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党支部“快严准实”支持全区防疫
4月18日,禅城区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党支部发布《致佛山市禅城区交通运输协会企业党组织倡议书》,倡议各企业党组织共同筑牢“红色抗疫防线”,做好本企业疫情防控工作,身体力行落实科学防控。
在禅城区本轮疫情防控工作中,区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交通运输领域出发,快速响应、管控风险,按照“快、严、准、实”要求,对自身、对会员单位要求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为禅城区交通运输行业的防疫工作献出一份力量。
禅城区交通运输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杜铭全表示,党支部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从严格执行各项措施、全力协助会员单位、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深入社区爱心支援四个方面落实落细上级精神。
聚焦行业本职
强化交通运输领域防疫工作
自本轮疫情防控开展以来,禅城区交通运输协会党支部聚焦本行业防疫工作,主动靠前,精准部署,发挥红旗领航作用。
协会党支部分区域、分组织地将疫情防控期间必须部署的工作内容传达到维修行业、普通货物运输行业、驾培行业及危险货物运输行业当中,督促指导其制定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并落实到位,用组织力、行动力为防疫工作注入“红色的力量”,落实企业社会担当。
具体措施包括,要求企业单位加强人员管理与场所管理,不前往高风险地区及疫情发生区域;要求所有外来或返回佛山的员工按防疫要求做好登记报备,坚决防止疫情输入或扩散;严格执行测体温、戴口罩、查验粤康码、行程码及场所扫码打卡。确保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 “两不误”。
同时,协会党支部全力协助会员单位做好一线防疫。在线上,通过微信专群,专人电话通知等方式,加强防疫知识教育,反复提醒各会员单位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人员出入的管理,定期消毒等安全措施,同时发动、监督各企业单位做好员工的每日核酸检测,完善好员工的健康信息档案等。
在线下,协会党支部发动6名专家组,从3月25日起兵分两路,共走访了72家企业单位,分别是机动车维修企业49家,驾培企业13家,危运普货企业10家。在进行诚信评价现场考核工作时,高度重视、重点检查店内的防疫措施,例如“入门四件事”(亮粤康码和行程卡、戴口罩、测量体温及扫场所码)、粤商通开通使用、货运司机健康管理等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并对其进行防疫教育宣传;同时,协会在逢周四的维修企业备案培训中,更是重点对参加培训的企业进行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教育。
广泛发动党群志愿者
共筑红色抗疫防线
共筑红色抗疫防线,离不开党群力量的广泛反动。据介绍,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连日来,协会与各结对共建单位共同搭建抗疫志愿服务平台,发动号召协会党员们积极参与到抗疫工作中。
各会员单位党员主动报名投身于志愿工作中,在客运站、货运站、公交枢纽站、港口码头和高速公路服务站或出口讲解防疫政策、检查粤康码、行程码、测抗原等。党员们将高速路口作为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切实筑牢佛山防疫堡垒。
此外,禅城区交通运输协会党支部、禅通党支部、金力源党支部三大支部,共同派出了22名党员的力量,加强与社区、居委之间的联系,为其积极提供充实的物质保障及后勤保障。从4月12日至14日,连续三天分别到张槎街道存院围社区、祖庙街道铁军社区、石湾镇街道湖景社区、平远社区,将大批矿泉水、红牛、脉动维生素饮料、牛奶等爱心物资支援一线防疫人员,为社区的抗疫注入温暖与力量。
在协会会员单位佛山市顺安达运输有限公司,几位驾驶员勇当“逆行者”。从4月14日23时开始,39号车主班林成金、副班龙木荣,533号车主班张胜辉、副班张胜成等4人,24小时不间断往返禅城梧村、吉利大道、罗格、南庄、季华西等八个高速出口和核酸检测实验室,配送来返佛山的货车司机核酸采样样本,以强有力的“驶”命担当助力禅城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尽己所能贡献力量。几位车主表示,接受这个任务后,深深感到自己被这座城市所需要,“能为佛山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尽一份力,是我们的光荣。”
爱心捐赠送一线,同舟共济战疫情。4月18日,一场简单的捐赠仪式在三水区政府小礼堂前举行,广东健力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力宝公司”)向三水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捐赠5000箱饮品,总价值约85万元。该批饮品将用于慰问基层一线的防疫工作者。
今年以来,在三水,类似健力宝公司这样的爱心企业层出不穷。他们或捐资,或捐物,用实际行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为疫情防控工作尽一份力。
本土饮品为防疫卫士“加油”
健力宝公司此次向三水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共捐赠5000箱饮品,总价值约85万元。三水区副区长林均恒接受了捐赠。接下来,这批爱心饮品将送到坚守在基层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手中,为他们“加油”。
“新冠疫情对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感谢基层干部、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等‘舍小家、为大家’,持续战斗在防疫第一线。”中共广东健力宝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党委书记李洪民表示,健力宝作为民族企业,助力防疫工作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该批爱心饮品包括健力宝蜜桃味运动饮料(萌宝国潮罐)、超得能复合肽能量饮料(零糖)、超得能低糖蓝莓味复合肽能量饮料、健力宝橙蜜味运动饮料。超得能复合肽能量饮料为健力宝公司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联合研发的最新科研产品,今年开始推出市场。
健力宝公司诞生于1984年,是三水土生土长的饮料品牌,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食品饮料基地。其公司核心品牌“健力宝”是我国首款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被外国媒体称为“中国魔水”。
秉持“健康饮品,健康人生”的质量方针,健力宝公司多年来紧跟时代发展,调研市场与消费群体需求,创新包装设计,探索复合型销售模式,老企业焕发新活力。健力宝公司同时牵手权威科研单位,共同研发运动饮料、碳酸饮料(汽水)、果汁、功能饮料、风味饮料类饮料等,不断完善产品的迭代升级。
去年起,健力宝公司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投入2500多万元打造用于数字化工厂,持续助力企业运营效率提升。
企业爱心捐赠传递抗疫正能量
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应对疫情,三水许多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公安干警等奔走在防疫一线,一批爱心企业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不同的方式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4月11日三水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当天,三水多家爱心企业工作人员的身影出现在辖区内核酸采样点,为坚守在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带去温暖和关爱。其中,三水隐雪食品有限公司为西南街道30个核酸采样点送去了近7000瓶饮料;佛山全瑞食品有限公司为多个核酸采样点送去2吨冰,为医护人员送去清凉。佛山全瑞食品有限公司是三全食品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此前还为西南街道捐赠2100箱速冻饺子,价值约40万元。
上周,一场场爱心企业捐赠活动也在芦苞镇接连上演。广州希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向芦苞镇疫情防控指挥办捐赠了一批防疫物资,包括防护服300件、N95口罩1000个、防护面屏300个、消毒液150瓶等,为疫情防控贡献了企业力量。4月15日,礼顿卫生用品(佛山)有限公司向芦苞镇敬老院捐赠了860份卫生用品,价值1万余元。
一场场爱心捐赠,一箱箱的爱心物资,既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更彰显了三水政企同心、众志成城战疫情的决心。
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十四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中医药医政发〔202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文化和旅游厅(局)、医疗保障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军队各有关大单位卫生管理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总结“十三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基础上,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制定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考核评价指标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医保局
国家药监局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
2022年3月8日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十四五”行动计划
基层中医药(含少数民族医药,下同)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要求,加大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中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底,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4.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85.3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4%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药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总结“十三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编制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着力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在治未病、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公平性,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提供中医药保障。
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基层中医药实现五个“全覆盖”:
