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夜经济如何持续发力? 顺德乐从借势撬动发展新引擎
“夜经济”是今年的热词,在全国各地发展“夜经济”的热潮中,佛山跻身前列。9月29日晚,“三龙湾号”游船盛大启航,这个夜间游船项目也成为佛山“夜经济”的新标杆。10月30日,在佛山新城的佛山城市展览馆一楼多功能厅内,一场关于“城市夜经济如何赋能城市更新”“如何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的论坛热烈展开。
在这场由市自然资源局、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管委会主办,乐从镇政府、乐从镇团委和佛山市城市展览馆承办的“点亮夜经济·谋求新发展——2020佛山城市夜经济论坛暨畅游东平水轴活动”上,来自省内的规划专家、城市发展研究专家、政府代表、乐从青年企业家代表和媒体观察员各抒己见,多方位探讨夜经济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佛山夜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
论坛夜游探新路 护航“夜经济”持续发力
“夜经济对应的是白天,消费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延展;在此基础上,三龙湾夜游对应的还有陆地,城市的体验空间从陆地到水面的延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世福认为,作为“万亿俱乐部”城市,佛山正加快推动夜间经济发展,而三龙湾夜间游船项目的开通,犹如“任督二脉被打通”,有望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佛山发展夜经济势在必行,不仅有效提升城市活力,拉动城市消费,更是提振市场信心,拉动市民消费需求。今年国庆期间,三龙湾夜游项目开通后,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这说明夜经济是一个市民经济,佛山市民对于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和文化生活有需求。”在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管委会规划发展局局长吴伟看来,发展夜经济也是佛山城市发展到了一个集中展示和爆发的阶段。
“广州已有珠江夜游,佛山现有三龙湾夜游,作为佛山市民是有自豪感的。”乐从镇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胡志华认为,现在夜经济和城市规划最大的亮点不应停留于吃喝玩乐,应该打造出一个网红打卡点,吸引更多游客和商务人士来佛山,感受佛山独有的夜经济和夜生活环境。
“三龙湾号”游船划破了东平河夜晚的宁静,点燃佛山新城的夜经济,但如何才能将这个热度持续下去?纵观全国夜间经济的发展,不难发现,夜间经济政策关键词囊括消费、特色、经济、文化、建设、夜市、城市、街区、餐饮等,而这些关键词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夜间经济初期发展需要政策进行唤醒,同时,夜间经济的繁荣背后,考验的是一个城市的治理能力。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城市化研究所执行所长曾真表示,未来要把佛山城市的夜经济带向一个更高的水平,通过城市规划、国土管理和提升环境是为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手段。
体验丰富“夜间打开”方式“点亮”城市新生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10月30日晚,乐从市民赖韦文首次登上“三龙湾号”游船。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这艘“钢琴样式”的三层游船从龙舟广场码头缓缓驶出。东平大桥、佛山文化中心(两馆一厅)、灯笼沙岛、华阳特大桥……赖韦文站在甲板上,第一次以这样的视角欣赏东平河夜景。此时,岸边流光溢彩的夜景被映射到东平河面,更显得缤纷和浪漫。
“这是佛山首个夜间水上旅游项目,也是全国首个以岭南文化为主题的游船项目,作为一名乐从市民,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能提前体验到这种沉浸式夜游项目。”赖韦文既自豪又欣慰。2016年起,赖韦文把自己的公司和家庭先后搬到了佛山新城和乐从,在此工作与生活,让他见证了佛山新城一次次的新变化,也感受到夜经济“点亮”了城市新生活。
在佛山新城,2020中欧文化周系列活动中,能欣赏到上海芭蕾舞团带来的芭蕾舞剧《茶花女》;2020三龙湾坊塔音乐节上,能现场感受中国新声代民谣的live秀。在2020乐从镇“创业带动就业”青年创意市集上,能买到手工作品、独立品牌、复古收藏插画等特色商品;2020乐从首届大型网红夜市街上,能约上三五好友逛逛夜市,开启舌尖的食味之旅……
“发展夜经济就是要让市民生活更丰富,不仅要有夜宵,还要有夜宴,结合市民的需求不断丰富‘夜间打开’方式。”在谈到夜经济形式时,曾真以深圳城中村的夜景为例,他认为,深圳夜经济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城中村的夜经济,凌晨两三点的大排档夜宵火爆异常,这是草根文化的夜经济代表,也是深圳夜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当佛山新城、乐从在探索夜经济的不同形式时,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宵等各种“夜间打开”方式都应该被合理穿插其中。
