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顺德前三季度出口总额1241.80亿元,同比增长5.8%
依托智能化生产线,每3~4分钟就能生产一个集装箱。在勒流,广东富华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疫情好转后,外贸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出货需求持续增加,带动了集装箱产量大涨。公司新造集装箱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二季度。”该公司进出口部负责人钟炳声说,公司上半年仅干箱出口量同比增长就超过60%。
富华机械的发展,是今年前三季度顺德经济发展的生动剪影。顺德直面疫情全球蔓延的冲击波,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多项指标累计增幅转正。其中出口总额逆势同比增长5.8%,达到1241.80亿元,实属不易。这背后,是政府部门的精准服务与企业创新硬实力相结合,危中寻机打通经济运行双循环的生动体现。
危中寻机
企业积极挖潜应对疫情考验
疫情之下,许多企业的生产销售受到影响,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达洁能”)复工后却拿下多笔海外订单。
“年初开始,我们就预判到年后复工存在困难,立即做了一系列谋划,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恢复产能,抓紧把年前已下单的订单出货,再逐步加快新增订单的生产。”科达洁能总裁吴木海介绍,受益于过去几年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疫情对科达洁能经营的影响大大降低。为保障海外订单,科达更是海内外营销紧密配合,通过线上销售、线下上门了解需求的方式紧贴客户。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格兰仕。自复工复产以来,格兰仕微波炉生产线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产品“一台难求”。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梁惠强介绍,今年1~9月,格兰仕全年海外出口增长近20%,欧美市场增长将超过40%。
疫情来袭,对企业来说是一场大考,物流、人流、资金流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但这并未阻止企业发展的脚步,不少企业自复工复产以来,存在订单满负荷的现象。
10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新经济新业态助推顺德高质量发展》为题,报道了顺德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的举措和成效。/视频截图
新宝电器总裁办副主任潘理宏说,新宝依托自主研发的产业链中央监控体系以及订单交付能力,订单周期可以从60天压缩到45天,做到如期交付订单产品,满足了客户需求,带动了国外市场订单比例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新宝电器销售实现较快增长,营收同比增长33%左右,其中国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左右。
在疫情导致海外供给侧和需求侧萎缩的重压下,企业也能马上接住订单,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顺德产业链完善的优势。对此,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顺德拥有很强的韧性、抗风险和自我修复能力,在打基础、挖潜力、建平台等方面做了非常扎实的工作,积聚高质量发展后劲。
创新驱动
政企同心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疫情不但考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危机管理能力,更考验企业的定力,愈是面临逆风,企业愈要坚持研发创新,才能在全球价值链上走得更远。
不同寻常的是,疫情期间,众多企业不裁员,反而稳岗扩就业。格兰仕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这样的底气来自其坚持的科技创新之路。格兰仕提出,2020年科技转型,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格兰仕”。格兰仕用了50天建好了工业4.0家电生产示范基地,单线可实现6.7秒生产一台微波炉;推进“芯片”战略,与顺德区人民政府、恒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加快世界级开源芯片城建设进度。
立足本土,面向全球,近年来一批顺德企业不断优质量、扩渠道、拓市场,向产业链、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在疫情倒逼下,企业更是加码“修炼内功”的力度:伊之密在相关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高效率精密模具开发,以及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方面投入更多资源,持续提升竞争力;美的集团“二次重要转型”,从“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等战略,转向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还有更多企业到海外进行产业布局,投资的区域不断拓展……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顺德永不停步。今年8月,顺德面向全球发布核心技术攻关榜,围绕企业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遴选出首批20个项目,广邀海内外人才前来“揭榜”,每个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扶持。两个多月后,迎来海内外约70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咨询、“揭榜”,这意味着顺德产业将实现突破性发展。