——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基本实现全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1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完成服务内涵建设;
——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基本实现全覆盖,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5%,100%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实现全覆盖,所有县级区域依托县级医院设置中医健康宣教基地,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
1.发挥县级中医医院龙头带动作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原则上每个县办好一所县级中医类医院,有效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和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支持县级中医医院能力建设,提升县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设施配置,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煎药室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等国家标准,鼓励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妇科、中医儿科。
2.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综合服务能力。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符合标准中医馆的基础上,对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开展服务内涵建设,重点加强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药技术服务提供和中医设备配备。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条件,在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条件的基础上,探索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打造区域相对独立、中医服务更加丰富的中医药服务场所。
3.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鼓励社会力量在县域举办中医类别医疗机构,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医养结合机构,鼓励中医医院举办互联网医院,支持名老中医举办诊所,支持企业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保证社会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二)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
4.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有效供给。根据需求合理确定本科层次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持续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等,鼓励开展专科层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为基层培养一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开展基层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和培训,鼓励西学中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对现有基层中医药人员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提高岗位技能和服务能力。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到基层执业服务。
5.畅通基层中医药人才使用途径。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配置和岗位标准,优化基层中医药人才招聘、使用机制,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吸引一批中医药人才服务基层。畅通基层中医药人才流动途径,推广“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县域内中医药人才流动机制。实施基层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看病、看好病的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0.6-0.8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5%,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鼓励中医临床人才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6.改善基层中医药人员发展环境。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进修学习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岗位吸引力。落实“两个允许”,建立有利于中医药服务供给提升的绩效分配机制,激发中医药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动力。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聘用卫生技术人员应包括一定比例基层中医药人员。
(三)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7.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完善省级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设置,提升原县级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能力,建成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省、县两级中心应具备符合规范要求的师资、设施、设备,设置有符合标准的适宜技术示教和实训场地,具备远程培训示教能力。全面完善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机制,各中心要落实适宜技术推广责任制,按要求配置适宜技术推广人员,负责县域、乡镇、村级卫生机构适宜技术推广,做到人员相对固定。到2025年,原则上所有县域均应设置符合标准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8.加大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和考核力度。每个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推广10类6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每个县培训至少15名县级师资,每人掌握8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心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各县依托县级中心5年内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4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熟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医养结合机构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建立中心考核和管理制度,完善中心设置、管理和考核标准;中医药行业学会(协会)应主动参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完善相关专业学术组织,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学术水平。
(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9.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即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提升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能力,县级中医医院设置符合规范的发热门诊,具备规范的预检分诊能力。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层指导科建设,负责全县中医药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进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提升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和专科诊疗能力。到2025年,全部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10.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能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能力,扩大中医药服务规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在“十四五”期间稳步提升。
11.发展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和中医康复服务。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治未病服务。加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与康复科建设,提高中医康复和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到2025年,60%的二级以上县级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70%的二级以上县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鼓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康复诊室和康复治疗区。
12.完善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培训和指导,围绕儿童、老人、慢病管理等提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率,扩大目标人群覆盖面。加强签约团队中医药人员配置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制定推广适宜的中医药签约服务包,提高中医药签约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签约服务。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强化医防融合,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到2025年,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和85%。
