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进口税费 佛山首笔“出境加工”业务完成
日前,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为佛山市美锻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核发首份出境加工贸易电子账册,标志着佛山市第一笔“出境加工”业务顺利完成。随后,该企业将100多件涡轮喷气或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用零件的阳极化及化学薄膜工艺委托境外厂家进行加工。
“有了这本账册,我们公司就可以将价值20多万元的材料发往新加坡,在境外加工成成品后,再返回国内,不仅节约了约4万元的进口税费,而且解决了国内无法解决的相关工艺问题,有助于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佛山市美锻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称。
佛山海关相关人员介绍,“出境加工”是指我国境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自有的原辅料、零部件、元器件或半成品等货物委托境外企业制造或加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复运出境并支付加工费和境外料件费等相关费用的经营活动。
“出境加工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海关只对使用该监管方式复进境(出境后又进境)成品扣除出境料件价值后的增值部分征税,与按成品总值征税相比,大大降低了企业加工产品的成本。海关将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出境加工业务,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海关信用等级为一般认证及以上的企业均可申请开展,相关进出口货物应不属于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境货物,或应征出口关税货物。企业办理出境加工业务时需要提供出境加工合同、生产工艺说明、相关货物的图片或样品以及海关需要的其他证件和材料。
11月3日,佛山市“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吹响了高标准、高规格推动三项工程高质量落地实施的号角。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支撑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部署,是具有广东特色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
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项工程的决策部署,立足于我市在制造业、粤菜、家政等方面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同等力度推动三项工程高质量创新发展。
“粤菜师傅”工程:培育更多优秀职业“掌勺人”
“以前我真不知道鱼肉还可以这样吃。”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丙乙底村村民阿苦古作曾常年在外奔波,现在家门口当上了厨师,每月有4200多元收入,感觉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阿苦古作过上好日子,得益于佛山创新“粤菜师傅+对口帮扶”模式,开展“精准扶贫送教上门”活动。今年5月,顺德名厨孔庆聪进驻丙乙底村,教当地餐饮从业人员用顺德厨艺烹饪金阳食材,通过美食拉动餐饮旅游业发展。
依托“粤菜师傅”工程,佛山走出一条“舌尖上的脱贫之路”。2018年6月,佛山率先在全省成立首家厨师学院(顺德厨师学院),开设“粤菜师傅”精准扶贫班,为超过350名来自湛江、云浮和凉山州等对口帮扶地区的贫困学员提供厨艺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帮助,助力实现“一人学厨、全家脱贫”目标。
从“粤菜师傅”工程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成效足以看出,佛山推动这项工程高质量落地实施的信心和决心无比坚定。
2019年6月,《佛山市“粤菜师傅”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出台,全面实施粤菜师傅“1+5”系列工程,将餐饮、商贸、旅游、农业、文化等产业串珠成链。今年,“粤菜师傅”工程更被列入佛山十大民生实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产业发展,惟在得人。当前,佛山正努力培育更多优秀职业“掌勺人”。“粤菜师傅”工程实施以来,佛山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6062人,申请补贴14687人,发放补贴2399.736万元,带动就业创业4.8万人。
佛山大力扶持建立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对每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200万元和15万元补助; 对每个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60万元和10万元配套扶持资金。
高起点规划建设美食集聚区,佛山全力扶持餐饮行业尽快复苏。今年,11个重点打造的美食集聚区加速推进。同时,佛山推动文旅餐饮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粤菜师傅”品牌活动,推动粤菜师傅“走出去”。大力推进优质粤菜食材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优质淡水鱼、优质果蔬等主导产品“菜篮子”产业园区。
值得关注的是,佛山三项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佛山市推进“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接下来,佛山将深入实施“粤菜师傅”人才体系、产业体系、标准体系、文化体系建设,擦亮“佛山世界美食之都”和“厨出佛山”的亮丽名片。
“广东技工”工程:全力打造“佛山工匠”
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参赛选手温天步仅用25分钟就完成裁判员赛前设置的四个车辆故障排障,提前15分钟完成个人考核。
