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第十种村改模式诞生!杏坛“中兴”现代产业城项目通过表决
秋冬之交正是收获的季节。
11月9日,涉及吕地、昌教、西北三个村居的旧工业区,面积达3000亩的“中兴”现代产业城改造项目,以较高的表决率顺利通过征地表决。这一消息振奋人心。
“这么大的项目,从9月30日启动到11月初完成征地表决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这是记者在杏坛镇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称赞。这一收获的背后是杏坛村改人首创的“改造权公开交易”模式之新,以及顺德罕见的3000亩连片村改之难,更是杏坛镇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村改历程。
这口头啖汤将成全省创举
从杏坛镇城区中心出发到吕地、昌教、西北,途中必定要经过这三个村居的村级工业园区。走进这些园区,人们能够看到,里面挤满了高高低低的锌铁棚厂房,杂乱的线路横跨在空中,厂房之间的道路凹凸不平,空气中还散发着塑料臭味。
改变,是许多生活在周边的村民的愿望。
“我们的工业区里基本都是传统塑料企业,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很差,经常会有村民反映、投诉环保问题、废气问题。”家住西北村的村民坚叔表示,落后的村级工业园影响着村民的生活和村居的发展,希望借助村改,能够提升村居的生活环境,同时增加村集体收益,推动村居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造,势不可挡。如何改?却成为了一道难题。
一直以来,杏坛村改坚持政府直接征收模式,掌握招商引资的主动权,土地征收、企业清退、土地整理,包括后期的规划、招商等均由政府一手包办。这是杏坛保证村改引进的产业符合杏坛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然而,“中兴”产业城项目规划面积达到3000亩。这样大面积进行改造,如果沿用此前模式,财政难以承受。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既考虑了通过国资向银行进行短期贷款,也考虑过国资与市场主体合作组建的产融公司。”杏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谭灿荣说,前者容易形成政府债务问题,后者无法参与土地征收及土地整理工作。“这种情况下,杏坛需要开辟一种全新的村改模式。”
在充分研究政策文件,以及与区、市、省有关部门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研究之后,这种全新的模式逐渐成型:由社会资本、社会主体参与村改项目,负责改造前工业园土地征收、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可以通过公开交易的方式直接将土地按照杏坛城市规划需要交易给改造权人。如此一来,“我们既解决了项目前期庞大的资金问题,同时可以实现政府土地直接征收改造模式。”谭灿荣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模式具体操作在全省还没有先例。“但省里非常支持我们的做法,不仅拿出了有关的政策精神,还鼓励杏坛率先闯一条路,为全省作示范。”谭灿荣说,这让杏坛倍受鼓舞,更坚定了信心。
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得到区相关职能部门的确认,“中兴”现代产业城“饮”下的这口头啖汤,将成为全省范围内的一个创举,还意味着顺德村改第十种模式的诞生。
连片空间面向全球招大商
今年以来,杏坛村改干部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姿态,日夜奋斗在村改工作一线,加速推动全镇多个村改项目全面开花。接下来,杏坛将适时启动“中兴”现代产业城改造项目改造权公开交易工作,同步推进片区企业搬迁工作。而在下一个新的战斗节点,杏坛将推进七滘旧工业区5000亩的连片改造,决心实现“万亩奔腾”。
在顺德如火如荼的村改工作中,杏坛的村改工作亮点相当突出:连片改造为高新产业提供大片发展空间,为引进高新产业提供坚实基础。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对杏坛这一做法表示了肯定,他鼓励杏坛要打造顺德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
谭灿荣说,杏坛村改的目标就是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把杏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重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通过打造连片产业空间,吸引高科技实体企业进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时间以来,百度云计算中心等多个重大项目先后落地顺德高新区,而在今天,美芝项目即将在光华德彦工业区签约落地,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压缩机生产基地,加上杏韵湖即将开发以及顺德新港的高速发展,多重利好叠加,给杏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兴”现代产业城的表决通过,意味着杏坛又将有3000亩的连片发展空间,意味着杏坛面向全球招商的“筹码”又多了一个。杏坛的高质量发展正日渐成为现实。
村改故事
1个月举行超过100场宣讲会
