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地铁今日迎来开通十周岁 市民搭地铁可打卡送祝福
今日,国内首条城际轨道交通线广佛地铁将迎来开通十周年。记者从广东广佛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获悉,在广佛地铁十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上,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将联合广佛地铁公司,和每日在广佛线上来来往往的“候鸟”们,一起来见证广佛地铁的历史时刻。今日,市民在搭乘广佛地铁时,可以在广佛地铁沿线多个站点参与互动活动,为广佛地铁十周年打卡和送祝福。
通车十年
24次“加速” 发车间隔最短2分58秒
广佛地铁,是国内首条城际轨道交通线,2010年11月3日开通运营一期首通段(魁奇路站至西塱站),2015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一期后通段(西塱站至燕岗站),2016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二期(魁奇路站至新城东站),2018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二期后通段(燕岗站至沥滘站)。
现状的广佛地铁起于沥滘站,途经广州市的海珠区、荔湾区和佛山市的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贯穿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广佛都市圈,止于新城东站,大致呈“厂字”走向。
广佛地铁线路全长约37公里,全为地下线,共设置25座车站,全为地下站,其中佛山市设15座,广州市设10座;采用地铁系统,使用4节编组B型列车。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广佛地铁的总客流量已是2012年时的十倍之多, 2019年广佛线已成为广州地铁客流量增幅最大的线路。目前,广佛线日均客流量突破50万人次,每日往返两地的“广佛候鸟”多达30万人。
十年间,广佛线发车间隔经过前后24次缩短,目前高峰期已缩短至2分58秒,高峰期上线的列车数也从最初的10列,增加至34列。依托这条不断延伸的城市动脉,佛山已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广佛同城迈入融合共建新阶段。
邀你打卡
市民送祝福有机会获赠开通十周年明信片
昨日,记者获悉,为了迎接广佛地铁开通十周年,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将联合广佛地铁公司开展一系列与广佛市民互动的活动。11月3日广佛线十周年当天,搭乘广佛线的乘客可在广佛线西塱站、南桂路站、祖庙站领取一张“文明寄语卡”,在文明寄语卡上写祝福留言。作为答谢,广州地铁将回赠印有西塱、南桂路、祖庙字样的广佛线开通十周年的明信片,乘客集齐三张明信片可以到西塱站领取礼品一份。
按照计划,11月3日7时~15时,广佛线西塱站、南桂路站、祖庙站工作人员将在站厅设置咨询台迎接乘客,随后会邀请广佛候鸟市民代表、服务督导员代表乘坐广佛线西塱站车控定前集中,一起到金融城“阅读家”书店互动。活动结束后,将回到西塱广佛站厅进行切蛋糕庆祝活动。
此外,广佛地铁还将与广州市坑口小学、佛山市怡东小学、佛山市东平小学组织三场互动活动,将广佛线开通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带进校园。该活动将向学校师生宣传广佛线开通十周年“十年庆典,畅享湾区”特别策划活动,邀请师生观看线上直播和到地铁站参与打卡活动。同时,还将邀请学校师生为广佛线十周岁送上生日祝福,并向学校师生宣传坐落于地铁金融城的广佛同城首家共建图书馆——“阅读家”。
十年故事
想开地铁的佛山小伙子当上广佛地铁司机
1977年出生的梁创盛是佛山本地人,目前是广佛乘务分部客车队长。毕业于佛山交通技能学校汽修专业的他一开始进入汽修厂工作。1997年,广州地铁一号线首通段开通,这让住在隔壁的佛山小伙梁创盛羡慕不已。当时,正在汽修厂工作的梁创盛与几个工友一起,骑着自行车,坐船过江,又再骑车,终于来到了现今的西塱观看一号线首通段仪式。
看到长长的列车从站台发出,梁创盛感叹道:“要是我也能开上地铁,是不是很威水呢。”工友们笑话他:“你别做梦啦,我们修的是小车,开的也是小车,这跟开地铁可不一样。”虽然是心头一阵的想法,但这个梦想自此在梁创盛心中扎下了根。他知道,要想开地铁,专业技能必须过硬,他只能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以后才能有更多的机会。
短短几年时间,梁创盛从汽车维修工、工班长,检验员等,经过10年的努力成为一名技术精英。2006年梁创盛在夏南工业区一家大型汽车维修厂担任维修车间主任。本想在汽修厂有一番发展,结果三年后因为城市轨道广佛地铁的建设需求,夏南工业区需要拆迁改建地铁车辆段,梁创盛所在的工厂决定整体搬迁到离他家很远的地方。有缘的是,这时广州地铁在佛山人才市场举办广佛地铁专场招聘,十年前心中开地铁的梦想再次被点燃,梁创盛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报名应聘地铁司机。