对企业而言,创新是其生存与发展根本之道。顺德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更是大手笔。数据显示,顺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以年均超20%的速度高速增长。2019年研发经费支出近150亿元,占GDP比重达4%,比肩发达国家。今年前三季度,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顺德区工业技改投资达170.95亿元。
顺德的新动能在疫情倒逼下持续释放,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这类产业的量还不占主导,但增长很快,体现新动能发展,对未来发展很重要。”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宋宗宏说。
精准发力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产业发展是硬支撑,“顺德最放心”的营商环境则是软实力。
积极应对疫情冲击,顺德区早谋快断、精准施策,及早复工复产促发展。顺德区委、区政府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化身“指导员”“服务员”,主动组织、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美的顺德工厂成为美的集团全国33个生产基地中首批复工的工厂,与此同时,运用大数据手段,顺德区政府协调美的40余家核心供应商同时复工,迅速打通供应链。
在项目方面,顺德在“1121”工程报建等改革成果基础上继续深化,全面加快各项目推进。顺德还打造了24小时服务平台,做到第一时间掌握企业需求,第一时间跟进企业服务,营造一流的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
受海外疫情影响,很多重柜积压在国外码头,流转速度放缓,导致10月缺柜情况加重。顺德积极与各航运公司、港口、外贸企业保持沟通机制,及时跟进协调,推动外贸稳步增长。
日前,顺德召开国际运力协调沟通会,呼吁马士基、中远海运、地中海、中外运等国际航运公司积极响应企业的运力需求,大力支持顺德外贸重点企业的出口。
便利的基础设施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稳定的物流出海大通道。去年开放的顺德新港,和深圳西部港无缝对接,通达世界各地。今年5月,顺德新港启动“深顺组合港”,深圳的蛇口港闸口将延伸至顺德新港,为顺德出口企业开辟新的货运通道。据测算,顺企经深圳进出口业务每个集装箱将节省500元左右的成本。
广东省2021年高考报名将于2020年11月1日~10日进行。户籍从外省迁入广东的考生、随迁子女等特殊类型考生需完成资格审核,方可在本省报名参加高考。
户籍从外省迁入广东的考生应准备哪些报名材料?记者了解到,户籍从外省迁入的考生,高考报名前,应届毕业生须提前办理《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报名应届毕业生学籍户籍审核表》(简称《学籍户籍审核表》);往届毕业生须提前办理《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报名往届毕业生报名资格审核表》(简称《报名资格审核表》)。
《学籍户籍审核表》和《报名资格审核表》,需经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审核,签署意见为“材料已核,同意报名高考”的,才能在广东省正常报考,并填报本专科批次院校志愿;签署意见为“仅限报高职院校”的,只能填报高职(专科)批次院校志愿。值得一提的是,仅报考高职院校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含五年一贯制、高职三二分段、“3+证书”、高职自主招生)无须填写《学籍户籍审核表》和《报名资格审核表》。
而随迁子女考生,在高考报名前应提前办理《广东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报名资格审核表》(简称《随迁子女资格审核表》)。
具体而言,考生可填写《随迁子女资格审核表》,并提交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父母居住证、父母社保(含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缴费证明等材料给所在中学进行资格初核。中学负责对《随迁子女资格审核表》进行初核后,将报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审核通过的随迁子女考生可在网上预报名后,通过高考报名系统输入《随迁子女资格审核表》相关信息。并在报名确认时,连同身份证、户口簿等报名材料到报名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
对不符合广东省报名条件的随迁子女,所在中学将尽早做好解释和分流工作,引导学生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报名。
如果要问南海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什么,答案必然是产业。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靠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还是近年来开始抓一汽-大众、本田等大项目落户,其背后的逻辑都是以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但是一路披荆斩棘的南海如今却因早期土地开放强度大而陷入“无地可供”的窘境,招商团队频频因拿不出连片土地而与大项目失之交臂,经济高质量发展后继乏力。在此背景下,土地改革成为唯一出路!