村改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高质量发展,一头挑着乡村振兴。“中兴”现代产业城改造项目的启动,也将为吕地、昌教、西北等三个村居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昌教工业园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主要以粗放型、低效率、高污染的废旧塑料加工产业为主。”昌教村党委书记黎勇明坦言,发展至今,园区的企业制约了昌教村的发展,也已经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昌教工业园区也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
改,已经成为了共识;如何去改,随着改造方案的逐步完善,改造模式、改造方向越发清晰。如何让方案最大程度上赢得群众的支持?自项目正式启动后,一场又一场的政策宣讲会在昌教村的相关村小组相继开展。
“把话筒交给村民,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答他们的疑问。”黎勇明表示,每一场的政策宣讲会上,都将改造方案所涉及的模式、政策、收益等进行详细的解读,然后再交给村民自由提问。有对政策疑惑的发问,有对方案热烈的讨论,也有对村干部直接的质疑,黎勇明等村改工作人员都在现场直截了当给出答案。
村民的疑虑都在座谈会上得到了消除、心声都得到了回应,“中兴”现代产业城改造项目改造方案顺利通过也就水到渠成。谭灿荣告诉记者,1个月的村改攻坚战当中,村改干部们开展了100多场政策、解疑宣讲会。除镇党委带队外,离不开基层干部的落实。其中,黄小波、梁深庭、陈之阳、陈永华、何卓华、陈伟健、李挽图等村改干部在入户宣传表决的过程中,针对每一户人家所提出的疑问,耐心地进行解释、宣传,最短要用半个钟来解释政策、方案,最长超过1个小时。
记者观察
杏坛为顺德村改长卷描上亮丽一笔
权公开交易,这个新鲜的字眼,放在顺德气势如虹的村级工业园改造中,为“头号工程”注入了新的内涵。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杏坛改造权公开交易让顺德村改的模式延续到了十。杏坛用实干成就村改模式的“十全十美”。
村改之初,坊间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村改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利益、共识、投入、项目、建设等等,都是坎。而短短几年时间,村改势如破竹,就是一系列创新的举措,迎来了一片艳阳天。全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打造两大现代连片产业集聚区和十大超千亩现代化主题产业城,犹如一幅长卷,擘画未来发展新蓝图。
杏坛村改在为这幅长卷描上了亮丽一笔。3000亩连片改造,不仅改出了规模,更改出了先例。为了做好新一轮土地资源配置,杏坛选择了政府直接征收这条路,但庞大的资金从何而来?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在顺德已改的项目中,也没有这样的案例。杏坛镇以及相关的村与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一起,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并结合自身情况探寻解题之道,尔后他们专程到省里请教,终于找到了“改造权公开交易”这把钥匙,由此打开了另一扇村改模式的大门。
打开了这扇门,更有疾进的脚步声。3000亩土地涉及三个村,面对这个杏坛镇村改以来挑战难度最大的项目,镇领导身先士卒,村改干部不分昼与夜,不分节假日,用“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来形容恰如其分。他们深入到村民中间,征地动员宣讲、收集村民和股东意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全面完成项目土地征收工作,展现出杏坛村改总攻的“速度与激情”。
当下,顺德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回顾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的历程,结合顺德这么多年来走过的路,顺德和深圳,同处珠三角,都是因改革而兴的城市,骨子里活跃着相同的改革基因,流淌着一样的改革血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同样是顺德一路走来,屡创辉煌的精神法宝。而今改革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仅从村改而言,就是鲜明的验证。顺德村改10种模式的创建,杏坛“改造权公开交易”的开启,是改革创新精神的进一步弘扬,是用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结下的硕果。
杏坛3000亩土地连片开发,未来的愿景是建设一座智能家居现代产业城。如果说,模式开启只是打开了城门,那么走进城门,更需要有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有带动区域整体实力提升的动能,有符合产业需求配套环境等等,这些实际上又是一个更大的考验。产业城的顶层设计、规划与建设,招商项目的引进、产业配套环境的打造等,都是一道道待解的题。产业城建设放在水乡杏坛的生态环境中思考,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制造重镇中高起点谋划,“中兴”一定能给杏坛、给顺德未来发展带来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评论
让奋斗成为水乡最美的一道风景
梁新平
提起杏坛,人们最为熟悉的就是“中国最美乡村”逢简水乡。事实上,作为水乡顺德代表性的镇街,杏坛水乡处处是景,从昔日的桑基鱼塘到如今的现代化生态田园,杏坛水乡一直在古老与现代、历史与文化的交相辉映中风姿绰约着,成为岭南水乡一道独特的风景,为众多游客趋之若鹜。
而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杏坛也在进行着让现代产业城与田园风光水乳交融的美丽实践。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是美的,但杏坛还要在高质量发展中,脱掉人们对其发展比较落后的印象外衣,以奋斗展现其流水般荡漾的发展活力,让奋斗成为水乡最美的一道风景。