展望响应热潮 借势撬动发展新引擎
10月24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组发布了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的系列标杆项目榜单。其中,佛山与北京、上海、成都、广州一起跻身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目前,佛山正在充分挖掘夜间消费资源,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建设、提升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夜间经济示范点,加快建立夜间经济产业体系,形成良好的夜间发展生态圈。
作为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市中心城区的重要板块,又是中德工业服务区、中欧城镇化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地,乐从也在积极探索前行。“夜经济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还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最直接反映。”乐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冼英伟表示,“三龙湾号”游船夜游项目已开通,乐从将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乐从辖区内滨河景观带的建设。同时,配合三龙湾管委会,利用好歌剧院、青少年宫、演艺中心等高水平的市政设施,举办更多有特色的夜间经济活动,带动人气凝聚。
“要给市民带来一个夜经济发展的爆发点,就要在以东平河水轴线建设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水平优质城市规划建设项目上持续发力。”吴伟表示,未来考虑将内外水网打通,打造连续性空间,深化内河涌游船项目建设。同时,加强与乐从的“无缝对接”,开展更多合作项目,共同绘制三龙湾夜经济蓝图。
目前,乐从镇全面助力东平河水轴线建设,加快滨河景观带的万里碧道、周尾围—沙腰围示范段工程等中心城区形态升级项目建设进度。同时,着力建设一批具有本土气息、岭南特色、乐从韵味的特色村居,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打通新城融合通道提供“新引擎”。冼英伟表示,要紧抓密集的轨道交通优势、市级基础设施优势、优质生态环境优势,以夜经济撬动城市发展新引擎,从而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打破旧的产业结构、打造优良城市环境。
秋风起,食腊味。当阵阵秋风带来丝丝凉意,佛山乡村的农家大院内,各种腊味的浓香便在空气中肆意飘扬。阳光和凉风,将鲜肉中的水分渐渐剥离,也将那股醇香永久封存,令人垂涎三尺。
腊肉肥瘦相间、腊肠芳香馥郁、腊鸭扎脂香诱人……一年四季,佛山人的餐桌上都会出现腊味的身影。而腊味的食用方法也随人所好,既可直接蒸熟,也能配以各种食材爆炒;既能以阳春白雪之身登上大雅之堂,又能以下里巴人之体步入寻常人家。
腊味,是佛山人对秋天的最高礼遇。它凝聚了火和烟、阳光和风、时间和温情的味道,成为餐桌上最有深意的美味,为各方来客打开了品味佛山情怀的窗口,也为当地人保留了一份最柔情的烟火气。秋风一起,那独特的香味便在不知不觉中将食客的胃口悄悄勾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晒制 凉风习习腊味满檐
腊味是时间和气候酝酿出的美味,秋风一起、天气晴朗,便是晒制腊味的好时机。
这个时节,穿梭在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的顶楼都挂着正在晾晒的腊味。一排排腊肉、腊肠、腊鸭、腊鱼,在阳光下反射出鲜明的光泽。
空旷的地貌、适宜的北风、鲜美的物产以及乡村人家的晾晒,成就了这扣人心弦的美味。当秋风送来阵阵独特的清香,辛劳了一天的人,便能寻着这馥郁的香味归家。
“百家腊味有百家味,有人爱甜,有人喜咸,还有人偏爱酒香浓郁。”一到秋季,此起彼伏的剁肉声便打破了芦苞乡村清晨的宁静。农户黄思欣正忙着为剁好的肉调味,“要晒制美味的腊味,北风、阳光、好材料缺一不可”。
这看似简单的腊肠,制作流程却丝毫含糊不得。黄思欣说,制作腊肠,第一步是选肉。肠衣里的肉均为精心挑选的靓猪肉,肥瘦均匀,加入调料腌制。随后,用肠衣灌肉、棉线捆肠,用针扎排出内部空气,最后再用棉绳捆出一截截小肉肠。
经过一上午的制作,肉肠的前期准备工作便完成了。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一步——将肉肠放到通风的地方风干晾晒。因此,每逢这个季节,便会有一排排腊肉和腊肠在屋檐下随风飘扬。
“只要天气晴朗,晒上十天半月,便能成就最佳风味。虽然现在不用靠制作腊味来保存食物了,但那成排的秋晒、诱人的肌理以及醇香的味道,依然是老一辈人味觉上关于故乡最初的印记。”回想起以前跟妈妈制作腊肉的情景,黄思欣仍记忆犹新。
也许是由于物资匮乏年代的记忆,人们对经过腌制和风干的食物有异乎寻常的偏好,才会将童年的回忆投射在这块肥瘦相间的腊肉里。对于他们来说,馥郁飘香的腊肉,是在前檐下挂着、一年到头盼着的念想,也是如今深藏在身体里的馋、舌尖上的瘾和延绵不断的乡愁。
一块腊肉,可解来年一年的馋。将其切片蒸熟,腊肉重焕鲜红,白色的脂肪由于热气的作用而变得透明,那温厚醉人的油香从盘中飘出,在空气中四溢。在不露声色的一瞬间,轻易地引诱你拿起手中的筷子,大快朵颐。
腊鸭扎 家乡风味触动味蕾
除了腊肉和腊肠,在三水区白坭镇,还有一种名为腊鸭扎的特色腊味。相传,白坭当地有一位陈姓的举人考取功名后在外宦游,全凭这一味家乡菜肴一解乡愁。如今,在西江边,这一道诱人的菜肴,依旧得以保存下来。