这是9月27日在禅城区举办的市级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上的精彩一幕。当天,全市82名汽修师傅同台比拼技艺,充分展现佛山技能人才的风采。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这是佛山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截至今年9月,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11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8万人,占比为26.7%。
然而,我市技工缺口每年仍超3万人。对于制造业大市佛山而言,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需要更多技能人才支撑。
实施“广东技工”工程,佛山既有迫切需求,也有自身优势。数十万家制造业企业,是佛山技能人才成长的沃土。
为此,佛山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发展相关政策,特别是出台《佛山市“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技能人才培育“20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广东技工”大军,打造佛山“工匠高地”。
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当前,佛山正全力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扶持佛山市技师学院创建一流技师学院,推进佛山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推进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
同时,佛山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1~9月,全市共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333912人次。
突出企业培训主体作用,佛山在制造业等重点发展领域,面向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截至目前,已有28家企业联合培训机构共同培养学徒2140名。
针对今年疫情,佛山还重点推出企业职工线上适岗培训补贴和以工代训政策,促进企业稳岗扩岗、复产达产。今年1~9月,佛山已有1491家企业组织318276名职工开展适岗培训。
接下来,佛山将继续深入实施“广东技工”工程,落实七大行动,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
“南粤家政”工程: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育婴专家在线上展示操作方法,学员们在线下运用物品跟随练习。今年初,受疫情影响,顺德一家职业培训学校“南粤家政”工程培训班“云开学”,40多名学员聚集线上学习育婴等家政服务技能。
佛山将“南粤家政”纳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年度计划,鼓励机构灵活采用直播、录播等形式开展线上培训。
“南粤家政”工程实施以来,佛山累计组织超过1.1万人次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向6928人发放补贴1195.41万元,带动就业创业2.3万人。
然而,目前佛山家政从业人员缺口仍比较大,行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切实解决城市“一小一老”服务需求,这是佛山推动“南粤家政”工程落地的着力方向。
以提高家政服务质量为中心,今年6月9日,佛山在全省首创以政校企三方合作模式,启动建设佛山南粤家政学院。该学院选址佛山市技师学院综合大楼,面积达2.4万平方米,目前建设正有序推进。
佛山出台《佛山市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推出“佛山家政20条”,涵盖技能提升、就业创业、品牌创建、权益保障四个行动计划。
佛山还明确市级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认定范围及规范流程,加强运行管理,落实奖补措施,一次性给予每家市级示范基地20万元奖补。正在起草《佛山市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南粤家政”载体建设。
接下来,佛山还将出台《佛山市关于推动“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设立“南粤家政”工程5年发展目标。到2022年,每年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1万人次以上,带动就业2万人次以上。扶持建设1个家政产业园,10家家政龙头企业,32个基层家政服务站。初步形成放心家政品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2023~2025年,全市每年开展家政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以上,促进2.4万人次以上稳定和新增就业创业; 员工制家政企业占比显著提高;家政服务实现实名制、可追溯,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家政服务信用、标准、产业、保障等体系进一步完善,打造佛山“南粤放心家政”的知名品牌。
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未来佛山还将重点培育母婴、居家护理方面的技能人才。同时利用“互联网+家政”,建立全市联网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内家政服务信息互联共享。
五区发挥各自优势
全力推进三项工程
禅城区 实施“南粤家政+就业扶贫”
禅城区组织1800余人完成“粤菜师傅”餐饮人才技能培训,建立“粤菜师傅”在岗人才数据库,228名“中式烹调师”、103名“中式面点师”入库。6大美食集聚区均为“粤菜师傅”实践基地。
在“广东技工”工程方面,禅城区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6600余人次,发放补贴1331万元。注重弘扬工匠精神,开展8场新能源汽车维修等技能竞赛。
禅城区组织2150余人完成“南粤家政”技能培训,重点将养老护理员等家庭服务类项目纳入紧缺工种目录,对养老院、医院和家庭病床养老护理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委托培训。