正在火热总攻之中的村改,给了杏坛展现其活力之美的难得机遇。
11月9日,涉及吕地、昌教、西北三个村居的旧工业区,面积达3000亩的“中兴”现代产业城改造项目,以较高的表决率顺利通过征地表决。
该项目自 9 月 30 日正式启动,是杏坛镇推进村改以来挑战最大的项目,其改造模式之新、规模之广、任务之艰、压力之大均前所未有,而他们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土地征收工作。
至此,杏坛提前2个月超额完成区下达的2640亩的年度村改任务,完成率约 124%。
从中可以窥见,杏坛为美好前景奋斗的速度与激情。
而成功探索出顺德村改全新改造模式——“改造权公开交易”模式,则显现了杏坛村改的创新智慧。
今年,杏坛提出要以村改为契机,逐步打破碎片化的产业形态,依托“一心两翼”产城格局,构建“2+5”(2大产业集聚区、5大主题园区)产业空间格局;重点打造超千亩现代化主题产业园——顺德(杏坛)新材料和智慧家居产业园,推动超500亿的新材料和智慧家居产业“朋友圈”在这里加速集聚,再造一个经济新杏坛。
全新的现代产城格局,加上原生态的水乡风情,杏坛擘画的,是一个城乡高度一体、产城人文融合、历史现代共存、经济文化共生的现代化水乡愿景。
而这一切,要靠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去推进,靠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的奋斗状态,向未来要美好。
比如此次启动的“中兴”现代产业城改造项目,将在保障村民获得一次性收益的基础上,提高村民分红收入,同时配建一定规模集体物业,提高村集体长远稳定收益,推动三个村居的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公益福利事业、集体经济等方面得到质的飞跃。同时,本次改造项目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招商,全镇产业格局和产业质量都将得到提升。
如今,水乡杏坛蓝图已绘就,信心也足够充足,需要一以贯之保持,以确保愿景实现的,就是为美好明天而进行的奋斗,让奋斗成为水乡最美的一道风景,杏坛应该这么做,杏坛也一定可以做到。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扎西德勒!”6日,四川甘孜州乡城县青德镇热宫村村民丁真尼玛在家门口,热情地为到访的佛山市政府代表团献上洁白的哈达。
患有听力障碍的丁真尼玛,近年在佛山对口支援帮助下实现脱贫,家中农田流转给葡萄酒生产企业,儿子女儿在该企业务工,大孙子今年还考上了公务员,家庭生活水平大幅跃升。为大家倒上新鲜的酥油茶,丁真尼玛向代表团说起生活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乡城县位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腹心地带,藏族占总人口的95%以上,自2014年佛山对口支援乡城县以来,推动实施民生援建、产业协作、智力支援等30个项目,2019年乡城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佛山与乡城通过对口支援书写了新时代藏汉一家亲的新篇章,让各族干部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乡城县委书记曹建奎表示,2019年乡城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282元、12414元,分别同比增长8.9%、10.7%。
藏乡田园变景区:青德镇渐成旅游网红打卡点
丁真尼玛家不远处就是乡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广东投入800万元援建资金,现代化的建筑配以传统的内核,充分展示当地非遗文化的张力。
传习所的一楼是展览大厅和游客体验区,展示着乡城县白藏房、疯装、笑宴、画雕、檀香泥塑、勉唐画派等传统文化。位于二楼的唐卡创作室,16岁的洛绒降称和洛绒恩珠正在学习基础素描技巧。他们说,传习所提供免费教学,他们基本每天都到这里跟师傅学习,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唐卡师傅。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是乡城大力发展青德镇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德镇被誉为“康巴江南”,拥有藏乡田园丰富旅游资源,其中在佛山援建干部,乡城县委常委、副县长申剑明牵线下,引入2家高端精品民宿项目,其中1个已运营,另1个正在设计。
在香巴拉猫文创中心,当地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现代表达,推动区域IP落地,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曹建奎介绍,猫被当地居民奉为神灵,多雕塑于灶台之上,文创中心充分运用这一元素进行创作,深受年轻人喜爱。
为支持青德镇农旅融合示范区项目,佛山增加730万元援建资金推进当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包括建设2390平方米的藏纳文化广场、生态景观长廊工程、完成125户居民庭院改造和亮化工程,同时对乡村绿化、美化等部分附属设施进行完善,不断提升公共配套服务,增强当地旅游发展后劲。
荒山变花果山:万亩果园剑指农旅示范园
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乡城聚焦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特色农业三大领域谋划发展。从青德镇出发,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开车半小时,就来到了万亩果园现代农旅示范园。放眼望去,一株株苹果树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同时有葡萄、黄桃、蓝莓等农产品,原来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在核心区内,还建设年出栏藏香猪2000头的扩繁基场,不断壮大藏香猪养殖规模。