在白坭,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腊味,但是会做腊鸭扎的人却不多,李桂英便是其中之一。李桂英是地地道道的高明人,20几岁时嫁到白坭后,便将这门手艺一起带了过来。
腊鸭扎由鸭下巴、鸭中翼、鸭肠和半肥瘦的腊肉合制而成。李桂英说,一般的腊味都是腌制好之后就置于空旷场所接受风吹日晒,直到肉风干即可。但是制作腊鸭扎时,当这4种材料风干到七成干时,李桂英就要对它们进行二次加工。
“按顺序拿起一块鸭下巴、鸭中翅和腊肉,然后用鸭肠将它们绕上三四圈,无需打结,只需晒上一两天,鸭肠就会自动收紧。”说话间,李桂英便包好了一个腊鸭扎。腊鸭的肉香,加上腊肉的油脂,这相得益彰的混搭,是腊鸭扎深受食客青睐的秘诀所在。
在上岸之前,李桂英和她的丈夫一样,都是地地道道的水上人家。十多年前,她和丈夫一起在白坭波子角开了一家农家乐。每年立秋到冬至,李桂英除了经营这家农家乐外,都会在空闲时制作腊鸭扎。近年来,随着农家乐生意的持续红火,这道独具风味的菜肴也声名远扬,各地食客纷纷慕名而来。
李桂英说,在她小时候,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做腊鸭扎的人。如今,制作这道传统美食的人越来越少,让她无比怀念过往,以及曾经的那份味蕾享受。而这,也是她对于这份美味最美好的定义。
其实,这一块块黑中带黄的腊鸭扎,长时间晾晒风干后发酵出来的,都是故乡的温柔。它们质朴、百搭,随着时间的流转,风味更加独特,触动了无数人的味蕾。
腊味煲仔饭 最佳拍档情有独钟
与四川腊味的辣、湖南腊味的熏不同,广式腊味以其独特的甜、香、鲜,征服了大江南北的吃货。
梁实秋曾在《雅舍谈吃》里描述过腊肉的吃法,“腊肉刷洗干净之后,整块地蒸。蒸过再切薄片,再炒一次最好,加青蒜炒,青蒜绿叶可以用,但不宜太多。”识饮识食的佛山人,自然也对腊味情有独钟。最常见的做法,便是腊味煲仔饭。
在佛山老街的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有的餐馆门口摆放着多头煤气炉,厨师忙而不乱地招呼着架在火上的数个小瓦煲,同时伴随着连绵不断的嗞嗞声,这便是煲仔饭的制作场景。
对于佛山人而言,腊味堪称煲仔饭的最佳拍档。在蒸腾的热气中,腊味的油脂渗透进饭中,变得晶莹透亮,令整煲米饭香气四溢。搅拌均匀后的煲仔饭,更是让人食指大动,瞬间征服每一位挑剔的食客。
煲仔饭是一道讲究火候的美味,火候的把握直接影响成品的味道。香味四溢的腊肉,再加上烧得恰到好处的锅巴,煲仔饭才有了灵魂。瓦煲盖一揭,便打开了一个美味世界,顿感香气扑鼻。那一片片晶莹剔透的腊肉,便是这锅香米饭的点睛之笔,令人垂涎欲滴。
在秋冬时节吃上一煲热气腾腾、嗞嗞作响的腊味煲仔饭,便是人生中的一大乐事。它的烟火气息、它的五味杂陈、它的软硬交锋,足以令人体会到世间百味,并对其情有独钟。
昨日,杏坛实验学校工程奠基典礼在杏坛镇南朗村举行。该校预计投入3.5亿元,设计规模为54个班,是杏坛第一所国有民办学校、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第一所配置室内游泳馆的学校和第一所学生全寄宿学校。
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王勇,副区长蔡伟出席了活动。
据悉,杏坛实验学校占地面积5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0平方米,校内建有400米标准运动场、体育馆、室内游泳池等体育场馆和实验室、图书馆等各类功能场室,并配备最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整个工程预计在2022年完工启用。
记者了解到,该学校由国资杏晖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建成后将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把学校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广泛影响的优质教育品牌,办成质量一流、家长满意、学生乐学的标杆学校。
近段时间,村改大潮为杏坛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杏坛已进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杏坛镇党委书记柯宇威说,未来,杏坛实验学校的招生范围将覆盖到杏坛乃至周边地区,为杏坛大开放、大发展打开新的通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未来杏坛将结合村改,借鉴深圳蛇口作为香港“后城”的建设开发模式,打造临港工业区,而杏坛实验学校的建设将为临港工业区建设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杏坛实验学校的建设之外,接下来,杏坛还将结合光华德彦工业区改造,腾挪一部分的土地空间,建设一所覆盖杏坛西部的综合性小学,彻底改变杏坛西部麻雀学校分布、教学质量不高的落后局面,并通过推动梁銶琚中学、杏联中学的改扩建工程以及借助西山小学高新区学校、顺德一中南校区的全面招生,推动杏坛教育发展打开新的局面。
蔡伟表示,作为顺德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后全区首个全新学校建设项目,杏坛实验学校启动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杏坛乃至全区的重点教育工程,希望杏坛镇党委政府、相关村居和建设部门尽最大努力为学校建设创造良好施工环境,高水平、高标准推进学校建设。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