接下来,禅城区将扶持建设一批培训基地,大力促进技能就业、技能创业。推进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项目。建立“南粤家政+粤菜师傅”联动培养机制,推行“南粤家政+社区服务”便捷模式,实施“南粤家政+就业扶贫”对接活动。
南海区 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南海区推动“粤菜师傅”产业链向纵深发展,加速本区特色菜培训标准开发,加强部门联动和培训平台建设。
在“广东技工”方面,南海在制造业、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创新培养模式,加快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格局。
在“南粤家政”方面,南海持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重点关注家庭服务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做好家政业就业服务,落实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为企业和求职者打造双向选择平台。
接下来,南海区将出台三项工程相关政策和配套举措。加大资金筹集整合力度,统筹使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就业补助资金等,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宣传推广三项工程,打造三项工程南海品牌。
顺德区 开展精准扶贫“粤菜师傅”培训
顺德区建成一批“粤菜师傅”培训载体,成立顺德厨师学院,目前学院共培训学员3005人,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7人,全部脱贫。通过到顺德学习和送教上门方式,面向凉山州9个县开展精准扶贫“粤菜师傅”培训。同时推动餐饮集聚区建设。
“广东技工”工程方面,顺德面向农村、城镇劳动者和对口帮扶地区劳动力,尤其是本区就业困难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全区技工教育战略布局,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
顺德举办“南粤家政”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从业人员综合技能提升。与高校共同探索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携手广东老龄产业协会,使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接轨。
接下来,顺德区将打造完善的粤菜产业链,开展“新兴产业工匠班”高端培训项目,组织母婴、居家、养老、医护等项目培训。
高明区 技工学校新设烹饪专业
2019年以来,高明区共培训“粤菜师傅”相关工种1410人。建立3个区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认定6名高明区“粤菜名厨”。壮大“粤菜师傅”职业教育,高明区高级技工学校新设烹饪(中式烹调)专业,已于今年秋季学期招生办学,目前2个班共58人。
“广东技工”工程方面,高明区优化全区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大力引进高校技能人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今年前10个月,高明区共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43084人次,完成128家企业40091人适岗培训。同时,加快推进高级技工学校创建技师学院工作。
高明区持续实施“南粤家政”工程,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培训,建立2家区级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加大校企合作培养力度。2019年以来,全区共培训家政服务业技能人员4924人。
接下来,高明区将坚持规范化引导、高标准实施、高站位谋划,推动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
三水区 建设“三水河鲜一条街”项目
三水区构建“粤菜师傅”人才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2019年至今,共为2968人次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支持指导西南、白坭、芦苞等镇(街道)建设“三水河鲜一条街”项目,推出5条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着力补齐广东技工短板,三水区开展紧缺急需工种技能提升培训,在短期内为100名员工提升急需技能。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212人,企业职工适岗培训共188家企业27179人次。
三水区促进“南粤家政”工程吸纳就业,共为3318人开展保育员、妇婴护理、育婴员等培训,举办2020年“南粤家政”专场招聘会暨家政宣传展示活动。
接下来,三水区将结合该区农业特点和餐饮文化特色,培养一批淼城“粤菜师傅”;进一步发展壮大技工学校,培育一批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 主动匹配市场需求,在“南粤家政”工程中侧重培养养老、母婴及医护人才。
昨日,南海中学实验学校开工引发市民广泛关注。这是南海区委、区政府高标准打造的公办区直属学校,也是区内唯一一所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是南海办学模式的一次全新尝试。
南海中学实验学校落户丹灶,为仙湖氢谷打造“顶级配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通过教育水平的升级,仙湖氢谷将实现产业、人才、城市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提供样板。
高标准建设
十二年一贯制打造“最美校园”
随着钩机作业的声音响起,南海中学实验学校正式开工。学校选址位于仙湖入口对面,规划面积近300亩,其中约50亩为保留山体。校区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前期,学校经过了设计、立项、招标等环节。开工后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将采取“挂图作战”的模式,高效完成各项工作。
据悉,校内将新建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宿舍楼、实验楼、艺术楼、食堂、多功能教室、礼堂、篮球馆、恒温游泳馆、千人报告厅、地下停车场、连廊及园林景观等配套设施,设施设备国内一流。