2010年随着广佛地铁的正式开通,梁创盛也如愿成为一名地铁司机学员,与其他司机学员不同,梁创盛是同批司机班年龄最大的学员。于是,他认真对待每一次业务培训和实操练习,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司机考试,成为一名地铁司机。成为地铁司机后,在两平方米的驾驶室里,梁创盛每天运送乘客穿行于广佛两城。
在电客车岗位上,梁创盛时刻铭记“手柄轻四两、责任重千斤”,八年来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事件,一丝不苟地开好每一次车,运送好每一趟乘客。2018年,梁创盛成为一名客车队长。作为分部的技术骨干,梁创盛先后参与广佛地铁西塱-燕岗、魁奇路-新城东、燕岗-沥滘三次新线调试工作。
十年间,梁创盛感受到广佛地铁不仅仅带来了交通的便利,更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大变化。伴随着广佛地铁十周年的到来,梁创盛说:“今年是广佛地铁开通运营十周年之际,看着广佛地铁从无到有,经历了广佛地铁运能几次提升,我感受到了这些年广佛地铁的开通对家乡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更感受到的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与祖国的繁荣昌盛。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广佛地铁在广佛两城促成城市空间一体、产业发展一体和社会融合一体的局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前,市水利局发布《关于划定2021年度省、市管河道河砂禁采区的公告》,根据我省相关规定以及佛山市河道的来砂量、水情、河势、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河床现状等情况,继续将2021年度佛山市境内所有的省、市管河道划定为禁采区,禁采期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021年度佛山市境内所有省管河道为西江干流、北江干流以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河道(包括潭洲水道、平洲水道、佛山水道、黄猄涌、陈村水道、陈村支涌、吉利涌、顺德水道、南沙涌、李家沙水道、洪奇沥水道、顺德支流、甘竹溪、东海水道、容桂水道、桂洲水道、鸡鸦水道、海洲水道);市管河道为西南涌、芦苞涌、佛山涌、水口水道、撸尾撬、珠江西航道,均为禁采区。
《公告》指出,禁采区内所有未经许可的采砂行为属违法采砂行为,市民或单位如发现违法采砂行为,可致电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检举,其中,市水利局举报电话为0757-83353261。
据悉,《佛山市违法采砂运砂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明确,市民举报违法采砂、运砂行为属实的,可根据相应情况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最高奖励金额达10万元。
说到“菊花诗会”,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红楼梦》,大观园里赏花会友、饮酒斗诗的情景美丽又充满诗意。实际上,这样的诗意聚会,在南海区大沥镇河西社区,年年农历九月都会举行。
每年农历九月初十,正值金菊飘香时,河西社区颜边经济社村民颜达,都会在家中举办“文艺派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友们觅着花香、带着墨宝、踏着乐声赶来相聚。颜达和他的朋友们,也给这个活动赋予独特的名字——菊花会。
■连续39年自办菊花会,颜达也成为了一名诗画达人。
这样的一场民间“文艺派对”,已经不间断地办了39年,最多的时候有上千人参加。今年受疫情影响,只是邀请数十好友前来,但也难能可贵地坚持了下来。颜达说:“菊花会最大的优点是自由,大家在文化领域里百花齐放,让我感到很高兴,这也成为我一直坚持举办的原因。”
以文会友
九月初十共赏菊
“菊会今年少张罗,半墙书画未闻歌……”10月26日是重阳节翌日,大沥镇河西社区颜边经济社一栋居民楼里,传出热闹的交流声,不时还能听见有人吟诵几句诗词,村民知道,达叔又在办“菊花会”了。
记者循着声音在颜边找到了颜达家——一栋以“醉园”命名的民居,大门两旁的对联出自他的手笔。颜达介绍,这副对联是几百年前,颜氏祖先根据“醉园”二字而作。这个“醉园”便是菊花会的主阵地,见证着菊花会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及大的变迁。走进大门,只见院内绿意盎然,摆放着数十盆颜达自己种的菊花、凤尾球等盆栽。
“菊花会绝不能没有菊花,但在广东,一般这时候是没人卖菊花的,我只能自己种,每年五月种上,九月、十月就开花,是很多作品的灵感来源!”颜达端详着一盆菊花的长势,满意地扬起嘴角。
