区级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加大校企合作培养力度。2019年以来,全区共培训家政服务业技能人员4924人。
接下来,高明区将坚持规范化引导、高标准实施、高站位谋划,推动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
三水区 建设“三水河鲜一条街”项目
三水区构建“粤菜师傅”人才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2019年至今,共为2968人次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支持指导西南、白坭、芦苞等镇(街道)建设“三水河鲜一条街”项目,推出5条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着力补齐广东技工短板,三水区开展紧缺急需工种技能提升培训,在短期内为100名员工提升急需技能。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212人,企业职工适岗培训共188家企业27179人次。
三水区促进“南粤家政”工程吸纳就业,共为3318人开展保育员、妇婴护理、育婴员等培训,举办2020年“南粤家政”专场招聘会暨家政宣传展示活动。
接下来,三水区将结合该区农业特点和餐饮文化特色,培养一批淼城“粤菜师傅”;进一步发展壮大技工学校,培育一批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 主动匹配市场需求,在“南粤家政”工程中侧重培养养老、母婴及医护人才。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