九江镇临港国际产业社区效果图。该产业社区将3000多亩连片土地进行整理和开发,致力于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资料图片
为解决土地资源掣肘,去年开始,南海把曾经赖以生存的村级工业园作为主战场,围绕着空间格局再造、产业集群再造,开启了一场破立并举的改革,为产业集群再造和转型升级提供发展空间。612个村级工业园的改造提升之路成了产业的“涅槃”之路。
不破不立村级工业园成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征程正未有穷期,不待扬鞭自奋蹄。
毫不夸张地说,当前的南海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外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酣、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双区”建设;内部,省委深改委批复同意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广佛全域同城化加速推进。多重利好之下,南海蓄势待发。
然而,挑战同样存在。随着城市化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曾经撑起南海经济一片天的村级工业园显现出发展模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弊端,区内600多个村级工业园仅有少数连片,空间破碎、污染严重,产业形态低端、土地利用单位工业产值低下。有数据显示,2018年,村级工业园占南海总工业用地约44%,但产值仅占南海总工业产值的10%。在增量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打破土地掣肘,南海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没有载体。
在此背景下,今年,南海将村级工业园改造列入“一号工程”,明确未来三年要拆除整理9万亩,其中2020年要确保2.5万亩,并在此基础上力争达到3万亩;同时,将用3年左右时间,让全区612个村级工业园发生根本性改变,展现南海城乡环境全新面貌。
“如果我们不通过村改把土地空间腾出来、把城市环境整治好,就难以吸引好项目、好企业和优秀人才,就会错失‘双区’建设机遇,甚至错过一个时代。”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多次强调,“要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换机遇,在新一轮区域竞合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这一番话敲响了南海村改的战鼓。
破立并举“挂图作战”再造空间格局
旌旗飘,号角鸣,山摇地动。
当村改旗帜立起来后,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在南海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铺开。
首先建立起来的是“挂图作战”工作机制。为加快全区重点村改项目推进力度,区整治办采用大数据系统,实时掌握全区各镇街村改项目进展情况。以目标倒逼时间,以时间倒逼效率。紧随其后是一批优秀干部走上村改一线。区委、各镇街分别派送优秀干部下沉到镇街各个村改项目。
在机制和队伍的保驾护航下,各镇街扎实推进一批千亩以上连片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的动工,村改项目遍地开花,逐渐形成了八种可复制的村级工业园改造模式:国有资产主导改造模式,连片改造、混合开发模式,旧村居旧厂房混合改造模式,微更新、微改造模式,挂账收储、收回出让模式,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开发模式,社会资本共建模式,生态复垦复绿模式。
其中,连片改造、混合开发模式动作最大,成效突出。以九江镇临港国际产业社区项目为例,它将3000多亩连片土地进行整理和开发,致力于发展以高端医卫用非织造布及关联产品为核心的环保型、创新型、功能型新材料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等先进制造业集群。而在工业重镇狮山,在佛山(南海)万洋众创城带动下,五星工业园共3033亩也陆续启动拆除改造。改造前,这里分布着搅拌站、码头、陶瓷加工等行业,工业园内主要为低矮砖瓦厂房。未来,这里将引入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打造制造业集聚平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桂城正探索推行“住改工”模式,虽然与住宅用地相比,工业用地的价格会明显降低,但是更有益于长远发展。“我们希望把产业留下来,把南海经济发展的根基留下来。”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如是说。
大破大立
大平台大项目引领产业集群再造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比起“打破旧格局”,更重要的是建设“新格局”。一如年初南海区提速加力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工作推进大会上所说,南海的村改以“工改工”为主要方向,把改造出来的土地用在发展产业上,特别是服务好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而从目前的变化来看,当初的设想正慢慢实现。
一是发展项目更有底气。在本月举行的南海区下半年重大项目开工、投产活动现场,无论是活动举办地中科万钧国际电子信息港,还是当天集中开工、投产的几个大项目都与村改息息相关。其中,腾龙湾区数据中心占地两百亩,是南海坚持招商引资和村改同步推进的代表性项目; 五八科创产业小镇占地面积180余亩,为南海首例可分割销售集体流转工改工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项目中产业类载体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它们将进一步拓宽南海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再造的想象空间。
二是招商思路发生转变。曾经,因可供开发的工业土地小而散,南海只能“被项目挑选,而不能挑选项目”。如今土地资源让南海有底气向大平台、大项目伸出“橄榄枝”,吸引优秀项目集聚。去年开始,多次引入百亿级项目,产业性质和产业类型更加优化,全区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以今年上半年引入的平谦国际智慧产业园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超105亿元,它的到来有望打通南海与欧美企业对接的渠道,吸引更为多元的国际元素。
有理由相信,在百亿级、千亩级产业项目带动下,南海在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新征程中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