这个菊花会是怎么办起来的呢?颜达告诉记者,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自幼受父亲的熏陶,对文艺十分热爱,结交了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改革开放不久,他和一批朋友下海办起了工厂,为了让朋友们多一个过“文艺瘾”的平台,时任生产队队长的他建议周边的企业发动有识之士组建文化队伍,并找来一些对文化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一起,趁着业余时间聚集在他的老屋,简单搭个棚,饮酒作诗聊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诗酒会在河西周边逐渐被人熟知,不少粤剧曲艺演员也会在诗酒会举办这天来唱曲或“做戏”。到1981年,大家提议给诗酒会起个名字。“唐代诗人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所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便是形容重阳节前后的菊花景色,结合菊花寓意的高洁品格和长寿象征,于是就提议叫‘菊花会’。”颜达说。大家赞同颜达建议的“菊花会”,名字便就此定了下来,并确定每年举办一次,到今年已是连续第39年举办,从未间断过。
“从第一届开始,菊花会的举办靠口口相传,不发请帖也不公开邀请,大家按日子自己就会来。而且我们很欢迎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过来,所以年年都有新面孔。”
声名远扬
文人雅士八方来
在39个“九月初十”里,参加菊花会的朋友们都早早来到颜达家中,在粤曲发烧友们奏响的乐曲声中吟诗作对即席挥毫。在醉园里,飘着菊香的花园站满了唱曲听曲的爱好者;颜达家的主体建筑被朋友们戏称为“颜边黄鹤楼”,众多诗词爱好者在一楼客厅或坐或站,你来我往地交流诗词心得;“颜边黄鹤楼”外四周是围墙,挂满了上一年大家创作的画作和书法作品,书画爱好者围在一起细细品味。
看着其他文友玩得尽兴,个个顾不得认真吃午饭,匆匆吃完又开始下午场。傍晚时分,颜达便发动家人朋友在家做饭,宴请所有参与菊花会的来宾,后来随着来人越来越多,家人做不过来便请专人来办宴席。
菊花会从最初的一百多人参与,发展到去年的约一千人,全靠文友口口相传。每年举办菊花会,颜达都出钱出力,花费不少,但他从无怨言,反而越办越开心。近几年,除了附近的文人朋友来参加外,越来越多来自区外、市外、省外的学者、文化界人士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这盛会风采。
2013年的菊花会上,记者遇到了广西人黄烨辉,他还带着自己的朋友吴端荣,并挥毫一幅“细品茶”留念。“以前只知道这边人做生意厉害,没想到搞文化也很有一套,村民都能办起这么好的诗会,可见民间文化艺人多,也容易找到知音,真是让我大受启发。”黄烨辉说。
“菊花会是一个好平台,吸引五湖四海的国学爱好者、甚至是专家来这聚会交流,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和书法大家一起挥毫,不但受益很大,更觉得是人生幸事。”河西居民陆锡祥今年80岁,是菊花会的“铁杆粉丝”,已参加菊花会超过30年。
文化传承
进村入校做义工
86岁高龄的大沥蟾龙诗社会员李坚,是菊花会的忠实参与者。他对菊花会这个以友谊为重,兼顾高水平国学交流的平台赞不绝口,“这是一个很纯粹、很快乐、很自由、很有水平的民间文化盛会,颜达几十年来全额自费举办菊花会,并宴请文人雅士,不为名利,不谈生意,不求回报,相当难得,我会一直支持并参与下去。”李坚连续担任菊花会晚宴主持人多年,每年坚持自己准备主持稿,附带吟诵专为晚宴而作的诗词,作为一个诗会的“享受者”,他逢人便夸菊花会氛围好。
今年菊花会受疫情影响,规模较去年大幅收缩,只简单邀请本地数十人出席,均是诗书画爱好者,没有粤曲乐队,也没有外省长途跋涉赶来的客人。现居美国的80多岁老华侨谋叔,原本想特意回国参加菊花会,也因为疫情暂时搁置了计划。于是才有了本文前面的那句诗:刚写好的书画只挂起了半堵墙,写的时候还没有歌曲声陪伴。
虽然不如往年热闹,但菊花会已是其命名以来连续第39年举办,这对于一个由单人主办的民间文化活动来说实属罕见。“我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因为热爱诗书画,加上经济条件允许,家人又大力支持,就一直办了下来。当然,这些年我还是有不少收获,那就是见识广了,学识丰富了,认识文人多了,这些都是我每天快乐的源泉。”谈到支撑起菊花会这么多年的原因,颜达开心地分享道。
原本只是传统国学文化爱好者,经过几十年的积淀,颜达自己也不知不觉成为了一个诗画达人,他还加入了大沥蟾龙诗社。“原本国学文化只是我个人兴趣,但现在我觉得要更好地传承下去。”如今,72岁的颜达还经常去社区、学校当义工,教孩子们学书法、作诗词。春节前免费送春联,用数十年吸纳到的百家之长,回馈社区。
“这些是今年大家写的书法,我准备把它们收起来,明年拿出来展。”爱惜地抚着一幅幅字画,颜达告诉记者,他已收藏了一千多幅创作于菊花会现场的字画,这些字画成为了菊花会39年的历史印记,也是他心中不朽的宝藏。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