不仅各项功能齐备,学校也将打造成为“最美校园”,推动全方面的“高质量”。其秉承岭南建筑风格,采用“广厦连庭”“园林书院”的立面设计,以现代建筑手法演绎传统文化,各建筑之间连廊相通,功能分区合理。同时,南海龙舟、三湖书院等设计理念得到巧妙运用,符合海绵城市、智慧校园等新时代学校的升级要求。
南海中学实验学校效果图。/丹灶镇供图
“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权属、统一管理,将更有利地推动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表示。据悉,学校拟设高中、初中、小学共126个教学班,招生人数超6000人。其中高中部计划设6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约3000人;初中部3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约1500人;小学部36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约1600人。
“我们计划明年9月前建成投用,并且启动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的招生。目前,招生政策还在制定中,确定后将及时向社会发布。”南海中学实验学校校长田树民表示。
高水平办学
创新模式再造一间石门中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直以来,南海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各级各类教育呈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优质发展的势头。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的建立,是南海教育再出发的一个体现。
南海中学实验学校的教学水平如何?开工仪式上,学校公布了其办学定位:对标深圳实验学校、再造一间石门中学,成为广东省一流名校。
深圳实验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知名度非常高。石门中学是佛山本土最响亮的教育品牌之一,成绩突出。对标这两间“大名鼎鼎”的学校,可见南海中学实验学校的起点之高。
作为一间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南海中学实验学校有着先天的优势。田树民介绍,一贯制学校每个学段之间的衔接非常紧密,课程设置更为合理,更有利于推动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此外,学校进行统一管理,三个学段可以共享部分场室、课室和师资,让办学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南海中学实验学校是南海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方位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东中西均衡布局的具体实践。”南海区委常委、副区长蔡汉全表示,南海将全力支持这一创新学校的建设和运营,努力将其打造成新的品牌学校。例如在师资筹备方面,区内将选拔一批优质教师,学校也将面向全国高校招聘一批优质的有活力的毕业生,以及特色老师、金牌教练等能力较强、专业度较高的老师,补充教师队伍。
学校的开办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助力。南海中学优秀校友岑钊雄,捐赠了1000万元成立科创特色教育基金。
高质量发展
丹灶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南海中学实验学校在丹灶开工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丹灶镇人大代表马万军认为,南海中学实验学校将推动丹灶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教育强则国家强,这是给丹灶人民最大的礼物。”区政协委员、丹灶镇政协工委会副主任林海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事实上,这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件喜事,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产业,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人才。我们深知,要留住优质的企业,培育、吸引高端人才,丹灶需要不断完善城市、交通、教育等各方面的配套。”丹灶镇镇长陆文勇表示,学校将成为仙湖氢谷的优质配套,推动城市、产业、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
仙湖氢谷是南海新能源产业集聚地。经过多年布局,氢能产业为丹灶带来了高水平的人才团队。单从仙湖实验室来看,截至今年4月,实验室已经签约了第一批3名院士、1名特聘战略专家和6位国家高端人才,还拥有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17名教授。预计今年,实验室将建成100人规模的常驻科研人员队伍,院士和领军人才达到10人,博士超过50名、硕士研究生超过100名。
南海中学实验学校的建立,将满足高端人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解决他们生活、发展的后顾之忧,进而推动片区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据悉,根据相关政策,学校接下来在招生中将对高层次人才子女给予一定倾斜,提升片区招才引智的吸引力。
近年来,丹灶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产业、城市发展全面提速。就在昨日,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与佛山市签约,将在丹灶镇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广东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产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5000台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5~30亿元/年。此外,百事食品、太平洋建设集团区域总部近期进驻,周成虎院士的5G无人机自驾系统、邓玉林院士的智能医用冷箱与云监控平台等5个院士项目落户丹灶,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