13.切实做好中医药城乡对口帮扶工作。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政策要求,三级中医医院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继续采取驻点帮扶、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加强脱贫地区政府举办的中医医院能力建设,提高受援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并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五)加强基层中医药管理能力
14.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管理和质量监管。推进县级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规范设置,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应当有院领导相对固定分管中医药工作,督促中医药政策措施的落实,并在医疗管理部门中明确责任人员,负责中医药各方面管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管理能力。
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管,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重点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合理用药、落实核心制度等进行监督检查,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15.加快基层中医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落实《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和《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信息化水平,推进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建设,支撑县级中医医院、基层中医馆、村卫生室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支持,丰富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服务种类,扩大平台涵盖范围。鼓励三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互联网医共体,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中医药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持。2025年,所有中医馆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内信息互通和管理信息共享。
(六)深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设
16.广泛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所有县级区域依托县级医院设置中医健康宣教基地,将中医药科普知识和《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加以推广。充分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式,扩大中医药优质科普内容的覆盖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居委会、乡村群众活动场所等,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鼓励支持优秀中医药科普图书、展览、新媒体产品等的创作。推动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电子屏、海报、宣传栏等经常性展示科普内容,开展健康讲座等科普活动。加强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建设,鼓励中医药医务人员、科研人员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服务。
(七)深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设
17.做好中医医院牵头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落实国家医改政策要求,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地区,政府举办的县级中医医院全部牵头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在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其他地区,鼓励政府举办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医共体,中医医院牵头的医共体覆盖人口原则上不低于县域人口的30%。建立医共体内中医药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评价和督查标准,推进不同医共体内中医药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比重持续提升。探索符合县域特点、有利于中医药优势发挥的总额付费和补偿机制,引导医共体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转变。
18.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建设。制定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完善创建程序,在有序衔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工作的基础上,创建一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基层中医药工作实现新发展。
19.加大医保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中医药质量和治疗优势的评价体系,发布权威评价结果,为落实相关支持政策提供技术依据。建立符合基层中医药诊疗特点的医保支付模式。各省(区、市)均遴选发布中医优势病种,开展支付方式改革。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通过对部分慢性病病种等实行按人头付费、完善相关技术规范等方式,鼓励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积极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提升工程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重要举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地方各级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卫生健康、中医药管理、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和旅游、医疗保障、药品监督管理和军队卫生部门,将其作为重要任务纳入本部门工作总体安排,要定期听取提升工程行动计划推进落实情况,加强对实施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研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提升工程行动计划考核评价指标协同同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
(二)明确分工责任
在各级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推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实施。
——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把提升工程行动计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细抓实抓好,指定专门的处室和人员负责工作任务的落实和组织协调工作,对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人。加强对实施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纳入卫生健康各项管理评价指标,统筹规划、医改、基层卫生、医政、妇幼健康、应急、宣传等领域,抓好中医药建设任务的落实。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纳入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将中医医院基础建设、环境改造、重大业务建设纳入项目支持范围给与重点支持。
——教育部门负责支持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设置中医药专业,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围绕提升工程行动计划明确的重点任务和国家实施的建设项目,合理安排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落实职称评聘、人才招聘、薪酬待遇的政策。
——文化和旅游部门要鼓励支持中医药文化作品和产品制作、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提升中医药传统文化自信和影响力。
——医疗保障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制定和推广适合中医特点的支付政策,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等。
——药品监管部门会同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监督管理、优化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的政策措施,保证中药质量,确保用药安全。
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纳入地方各级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绩效考核目标,实行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制,对各地提升工程行动计划落实负总责,各部门负责人对部门责任分工分别负责。军队系统实施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相关任务由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组织实施。
(三)强化考核督查
各地要将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纳入本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医改重点任务,将其重点指标纳入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年度责任目标考核。
各省(区、市)要围绕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以及考核评价指标进行“对账盘点”,加强督促检查,5年内省级督查覆盖辖区内所有的市(地)和60%的县(市、区),市级督查覆盖辖区内所有的县(市、区)和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协同各部门适时对各省(区、市)提升工程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军队系统督查工作由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组织实施。
(四)强化宣传引导
加强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的正面宣传和典型宣传,增强社会对中医药工作的普遍认知,大力宣传中医药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改革发展成效,动员各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备注:除特别说明外,完成指标要求的截止时间均为2025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