“政府全力做好基础设施和政策配套,让企业在这里安心发展,并实现以商招商。”曹建奎介绍,政府完成建设园区配套道路、蓄水池、田间灌渠(滴灌)、管理用房等,同时配套分拣、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设施,其中物流企业就引入6家。其中,佛山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680万元扶持资金为项目安装自动喷淋和滴灌系统。
万亩果园现代农旅示范园的目标不止于农业种植,更以创新发展理念长远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村,推行以园为景、产景互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成后,预计产值可达9.1亿元,其中农旅互动产值将达5.5亿元。代表团成员纷纷点赞乡城政府服务的精准到位,表示要将乡城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佛山。
结束万亩果园考察后,代表团还来到广东援建项目乡城藏医院藏药制剂中心。中心建成后配备了生产丸剂、胶囊、散剂等三条流水线,自研自制“甘露治肝胶囊”等132种纯天然藏成药,年生产能力达3吨。
在中心一旁停放的健康医疗体检巡回车引起了代表团注意。申剑明介绍,佛山增加支持270万元援建资金帮助乡城采购医疗车、医用车载设施设备,有效解决了当地边远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实现群众就地就近看病,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离乡。
“撒胡椒面”变聚焦重点:用好援建资金打造亮点工程
随着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对口支援工作转入新阶段。曹建奎表示,对照高质量脱贫和乡村振兴的要求,乡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较多短板,希望佛山继续关心支持乡城,不断创新援建方式,加大产业合作,提升乡城自身发展能力,在深化产销对接、扩大招商引资、优化援建资金使用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根据前期调研,“十四五”期间广东对口支援工作的援建资金将重点放在然乌乡,以创建4A景区为抓手,打造亮点工程推动乡村振兴。
代表团走进然乌乡查呈沟进行考察,了解项目规划设计及前期工作进展。查呈沟位于香格里拉与稻城亚丁交界处,在当地藏语中意为“山花烂漫之谷”,吸引人的不仅是绝美的自然景观和原始风貌,还有与高山海子一样多的美丽传说。接下来,乡城县将大力推进然乌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结合招商引资打造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亮点项目。
“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申剑明表示,佛山与乡城对口支援工作也将转变思路,对援建资金进行更合理调配,同时发挥佛山企业、人才、市场等优势,支持乡城发展基础好、有特色、比较优势显著的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精品项目,促进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向乡村振兴迈出关键一步。
日前,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为佛山市美锻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核发首份出境加工贸易电子账册,标志着佛山市第一笔“出境加工”业务顺利完成。随后,该企业将100多件涡轮喷气或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用零件的阳极化及化学薄膜工艺委托境外厂家进行加工。
“有了这本账册,我们公司就可以将价值20多万元的材料发往新加坡,在境外加工成成品后,再返回国内,不仅节约了约4万元的进口税费,而且解决了国内无法解决的相关工艺问题,有助于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佛山市美锻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称。
佛山海关相关人员介绍,“出境加工”是指我国境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自有的原辅料、零部件、元器件或半成品等货物委托境外企业制造或加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复运出境并支付加工费和境外料件费等相关费用的经营活动。
“出境加工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海关只对使用该监管方式复进境(出境后又进境)成品扣除出境料件价值后的增值部分征税,与按成品总值征税相比,大大降低了企业加工产品的成本。海关将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出境加工业务,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海关信用等级为一般认证及以上的企业均可申请开展,相关进出口货物应不属于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境货物,或应征出口关税货物。企业办理出境加工业务时需要提供出境加工合同、生产工艺说明、相关货物的图片或样品以及海关需要的其他证件和材料。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