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绿美南沙添新景
为推动绿美南沙生态建设,4月27日,南沙区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南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德球,南沙区政协主席翁殊武参加活动。
在植树现场,大家手持铁铲等工具,为树苗铲土施肥,并提着水桶为树苗浇水,现场一片热火朝天。不到一会儿,几十棵树苗全都屹立在春风中,绿意盎然,为周围增添了一抹生机勃勃的春景。此次种植的树苗以仁面子树、红樱花、宫粉紫荆等为主,植树面积约900平方米。
“参加这样的活动感觉很有意义,用自己双手种下树苗,南沙增添了绿意,也为周边地区的生态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一位参加活动的人员告诉记者,今后自己会多多参与植树活动,建设绿美南沙。
此次活动是发挥各级领导带头作用和部门绿化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带动全民参与植树活动,为绿美南沙生态建设作出贡献。
(图:荔湾司法社工为社区矫正对象讲解劳动法知识)
(图:社区矫正对象亲手制作完成吊牌半成品)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能水平,拓宽其就业渠道,助力更好地融入社会,近日,荔湾区司法局在海珠区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组织26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以“劳动有法 就业有路”为主题的知识讲堂及灵活就业体验课。
在授课环节,司法社工向社区矫正对象普及劳动法知识,重点介绍了灵活就业的政策规定,让其加深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的补贴标准、申请流程等内容的了解,鼓励有需要或处于失业状态的社区矫正对象积极报名参加荔湾区人社局的线上技能提升培训,获取相关的工作技能培训证书,通过灵活就业获取劳动补贴。
在灵活就业体验课上,司法社工组织社区矫正对象现场体验精神康复者手工加工吊牌半成品获取劳动报酬的劳动就业过程。活动中邀请精神康复者指导社区矫正对象加工完成吊牌半成品,真实感受残疾人一丝不苟劳作的艰辛和砥砺前行的坚强毅力。
整个培训现场气氛热烈,通过本次活动,一方面为就业困难及灵活就业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开阔其就业创业的眼界思路;另一方面让社区矫正对象学习弱势残疾群体不向困难低头、努力工作和生活的积极心态,引导树立正确的生产生活观念,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避免重新犯罪。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因水而聚居、与水共生的广州布满了交错如巷陌的河道,排污口数量巨大。依靠人工岸边巡查或者坐船巡查,受执法人员数量少、河涌环境复杂等限制,效率和安全性很低。为突破这一难题,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科技手段在执法领域的运用。
今年初开始,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应用无人机、无人船、管道机器人、探地雷达等技术设备,对荔湾区水域开展空、地、水、管立体式环境巡查尝试。试点工作采用“多轮排查”的方式,即第一轮采用无人机巡航,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排查水面上的排污口;第二轮采用无人船跟进,通过无人船上搭载的声呐和监测设备准确摸清水下和水污染情况;第三轮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设备排查;针对三轮排查发现的可疑区域,再组织人员携带管道机器人、探地雷达等设备开展现场核查。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环境执法效能,4月23日,市生态环境局执法处联合荔湾分局在荔湾区海龙街开展无人船、探地雷达和管道机器人辅助环境执法现场演示活动,相关处室和11个分局共80余人参加。活动中,技术人员讲解有关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式,荔湾分局介绍了试点工作情况,随后大家在花地河区域观摩学习了无人船、管道机器人、探地雷达等在环境监管执法中的实际使用场景。活动中大家积极交流互动,对有关设备的使用有了更深的了解;执法处也对有关工作提了具体要求。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将不断推进科技赋能执法工作,积极探索5G、无人机、无人船、在线监测、区块链等技术在环境执法领域的应用,提高执法靶向性、精准性,提升执法效能,为我市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